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_第1页
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_第2页
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_第3页
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_第4页
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中国的网络课程发展到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网络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然而,网络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习效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习动力不足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本文分析了网络课程的现状——政策上不够重视网络课程中的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忽略学习动机的作用,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激发与保持策略体系。并阐述了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学习动机激发和保持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激发的因素以及其特征;着重探设计了网络课程学习中激发和保持学习动机的策略,期望以此来维系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动力。引言网络课程在国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了,中国政府以及广大学者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网络课程已经形成了自己应有的体系。然而,还有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解决,比如,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就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课题。在这里,我就从网络课程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因素的分析,来对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进行设计,以期网络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1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本文主要是探讨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的问题,而本文中所讨论的学习动机就是网络课程中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因此首先必须界定网络课程的定义,界定了网络课程的定义之后,其次还应该了解下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这个大的环境,以便使下面的探讨更准确,更有针对性。下面就来界定下网络课程的定义,并分析下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1.1网络课程的定义关于网络课程的定义,在国内已经有好几种说法,尤其以以下三种最为流行:(1)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2)网络课程,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网络教育的课程,首先,它是课程,其次我们强调它必须具有网络的特点。按照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网络课程还要考虑到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并由此而产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的极大改变。(3)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从上述三种定义可以明显看出,网络课程具有网络性、交互性、自主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及网络课程支撑平台的典型特点,其实它的典型特点还有同步与异步的学习和低成本。1.2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1.2.1政策现状近年来,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和检查,积极推进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举行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第一次验收会。早在2010年5月,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步伐,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此工程共立项320个,经过几年的研制开发大部分已经完成。这批项目的研发集中了国内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体现了“名师、名校、名课程”的建设原则,因而代表了我国网络课程的最高水平。而关于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方面的政策却没有。1.2.2应用现状在政策的支持下,网络课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不断地应用实践中,网络课程呈现出了许多的优点。比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导航系统方便灵活;有些课程的设计更具人性化。然而,网络课程也有其不容忽视的缺点。1.对学生学习开放程度掌握不够。虽然网络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即使是成人能真正做到“高度自制”的学习的还是少数,所以还是要适度地进行“督学”,通过记录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方面的设计大部分课程没有太重视;这也是的学生的学习动机难以保持。2.没有形成完善的学习动机激发与保持机制。目前,网络课程大多过于注重对内容的设计以及学习过程等的设计,以至于忽视了学习动机在网络课程中的作用,因此,很少有人将学习动机列入网络课程设计的范畴,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保持机制。等等。总之,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在网络课程的应用上,学习动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应有的重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就不重要了呢?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到底是什么,由哪些因素组成?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到底是什么?2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激发与保持的必要性2.1学习动机在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的效果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1.驱动功能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觉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受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2.导向功能网络学习要求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料、媒体和手段作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容易迷茫困惑、无所适从。而学习动机犹如指南针,能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意义的、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避免无关信息,采取有意义的学习行为,直到实现学习目标。3.维持和监督功能良好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是网络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条件。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学习动机就如“加油站”,不断地给学生打气加油。2.2学习动机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意义网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面对网络学习环境中大量的信息和无人监督看管的情况下,学习者能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选择、接受和理解信息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我国国内的网络教育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外在动机强、内在动机弱的特点,他们参加远程学习的动机主要来自职业发展或生存需要,很少是自我能力发展的需要,因此更加注重学习结果(如学位、文凭)而轻视学习过程。这势必会影响网络教学的质量,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中16%-20%甚至30%的差异是由学习动机造成的。可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总之一句话:网络课程中需要对学习动机激发和保持策略进行设计。3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因素分析通过上面的论述,学习动机在网络课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现状也令人担忧。网络课程中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必不可少。要使学习者在整个网络课程学习中都处于活跃的状态就需要对学习动机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只有深谙影响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才能在网络课程中设计出有效的动机激发与保持策略。一般认为,和其它领域的学习动机一样,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动机也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动机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和自我中介调节作用。3.1内在需要学习者的内在需要主要指学习需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推动和维持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内在需要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很难发生。网络课程中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如果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内容与学习者的所需关联性较大,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就能较好的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动机。反之,则不然。3.2外在诱因虽然内在需要在学习动机里处于头等重要的地位。但若没有外部条件的诱使,内在需要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使内部学习动机仍处于潜伏状态,不能产生学习行为。外在诱因一方面是外部动机,另一方面可诱发内部动机。外在诱因主要指目标和强化两方面。网络课程目标清晰,就能十分明确地向学习者传递未来预期的知识和行为。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来达到目标。而目标的不断实现又可以极大加强学习动机。反之,学习者就会迷失方面,削弱学习动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网络课程中一般体现为奖励和惩罚。网络课程中明确的奖惩措施,可以加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假如没有强化,学习者就难以保持学习动机。3.3自我中介调节个体的自我调节过程是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加上过程,它高速运转,对来自个体内外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实现其调节机能。这种对动机过程的调节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期望、自我效能、意志和反馈。通过这种调节作用,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相互协调。内在起因被激发并获得了朝向目标的方向和能量,外在诱因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因素,并和内在起因一起共同构成行为的动机。网络课程没有面对面的师生交流,教师很难直接指导学习者。这要求网络课程学习者有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地情绪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甚至失败。若自我调节能力低下,学习者极可能情绪消极,学习动机自然低下。具体的说,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调节三者之间的作用的一种动机过程(下图)在这个动机模式中,需要是在本能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产生的。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和外在诱因相联系,从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并调节自身的能量,引起一定的情感反应,并形成驱力。同样,驱力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使个体努力去实现目标。自我调节包括预期、意志、自我效能感和反馈等一系列循环过程,它发动,维持,调节行为。对行为结果的成功失败的归因,则成为有关后继行为的主要动机因素之一。如此引起新的需要,形成一系列螺旋式循环动机行为。动机过程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简略的表示为:自我调节需要驱力行为目标归因----------新需要--------图2这样构成一个无限循环的螺旋式动机行为链。动机过程模式理论为我们从动机的内在需求、外在诱因、中介自我调节和归因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4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特征分析网络课程具有网络性、交互性、自主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网络课程支撑平台、同步与异步的学习以及低成本的典型特征(前面分析过)。鉴于网络课程的这些特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动机的特征。因此,对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所表现出的特征进行分析就从网络课程学习的特征这个角度进行阐述。下面分析下其主要特征。4.1自主性和情感因素的缺失1.自主性学习。若缺乏固定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也就缺乏具体可见的学习竞争对手。而在网络课程中,由于没有特定的人际关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就具有不同于传统课堂学习中的动机。课堂环境中由于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固定的学习环境和固定的人际关系,即使学习者缺乏必要的内部诱因,也能从外部获得相对稳定的学习动机。而网络学习缺乏课堂学习中的固定因素,学习者的动机主要依赖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来维持,所以学习者本人应该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2.情感因素的缺乏。同时认知也需要一些情感因素,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亲近感的缺失和孤独感的增强,导致网络课程中情感因素的缺乏。针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通过课程中的动机设计,适当的增加一些虚拟的人际关系,以弥补网络学习人文气氛的不足,来改善这种情况。4.2共享性和信息迷航认知超载1.共享性。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使得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资源。但这种大量的资源除了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之外,也导致了学习者的信息迷航。很多人认为仅凭网络媒体本身的海量信息资源、高速检索、非线性跳转以及同步和异步的交互等新颖特征就能吸引学习者并激发学习动机。其实,网络媒体本身所激起的兴趣和好奇并不持久,当学习者对网络环境习以为常后,网络本身所激发的动机即不复存在;而且这些兴趣和好奇有时并不指向学习任务。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网络的这种吸引力反而令学习者分心而成为学习的干扰。2.信息迷航认知超载。网络环境的海量的资源,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也导致了学习者的信息迷航。主要表现在漫游(wandering)、迷向(disorientation)、认知超载(cognitiveoverload)三个方向,消耗了学习者有限的注意力,占用了学习者宝贵的时间。同时当学习者认知超载时,会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繁杂的信息并获得意义,自我效能感也就随之降低。因此,有效地解决信息迷航和认知的超载的问题对于动机的激发与保持都有积极的意义。4.3随机不确定性与蜻蜓点水效应由于网络的随机不确定性,学习者没有固定的学习路径。对于学习者来说,获得知识就是建立认知网络的过程,亦即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网状联系。网络的超文本似乎恰好提供了这种网络结构,相互关联的信息要点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学习者可以自由的从一个节点跳到另一个可能并不相邻的节点。因此,网络的超文本似乎体现了与意义认知相关的网络具有相同或对应结构的知识组织模式。学习者的使用超文本或许可以成为他们心理的镜子:他们所浏览的或设计的网路可能恰好说明了他们自己头脑中同时建构的知识网络。然而网络的超文本的特征所带来的这个伴随效益不一定都是积极的。非线性的结构,一条项目和另一条项目相连,学习者可以从这个知识点跳到另一个知识点,容易被可视化的呈现形式所吸引。网上冲浪、浏览超文本更容易导致蜻蜓点水效应的出现。5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基于以上分析,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应该在网络课程发展这个大环境下,结合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因素以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来进行设计,如下:5.1分析学习需要从而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根本内在动力。因此,只有在认真分析学习者需要的基础上,在网络课程中不断的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这样才能在整个网络课程学习中保证动机不灭。首先,网络课程学习者主要是有一定学习和思维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或在职人员,他们的学习需要大多是所学的专业知识应能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因而,“为了工作需要”、“认知或交往需要”等成为学习者不断学习的首要推动力;其次,成人多维的社会角色和多重的社会作用决定了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组织上应综合考虑学习者和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学习者在学习上的需要来设置,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化为个人的内在需求(如提高业务水平和求知欲、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尽力把理论学习和学习者的生活实践或工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习者运用网络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解决学习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产生稳定而强烈的学习动机。5.2制定明确且合适的目标从而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目标明确与目标合适可以防止学习者信息迷航认知超载。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任务过难,他有可能采取避免失败的几种策略,如:避免参与,虚假努力,拖拉,过高的目标,学业文饰等等。学习活动的任务难度设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也不能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让他们有受挫的感觉。任务难度应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与探索,或在学习支持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概括说来,一个合理的目标用ABCD表示就是:可达到的(Achievable):目标应适合于自己的年龄和实力。可相信的(Believable):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达到确定的目标。可想象的(Conceivable):目标应是可以明确表述并可测量的。在设计网络课程时,任务的发展要根据“最临近发展区”理论,按照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体现层次性的任务组,可以分为“基础任务部分”、“较高要求任务”、“高级任务”,根据需要分成不同的等级层次。5.3融入网络课程学习的社区化体验和情感来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网络课程学习不仅要获得认知需求,还要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在协作中融入的个人的情感。能否使自己的行为得到赞许,能否被网络学习社团接纳和承认,能否被其他的学习同伴赞许,能否合理分担具体的学习任务并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情感思想能否得到沟通,意识和价值观能否得到表现;这些社会化体验对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及情绪状态都会起到导向作用。也将直接主导着网络学习动机的积极性。适当的在网络课程的加入合作学习和竞争机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人文气氛,以增强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从而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因此,建议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可以首先进行个人学习,然后进入小组学习。在个人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可以熟悉规则、掌握必要的知识、提高必备的技能,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为参与小组学习做好准备,降低了心理压力。而在小组学习中,不能只强调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提供。我们可以适量加入一定的竞争因素。当然竞争虽然有激励作用,但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少数人获胜,而多数人失败,获胜的自然感到高兴而学有趣味,但失败的则可能灰心丧气。因此,在网络课程中要注意按能力分组竞赛,增加竞赛的可比性,从而使大家都有获胜的可能,以此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要结合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竞赛是为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避免出现嫉妒或不友好的消极情绪。5.4提供明确的学习评价方式以激发与保持学习动机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调动学习者积极性。明确的学习评价标准是学习者学习的指南针。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方式必须具备以下性质:1)尽可能提供肯定性的评价。肯定性评价能使学习者受到鼓舞,产生成功感、自尊感和自信感,从而会不断地提高成就动机,焕发热情,做出更大的努力。2)实行激励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对学习者的评价,尤其是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学习者,要降低评价标准,在其取得相对较小的成功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倡导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尽可能挖掘学习者的长处,给他们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评价要努力着眼于指导和帮助被评对象改进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3)提供对学习和进步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当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个人成就时,他们就学会了在其能力限度内进行学习,开始学习时就把总的学习评价方式明确地告诉给学生(如表1)表1学习评价方式表评价指标说明参与度由BBS上的讨论经验折算而成。要求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师、同伴、学习者自己发起的讨论。问卷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