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茶道的资料第1页/共52页卷首语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的方法,栽培的技术,加工工艺,茶礼茶仪,茶俗茶德,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因此我国被称之为"茶的祖国"。第2页/共52页目录茶与文化茶的分类品茶之道中国茶具饮茶健康第3页/共52页茶与文化一、茶文化的定义
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茶道的定义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第4页/共52页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三种)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茶与文化第5页/共52页茶与文化二、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内容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十分丰富。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第6页/共52页茶的分类茶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崂山绿茶红茶金俊眉、祁门红茶、滇红青茶又叫乌龙茶,武夷岩茶、冻顶乌龙、大红袍、铁观音、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黄茶
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黑茶普洱茶等绿茶第7页/共52页茶的分类
绿茶:一般都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的过程。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凋萎,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第8页/共52页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普洱茶属于黑茶的一种,因为普洱茶和黑茶都属于后发酵茶。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且鲜叶制成成品是连续完成的。普洱茶则不同,其原料是大叶种加工的晒青绿茶,适度潮水渥堆及微生物自然接种是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茶的分类第9页/共52页茶的分类红茶和乌龙茶是经过发酵的,而绿茶不经过发酵。外观可以看出,发过酵的茶外观发暗。而绿茶泛出碧绿色。冲泡以后也可以分辨,红茶和乌龙茶汤汁发红,绿茶汤汁青绿。第10页/共52页茶的分类中国十大名茶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江苏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浓郁甘醇。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区域。特点: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婺绿
婺绿是指江西婺源的绿茶。特点: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第11页/共52页茶的分类中国十大名茶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独特产品,整个产区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环抱。特点: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
滇红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特点: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
祁红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第12页/共52页茶的分类中国十大名茶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所产乌龙茶的一种,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特点: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特点: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特点: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第13页/共52页饮茶健康
饮茶的十二大功效(三增三抗三消三降)三增:增力(祛疲劳增体力),增智(增强记力),增美(茶能减肥)三抗: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总结:健脾开胃抗衰老,提神醒脑除疲劳,清心明目抗辐射,利尿解毒降血压。杀菌消炎防癌症,醒酒解腻助消化,药效明显营养好,健康健美长寿法。
饮茶应注意的事项:三忌(睡前品,空腹品,体弱病初愈时品)第14页/共52页
喝什么茶对健康更有利,不能用一句话来作简单的回答,比如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喝点红茶,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青年人正处发育旺盛期,以喝绿茶为好。女性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性情烦躁,饮用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身体肥胖,可以多喝些乌龙茶、沱茶等。常年食牛羊肉较多的人,可以多喝些砖茶、饼茶等经过后发酵的紧压茶。经常接触有毒害物质的工作人员,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脑力劳动者、军人、驾驶员、运动员、歌唱家、广播员、演员等,可以饮用高档绿茶。饮茶健康第15页/共52页
茶叶种类繁多,但无论选购什么茶叶,以下几点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①新茶选购:一般找大厂家包装茶,要看茶叶罐上标签、日期;纸盒边角是否残破;罐底是否有锈迹或黑点。②看外形:干茶规格要整齐(茶叶色泽、大小一致),匀净(避免茶末,碎茶等),无杂质。③看色泽:绿茶新茶要达到“三绿”(干茶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且绿润而有光泽,色泽均匀一致。④摸干燥度:手抓茶叶感到刺手,用手捏茶叶成粉末。
⑤闻香气:干嗅:绿茶呈清香,红茶有甜香,花茶香气鲜灵而有活力。湿闻:香气避免陈味、异味、烟焦味。
饮茶健康第16页/共52页饮茶健康
买回的小包装茶,无论是复合薄膜袋装茶或是听罐包装茶,都必须放在能保持干燥的地方。如果是散装茶,可用干净白纸包好,置于有干燥剂(如块状未潮解石灰)的罐、坛中,坛口盖密。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二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至少可保存半年基本不变质。第17页/共52页中国茶具茶室四宝
所谓的“茶室四宝”,缺一不可。即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孟臣罐即茶壶。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若琛瓯即品茗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第18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以功能将分:(一)主茶具(二)辅助用品(一)主茶具1、茶壶天福茶集团—天壶第19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用以泡茶的器具。壶的组成:壶盖、壶身、壶底、圈足。第20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2、茶船放置泡茶用具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形状: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夹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并有出水口,使夹层中的积聚之水容易倒出。第21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第22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3、公道杯:亦称茶盅、茶海盛放泡好的茶汤。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①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②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第23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茶滤茶海第24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4、闻香杯(细长、高瘦)先盛放茶汤,再倒入品茗杯,闻嗅留在杯底余香之器具。第25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5、品茗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第26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6、杯托: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第27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7、盖置: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8、盖碗又称三才杯,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可泡、饮合用。第28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三才杯碗(盏)杯托天、地、人共同化育甘露之美。盖第29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二)辅助用品——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1.布巾类:2.托盘类:第30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l、布巾类:①桌布②茶巾①茶巾盘;②敬茶盘(茶托);
③茶盘;④茶荷2、托盘类:第31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①茶道筒;②茶针;③茶匙;④茶则;⑤茶镊;⑥茶漏。3、茶道组(又称六君子)第32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茶道组茶匙茶镊茶道筒茶漏茶则茶针第33页/共52页中国茶具一、茶艺常用茶具的种类茶荷:盛放茶叶,便于观赏。第34页/共52页中国茶具二、茶具与茶类的搭配(一)绿茶类—冷色名优茶:透明无花纹、无色彩、无盖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大宗茶:单人用具,夏秋季可用无盖、有花纹或冷色调的玻璃杯,春冬季可用青瓷、青花瓷多人用具,宜用青花瓷、白瓷等各种冷色调壶杯具。第35页/共52页中国茶具(二)红茶类—暖色条红茶:紫砂(杯内壁上白釉)、白瓷、白底红花瓷、各种红釉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红碎茶:紫砂(杯内壁上白釉)以及白、黄底色描橙、红花和各种暖色瓷的咖啡壶具。二、茶具与茶类的搭配第36页/共52页中国茶具二、茶具与茶类的搭配(三)乌龙茶类—冷色轻发酵及重发酵类:白瓷及白底花瓷壶杯具或盖碗、盖杯。半发酵及轻、重焙火类,朱泥或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半发酵及重焙火类,紫砂壶杯具。第37页/共52页(四)花茶茉莉花茶:冷色,玻璃杯,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玫瑰红茶:暖色,玻璃杯,斗彩、五彩等盖碗、盖杯、品种的盖碗、盖杯、壶杯具。中国茶具二、茶具与茶类的搭配第38页/共52页中国茶具二、茶具与茶类的搭配(五)普洱熟茶(黑茶)—暖色第39页/共52页普洱生茶(晒青绿茶)—冷色中国茶具二、茶具与茶类的搭配第40页/共52页品茶之道一、茶艺分类的基本原则1、同一原则:根据同一种标准,对茶艺表演进行归类,或按同一种茶类、同一种茶具等来进行划分。同一茶类:绿茶茶艺
红茶茶艺同一茶具:单壶泡法
盖碗泡法
玻璃杯泡法第41页/共52页品茶之道一、茶艺分类的基本原则2、个性原则:茶艺不应该和其他雷同,应该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区别,应该考虑到各方面的自然的和人文的不同属性。3、功能原则:茶艺的实用性是最基本的和第一位的。茶艺的功能性极其重要,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综合艺术,以茶艺的功能性划分茶艺类型,更体现茶的功能、茶文化的功能。观赏性、实用性、宗教性等。第42页/共52页品茶之道二、茶艺的分类1.按所的冲泡茶类分类:①乌龙茶茶艺:冲泡乌龙茶。有潮汕工夫茶茶艺、台湾工夫茶茶艺、安溪工夫茶茶艺、武夷山工夫茶茶艺、乌龙茶的其他泡法。②绿茶茶艺:冲泡绿茶。包括龙井茶茶艺、碧螺春茶茶艺、惠明茶艺。③红茶茶艺:冲泡红茶,包括果味红茶茶艺和浪漫音乐红茶茶艺。④黄茶、白茶、花茶茶艺:冲泡黄茶、白茶、花茶等。2.按饮茶器具来划分:①壶泡法:紫砂壶、瓷壶。②盖碗杯泡法:③玻璃杯泡法:3.以国家来划分:中国茶艺、韩国茶礼、日本茶道第43页/共52页乌龙茶茶艺品茶之道绿茶茶艺红茶茶艺普洱茶茶艺第44页/共52页品茶之道三、泡茶技法1、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则拨茶入壶。注水:将烧开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倒茶: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右手执壶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分茶: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第45页/共52页品茶之道三、泡茶技法2、普洱茶泡法一、茶具选择
茶盘一只;公道杯1只,若琛杯(小茶杯)4只;茶叶罐1只;赏茶碟(闻香碟)1只;盖碗1套;茶巾1块;茶匙组合1副;开水壶1只;沸水。二、其本程序这是一套可用于舞台表演的茶艺,共十四道程序。1.备具
6.涤茶
11.分茶
2.布具
7.淋茶
12.敬茶
3.赏茶
8.泡茶
13.品茶
4.温壶
9.出汤
14.收具
5.置茶
10.沥茶第46页/共52页品茶之道三、泡茶技法3、安溪式泡法一、茶具选择安溪茶艺选择茶具因地制宜,遵循民间习俗,采用的有陶质炭炉、水壶、瓷质圆层盘(托盘)、盖碗(三才杯)、小瓷杯(白玉杯)、茶罐、竹制茶道具和茶巾等。二、其本程序这是一套可用于舞台表演的茶艺,共十六道程序。1.神入茶境6.悬壶高冲11.观音出海2.茶具展示7.春风拂面12.点水流香3.烹煮泉水8.瓯里酝香13.敬奉香茗4.沐霖瓯杯9.三龙护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