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1.gif)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2.gif)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3.gif)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4.gif)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6bf188af65a37324fafe266225d0492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检验科为确保检验科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3二、试验室人员准入制度......................5三、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7四、健康医疗监护制度.......................10五、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12六、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3七、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14八、实验室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16九、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22十、实验活动管理制度.......................26十一、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28十二、实验室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处置制度.....29十三、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35十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36十五、实验室风险评估与未知风险控制程序.....41十六、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制度.....491十七、员工健康管理制度......................52十八、菌(毒)种及其感染性样本安全管理制度..54十九、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制度............58二十、实验室标本接收、登记、保存与使用制度..632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有效防止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在收集、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露或扩散,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或环境的污染,特制订管理制度。二、范围适用于实验室与感染性有接触的所有工作人员。三、职责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感染性材料管理的具体工作。四、制度内容1、收集标本的容器最好为塑料制品,质地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无泄露,在容器外部不应有残留物。2、设有接受标本的房间或空间。3、接受标本的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做好标准隔离。标本的内层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4、废弃的标本或培养物经高压灭菌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后由专职垃圾收集人员收集后集中处置。5、损伤性垃圾(如针头)放入锐气盒内。6、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清洁消毒工作区。7、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3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8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4二、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1、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2、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3、职责3.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3.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4、制度要求4.1培训并考试合格。4.2导小组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4.3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4.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5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4.5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4.6.1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4.6.2患发热性疾病;4.6.3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4.6.4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4.6.5妊娠;4.7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4.8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6三、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1、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各类检验仪器的安全使用,维护检验工作的正常运转,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内的各种检验仪器。3、职责3.1本中心检验科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监督。4、制度要求4.1安全使用认证。检验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4.2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4.3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4.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4.57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4.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4.7好状态。4.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4.9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4.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4.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4.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4.13高压灭菌器使用时,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84.14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4.15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9四、健康医疗监护制度1目的规范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预防、控制实验室感染。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3、职责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4、制度要求4.1实验室人员体检制度4.1.1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4.1.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4.1.3解其健康状况,必要是可先行安排进行临时性体检,档案保留。4.2实验室人员免疫预防制度4.2.1疫接种时,应考虑适应症、禁忌症、过敏反映等情况并记入健康监护10档案。4.2.2科组织实施。免疫接种情况应记入健康监护档案。4.2.3检验科实验室可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临时性免疫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4.2.4对体检结果异常的人员应随时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采取其他预防手段,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4.2.5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生物安全事故后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应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并记入健康监护档案。4.3发生事故后的人员管理4.3.1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一般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确定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检验科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检验科批准其上岗。4.3.2发生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后由医务科/检验科制定并上报相关人员救治、免疫接种和医学观察方案,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人员感染范围,主管领导对方案进行审批。医学观察发现异常,由医务科/人事科/检验科决定人员临时性或永久性调离岗位,临时调离岗位的人员在重新上岗前必须进行体检,体检结果达到岗位健康要求后由医务科/检验科批准其上岗。11五、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12六、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为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13七、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1、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报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3、每年组织全员(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保洁员等)的生物安全培训、考核。4、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专项生物安全培训。5、培训应该由取得北京地区实验室生物安全师资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6如笔试、口试、实操等。7、对考核合格的工作人员颁发相关岗位的上岗证。8、建立并保存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档案。9、做好生物安全培训需求和效果的评估工作,为制定年度培训、考核计划提供依据。1410、对新上岗、转岗的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生物安全手册等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11、进入实验室的外单位人员(包括进修、实习等工作人员)的由所在科室,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所有工作均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期间不得从事危险性较高的工作。12、当有关部门新颁发、修订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进行修改后应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13、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15八、实验室各类意外事故应急处置预案1.目的: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2.范围: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3.职责: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步骤: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164.1.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4.1.2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4.1.3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4.1.4评估暴露级别(见下表)4.1.4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4.1.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17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4.1.6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4.2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一、化学污染1.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2.立即到急诊室就诊,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3.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医生报告医务处,二、针刺伤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2.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医生报告医务处,18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4.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5.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6.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6126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三、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及时到急诊室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写相关登记表。四、标本污染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19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5.支持性文件:5.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5.2消毒技术规范5.3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5.5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20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9、定期对实验室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10、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21九、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1目的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防止污染。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合理有效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实验室人员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实验台面、工作服、移液器等的清洁消毒工作,实验室所有废弃标本、使用过的耗材等。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知并遵守本程序。3职责3.1液的收集和处理。3.24具体要求4.1实验室清洁消毒4.1.1消毒液配制4.1.1.1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终浓度为2g/L有效氯消毒液。4.1.1.2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如使用时应根据本SOP重新配制。4.1.2紫外消毒224.1.2.1紫外消毒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时间。4.1.2.2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4.1.3实验室消毒清洁程序4.1.3.1台面、地板。4.1.3.2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30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4.1.3.3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30分钟。4.1.3.4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30分钟。4.1.3.5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4.1.3.6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4.1.3.7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4.1.4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洁方法a、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b75%乙醇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工作台、23两侧、后壁、观察窗玻璃内侧壁进行擦试。c、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灯30-60分钟,用于工作台面和内部环境的消毒。d、开启紫外灯时请勿在柜内操作。e、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喷溅时的消毒措施:应立即用吸水纸巾清除,放入生物危害灭菌袋,应尽快对喷溅物沾染到的物品和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用浸透消毒液的毛巾浸湿,消毒工作面后,更换手套,再将清洁的吸湿巾放入柜内,无论脱手套还是换手套都要洗手。f、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大量的溢出时消毒措施:需要更广泛的消毒,柜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消毒后移除柜外,要向工作台面上倾倒消毒液使其流入格栅到达排水托盘,然后再用清水擦试。4.2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和步骤:4.2.1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的废物品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4.2.2使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2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处理。4.2.32g/L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4.2.4污染的标本容器等投入盛有2g/L有效氯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处理。244.2.5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传染性检验标本(如肝炎或结核等)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可反复使用的容器用后集中消毒。4.2.6废弃标本如血、痰,用10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搅匀后作用2~4小时后,集中处理并记录。4.2.7实验室所有垃圾,包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置于专门污染袋内,集中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5记录5.1实验室紫外灯消毒记录表。25十、实验活动管理制度1.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2.家具摆放整齐,桌面、仪器无灰尘,地面无尘土,无积水,无纸屑、香烟头等垃圾,墙面、门窗及管道线路,无积灰、蛛网等杂物。3.本室管理人员要对本室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主要功能与用途以及运转情况心中有数,每年度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都要对本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调试,并做好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4.建立设备、仪器、试剂、材料等帐卡,做到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帐卡相符率达成100%,低值耐用品的帐物相符率达到90%。5.搞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保持现有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不低于90%。6.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专人负责,技术档案完备,提高使用率。7.辐射、剧毒、易燃易爆物品按危险药品管理规定领用,妥善保管好。8.实验室仪器一律不外借,特殊情况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方可外借。9.使用仪器要小心谨慎,出现仪器设备的损坏、丢失等按院相关制度予以赔偿。2610.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防范工作,消防器材与设备保持完好、到位,实验室有关人员会使用消防器。实验完毕,下班前就注意检查电源、水源、气源、门窗是否安全可靠,及时排除各种隐患。27十一、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制度123456789。28十二、实验室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处置制度为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研究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处理制度。一、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分析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1、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2、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3、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4、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1、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1、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2、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3、管理不善,造成有毒29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4、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5、进行有毒有害操作时不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6环境。1、违反操作规程,乱拉电线等;、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电触电。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1、在做化学实验时没有根据实验要求配戴护目镜,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2、在紫外光下长时间用裸眼观察物体;3、使用毒品时没有配戴橡皮手套,而是用手直接取用化学毒品;4、在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没有在通风橱中进行,吸入了药品和溶剂蒸气。5浓碱,有毒液体,用鼻子直接嗅气体。二、成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学院党政负责人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各(梯队)实验室落实安全责任人和实验室安全员,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安全保障规章制度;(2)保证安全保障规章制度有效实施;30(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6)及时、准确报告安全事故。应急电话:火警:119匪警:110医疗急救120三、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1、发现火情,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2、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如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物品、自燃物品等;3、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4、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315、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6、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二)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1、实验室爆炸发生时,实验室负责人或安全员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2、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3、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三)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则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1、首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呼吸到新鲜空气;2、误服毒物中毒者,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患者清醒而又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孕妇应慎用催吐救援。3MgSO4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4、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5%32物雾化吸入。应急人员一般应配置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四)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1、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2、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⑴切断电源开关;⑵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⑶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于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4、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肺复苏法正确抢救,并设法联系校医务室接替救治。(五)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1、强酸、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理后,再依据情况而定,作下一步处理。2每一实验室楼层内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冲洗时,眼睛置于水龙头上33方,水向上冲洗眼睛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处理后,再送眼科医院治疗。34十三、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目的:为了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1.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实验活动应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3.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4.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5.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6.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7.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8.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9.,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10.生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常用工具。35十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感染的高发区,(HBsAg)8%-20%;自感染也呈上升趋势,3%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1.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1:HIVHBVHCV,,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和0--0.9%,0.4%。36HBV,6%-30%,18%,每1000,1HIV;1000个乙肝患者,HBVHBVHIV,,HBVHIV3: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HIVHBVHCV,4: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2.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231)乙型肝炎:HBV,HBV10-10/ml,89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HBV,,0.004mlHBVHBV。372)丙型肝炎:(HCV)10-10/ml32,主要经血液传播,HCV口和其他密切接触传播。丙型肝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流感样症状,HBV3)艾滋病(AIDS):AIDSHIV100-104/ml,被HIV0.3%控制中心最新资料显示,2000HIV,19231,HBV、HCVHIV,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和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检验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382)规范操作程序: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在免疫学检验室和细菌室工作,,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3,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容器内;用过的针头不要套回针帽,,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或橡皮手套),,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4套尽管不能避免针头造成的机械损伤,,当针头造成意外损伤后,,减少进入伤口的血量,39,,可清除暂居菌或降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77%,洗285%;假单胞菌效果更好,92%,洗297.8%。5,若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HBVHCV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40十五、实验室风险评估与未知风险控制程序一、实验室风险评估目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二、实验室风险评估的范围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三、实验室风险评估的职责医院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四、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一)生物因子危害评估生物因子(biological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41(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二)实验室工作岗位风险评估1.病理标本运送岗位残余风险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低低低2.应使用密闭工具箱运送标3.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避免使用玻璃容器;4.做好个人防护服、手套等;5.工作结束后,摘除手套立即洗手;6.定期对运送标本的工具箱进行消毒。422.细胞培养岗位残余风险素1.容器破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中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2.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中避免使用玻璃容器;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低低低3.按SOP低5.离心时低6.压、过滤膜)436.血液尽量挤出,75%酒精、0.5%碘伏HIV药物干预。3.病理标本取材岗位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因测风残余风险素1.容器破1.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的接受预防措施的培训;在免疫低下中及或疲劳状态不允许进入实验室;2.尽量采用塑料容器留取标本,中避免使用玻璃容器;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低低低体液飞溅到医443.按SOP后30秒开盖;4.做好个人防护低护用品质量;5.离心时低6.压、过滤膜)6.血液尽量挤出,75%酒精、0.5%碘伏HIV药物干预。45五、实验室未知风险控制措施1,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2、在千级实验室内工作,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3、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4、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5、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1、熟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房屋建房合同范例
- 保姆和家政合同范本
- 儿童乐园实施合同范本
- 前期工程门窗合同范本
- 公地共用合同范本
- 传媒主播合同范本
- 农业抵押合同范本
- 义诊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标准键盘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写结婚合同范例
- 《行政伦理学教程(第四版)》课件 第7、8章 行政人格、行政组织伦理
- 2024年江苏苏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3年4月自考00504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 2024年低压电工考试题库(试题含答案)
- 成都特色民俗课件
- 地质勘探行业分析
-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四课-认知音乐节奏(教案)
- 宠物医院员工手册
- 2024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宝典专题08读后续写肢体动作描写积累1(词-句-文)讲义
- 商业与公积金贷款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