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9.1.1 正弦定理_第1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9.1.1 正弦定理_第2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9.1.1 正弦定理_第3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9.1.1 正弦定理_第4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9.1.1 正弦定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1正弦定理(1)《解三角形》这一章内容,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拓展与延续,也是高中《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初中阶段着重定性的讨论三角形中线段与角的位置关系,本章主要是定量地揭示三角形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本章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联系起来以及在立体几何问题求解中的应用。正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的基本工具之一,同时它的推导过程也为余弦定理的推导设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且它还是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的有力工具。正弦定理是本章的第一节,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从而引导学生产生探索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先由特殊情况发现结论,再对一般三角形进行推导证明,并引导学生分析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关于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考点教学目标核心素养三角形面积公式结合实例,了解已知两边和夹角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理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正弦定理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了解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掌握正弦定理及其变形,并进行简单的应用,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直观象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的推理过程,及简单应用【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引入:在现代过程中,得益于科技的发展,距离的测量能借助红外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等工具直接完成。不过,在这些工具没有出现以前,你知道人们是怎样简洁获得两点间距离的吗?如图所示,若想知道河对岸的一点A与岸边一点B之间的距离,而且已经测量出了BC的长,也想办法得到了与的大小,你能借助这三个量,求出AB的长吗?为了方便起见,将3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记为,在这样的约定下,情景中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已知,如何求.问题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尝试与发现:(1)如图,已知中,,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吗?(2)一般地,在中,如何根据地值,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在中,过A作BC边上的高AD,在中,由正弦的定义可知:因此三角形的面积为:当C为锐角时,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在为锐角时都成立,因此;当C为钝角时,如下图所示,仍设的BC边上的高为AD,则可知因此仍有成立;当C为直角时,由,可知仍成立.一般地,若记的面积为S,则问题2:正弦定理由此可知:,又因为,因此可得:这就是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例1.已知中,求.解:由已知得:.由正弦定理可知:,所以注: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两个角与一个边,就可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一个角,然后由正弦定理可以求出该三角形其他的两条边.因此,确定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个边之后,这个三角形就唯一确定了,这与我们初中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或ASA)一致.习惯上,我们把三角形得3个角和3个边都称为三角形的运算,已知三角形的若干元素求其他元素一般称为解三角形.例2.已知中,,求解这个三角形.解:因为,所以由于,所以或.当时,此时为直角三角形,c为斜边,从而有:;当时,此时为等腰三角形,从而由等角对等边有:.注:根据例2的解答,下图中(1),(2)都满足条件,事实上,这与我们初中所学的SSA不能作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样.例3.已知中,,求及三角形面积.解:由得:由于,所以或.当时,而所以三角形得面积为:当时,,不合题意,舍去.注:例3中不可能成立,也可从以及大边对大角看出.例4.判断满足条件的是否存在,并说明理由.解:假设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存在,则由可知又因为,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存咋这样的三角形.问题3: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三角形(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如;(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如。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有两解或一解(见图示).一解两解一解一解例5.根据下列条件,判断有没有解?若有解,判断解的个数.(1),,,求;(2),,,求;(3),,,求;(4),,,求;(5),,,求.解(1)∵,∴只能是锐角,因此仅有一解.(2)∵,∴只能是锐角,因此仅有一解.(3)由于为锐角,而,即,因此仅有一解.(4)由于为锐角,而,即,因此有两解,易解得.(5)由于为锐角,又,即,∴无解.【巩固练习】练习1:“已知△ABC中,a=20,A=30°,C=45°,求B,b,c.解∵A=30°,C=45°,∴B=180°-(A+C)=105°,由正弦定理b=eq\f(asinB,sinA)=eq\f(20sin105°,sin30°)=40sin(45°+60°)=10(eq\r(6)+eq\r(2)),c=eq\f(asinC,sinA)=eq\f(20sin45°,sin30°)=20eq\r(2),∴B=105°,b=10(eq\r(6)+eq\r(2)),c=20eq\r(2).【解题方法】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时,解三角形的步骤如下:(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2)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练习2: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1)A=60°,c=eq\r(2),a=eq\r(6);(2)a=eq\r(3),b=eq\r(2),B=45°.解(1)由正弦定理得eq\f(a,sinA)=eq\f(c,sinC),∴sinC=eq\f(c·sinA,a)=eq\f(\r(2)×\f(\r(3),2),\r(6))=eq\f(1,2).又c=eq\r(2),a=eq\r(6),∵c<a,∴C<A,故在△ABC中,C=30°,∴B=180°-(A+C)=90°.由正弦定理得eq\f(b,sinB)=eq\f(a,sinA),∴b=eq\f(a·sinB,sinA)=eq\f(\r(6)×1,\f(\r(3),2))=2eq\r(2).∴C=30°,B=90°,b=2eq\r(2).(2)由正弦定理,得sinA=eq\f(asinB,b)=eq\f(\r(3)sin45°,\r(2))=eq\f(\r(3),2).∵0°<A<180°,∴A=60°或A=120°.当A=60°时,C=75°,∴c=eq\f(bsinC,sinB)=eq\f(\r(2)sin75°,sin45°)=eq\f(\r(6)+\r(2),2);当A=120°时,C=15°,∴c=eq\f(bsinC,sinB)=eq\f(\r(2)sin15°,sin45°)=eq\f(\r(6)-\r(2),2).∴A=60°,C=75°,c=eq\f(\r(6)+\r(2),2)或A=120°,C=15°,c=eq\f(\r(6)-\r(2),2).[变式](1)改为“A=30°,c=eq\r(6),a=eq\r(2)”,结果又怎样?解由正弦定理eq\f(a,sinA)=eq\f(c,sinC),∴sinC=eq\f(c·sinA,a)=eq\f(\r(6)×\f(1,2),\r(2))=eq\f(\r(3),2),又c=eq\r(6),a=eq\r(2),∴c>a,∴C>A,又C为△ABC的内角,∴C=60°或C=120°.当C=60°时,B=180°-A-C=90°,∴b=eq\r(a2+c2)=2eq\r(2);当C=120°时,B=180°-A-C=30°,此时△ABC为等腰三角形,则b=a=eq\r(2).综上可知,C=60°,B=90°,b=2eq\r(2),或C=120°,B=30°,b=eq\r(2).【解题方法】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应结合图形并根据“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解的情况,作出正确取舍.练习3:在△ABC中,a=eq\r(2),b=2,A=30°,求B,C及c.解由eq\f(a,sinA)=eq\f(b,sinB)得,sinB=eq\f(bsinA,a)=eq\f(2sin30°,\r(2))=eq\f(\r(2),2).∵a<b,∴B>A=30°.∴B=45°或B=135°.当B=45°时,C=180°-(A+B)=180°-(30°+45°)=105°,∵eq\f(c,sinC)=eq\f(a,sinA),∴c=eq\f(asinC,sinA)=eq\f(\r(2)sin105°,sin30°)=eq\f(\r(2)×\f(\r(6)+\r(2),4),\f(1,2))=eq\r(3)+1.当B=135°时,C=180°-(A+B)=180°-(30°+135°)=15°,∴c=eq\f(asinC,sinA)=eq\f(\r(2)sin15°,sin30°)=eq\f(\r(2)×\f(\r(6)-\r(2),4),\f(1,2))=eq\r(3)-1.综上可知,B=45°,C=105°,c=eq\r(3)+1或B=135°,C=15°,c=eq\r(3)-1.练习4:在△ABC中,已知A=30°,a=8,b=8eq\r(3),求△ABC的面积.解由eq\f(a,sinA)=eq\f(b,sinB),得sinB=eq\f(b,a)sinA,∴sinB=eq\f(8\r(3),8)×sin30°=eq\f(\r(3),2).又8eq\r(3)×sin30°<8<8eq\r(3),即bsinA<a<b,∴三角形的解有两种情况.∵sinB=eq\f(\r(3),2),∴B=60°或B=120°,∴C=90°或C=30°.∴S△ABC=eq\f(1,2)ab×sinC=eq\f(1,2)×8×8eq\r(3)×sin90°=32eq\r(3),或S△ABC=eq\f(1,2)×8×8eq\r(3)×sin30°=16eq\r(3).∴△ABC的面积为32eq\r(3)或16eq\r(3).【解题方法】三角形的面积问题的处理思路1.若所给条件为边角关系,则运用正弦定理eq\f(a,sinA)=eq\f(b,sinB)=eq\f(c,sinC)求出某两边及夹角,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2.若所求面积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可通过做辅助线或其他途径构造三角形,转化为求三角形的面积.3.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