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专题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1页
22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专题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2页
22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专题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3页
22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专题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4页
22第一部分 板块四 专题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纲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主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3)具体原因: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3.过程(1)1914—1916年:①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法、德、英相继加入;②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③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2)1917—1918年:①1917年4月,美国参战使胜利的天平倾向协约国集团;②中国、巴西、利比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全球战争阶段;③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④德军节节败退,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投降;⑤1918年11月,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4.后果(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欧洲的国际地位相对衰落,美日崛起。(3)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1)凡尔赛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1919年6月,在巴黎召开和会,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三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相互争夺。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中国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3)国际联盟:1920年,根据《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被英法所操纵,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4)评价: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②体系内部矛盾重重,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2.《非战公约》(1)主要内容:1928年,美、德、法、日、英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规定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2)历史作用:是第一次提出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内容为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实际上所谓的《非战公约》只是一纸空文。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受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3)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4)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体。2.过程(1)战争爆发和初期阶段: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3.影响(1)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2)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进程;落后就要挨打;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3)历史意义:①引起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由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②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③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雅尔塔体系(1)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确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2)内容:①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④建立联合国。(3)实质:按美苏的意志划分势力范围。(4)评价:①有利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以共同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②结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该体制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的基础之上,仍然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2.“冷战”(1)含义:是指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2)形成: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3)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结束。3.缓和(1)原因:①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②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③美苏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困难,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动摇。(2)表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1975年,举行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签署了《赫尔辛基宣言》;1987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导条约”。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7月美军侵入朝鲜。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肯尼迪推行“特种战争”,对越南武装干涉。1965年,美国采取“南打北炸”,“特种战争”变成局部战争;“新春攻势”表明越南军民掌握了主动权;尼克松实行“战争越南化”,1973年,美越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1975年春,南越政权瓦解;1976年,越南实现了统一。3.中东战争:经过了巴勒斯坦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日战争、十月战争等,交战双方认识到这些矛盾不可能以战争解决。20世纪70年代,埃及率先走上了同以色列和解之路。1978年,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20世纪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但困难重重。4.两伊战争:1980—1988年,两伊进行了八年战争,不仅造成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也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5.海湾战争: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了由美、英、法等国共同组成的多国部队,实施“沙漠盾牌”计划,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这是一场高科技战争,标志着高科技局部战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场局部战争。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联合国(1)成立: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3)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4)作用:①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②20世纪70年代后,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③当代,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1)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使世界笼罩着核战争的乌云;②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③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界人民,反战和平意识空前提高。(2)过程: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第一届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1950年,第二届大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针对核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发表。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主要反对侵略战争。④国际和平年。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3)特点:①在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②在范围上具有全球性;③在组织上走向统一,走向跨国行动。(4)作用:对制止战争、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起了积极作用,使和平思想逐渐普及。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依据:①20世纪后半期,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②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③“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位。(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宁,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更能有效地制止战争。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难民流动等世界性问题。(3)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①少数国家在世界各地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④地区霸权主义横行;⑤宗教与领土矛盾的激化。考向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关于世界大战的一般性认识情境链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法德矛盾(1)早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德矛盾就开始形成,当时普鲁士联合奥地利、英国、西班牙等国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干涉,自此,法德矛盾开始形成。(2)1870年,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对法国宣战,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给德国,并且赔偿了50亿法郎,法德矛盾开始激化。(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当时的法国各阶层要求法国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德国深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军备战。法德矛盾尖锐,双方加入不同的军事集团对抗。典题对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奥、意三国于1882年5月20日完成了同盟谈判。1891年7月,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召见法国前任驻俄大使拉布拉伊时提出两国是否应该考虑在走向协商的道路上迈进一步,法国政府在回复中建议订立军事性协定,但吉尔斯只赞成订立政治性的协商协定,结果双方缔结了政治协定。8月,俄沙皇说:“我们必须纠正过去的错误,要一有机会就摧毁德国,一旦德国垮了,奥国也就不敢动弹了。”1892年8月,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协定规定:如果德或意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用它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法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为130万人,俄国用于对付德国的军队应为70万或80万人,这些军队应尽速全部参加战斗;协定有效期应与三国同盟相同。——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同盟建立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俄同盟反映出的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答案(1)原因:德国的崛起与扩张,严重威胁到法国和俄国的利益;德、奥、意三国同盟的形成。影响: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欧洲战争形势日趋紧张。(2)特点:欧洲主要国家在冲突中存在分化与重新组合;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化拓展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试图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考向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情境链接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非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典题对练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12月23日下午4时至次日凌晨3时在重庆召开的“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计划主要内容为:①各方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发动空袭攻势,以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②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抗战;③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对日军之交通线发动军事行动,以牵制日军;④待实力充实后,即发动中美英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⑤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⑥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近代以来重庆100件大事要览·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召开》(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召开的背景。依据材料概括《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的战略意图。(2)材料中“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背景: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美英中三国对日宣战;日本进攻东南亚,成为中美英三国共同敌人;中国长期坚持对日作战,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中坚力量。意图:阻止日军对东南亚的进攻;协调三国对日作战;支援中国抗战以牵制日军,建立反对日本法西斯的统一战线。(言之有理即可)(2)含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影响:中国抗战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认可和支持,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抗战环境;有利于提高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联合抗击法西斯侵略进行了有益尝试,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言之有理即可)深化拓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①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②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③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绥靖政策只能养虎为患,祸水他引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④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⑤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考向三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情境链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日、法、意、荷、比、葡、中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条件: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德国沦为战败国;法国元气大伤;英国实力消耗极大。美国的军事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苏美的力量。典题对练3一战后,美国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但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材料二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做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摘自《国联关系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结合国联的具体活动评价其积极影响。(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美国最终未能参加国联的原因,你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①美国外交传统使然;②美国的现实处境所致。答案(1)目的:控制国联,抗衡英法,称霸世界。积极影响: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适应了世界一体化的趋势,通过成立卫生劳工交通运输等组织、缔结《日内瓦议定书》等,对恢复战后经济、处理国家争端、裁军、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等具有进步意义。(2)选择①: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势力强大,他们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中去,由他们控制的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条约》,美国没有加入国联。选择②: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有投票权,英国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和自治领,可因此掌握国联的支配权。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如英国,未能控制国联。典题对练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1952年英国爆炸了它的第一枚原子弹,从而如人们戏称的“进入了核(武器)俱乐部”以后,美苏在防止“第四个核国家”出现的问题上显示了一种天然的默契。1963年7月25日和8月5日,美国、英国和苏联政府的代表在莫斯科分别草签和正式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它通常被简称为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或部分核禁试条约。1963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就核禁试条约发表了强烈的指责声明。指出部分核禁试条约是一个骗局,全世界人民要求普遍裁军,要求全面禁止核武器,这个条约却把停止核试验同全面禁止核武器完全分开,全世界人民要求全面停止核试验,这个条约却把禁止地下核试验排除在外,其本质上是反和平、反人民的。——据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核禁试条约出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美英签署核禁试条约的影响。答案(1)背景: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反核运动及和平运动的影响;苏美为了维护核垄断地位;中苏同盟关系的恶化;冷战格局下美国分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2)影响:加速了中苏同盟关系的分裂;美苏关系的短暂缓和与合作;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世界的安全;为中国的核武器研究设置了障碍;暴露了美国的野心;客观上推动了全面核禁试主张的出台。深化拓展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1)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而建立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2)不同点: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多个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②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是帝国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③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④前者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瓦解;而后者则是战胜国之间的妥协,必然随着一方的解体而瓦解;⑤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⑥维系前者的国际组织是国联;维系后者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考向四局部战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的规律性思考情境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热战”(1)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2)直接原因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3)结果①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②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典题对练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1953年7月27日,美国克拉克将军代表联合国部队,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作为最后一任战时司令,他感叹:“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国将军。”——摘自《朝鲜战争》材料二1973年1月23日,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历时12年的侵越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其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摘自《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对中美关系的不同影响。答案(1)相同之处:两场战争都是在“冷战”背景下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武装对抗;都是美国对东亚国家的干涉;力量对比悬殊,但最终结果也都是美国未能如愿以偿,且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都是有限战争。(2)对中美关系的不同影响:这两场战争对中美关系所产生的影响是截然相反的,朝鲜战争使中美对抗长期化、尖锐化;而越南战争则使美国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中美走向和解。深化拓展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1)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更加直接:在现代条件下,局部战争受政治因素的制约非常明显。在许多情况下,局部战争的目的最终不是完全依靠军事行动来达成,而是配合以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军事行动不能须臾脱离政治为其规定的目标,有时则应以准确有效的军事行动为外交谈判服务,成为直接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战争过程中往往是作战与谈判相配合,“边打边谈”,“打打谈谈”,而其结局多以外交谈判或政治妥协方式解决。(2)战争在某些方面有所限制:局部战争的目的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目标上;战争规模有限,往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兵力;战争的时间有限,力争避免旷日持久;战争的空间有限,多发生在战略边缘地区、争议地区或敏感地区,限于双方境内一定纵深、一定的海域或空域范围。(3)战争的爆发多具有突然性:挑起战争的一方,力求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战果,又不致使事态无限制地扩大,往往以突然的方式给对方以猝不及防的打击,造成既成事实和有利于己的局面。同时,由于局部战争在某些方面受到限制,突然袭击可以达到“闪击致胜”“初期致胜”的目的。(4)大量使用新式武器:现代局部战争的战场,有人称为是“新式武器的试验场”。虽然战争规模有限,但现代化程度很高,消耗巨大。除核武器外,往往使用最先进的飞机、舰艇、坦克、火炮、导弹以及激光、电子、卫星等尖端技术。科学技术越现代化,局部战争的高技术性也随之增强。1.(2019·全国Ⅰ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苏德战争爆发后”,可知当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由时间信息“1942年6月”可知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由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墨索里尼……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由材料“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第(2)问,从阿拉曼战役对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对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的影响方面分析。2.(2019·全国Ⅱ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等信息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根据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第(2)问,从对中国抗日战争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3.(2019·全国Ⅲ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可以从对反法西斯盟国、对德国和对整个二战的形势等角度分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对峙,国际形势日益紧张,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1900年以来,欧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会除在议会内部进行斗争、拒绝投票通过军事法案和军事预算的一切费用之外,还发动工人群众进行反战宣言,许多国家的工人阶级也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示威游行。1907年召开海牙和平会议,着重讨论战争法规问题并缔结了多项公约,在国际法上构成了若干限制战争的手段。据统计,一战爆发前,欧美国家约有100万人参加过为和平募集资金、宣传和平并游说政客等和平活动。但是,在战前愈发狂热的民族利己主义、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宣传面前,要求和平的呼声远不足以对现实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多数政治家和军事家也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因此,当1914年8月欧洲各国为了一个具体国家之间的争端而宣布参加这场帝国主义战争时,往往能看到聚集在这些国家的人群欢呼雀跃。结果,一战的爆发及扩展沉重打击了战前世界和平运动。——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进入高潮”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世界和平运动遭受沉重打击的原因。(9分)答案(1)主要表现:工人阶级是反战运动的主力军;有关限制战争的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平运动初具世界规模,波及国家多。(2)原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峙,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一些欧洲民众狭隘的爱国主义表现严重制约和平运动的进展;资产阶级政府及实权人物信奉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世界和平运动组织涣散,难以保证各国的协调统一。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四点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警察的威望。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第一点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8分)答案(1)态度及目的:英国与日本接近,组建“英日同盟”,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钳制美国。美国对日本作一定让步,其目的是要拆散威胁自己在远东和太平洋利益的“英日同盟”。(2)原因: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方面矛盾激化;美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得到列强认可;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3.(2019·榆林市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6月初,《远东评论》主编密勒致函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哈定,指出英日同盟“无疑已经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1921年8月,经英、美共同发起,并由美国出面召集有英、美、法、意、日、中等国参加的华盛顿会议正式召开。邀请中国参加的消息传来后,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众运动的广泛兴起。——据来新夏《华盛顿会议与中国民众运动》等整理材料二一般美国公众也认为,共和党人出身的哈定总统“有义务帮助中国”,因为他“主要是靠山东问题而当选总统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而引发,美囯总统哈定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给渴望收回山东主权的中国人带来了希望。诚如英国驻华公使艾斯敦所观察的那样,“至少对中国激进的民族主义人士而言,他们希望美国对日开战”,从而恢复中国的主权。——摘编自马建标《民族主义旗号下的多方政争: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美共同发起华盛顿会议的初衷。(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初衷:美国要拆散英日同盟,削弱日本在东方的势力,以建立自己在远东的霸权,染指中国使得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英国深感日本发展的威胁,迫切希望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均衡关系。(2)影响:加强了中美关系,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不公正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纠正,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