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
图中两位伟大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方面有什么重大贡献?▲列宁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把这一理论变成现实。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脉络。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列宁主义、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3、历史解释:结合教材中以及提供的史料和信息,能够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等;4、唯物史观:理解列宁主义以及十月革命形成的背景,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性。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十月革命的背景和意义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和影响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2、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一)背景:阅读教材,从经济、政治、阶级、组织、思想方面总结列宁主义诞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1、经济:2、政治:3、阶级:4、组织:5、思想:6、个人: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列宁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一)背景:(二)形成的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俄语“多数派”的音译)党的建立,并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史料阅读】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苏]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部分代表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一)背景:(二)形成的标志:(三)内容:1、帝国主义的定义2、对俄国的认识3、一国胜利理论4、建立政权的方式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学习聚焦】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1)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保留了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2)沙皇专制制度与垄断资本相结合,使俄国政治落后,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使得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革命结合起来,革命力量十分强大。(3)俄国无产阶级的战斗性、组织性和革命性都优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且有成熟的政党领导,这些构成了对统治阶级和旧秩序的严重威胁。一、列宁主义的形成(一)背景:(二)形成的标志:(三)内容:(四)意义:1、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2、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列宁(1870—1924)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十月革命】:从狭义上讲,指的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从广义上讲,指的是从二月革命开始直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材料一:19世纪末,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的4/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美)莫斯《俄国史》1、经济:19世界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在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恐吓、束缚和监视……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矛盾尖锐。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2、政治: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农民VS地主;无产阶级VS资产阶级)材料三:1917年春,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近一半被强征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沙皇政府在战场上频吃败仗,国内危机四伏。材料四: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3、国际条件: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加速革命的到来(催化剂)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工资低微,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不懈的斗争,并在斗争中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壮大。并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密切联系,无产阶级革命性强。材料六:1903年以列宁为首成立了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4、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壮大,有很强的的革命性;5、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6、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建立广泛的同盟(工农联盟)7、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的指导;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背景:1、经济:19世界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存在大量封建残余,在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政治:俄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农民VS地主;无产阶级VS资产阶级)3、国际条件: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加速革命的到来。(催化剂)4、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壮大,有很强的的革命性;5、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6、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建立广泛的同盟(工农联盟);7、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的指导。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根据视频梳理十月革命的过程。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失利使得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国内危机加剧,“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民众的迫切要求,1917年3月8日至12日,俄罗斯帝国爆发了一场革命运动,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的统治,俄国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沙皇的塑像被拆除二月革命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1、二月革命
①时空:③性质: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彼得格勒②结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①背景:②内容: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不能满足民众要求,镇压人民反抗
倒沙皇③意义: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
1917年4月,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希望以和平方式将政权由资产阶级过渡到无产阶级手中。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1、二月革命
①时空:③性质: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彼得格勒②结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①背景:②内容: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不能满足民众要求,镇压人民反抗A.指明了从资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B.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倒沙皇指方向③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
临时政府上台后继续参与一战,但在西线与南线遭到惨败,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上街游行,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残酷镇压示威群众,并宣布通缉列宁。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打破了对临时政府的幻想武装起义不可避免政权完全转移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已不可能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过程:1、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倒沙皇指方向3、七月流血事件抛幻想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现曙光③性质:②结果:①时空: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彼得格勒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政治)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交苏维埃。《土地法令》(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和平法令》(外交)宣布退出一战,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性质打击对象革命力量结果两者联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沙皇专制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参加,并起到积极作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三)意义: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
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十月革命2、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三)意义: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
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1)背景:材料一:1918年春夏,英、法、美、日等国(进入俄国)。协约国军队的干涉不仅侵犯了苏俄的主权,而且策动了苏俄国内的反布尔什维克和反苏维埃政府势力,在外国军队的支持和扶植下,反苏维埃政权的各种力量纷纷聚集起来,成立地方割据“政府”,并用武力向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由此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国内战争。——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材料二: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只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由于原料缺乏,铁路瘫痪,40%的工厂停产,大众生活困苦,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红军战士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①政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内忧外患,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经济,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2)目的:材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路径。“
——《苏联史》①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从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直接)②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根本)“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3)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国家集中分配生活必须品和食品(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核心内容)(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否定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平均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计划经济
+公有制+平均分配(4)特点:①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②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3)(5)评价:
①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缓解了城市饥荒,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②局限: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
——1920年苏俄民谣1921年3月,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的这种“退”是真的退回到资本主义吗?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与吸收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2、新经济政策(1921.3—1928)(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重心:(3)内容: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从而建立工农联盟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商业分配实行余粮征集制;中小企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物资配给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固定的粮食税;国有为主,私企并存;引入外国资本;恢复自由贸易,取消实物分配,实行按劳分配;“新”在哪?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2、新经济政策(1921.3—1928)(4)特点/“新”:(5)实质:(6)意义:①单一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②行政军事管理→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俄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2、新经济政策(1921.3—1928)(6)意义:经济: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使俄国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1924年1月,列宁逝世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1878-1953)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掌权后,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1878-1953)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含义:指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2、形成的原因:材料一:此时的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完成。——《大国崛起》(1)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2)苏联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工业落后。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2、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俄国是一个有370年沙皇专制统治传统的国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没有民主共和国的传统。文盲占总人数的80%,群众中有一种十分浓厚的、落后的小农思想,骨子里有着很深厚的尊君意识,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营造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孙立国《新世纪以来中国对“斯大林模式”研究综述》(3)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材料三:粗暴任性、强烈的权力欲,冷酷无情、崇尚暴力,主观片面、妒贤嫉能和孤僻,是反映斯大林个人品性的另一个方面。他的个人品性对斯大林体制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也表现在很多方面。(4)斯大林的个人性格因素。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3、措施:(1)工业: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一五计划(1928~1932):农业—工业国二五计划(1933~1937):世界工业强国”欧一世二“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2)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消灭私有制(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为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稳定的来自农业的资源,满足了高速工业化的需要,但是它严重损坏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农业现代化的经济规律,致使苏联的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5、特点:(1)经济: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
③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2)政治:权力高度集中。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确立:“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4、成就: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②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7、评价:材料三: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材料二: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材料一: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评价斯大林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材料四: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1)积极: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1937)
---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7、评价:材料五: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业产值8.1%
轻工业产值210%
重工业产值550%坡脚的巨人(2)消极: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④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排斥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体制日益僵化。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思考探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提供了哪些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1)遵循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4)要注重改善民生;注重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发表“新和谐公社”蓝图巴黎公社成立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发展之路:1898年
1900年
1903年
1917年3月4月11月1918年1921年192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孕妇用品售后服务模式创新-洞察分析
- 网络广告伦理问题-洞察分析
- 医疗信息化应用分析-洞察分析
- 移动学习行为分析-洞察分析
- 药品质量控制方法-洞察分析
- 特色农产品冷链技术-洞察分析
- 移动医疗与远程教育-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在网页设计中的优势-洞察分析
- 循环利用产业链构建-洞察分析
- 云端网络功能虚拟化-洞察分析
- 二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全记录
- 车辆维修保养服务方案(完整版)
- 中药硬膏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共3页)
- 单值移动极差图(空白表格)
- 电镀生产工序
- 塔城地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条件指导意见
-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董仲舒《春秋繁露》原文及翻译
- (完整)(电子商务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监理月报(201202)
- 旅游出行安全告知书
- (完整版)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汇总,推荐文档
- 优秀团支部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