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第一页,共98页。期末复习第二页,共98页。第一单元复习

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第三页,共98页。1.观潮1、《观潮》是按照

、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第四页,共98页。2、潮来时:课文在描写潮来时壮观景象时,从

两方面描写的。画线部分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突出了大潮的什么特点?形状声音由远到近的顺序雄伟壮观的特点第五页,共98页。2*雅鲁藏布大峡谷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2.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列数字作比较第六页,共98页。《鸟的天堂》是作家_______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第一次经过,时间是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在_______,他们看到了_______的热闹景象,所以作者赞叹道:_____________文章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榕树鸟儿们在这里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像在天堂中生活一样巴金两傍晚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早晨鸟飞鸟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3.鸟的天堂第七页,共98页。描写鸟的形态的词:大的、小的描写鸟的颜色的词:花的、黑的描写鸟的动态(动作)的词:叫、飞、扑主题(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3.鸟的天堂第八页,共98页。4*火烧云长江作业第9页:照样子写出表示颜色的词:半紫半黄

半红半紫半青半白半红半百葡萄灰西瓜红宝石蓝象牙白茄子紫金灿灿绿油油白花花黑漆漆黄澄澄第九页,共98页。第二单元复习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第十页,共98页。

题西林壁

宋苏轼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蕴含着人生哲理是:作者认不清庐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诗句回答)学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一句俗语表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5.古诗两首①题:书写,题写。②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③缘:因为。第十一页,共98页。游山西村

宋陆游1.描写了农家的淳朴热情的诗句是:其中

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两句诗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诗人陆游以一个字贯穿全诗的主线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足”当陷入困境,看似已经无望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会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游”第十二页,共98页。6.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找出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作的词。(第2自然段)长大的叶子有三个特点:1.颜色:嫩绿2.叶子的方向:叶尖一顺儿朝下3.在墙上铺得很均匀,既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看长江作业18页:第四题)触、变、巴、拉、贴喜爱之情第十三页,共98页。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答:不行。因为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第十四页,共98页。7.蟋蟀的住宅称蟋蟀的住宅为“伟大的工程”是因为:蟋蟀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挖掘洞穴的工具仅仅是它那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正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所以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第十五页,共98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答:(1)与别的昆虫不同,它常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2)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洞穴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作者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的?(选址、外部、内部)第十六页,共98页。第三单元复习

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第十七页,共98页。9.巨人的花园

英国

王尔德〈〈巨人的花园〉〉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义词:允许---荒凉---喧闹---凋谢---温暖---冷酷---近义词:允许---孤独---喧闹---训斥---凋谢---冷酷---反对开放热闹寒冷安静热情同意斥责孤单枯萎凋零热闹冰冷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第十八页,共98页。第十九页,共98页。10*.幸福是什么

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第二十页,共98页。11.去年的树

(日本)新美南吉词句解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第二十一页,共98页。主题:通过

讲述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四处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树,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从这篇童话中,我明白了,朋友之间要_________信守诺言、珍惜朋友第二十二页,共98页。12*.小木偶的故事知道了:我们要用自己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第二十三页,共98页。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共有210篇,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第二十四页,共98页。第二十五页,共98页。第四单元复习

13.白鹅14*.白公鹅15.猫16*.母鸡第二十六页,共98页。13.白鹅丰子恺作者在写白鹅的时候,紧紧抓住了白鹅

________

的特点,从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

在这篇文章之中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鹅和鸭进行对比)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现作者对鹅的喜爱。高傲叫声步态吃相第二十七页,共98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也是文章的过渡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多音字:似sì(似乎、相似)

shì(似的)例子:天上的云像一团棉花似的。角jué(角色、净角)供gōng(供养)

jiǎo(角度)gòng(供品)

第二十八页,共98页。14*.白公鹅俄国叶·诺索夫

课文从白公鹅的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的派头。多音字:将jiàng(上将、将领)

jiāng(将来、将要)奔bēn(奔跑)

bèn(直奔、投奔)勾当(gòudàng)第二十九页,共98页。15.猫1.作者老舍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三十页,共98页。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1.既老实又(),既贪玩又();2.高兴时,(),不高兴时,();3.既()又()。读课文123自然段,填空

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第三十一页,共98页。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作者从两个方面具体描写:(1)﹍﹍﹍﹍﹍﹎﹎﹎﹎﹎﹎﹎;(2)﹎﹎﹎﹎﹎﹎﹎﹎﹎﹎﹎﹎﹎。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就爱玩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淘气读课文4自然段,填空第三十二页,共98页。16*.母鸡第三十三页,共98页。母鸡一向讨厌因为它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不敢再讨厌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是一位伟大的鸡母亲。

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第三十四页,共98页。第五单元复习

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第三十五页,共98页。人教版四年级语文远看近看高大坚固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7.长城第三十六页,共98页。这句话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第三十七页,共98页。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红字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修筑长城的艰难。第三十八页,共98页。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2.“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3.“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千里”相呼应。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第三十九页,共98页。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问: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打比方(把长城比作马路)列数字(五六匹)这句话把“城墙顶上”的宽度和相对照,使我们很容易想象出马路城墙顶的平整、宽阔。第四十页,共98页。人教版四年级语文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方面是因为长城“长”----“一万三千里”;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另一方面是因为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工具非常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第四十一页,共98页。主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四十二页,共98页。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问题登上万寿山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18.颐和园

第四十三页,共98页。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长廊2登上万寿山列数字“长”18.颐和园

第四十四页,共98页。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昆明湖--静

--绿

登上万寿山比喻18.颐和园

第四十五页,共98页。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登上万寿山一个“滑”字,颇具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18.颐和园

第四十六页,共98页。颐和园一文作者按浏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是本文最突出的特色。如:长廊的“”;佛香阁的“”;排云殿的“”;昆明湖的“”和“”;十七孔桥的“”等。长长绿静大高第四十七页,共98页。中心句列数字和作比较19*秦兵马俑第四十八页,共98页。五个小朋友都抱不过来。它比2000层楼还高第四十九页,共98页。秦兵马俑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①总面积.

②兵马俑的数量.③兵马俑的排列.面积之大、数量之多、阵容巨大、气势恢弘第五十页,共98页。第六单元复习

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第五十一页,共98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到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十二页,共98页。

这首送别诗发生在________,_____在_______送______到遥远的_____。三月李白黄鹤楼孟浩然广陵(扬州)第五十三页,共98页。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想像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抒发了作者对老朋友的依依借别之情。“烟花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此时此刻作者却没有心情赏春,而是默默地注视着江上,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独自忍受离别之苦。悟诗情第五十四页,共98页。第五十五页,共98页。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使:出使。1.文中借酒表达对朋友的情谊的诗句?2.诗中写送别的名句是?第五十六页,共98页。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就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tà)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描写老人摆搭石时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们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这段话是描写()情景。

让你体会到老人的什么优秀品质?人们摆搭石21.搭石

第五十七页,共98页。

从摆搭石,调整搭石的做法中,你体会到村民怎样的品质?村民们一心想着别人,为别人服务的美好品质摆搭石具体美心灵美作者是从中发现这些美的。平凡的事物第五十八页,共98页。主题概括(中心思想):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第五十九页,共98页。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者:竹林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同一时刻”指小钱和台湾青年同时躺在病床上准备手术的时候。第六十页,共98页。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命桥”指爱心和血脉亲情。本文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第六十一页,共98页。23*卡罗纳第六十二页,共98页。多音字似sìshì相似类似似乎似的重zhòngchóng重量重力重创重复重阳重申第六十三页,共98页。本文选自,这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作者是。此书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爱的教育》亚米契斯学生第六十四页,共98页。24*给予是快乐的给jǐ(给予)

gěi(送给)乐lè(快乐)

yuè(音乐)兴xìng(兴趣)

xīng(兴盛)第六十五页,共98页。

给予给予是快乐的奉献、付出不求回报快乐第六十六页,共98页。过故人庄孟浩然第六十七页,共98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第六十八页,共98页。思考:1、读了此诗,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2、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中描写田园风光(景物)的是哪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找一句运用相同修辞的句子。(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情)(诗人与故人的真挚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对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歌品赏:第六十九页,共98页。讲的是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治病救人的故事。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赞扬

满董奉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第七十页,共98页。第七单元复习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第七十一页,共98页。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第七十二页,共98页。分角色“中华不振”的含义:指指扩大进口美女是指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人民遭受欺凌、敢怒不敢言。第七十三页,共98页。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其他同学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第七十四页,共98页。关于“读书”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七十五页,共98页。叶圣陶回忆批改作文做客受益匪浅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肖复兴第七十六页,共98页。找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通过写爬山虎来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快要见到受人尊敬的大作家时那份激动、兴奋的心情。比喻作者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作者因叶老先生的教导而深受鼓舞,树立了写作的信心。第七十七页,共98页。

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作家(人品):平易近人作品:一丝不苟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不曾忘怀。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第七十八页,共98页。

sè语塞堵塞塞sài塞外

sāi瓶塞选词填空。游历旅居旅游旅行1.我是中国人,现()在德国。2.乌塔告诉我,这次她趁暑假()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3.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4.乌塔认真地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27*乌塔

旅居旅游旅行游历第七十九页,共98页。()课文中指国强取得好成绩,有些人看后忌妒。()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比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受到的益处非常多。()年岁超过七十。()孤零零的一个身体,一个影子。形容孤独,没有伴侣。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受益匪浅年逾古稀形单影只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第八十页,共98页。“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说明与人相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书信的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第八十一页,共98页。第八单元复习

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第八十二页,共98页。1.小刚,你今年多大了?()2.海上日出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B.疑问A.设问B.疑问C.反问C.反问A.设问29.呼风唤雨的世纪第八十三页,共98页。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第八十四页,共98页。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千里眼”“顺风耳”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看得很远听得很远《西游记》高科技产品1.千里眼:望远镜2.顺风耳:手机3.腾云驾雾:飞机第八十五页,共98页。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cénshēn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