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_第1页
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_第2页
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_第3页
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_第4页
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的论文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一、生物学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生物学是当下发展势头最为迅猛、最有希望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基础研究学科之一,培养一大批生物学拔尖创新人才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也是生命科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历史责任。但是,随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出现多元化倾向,学生就易避难的功利化思想在选课、实验实习等环节表现明显,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同时,迅速增长的学生规模和发展相对滞后的教师队伍导致高校生师比大幅增加,师生直接交流减少,缺乏专业和学术指引的学生对学科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对专业学习和人生规划感到茫然,投身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二、构建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缘起2006年底,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年轻教授熊立仲在教授本科生生物化学课程时,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每人提10个与本专业或课程相关的问题。结果104名学生共提交了涉及生命之谜、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医学与健康等生命领域共计1000多个问题。他惊讶于问题角度、深度和广度,自感于一人之力有限,遂给全院教师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发了一封题为〔让我们从问问题和寻求答案::开始〕的倡议书,希望更多教师给学生作答千问。这场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开始的大讨论〔简称千问计划〕引起了校内外师生和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时任校长张端品教授在校园网上发表千字感言,文中称师生互动的关键在老师,责任在老师。11665.coM学院以千问计划的提出与发展为契机,遵循以人为本、实践创新、学术育人的理念,以学生科研能力提高为着眼点,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先导,加强导学机制建设和学术氛围营造,重点就如何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强化学术指导,构建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三、构建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的实践1.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树立科研实践育人观念学院以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崇尚学术为出发点,经过研讨确立了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的建设理念。在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理念的指导下,围绕实践创新融合提升主题组织开展教育思想讨论,以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构建和素质提升、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和科学质量观,树立全面发展观、多样化人才观和系统培养观,强化科技创新、学术育人在生物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学术育人就是要在育人过程中始终贯彻学术主旋律,围绕营造学术氛围,倡导学术自由,承担学术责任,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提高学术声誉开展研究实践,切实提高生物学专业人才的学术素养。2.以千问计划为契机,强化师生互动交流高校教师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引导学生发展,传承优秀文化和正确价值观。以千问计划为契机,以建立人格平等、尊重理解、沟通交流、互动合作的高校新型师生关系为出发点,构建并丰富了以专家教授和大学生见面交流开展导学为主要内容的师生沟通面对面导学机制。一是新生入学时全体教授参加学院开学典礼,主要学科教授随后进行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物学,如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郑用琏教授每年给新生进行生物学发展报告;二是在一、二年级由主要学科负责教授开设新生体验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专业学习;三是每年定期安排全体教授到寝室与学生交流感情和进行成长引导;四是不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到学生区介绍研究情况,分享科研工作体会,引导学生进入科研领域;五是全体教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并参加学生论文答辩,在毕业的最后环节给予毕业生最直接的指导和情感留念。在实践中建立了专家下寝室开班会、提供学业指导、与学生交流谈心等长效导学机制,形成教授导学全程化、师生交流常态化、师生关系和谐化的良好局面,有效地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对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探索和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院中40%以上的教授、70%以上的副教授担任过班主任职务,教师关爱学生成长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3.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培育学生创新自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自觉并提升科研素养。〔1〕专家学术报告,启迪学生智慧。项目组自2009年开始针对本科生开展了由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知名教授主讲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系列前沿学术报告会。3年多来已成功举行70余次,共5000余人次参加,一大批学生正是由此发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选定研究方向。同时,还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访问讲学,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包括美国〔科学〕杂志主编brucealberts、〔科学〕杂志副主编lauramzahn、千人计划学者阮一骏教授等一批国际知名科学家来校与本科生交流并做前沿学术报告。〔2〕师生学术沙龙,学术自由争鸣。秉承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理念,青年教师和学生自发组织学术沙龙,每周五定期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32期。该沙龙搭建了学术交流与争鸣的平台,营造了学生自由探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3〕学生科协组织,自主学术阵地。以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学术兴趣、普及科技知识为宗旨,本科生组成大学生科技协会,开展自主学术阵地建设的系列工作。一是自编〔生物技术动态〕,每期一个科技主题,迄今已经编辑57期;二是组织开展生物技能竞赛与交流,进行植物标本制作和微生物创意作画竞赛等活动,将科学与艺术和人文相结合;三是坚持推进千问计划,定期更新千问计划博客;四是编撰〔走进实验室,走近导师,感受科学魅力〕等科研指南,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五是开展以生命科学在华农为主题的学生学术年会,举办大学生科技论坛等特色学术交流活动。大学生科协营造浓郁的学生学术交流氛围,形成了多渠道、开放式和规模化的自主学术阵地,引起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4.以学术体验为先导,完善能力培养体系〔1〕组建实验室体验班,切身感受科学研究。在全校范围内招募生物类相关专业同学加入实验室体验班,探索以实验室体验班为载体,通过3~4个不同类型的科研实验室体验确定科研兴趣和方向的科研导学模式。体验班成员集中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优秀博士生共话科研之路,并自由选择课题组进行2~3周的科研体验。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课题组12名成员集体亮相,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开展了重点实验室开放周活动。该活动在校内外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实验室体验班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直接接触科学研究,近距离接受导师指导,符合教育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探索出体验式、交互式引导学生进入科研的模式。〔2〕以项目为驱动,完善能力培养机制。项目以为国家人才培养基金能力提高项目为龙头,构建国家-校-院三级项目体系,驱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生物学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项目体系基础上,每年投入学生项目研究的经费达100万元,按照有国内外重大科研课题作依托、农业领域的生物学问题为主体的要求精选训练项目,项目中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课题超过50%,来自教师横向课题、解决生产实际的选题约40%,其他学生自选课题约10%,完善了立体化科技项目驱动的能力培养机制。〔3〕支撑体系建设,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条件建设项目为依托,搭建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一是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二是开放科研平台为创新训练平台,建立了由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研究机构构成的高水平科研训练平台支撑体系,每年接收学生人数在150~250人之间。三是遴选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建立起以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为主导,教授为主体,博士研究生为中坚,院内外相关学科教师协同配合的高水平指导教师队伍。5.培育学术素养,完善科研实践保障体系〔1〕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大学生科研训练领导小组,聘请专家审核、指导和监督科训项目,同时组建大学生科技协会,协助组织落实学生科技交流、学术竞赛活动。〔2〕严格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资料查阅文献阅读研究方案设计课题申报与审批开题报告研究过程指导中期检查论文写作成果交流的程序实施,给学生完整的科研过程训练。〔3〕完善激励制度。学院出台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细则〕、〔理科基地学生能力提高项目实施方案〕、〔生科院基地班学生科研能力提高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科技创新指南〕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术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体系,从教学管理、实验室开放、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术成果奖励等方面调动各方面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4〕严肃学术纪律。学院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科研诚信教育。学院为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制作实验记录本,实验记录本开篇即印有〔实验记录本使用准则〕和〔生科院学术道德规范〕;熊立仲教授专门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记录写作规范的培训;导师和学院定期组织检查实验记录本,定期要求学生汇报工作进展等,促使学生在接触科研之初就养成良好的科研记录规范,形成严谨、负责的科研态度。四、生物学本科科研实践体系长效机制建设〔1〕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先导,构建专家教授七个一育人机制。以千问计划为契机,丰富以师生沟通面对面为主要内容的专家教授和大学生见面交流开展导学活动,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专家教授七个一育人工作机制:即每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主持或者参加一项教改项目,指导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每学年至少做一场学术报告,每学期下学生寝室开展一次面对面交流,参加一次新生开学典礼和与毕业生合影留念一次。七个一育人工作机制从新生入学专业介绍寝室交流答疑解惑课堂讲授知识传授学术报告中的学术研究管中窥豹项目驱动引入科研毕业答辩学术检验,形成了过程全覆盖,教授全参与,学生全受益的良好育人局面。不仅有效地促进师生交流、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引导,为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形成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