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席勒 歌德_第1页
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席勒 歌德_第2页
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席勒 歌德_第3页
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席勒 歌德_第4页
浪漫主义的奠基人 席勒 歌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浪漫主义的奠基人席勒歌德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不管是创作还是批评,都最先兴起于德国的启蒙运动后期,算是直接发展了莱辛为首的观点。在德国短暂的启蒙运动以后,则是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这一运动在哲学上主要表现为德国古典哲学,而在文学上则是席勒和歌德发展起来的浪漫主义(存疑,一般文学史把18世纪后期的德国文学归于启蒙文学,我个人觉得这段时间的德国文学没有浪漫主义之名,却有其实)。浪漫主义这个类型概念即出自于德国这时候文坛的领头羊,也就是席勒和歌德,这篇笔记就介绍他们的观点。另外,狂飙突进运动似乎也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文人身份的职业化。上次说到莱辛是德国第一个职业文人,是第一个能用写文章养活自己的人,这是公共文化领域职业化发展的一个表征,而我之前学习黑格尔的时候,也顺便关注了一下黑格尔所参与的德国现代教育体制建立的进程,我想这两点可能是德国当时掀起文化运动的组织基础吧——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要吃饭的,带薪岗位对于他们来说也很重要(未经证实和研究,也未看过持类似观点的文章,只是猜想)。|席勒诗的类型分类、文学的起源解读以及美育概念席勒是德国狂飙突进时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兼剧作家),而且对理论研究和批评很有兴趣。从1791年开始研究康德哲学以后,他先后写作了一系列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著作,代表作有《论美》《美育书简》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席勒这时在创作上已经有转向古典主义的倾向(歌德和席勒的古典主义比较特殊),在思想上受到康德判断力批判的直接影响,这是其美学的背景。他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均立足于他的承接自康德的人性理论,其特点是追求人格的圆满,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人格已经分裂而不再圆满理想,而通过审美,我们可以重新获得人格的圆满。不过在不同著作中,席勒所言的分裂是不同的。在完成于1793年《论美》中,人格的分裂被解读为感性和理性的对立。而在之后93到95年写成的《美育书简》中,分裂指的是康德式的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的分裂。而稍晚一点的,94到96年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分裂指的是人与自然不再和谐。下面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①《论美》与诗的起源《论美》主要是从抽象的方面来谈美,席勒持有的观点是“美在自由”,详细说来就是对自然的自由表现。当时席勒已经逐渐转向古典主义,因此他也更为推崇表现中那种“纯粹的客观性”,他称之为真正的风格。不过在《论美》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席勒对于艺术起源的观点。他的观点是对康德在这一问题上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所谓“游戏说”。他认为在人格中存在者感性的冲动和理性的冲动,人格中总是存在主体、理性、形式这样一种理性因素,也存在情景、对象、感觉这种感性因素,两者并没有统一,而是相互对立,造成了人格分裂。而这种分裂而不圆满的状况则需要另一种冲动来克服,这种冲动就是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在席勒那里就是指艺术创造的冲动,其对象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活的形象”。游戏附着的意义还有“自由”和“过剩”。前者是承接了康德的看法,游戏是摆脱了一切强制的自由,是不受到外界和内在压迫的。而后者则是席勒的独创,他认为人只有处在“过剩”状态下,才能游戏。在物质过剩的情况下,人会有动物性的游戏,在精神过剩的情况下,首先是想象力参与游戏,然后是理性参与游戏,这使得游戏成为一种审美活动,一种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基于这些观点,席勒认为审美游戏是人特有的游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证明(“只有在人充分是人的情况下,他才游戏;只有在人游戏的情况下,它才完全是人”)。于是,理想完善的人格人性=审美=游戏,这就是席勒的美学。游戏说后来被英国的斯宾塞进一步发展,成为美学中影响颇深的“游戏说”。另外,这个游戏和现代的游戏不一样,好像现代的游戏指的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体裁,做游戏哲学的把传统游戏说拿出来装门面,感觉上是望文生义……②《美育书简》发展了的美学功能论《美育书简》紧紧跟随上一部著作中提出的席勒美学,不过主体的框架则完全承袭了康德的批判哲学框架。康德三大批判,第一批判讲自然科学知性,也就是纯粹理性,第二批判讲伦理和政治中的实践理性,第三批判讲审美的判断力。席勒承袭了这一划分,认为有必要在“必然的王国”和“力量的王国”之外,创建一个审美的王国。这个王国以情感愉悦为特点,以“活的形象”,也即艺术作品为手段,以此来塑造人格,使人格进入完满的境界。关于美育,结合德国当时政治自由难以得到保障的状况,席勒提出“让美走在自由之前”这个口号。当时的人正处于感性现实的阶段,还没有进入理性的阶段(实际上这里指的是,德国还没有落实政治自由),而席勒认为从感性到理性中间需要审美的阶段作为过渡,人只有先成为审美的人,才能成为理性的人。另外,席勒和当时德国人理解的理性和感性似乎我们现在通行的理解有差别,甚至完全是拧着的。面对自然对象的自然科学,我们一般认为其贯穿着理性,但是在席勒那里,面对自然对象的反而要被归结于感性,而面对人类社会的伦理和政治,我们一般认为其贯穿着的是“善”或者“正义”什么的,但是在席勒那里,这才是真正的理性。所以说我觉得还是趁早放弃这种用抽象概念抽象理念做研究的方法,用得是同一个词却说不到一起去,引起过多误解,潜藏过多偏见。③《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的文类理论看标题……席勒把诗分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两种,这是用来解释文学史的。在他看来,文学本质上就是人性的反映,由于人性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显示状态,这就导致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社会,人性是统一完整的,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也就是说,处于内在和外在素朴统一的自然状态中。但是到了近代社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人性走向分裂,人和自然分裂对立。在人性统一的古代,人通过表现自然就能表现自身的人性,因此文学就很自然地模仿现实,从而产生素朴的诗。在人性分裂的近代,文学只能通过表现理想的方式来追求已经逝去的圆满人性,这就产生了感伤的诗。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以对待现实的原则而区分的。素朴的诗具有主客统一的特点,把活生生的现实带到读者面前,大概相当于现实主义,其风格应该是冷静而不带个人判断的。感伤的诗则更多让人感受到人的主观理想,这大概相当于浪漫主义,其风格应当是表达作者个人观点和感情的。因此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追溯到席勒这里,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就更细致的划分而言,席勒认为素朴的诗是不可再分的,而感伤的诗,根据其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而言,是可以再经两层划分的。诗人不满现实,用理想抨击现实的时候,这是讽刺诗;诗人把理想当做对象,抒发对理想的追求时,这是哀婉诗。讽刺诗又分为用崇高批判现实的“惩罚的讽刺诗”,以及用优美的灵魂揭露现实的“嘲笑的讽刺诗”,这两者就是所谓悲剧和喜剧,席勒本人更推崇喜剧(可能是莱辛那种市民喜剧)。哀婉诗又分为“狭义的哀歌”和“广义的牧歌”,前者哀伤于理想的逝去,后者歌颂理想的实现。席勒比较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他大体上推崇素朴的诗,因为他当时已经在歌德的影响下转向他们的古典主义时期了。不过就比较来说,他认为两者各有优劣,而最为理想的文学则是两种类型的融合,这种类型尚未出现,不过席勒倡议这种类型——顺便吹好基友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这种理想作品的典范。席勒的分类大概是用来解读文学史的,使用的是共时性历史主义的视角,将古代的素朴诗和近代的感伤诗歌区分开。然而在具体解读这两类的时候,席勒也用这种分类来区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思路,近代也有素朴的诗,古代也有感伤的诗,这种对文学共识性的理解不免使得他的思想有些自相矛盾了。|歌德论真实,论创作,论民族文学歌德,德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在政治、科学等思想领域也有建树,也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歌德没有转恩的文艺理论著作,他就文艺问题发表的见解散见于各种随笔、讲演等文本之中,相对比较集中谈文艺问题的是《歌德谈话录》,有朋友艾克曼笔录。①论艺术和现实的关系他对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所做出的的经典表述常常被后世所津津乐道,他认为艺术家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他既是自然的主人,也是自然的奴隶。他必须使用现实的材料,因此是自然的奴隶;他能让自然的材料服从于他的写作意旨,因此他又是自然的主宰。这些确实反映出歌德的现实主义倾向。关于这种现实主义倾向的创作方法,歌德还有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要正视现实,表达现实,而对待现实的正确方式则是,既要掌握和描述特殊具体事物,也要从特殊中显出一般来。简而言之,就是用个性来表达共性。这是歌德对于新古典主义类型说的驳斥,他认为具体和特殊的个性事物是艺术活力的源泉,但是要上升到美的高度,就要从其中展现出共性、特征和理想来。②论艺术和艺术家歌德作为一个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思想中有很多强调艺术家主体性的观点,甚至有时候会倾向于各种神秘主义。歌德对自然的理解具有两重含义。除了现实世界以外,自然还指人的主观心灵,而这种心灵则是先天的,是自然赋予的。所以他说艺术家和自然保持一致,也是说艺术家应当表现主观心灵,从而抵达事物的内在,也是有这种意味的。与这种倾向相一致的是,歌德还对所谓的“预感”“天才”“灵感”等概念格外着迷。所谓预感,就是先天存在于心灵深处的情感品性,决定了艺术家能和什么对象相符合。所谓天才,歌德指的是,艺术家的创造力总体上是先天赋予的,来自于神的启示和上界的恩赐。所谓灵感,就是超越了一切概念与想象,使得艺术家进入无意识创作状态。这些都指向一种柏拉图开创的流毒整个文学理论史的观点,那就是“迷狂说”。③论诗的分类歌德在这方面的理论贡献很大,他是第一个提出“创作方法”这个概念的人,也是首个明确提出“浪漫主义”的人。歌德将古典诗和浪漫诗的分类归功于自己和席勒,其中的古典主义指的大概就是现实主义,“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在风格上给人以健康、愉快、朴素等体验;而浪漫主义,歌德给予了其贬义的理解,在风格上给人以软弱、哀伤、忧郁等感受,是诗人囿于自我脱离现实而抒情的产物(简称,自闭产物)。不过歌德认为虽然不该推崇浪漫主义,但是也不该放弃“我们的浪漫主义文学”,而是应当学习莎士比亚,尝试将这两种类型结合起来。歌德论类型是和,唔,他的社会历史视角相结合的。歌德认为,在不同性质的时代中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文学绝不嗯呢该脱离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管是什么人都要受到时代的约束。时代倒退衰亡,风气就会颓废自闭,文学就会倾向于主观的浪漫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