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孩王显凤1974年12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台安县终日与猪为伍11年,被发现后测得智商仅为39,智力只相当于3岁半孩子。经我国科研人员和全国优秀教师共同努力,用8年的时间帮助她,已经不仅成为一个生活可以自理的人,还可以服务于他人的人,智商达到了69,智力相当于小学2、3年水平。并与1999年结婚,现生有一个儿子,健康正常。当前1页,总共55页。与世隔绝的三姐弟我国南京,马玲三姐弟十多年来一直被他们的父亲关在阴暗的家中,其父患有严重的强迫症,怕孩子外出受人欺负,故孩子们只能从大门中央一条宽一厘米、长五厘米的门缝里看外面的世界。经专家测试,19岁的姐姐智力不如5岁的孩童,15岁的妹妹智力低于3岁的孩子,11岁的弟弟智力与1岁的婴儿差不多。当前2页,总共55页。思考:为什么完全是人类的儿童却因为没有在人类社会成长而成为“人形动物”呢?为什么儿童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不能成长为正常的人?人要成为人仅仅有人类的基因遗传还不够吗?当前3页,总共55页。第二章社会化当前4页,总共55页。
一、社会化的涵义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当前5页,总共55页。一、社会化的涵义(一)社会化的定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社会化的内容当前6页,总共55页。(一)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下,使自然人或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是一个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当前7页,总共55页。(二)社会化的类型1.基本社会化或早期社会化2.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3.再社会化4.反向社会化
当前8页,总共55页。1.基本社会化或早期社会化发生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即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对个体而言是基本的但至关重要的社会化阶段。主要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交际语言、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并将社会文化和价值标准内化,与周围人建立感情,了解他人的思想与观点,使个体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当前9页,总共55页。2.继续社会化或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成人在生活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内容时,如家庭的建立,工作的调动,经济生活和业务生活的变更,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的变化,知识和技能的更新等,往往感到不适应,促使个体步入一个新的社会化进程—继续社会化。当前10页,总共55页。3.再社会化个体从原来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程。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它是青少年与成人都有可能经历的一种过程。一般来讲,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基本形式:一是强制性的,发生在全面控制机构中,如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二是非强制性的,是个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如新兵入伍、移民国外等等。当前11页,总共55页。4.反向社会化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前辈的过程。由于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而形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迅速变动之时。这种迅速变动可能造成年长一代的知识过于陈旧,但年轻一代则可能因为更贴近时代而能够向长辈们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生活样式。当前12页,总共55页。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4.政治规范的社会化5.法律规范的社会化6.道德规范的社会化7.角色规范的社会化当前13页,总共55页。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知识、生活适应技能等。当前14页,总共55页。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当前15页,总共55页。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行为规范的社会化是社会化的核心,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和形成人格特征的关键。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角色规范的社会化内容。当前16页,总共55页。4.政治规范的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当前17页,总共55页。5.法律规范的社会化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法律社会化促使个体具有法制观念并自觉按照社会规范和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核心是知法、守法、护法。当前18页,总共55页。6.道德规范的社会化
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道德社会化的结果就是人们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当前19页,总共55页。7.角色规范的社会化个体学习角色规范、态度和情感并使个体的各种行为符合相应角色规范的过程。当前20页,总共55页。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个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当前21页,总共55页。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一)遗传因素---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二)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生活使可能变为现实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媒体
当前22页,总共55页。(一)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人的生理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人的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没有这些因素,无论什么环境也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当前23页,总共55页。黑猩猩瓦苏
2007年10月30日晚,一只被称为杰出“语言学家”的黑猩猩去世,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只能通过手语与人类交谈的雌性黑猩猩瓦苏。
瓦苏据报道,瓦苏1965年生于非洲。1966年,它被内华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夫妇收养,并以内华达州瓦苏县的名字命名。经过5年训练,瓦苏掌握了160个美国手势语单词,还能够把它们组成245个句子。在此之前,研究者试图让黑猩猩学说人类语言,但未获得成功,因为它们的喉部构造与人类存在巨大差异,不宜学习吐字发音。当前24页,总共55页。(二)社会因素1.文化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包括价值观、宗教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文化因素以其渗透力浸染人的身心,并直接支配和制约着人的成长,从而使人的一切言行举止最终能够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文化化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对南太平洋岛屿上某些土著人部落的研究发现,文化制约性别角色社会化。当前25页,总共55页。日本与美国两种文化儿童社会化比较罗纳在1984年的研究中,提出了社会文化的作用力,由此提出了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接受-厌弃理论。研究主题:孩子是如何感受父母对他们的控制的—是嫌弃还是关怀?当前26页,总共55页。2.家庭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课堂、第一场所、父母是他们交往的第一对象,更是他们早期发展核心影响源。童年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当前27页,总共55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儿童在最初的生活中向父母学习语言、模仿父母的动作和行为、直接接受父母对其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当前28页,总共55页。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职业背景、婚姻质量、家庭气氛、子女的人数等都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在个体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道德发展以及自我概念方面都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当前29页,总共55页。有学者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类宠爱型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惟恐子女受到任何挫折。据研究发现,幼时受父母溺爱者,长大后在人格上多表现为依赖性强,遇事退缩,缺乏同情,情绪不稳定,自制能力和自信心差,易受别人意见的左右。放任型父母的态度与宠爱型的相反,对子女的行为完全放任,很少管教约束。采取这种方式不能使子女养成是非观念,子女缺乏教养,因而以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专制型父母对子女管教非常严格,他们多是幼年受过艰难后来又有成就,因而对子女的前途甚为关心的人。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教育有长期计划,但对子女的能力、兴趣缺乏充分了解,常用命令、指责等手段强迫孩子服从。这类家庭出身的儿童在性格上多表现为诚实、礼貌、细心、负责任,但在其他方面却表现羞怯、自卑、敏感、对人屈从的性格。民主型父母能充分理解孩子的要求和兴趣,尊重其意见,适度满足其要求,并引导孩子独立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这类家庭出身的孩子表现为自立、自信,能主动解决自己的困难,情绪稳定,易理解他人。当前30页,总共55页。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婴儿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发生了联系。首先是母亲对他爱护和照料,提供奶汁和食品满足他生理上的需求;以温暖的母爱去抚慰他,满足他情感上的需求。他则以哭声反映饥饿与病痛,以满足生理需求或解除痛苦;以注视与亲人发生感情交往,获得亲人的喜爱。许多研究表明,在婴儿获得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瞬间,便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交往关系,并且迈出了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纯的“接触”(与他人身体的接触或相互作用),既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又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心理学家哈里·F.哈洛的实验说明,这种身体接触的需求是相当强烈的。当前31页,总共55页。心理学家哈里·F.哈洛的实验
在实验中,小猴同两个人造的“母猴”妈妈(一只用铁丝绕成,身上带有奶瓶;另一只在铁丝外裹有同母猴毛相似的织物)关在一起。虽然小猴天天从带有奶瓶的“母猴”那里吸取食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依偎着裹有毛织物的“母猴”度过的。如果把后者搬走,小猴就会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这说明,小猴尽管有着强烈的生物需求,但也有着同样强烈甚至更为强烈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实验还证明,由这些人造“母猴”养大的小猴,虽然小时候看不出明显示的异常,但长大后却不会当父母,其中许多母猴甚至不会生育。婴儿也象小猴一样,有着基本的与他人接触、互动的生物和情感需求。当前32页,总共55页。3.学校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学校长期的系统教育对儿童的行为模塑在现代社会中无以替代。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这里进入了社会结构,扮演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并在课堂和其它公共空间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当前33页,总共55页。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皮格马林翁效应皮格马林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当前34页,总共55页。4.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1)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2)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尊严、优越感的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当前35页,总共55页。5.职业背景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当前36页,总共55页。6.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化起作日益重要的作用。(1)电视有学者报告,在我国平均看电视1小时以上的小学生为86.5%,2小时以上的为27.4%,3小时以上的也占到1/5.
当前37页,总共55页。(2)网络
暴力游戏会导致日常生活中的暴力行为吗?当前38页,总共55页。媒体暴力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经常看电视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比起那些不经常看电视的人(每天看电视少于2个小时)更容易对外面的暴力程度持夸大的看法。过度沉迷电视的人对自己受攻击的恐惧更为强烈。当前39页,总共55页。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一)性别与性别角色(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源当前40页,总共55页。(一)性别与性别角色1.性别:(1)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英文用sex:男人(men)女人(women)(2)指男女的心理的、社会的差异,英文用gender:男性(males)、女性(females)2.性别角色社会认为适合男性或女性的一套思想或行为方式。3.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当前41页,总共55页。男性与女性的人格特征男性女性意志坚强、刚毅温柔心胸宽广细心直爽、开朗、大方有依赖性不拘小节软弱、脆弱果断善良当前42页,总共55页。东北师大张德调查了一个宣传干部学习班的51者学员(男48、女3名)。要求他们回答男人和女人各有什么特点。结果是:男人: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直爽、深思熟虑、有勇有谋女人:细心,善操家务,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嫉妒、软弱、好哭、好嘟囔有人还调查了男女适合担任何种社会职业,结果:男人:矿工、战士、企业经理、飞行员、外交人员、法官、警官。女人:服务员、保育员、纺织工、秘书、护士、演员、缝纫师、小学教员当前43页,总共55页。男女两性在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社会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在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中,男子具有强健的体魄、担任狩猎、战斗任务、防御外敌;而女子担任妊娠、哺育照料子女、料理家务等任务。这样,男女在不同的劳动生活中获得不同的经验,分工的差异延伸出人格倾向和地位的分化。男子在对外责任中发展了独立性、果断性;女子在对内职责中发展了亲和性、依赖性。由于男子主外,拥有职权和政治势力,因而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更容易受到较高评价。最初的劳动分工经过反复实践,逐步成为一种社会秩序。人们根据这种分工所延伸出的种种要求,形成了有关性别角色的种种规范。社会又用这些规范来要求后代,以保持以形成的秩序。当前44页,总共55页。社会早期的分工不同导致了性别角色的分化母系社会身体强壮经济资源权力男主女从
父系社会
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七出: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盗窃
为了维系男性优势地位有神力---------------------弱不禁风缠足神智---------------------头发长无才出人头地----------------不许科举、做官、从军(问政)
强---------------------------弱当前45页,总共55页。
现代社会机械化大生产体力强失去意义科学证明男女智力无高低之分妇女就业经济独立、成功机会核心家庭夫妻间
“妻管严”“四全丈夫”剩菜剩饭全包,脏活累活全干好话坏话全听,工资奖金全交
当前46页,总共55页。问题: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是否已改变?择偶模式:郎才女貌
角色期望基本上仍以男强女弱、男主女从为基调,只是要更强,做男人难。“剩女现象”当前47页,总共55页。(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源1.生物学因素的影响(1)激素(2)遗传基因(3)大脑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1)家庭双亲的影响(2)学校影响(3)大众传媒的影响当前48页,总共55页。1.生物学因素的影响(1)激素:一般认为,对性别角色的获得发挥作用的激素是雌激素、黄体酮和睾丸素。(2)遗传基因:男女之间遗传基因的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计算复杂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南学院《大学体育V》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沙洲职业工学院《版面设计与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期4月月考复习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门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冲刺中考最后1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市场营销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基础写作(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车桥耦合振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羊只买卖合同范本
-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英语精读(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川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跨学科主题活动-在线健康小达人》教学实录
- 2025中考物理总复习填空题练习100题(附答案及解析)
- 机械专业英语
- 高空作业车(剪叉式、曲臂式)验收表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政治 含解析
- 血透患者叙事护理故事
-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含听力)【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新教师三笔字培训课件
- 蓝色西湖大学顶部导航栏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模板.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