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_第1页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_第2页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_第3页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_第4页
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童心说〞美学内涵及对晚明俗文学的影响罗静西南大学文学院,**400715摘要:我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归结主要有“贵真〞,“重情〞,“尚今〞三大美学思想,对当以理学为主的文艺观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并且给晚明文学的开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真性情的提倡,给俗文学带来了新的开展空间。关键词:童心说;李贽;美学内涵;文学创作Thetheoryofinnocencemind’smainlybeautiesandtheinfluenceforfollowingMingDynastyLuojingSchoolofLiterature,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Abstract:Asaremarkablethinkerandliteraturecriticofchina,lizhithinkupthetheoryofinnocencemind.thistheoryhavemangbeautythings,mainlythree:treasurebeautyofnature,valuethetruefeelingofpeople,respecttheliteratureoftoday.Ithasbroughtgreatshockwhenwasarousedbylizhi.AnditalsohasgreatinfluenceinfollowingMingDynasty,especiallytothecreatofnovelantheatre.Keywords:Thetheoryofinnocencemind;lizhi;thebeauties;literaturecreat李贽是我过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提出的“童心说〞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给明清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童心说〞主要美学内涵〔一〕贵“真〞童心说的丰富的美学内涵首先表达在“尚真〞。文学艺术应该追求真善美,在我国传统儒家的文论之中,对真善美并非同样关注。孔子论?诗?时,以“思无邪〞三个字来称赞诗的价值,同时强调“兴观群怨〞,把“善“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对于能表达作家个性的“真〞,却被忽略。而“真〞也并不是李贽首创,“真〞的概念应该始于庄子和庄子学派,道家是真为美的。道家认为,“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1】,“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徇名〞〔庄子·秋水篇〕,可见庄子所说的“真〞是一种自然的无为的本性,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顺应天地自然,化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至人〞“神人〞“圣人〞,是道家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李贽曾经注解过?庄子?,著有?庄子解?,由此看来他确实是受过庄子的影响,其外在用语和逻辑思维有一样之处,但是绝不是对道家庄子思想的简单的继承。李贽曾习禅学,据?明儒学案?卷十四?*用检?记载,当时*在,“从赵大州〞讲学,礼部司务李贽不敢赴会,先生以手书?金刚经?以示之,曰:此不死学问也。假设亦不讲乎.贽始折节向学。〞【2】佛学上说人的佛性即人的本来心与生俱来,但是落入尘世之后就被外物所诱惑,本来心就被蒙蔽了,通过洗涤内心以恢复,到达真的境界,这和李贽贵真的思想相通。但是李贽同时又受到**学派的影响,“不幸年甫四十,为友人李逢阳、*用检所诱,告我龙溪〔王畿〕先生语,示我阳明先生书,乃知得道真人不死,实与真佛真仙同,虽倔僵,不得不信之矣〞,【3】承受了**学派“日用即道〞的理论影响,认为人内心的私欲是人天经地义的,是合情合理的,充分肯定了世俗生活。则李贽认为终究什么是“真〞呢.李贽在?童心说?中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假设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假设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负有初矣。【4】〞说童心就是真心,是丝毫没有虚假而纯粹的真诚,是人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即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在李贽看来孩童未经理学家们摧残的心灵和纯洁的情感是最为真切的,它是与生俱来的,是最为珍贵的。这种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的真实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否则便是“失却真人〞了。作为作家来说更应该是“童心〞的拥有者,他认为那些“以闻见道理为心〞的人,言虽工,“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5】〞,所写的文章都不是自己所想所感,十分虚伪。恩格思说“每一种心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神圣事物的亵渎①〞,李贽将“真〞的思想开展到一个历史的高度,必将与当时所遵循的程朱理学产生剧烈的冲突。那些说假话,醉心于道学的人多半是把文学当作攀登龙门的阶梯或者敲门砖,“将道学以为取富贵之资也〞,【6】李贽认为,他们的道学和人格充满着虚伪和奸猾,在?焚书卷四·因记往事?中直接指出是“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其目的全在一个官字上面了,注释:①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主义的哲学的终结注释:①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主义的哲学的终结?李贽将问题更深入一步,提出了保持童心和习得见闻的关系。他说“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他答复说;“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入,而以为主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而以为主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见闻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扬之而失童心;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7】〞但是李贽反对因读书而障蔽人的童心,但是绝非反对读所有的书,主要是反对读?六经??语??孟?之类的“官宦过为褒崇之词〞,“臣子极为赞美之语〞,或者是“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8】〞后人不假考察变毫不疑心的看作经典的书籍。他认为“药医假病,方难定执〞,即便是什么圣人的话,也不是什么“万世之至论〞。这种压制人的本能欲望,磨灭人性的书籍是不可能不使童心蒙蔽的。而道理闻见,皆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可见,李贽把失去童心的根本原因归为读书。而那个时期所读之书,所识之理,都是儒家经书典籍,尤其是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在李贽看来其本身就是虚伪的,他阅读程朱理学是越读越是觉得昏昏然,总感觉与自己格格不入,他在?阳明先生道学钞·阳明先生年谱后语?中形容自己说“余自幼倔僵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惟不得不假升斗之禄以为养,不容不与世相接而已【9】〞就拿当时文人视为大事的科举来说,他多少是带着几分戏弄的心情,临考之前“取时文尖新得意玩者,日诵数篇,临场得五百。题旨下,但作缮写誊录生,〞最后竟然“即高中矣【10】〞。这样的书籍最终会使人们变得虚伪起来成为言假言,事假事,文假文的,而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不能写出自己的内心,言不由衷,辞不能达,导致文学走向了模板化、模式化,万口同音,万文同声的局面。〔二〕重“情〞李贽提出作品表达个体情感,摒弃世俗见闻的束缚,更为注重对是文的真情实意的表达。只有说真话,抒真情,文章才会有生命力,才能感人至深。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源泉,中国古代就注重这一点,*勰说:“情者文之经〞,【11】可以说是总结了一条创做的规律和标准。文章创作要注重抒发真是强情感,不能做无病呻吟。李贽主*个性解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自有其自己的个性,融合为自己独特的情感“不待给于孔子而后足也〞,【12】“不必依据圣人,代圣人之言〞,更不应该装模做样的,摒弃一切都道德教条,解放自己的思想,这在当时的文坛上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美学史上出现中和之美与非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斗争,其都斗争的主要焦点就是是否对感情进展控制,是否承受儒家伦理观念的约束,一切都要符合“礼〞,“义〞的束缚。中和之美的思想出现较早,在西周末年就有“和谐为美〞的思想,约在公元前八百年左右的史伯就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指出“声无一听,物无疑文,味无一果〞,意思就是只有不一样的声色味协调之后,才有美的产生,才会出现多样的艺术,反之,单一的色味声,无论数量多大,都无法到达美。到了春秋时期,吴公子季继承了这种审美观点,他在评价鲁国的诗歌时说“乐而不淫〞“怨而不言〞“哀而不愁〞,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十分注重“情性〞的适度,控制情感,讲究对立统一的和谐美,而这些观点就在孔子的思想中也可以看到,他在评论?关雎?一诗歌时,说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不淫不伤就是要约之以礼,不能太突破,追求中和之美,不能太过头。就是说爱情诗可以写,但是不能太过于放纵,怨刺诗可以写但是不能过于忿吠,一切都要遵循中庸之道,发乎情而止乎礼。【13】其根本点要控制甚至压抑自己的感情,不能让自己的情感任意的,自由的,充分的,痛痛快快的倾泻出来,必须要受到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符合礼仪的要求。这种美学观点对我国的文学影响深远,在我国文学作品之中逆来顺受,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含蓄温柔的典型性性格,就是这种审美思想的产物。而李贽提倡情感抒发不受任何礼义的束缚的观点,是与儒家的中和之美的观点想对立的非中和审美思想。他认为“盖声之来,发生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性情,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性情之外复有礼义可止也〞〔?焚书?〕,【14】他认为自然发出的性情之情是不能被礼仪之类的东西束缚的,礼义是在情感之内的而并非情感之外的人为的制造出来的条款,李贽认为文学的创作最根本的是作家激情和真实的体验感受,牵合矫强而致的情感是不可能使人感到美的,因为它是不自然的,受到了礼义的制约,作品精神被扭曲,没有了感情作品是丧失了生命力的。在我国文学史上,直接把发愤和创作联系其来的第一个人是屈原,屈原曾说“发愤以抒情〞,将发泄心中的怨愤作为自己创作的动力和原则。后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认为屈原的创作来自于内心的怨愤,对那个是非不分,善恶颠倒的黑暗社会的怨愤,既是肯定了屈原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又明确的承受了发愤与著书之间的关系,将“发愤著书说〞作为一个文学理论被肯定下来了。这一个理论后来成为进步作家的指导思想,李白的“哀怨起骚人〞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穷者而后工〞陆游“盖人之情,辈份积与中而无言,始发于诗,不然,无诗矣〞,可见怨愤不仅是作家创作的动力,更成为了创作的思想内容和优劣标准。李贽对发愤著书的观点十分推崇,从他对具有这种观点的司马迁,施耐庵等人的赞赏中可以看出,他肯定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认为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发愤之作〞,在?焚书目·忠义水浒传序?他说“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高度评价了这部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同时针对当时假学道风行的晚明时期,他一针见血的指出“怨曷可少也.今之学者,唯不敢怨。〞不敢怨就是不敢对现实黑暗发出自己内心的愤慨,无视自己的真实感情,向封建统治者献歌谄媚,不是没有怨,而是不敢怨,文无其情,落为下流之作。只有“感时〞“发愤〞有怨敢怨,抒写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情感才可以写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这是“童心说〞的根本要求。李贽的愤来自于对当时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百姓疾苦的腐败的封建社会的愤怨,在这样的社会里,文学应该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虚伪,而绝不是与社会同流合污,成为对黑暗社会的粉饰工具。同时,李贽还进一步的说明情感和著文的关系,他主*无意为文,提倡发自肺腑的情,并且提出了“发愤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积蓄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15】,他认为作家著书的原因是胸中喉咙间有可怪之事,欲吐之言,积蓄到一定的程度,不能不吐时,不吐不快时,处在一个外部环境中,由外部媒介引发,自然而然将心中积蓄很久的情感爆发出来,将情感融入到文章中,使文章激情洋溢,让读者产生“切齿咬牙,欲杀欲割,而终不忍藏与名山,投之水火〞的共鸣。要到达这种共情状态,这就要求作家要像他在?焚书·龙溪先生文录抄序?中所说的,“跟于心,发于言〞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感情,写文章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不寒而颤。〔三〕尚“今〞在明代中叶,先后出现了两次复古风潮。先有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后有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当时虽然对当时流行的粉饰太平的“台阁体〞起到一些起衰救弊的作用,但是从总体来说,这种完全抄袭古典文学模式,流弊严重,缺乏生气,对文学的开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李贽的童心说中提出的“童心〞是能面对现实的心,能够感到现实变化之心,与现实想随,承受现实变化。文学应该是具有现实感的,这样才会信心生动,才会有开展。以“今〞为美是童心说的一大美学内涵,也是对当时文学美学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拨,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近体,有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之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16】〞意思是说好的文章是出自于作者心中的“童心〞,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文体,先秦和圣体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时代文体。只要有了童心,随手写出来的文章就有可能是天下之至文,因为没有人能写出你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唯一且独一的。在李贽看来文章不管体裁,只要是出自作者内心的文章都可以上流作品,这与儒学家所标榜的四书五经毫无关系,这就是李贽所提倡的“自文〞。自文就是不依傍已有的外在东西作为标准,以内心的自我性作为著文的出发点和动力。而内心的自我感受是来自对现实的感受的,它只需要面对现实世界。在明代中后期复杂的文坛上,既有统治者拼命推崇的宋明道学,又有前后七子的复古拟古的不良风气。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朱熹就认为“文皆从道中流出〞,只要“取?论语??孟子?〞等圣人之文,然后再“兀然独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这种说法,及其提倡要遵循着孔子的道路走,“寻着孔孟血脉,明明白白走着孔孟路径〞,把文学完全做完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工具,竭力扼杀文人的创作创新能力,从这个层面上讲,童心说有是一个主*革新创造的理论。秦汉的散文,盛唐的诗歌固然是脍炙人口,但是如果以此为准绳,不准逾越半尺,必将成为一种神圣的束缚。针对这种歪风,李贽提出文学的开展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应该以时势先后论文章的优劣。“今之乐幽古之乐,孰谓传奇不可以兴,不可以观,不可以群,不可以怨乎.〞并且大胆的李贽把?西厢记??水浒传?这样的传奇话本的地位提高到比?六经??论语?更加高的地位,这在当时是被视为异端之说的。在当时,戏曲小说正是明代的文艺特征,蕴含着勃勃生机,对戏曲传奇小说的肯定就是对复古文学的反对,表达了文学与时俱进的特点。在论述如何创作文章的时候,他更是提倡作家要观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出发,把人的真情与社会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唯物主义的特色。二文学创作的的影响有人评价李贽,说“两千余年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两千余年泥沼中的一株圣莲。欲为真政治,真道德,真**,真文章,总之,欲为一世真人物,不可不读李卓吾。〞【17】可见李贽在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就其“童心说〞而言,其美学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延伸到现当代文学。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其美学内涵对晚明文学创作的启迪。〔一〕破除诗歌为尊的神话开创文学开展的道路在李贽“童心说〞中表达的美学思想里始终都贯穿着一个“真〞字,以真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在当时具有改革创新的作用。当时的文坛,先后掀起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运动,提出的所谓“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主*,“刻意古*,尺寸古人〞兴起复古之流,把孔孟之道“不可不依仿〞,“不能不依仿〞,“不容不依仿〞的圣道,这种文学主*,虽然对打击当时华而不实的“台阁体〞起来作用,但是把文学的方向引向了规步秦汉盛唐的错误方向,开展到后来,出现了“剿袭语录〞“盗窃偷摸〞,公然剽窃的现象。这种脱离实际的文学观念,极大的阻碍了文学的开展,使文学创作由创作变为了做作,失去了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李贽提出了“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力主*文学的创作主要应该抒发自己的真心真情,反映真实的生活,而不去过多的关心体裁等问题。并且李贽还认为不管是传奇、院本、杂剧还是?水浒传?之类的文章,都可以成为好文章,因为它们抒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不以得而时先后论也,因此李贽很重视“今文〞,可见“贵真〞“重情〞“尚今〞这三大美学内涵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这种把通俗文学与儒家经典置于同一评价标准,把前人对俗文学和雅文学固有的偏见抛弃的观点,不仅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市民文学开展的要求,也是对被诬蔑为浅陋可嗤的通俗文学的翻案,公然挑战权威,这也充分表达了李贽大无畏的开拓的精神。这就破产了以诗歌体为尊的传统,给文学开展开脱了方向。从文学史上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得到了许多文人的继承,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公安三袁〞,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人跟李贽都有较深的私交。袁宏道自称“扫时文之陋习,为末季之先驱,辨欧韩之极冕,捣钝贼之巢穴〞,可见他深深的受到了李贽的影响,想把文学从“拾掇陈言〞之中解放出来,认为株守古语只能死在古语之下,强烈的反对模仿古人,贱视今人的做法。公安三袁接过李贽尚今思想旗帜,从文学开展的观点,在?与江进之?一文中说“古不可优,后不可劣〞,继续对复古风进展批判,对长期统治文坛的复古派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形成了一个反对文学复古主义的高潮,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更广阔的天地。〔二〕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戏曲小说日益繁荣李贽童心说的美学内涵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对俗文学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就集中谈一谈,它在晚明俗文学创作开展中留下的痕迹。中国历来重视雅文学,它根本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根本面貌,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而以叙事文学为主的俗文学则历来不被重视,被视为街谈巷语,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是这种现象到了明代后期,开场出现了转变,一直占主流的雅文学开场出现了衰落,而以通俗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开场兴起,这就对主流文学产生了猛烈的冲击。这样的转变既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有关,也与在此根底上产生的文化思想有密切的关系,而李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俗文学的肯定,起来推波助澜的作用。李贽以童心说作为武器,破处一切文艺领域的种种道理偏见,打破了以诗词为主的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局面,把小说和戏曲抬高到与诗文并驾齐驱的重要的地位,这样就是被压制的稗官小说、传奇、民间小调得以重见天日,得到了与诗歌等文体同等重要的地位,也就彻底打破文体尊卑的界限,不以出身论英雄,使所有的文章统一以一个标准来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李贽也看到了文学的开展性,我们贵今并不是反古,文学自身有其开展的规律,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后一代的文学必然是继承前一代的文学的根底之上创新和开展的,并且必然会带来文学形式上的变化,以适应新一代读者的口味。李贽时代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由此带来了俗文学的开展很繁荣,可以这是文学开展的必然。李贽正把通俗小说和戏曲提高到与儒家经典同等重要的地位,纠正了传统文学的*些偏失和错误倾向,为文学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对当时俗文学的创作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不仅从理论上,李贽还以文人的身份参加了戏曲小说的点评之列,直接提升了俗文化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同时也促进了俗文学的广泛传播和普及。评点是中国独特的文学批评样式,始于唐朝,而通俗小说的评点最初的只是为了促使小说的流传,其主要内容是对小说简单的功利性的赏评注释以及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史实分析和道德批判。李贽以正统的文人身份参加点评这一行列,开创了点评的新局面,他从思想内内涵,艺术成就,审美效应,社会功能等不同的维度对通俗小说进展了高层次而又通俗化的评判,在保持通俗小说和戏曲的民间性和通俗性的前提下,提升了通俗小说戏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直接促进俗文学的承受和推广【18】。在这种情况之下,明代出现了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小说,并且在文学批评上形成了一股点评之风。在李贽对戏曲和小说的评价根底之上,他总结出化工和画工的文学技巧,所谓化工就是在写人物的时候,务必须逼真,符合人物本色,而逼真又绝非只是限于形相似而必须做到传神,每个人都有符合自己说话方式,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也就是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情,有人物自身决定的,而不是作者牵强附会的。例如,在点评?水浒传?的四十四回时,有一段是“杨林对石秀曰:‘四海之内,皆是兄弟,怎么此说.’〞李贽就认为这里“太文雅些〞了,杨林和石秀都是粗人莽汉,突然说出如此文雅的话,确实不大符合人物特性。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贽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独立性的强调,认为人物形象虽然是作者创作的,但是作者也不能任意驱使,需要保持其独立性,这是与诗文批评相区别的地方。这就给文学创作提供了道路,让人物主宰自己的一切,而不是绞尽脑汁的为人物安排。这并且李贽注通俗文学作品与读者产生的共鸣,好似所塑造的人物就在眼前,而完全忘记语言媒介,说淫妇便像个淫妇,说烈汉更像个烈汗,说呆子更像个呆子,说马泊六更像个马泊六,说小猴子更像个小猴子,但觉读一过,清楚淫妇,烈汗,呆子,马泊六、小猴子声音在耳,不知有所谓文字语言文字也。同时他认为描绘人物的时候,不仅要准确描写人物的外在语言动作等还应该向人物的内心进一步开掘。李贽开创的文人式俗文学批评方式不仅俗文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和地位上的肯定,使俗文学作品整体上得到提高,同时也大大的促进了明代文学的传播和创作繁荣,激发更多的文人投入到俗文学的创作,正真出现了由文人创作的市井小说?金瓶梅?等,同时还引导了小说史的研究。从此俗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天地。李贽不仅从创作思想内容上对俗文学带来了影响,并且也直接启发和推动力明末清初自传体小说的产生和开展,使明末清初的自传体小说带有一些特意的思想深度和坦诚的风格,并指导了清一代自传体小说的创作。李贽的思想了文学观念在自传体小说的开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自传体小说的开展具有阶段性,以古代士人自传为发端,到明末出现了独立的自传体小说,再到?红楼梦??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这些高质量的自传小说的开展。李贽所在的时代是这一文体开展的开拓时期。对抗传统,对传统思想进展批判,肯定人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重视个性,强调自我的价值,打破圣人禁锢,给此类小说的创作起来指导的作用,使小说创作进入了现实主义的区域,并且在作品之中大胆的运用作家自己的经历,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近代小说的开展以在此根底之上开场,近代的改良家们运用这样的思想精神和与之相匹配的创作手法,来揭露社会的弊端,例如?老残游记?。在这个意义是上我们可以说李贽是对明末清代自传小说最大的影响者。【19】〔三〕众家抒写真性情浪漫人性放光辉李贽的童心说深深地根植于明代社会的现实斗争中,具有极强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他的文学美学思想对扭转当时重理的文学风潮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对个人情感的高度重视,使以现实世俗生活为根底的市民文艺向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的道路开展,开启了一代文学的新风气,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上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李贽的贵真尚情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明以后的许多作家,包括公安三袁,焦竑,冯梦龙、蒲松龄、曹雪芹等。袁宏道晚年在说:“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20】可见,三袁力主真心,带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才能经得起考验,成为经典。而那种虚伪媚俗的文学,虽然能讨得暂时的喜爱,久了必会找来世人的厌倦。李贽是清代作家蒲松龄非常欣赏和推崇的作家,用“自明天籁,不择好音〞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深受李贽童心说影响的蒲松龄把真作为其自立门户的标准,他在?<宋七律诗选>跋?中说到:“宋人之什,率近子俚;而择其佳句,而秀丽中自饶天真,唐贤所不能道也·······吾子宋集中选唐人,则唐人逊我真也,敢云以门户自立哉!〞真,成为了蒲松龄的审美理想。【21】蒲松龄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充分反映了他的这个审美理想。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批具有纯朴天真的性格的人物形象,这些天真与赤子同烂漫的形象,表达聊斋人物重要的性格特征,蒲松龄所赞扬的正面人物大多都有这样的性格特征。比方李月生的“天真烂漫〞“朴诚无少伪〞,?李八缸?*鸿渐的“诚篤〞等等。我们还可以从蒲松龄最欢的人物婴宁身上看出蒲松龄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婴宁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人物,在篇末,“异史氏曰“中直呼她为“我婴宁〞这是蒲松龄作品中的唯一一次,可见蒲松龄对此人物的喜爱。而大家都知道,婴宁是一个深山花谷中长大的少女,他如山花野草般自然,言笑由心,嘻不知愁,不管是攀援树上“狂笑欲坠〞还是在婚礼之上“笑极不能俯仰〞都表现出其痴其憨其真性情。正是因为在世外桃源长大,没有经过社会的桎梏,没有经过礼教思想的污染,所以婴宁才会笑的淋漓精致的,笑得汪洋纵阔。在那乱花垂柳,桃杏修竹,豆棚花架的环境里,婴宁就像是一株幽香的兰花一样自由自在的生长,她的天真烂漫,纯洁无邪,率性单纯的性格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形成和被容忍。到了现实的社会,她触怒了王母,被邻父诉诸公堂,他的纯真与现实社会的虚伪产生了锋利的矛盾,遭到了世人的鄙视。以前那个纯洁无邪的少女,在现实的清规戒律面前举步维艰,黑暗的封建礼教已将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摧毁,纯真被压迫,留下的只是一个被现实扭曲的灵魂。另外,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人物时是也受到了李贽的影响。书中的贾宝玉就是一个厌恶四书五经,害怕逢场附和,喜欢自由自在的人,他生性顽劣,追求真挚的爱情,与贾府里追名逐利勾心斗角的人们隔膜,与虚伪黑暗的现实世界更是格格不入。拥有这样性格特征的贾宝玉最后走上了出家之路,外表是是爱情梦的破灭,更深一步可以说是人性的摧毁。还有那个从乡村来到大观园的*姥姥,对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很陌生,以一种近乎陌生的新鲜的眼光来观察大观园里的一切,就像在以一个颗从未见过俗世的童心来观察周围,一切都出自她的最本真的感情。李贽还阐述了由于作者个人性格和思想感情不同,就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创作特色,“性格清彻者音调自然宣扬,性格舒*者音调自然舒缓,旷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沉郁者自然悲酸,股怪这自然奇绝,有是格,便有是调,皆性自然之调也〞【22】。可以看出不同的作家就会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可以强求一律,从性情和自然的关系来谈作品风格,强调的是文学要抒发自然而然的不得不然的思想情感。而这样自然而然的思想感情绝非来自天理道德,而来自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自己的真实的感受来自于现实的所熟悉的生活。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历时,李贽说“凡人都从外边攻进里去,我为文章只就里面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故不费一毫气而自然有余也〞〔?焚书·与友人论文?〕,所谓“就里面攻打出来〞就是强调要写自己所知所经历过的生活,这样才会到达自然的境界,铲除师古的恶性,拜托教条的束缚。因为是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所以感受深,“身履是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