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与环境标章之关系_第1页
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与环境标章之关系_第2页
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与环境标章之关系_第3页
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与环境标章之关系_第4页
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与环境标章之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05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与环境标章之关系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屏东县国小教师对四种环境标章认识之情况,并探讨其与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的相关性。问卷经过预试后形成正式问卷,其研究母群体为屏东县北区国小教师,依三大视导区教师比例分层取样,环境标章认识共计22所学校,320人施测,问卷回收之有效样本为292份,根据问卷填答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环境标章部份则由11个名称代码中填入四项环境标章图案。统计得出教师对回收标章之认识率为94.9%,省水标章为66.7%,节能标章为48.6%,环保标章为68.8%;全部四项标章皆答对的比率为34.6%,答对三项标章为26.4%,答对二项标章为21.1%,答对一项标章为15.0%,全没答对为2.7%;而教师的整体绿色消费之态度及行为皆为正向、积极。2.不论回收、节能、省水及环保标章,答对的教师,其绿色态度及行为得分,皆比答错的教师较高。在态度上,由t检定比较其差异性,在省水标章有显著正相关(t=2.463),但在回收、节能及环保标章和绿色消费态度未达显著相关,而四项环境标章与绿色消费行为皆未达显著相关。3.「对环境标章认识量」、绿色消费态度、绿色消费行为三者之相关性:由皮尔逊积差相关统计得出标章与态度总分之Person值为.152,标章与行为总分之Person值为.152,态度与行为总分之Person值为.638。两两之间皆达显著正相关,其中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性更高。关键词:绿色消费、消费态度、消费行为、环境标章壹、前言由于近代科技的蓬勃发展,带动工商业的进步,提升人们的经济能力,人类生活得到长足的进步及便利,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加。但相对的,大量的消耗能源及原料,也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人类依环境而生存,却因需求享乐而过度消费所处的环境,进而破坏环境,连锁反应下带来了一系列污染问题及生态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森林的减少,进一步引发土质劣化、雨水酸化、臭氧层破洞、全球暖化,气温异常,全球海平面上升、生物种类及数量的减少…等。目前世界各国为了维持全球生态上的平衡,使人们免除于环境的持续破坏,联合国在1992年于里约召开「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展「永续发展」及「全球考虑、在地行动」理念;2021年9月,联合国又于约翰内斯堡「永续发展世界高峰会」上,发表「约翰内斯堡永续发展宣言」及「联合国永续发展行动计划」,声明「我们该致力于共同行动,以共同的决心,拯救我们的地球,提升人类发展,达到世界繁荣与和平。」。可见力行于保护环境,追求永续发展,已成国际趋势(行政院环境保护署,2021)。在现代工商业的社会中,物质充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活型态中。物质文明相关的活动,无一不是消费现象。尤其在现今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成长是社会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期望有大量的消费,带动大量生产,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又产生更大量的消费,但这样不仅消秏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也造成资源的不当利用和浪费,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造成许多的环境问题频频发生。人们渐渐形成一种以大量生产刺激大量消费的经济模式。整个社会消费型态朝向「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活动体系,此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行为,所产生的资源不当使用与耗竭、生产废弃物的污染等问题、对环境的危害尤其严重(郭秋梅,2021)。Kates(2021)指出「人口与消费」是造成当前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每个人一出生即为消费者,在现今的环境中,消费与个人生活密不可分。消费是资源利用的源头,消费行为可能耗竭环境资源,也可能产生污染造成环境的破坏。傅红春(2021)提出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破坏的原因,即在于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对于环境的过量汲取与过量排泄:过量汲取造成环境失衡、过量排泄造成了环境污染!是故,减少人为的不当消费造成环境过度负荷,极需重视与解决。德国政府于1977年率先推动之「蓝天使」(BlueAngel)环保标章计划,教导并提升消费者之环保意识,改变消费型态,藉由消费行为导向,改善生产产品之体质,以有效提升环境质量。德国政府欲藉此计划之执行,提升德国民众之环保意识,改变消费型态,虽只是一个国家性之环保运动,但却为各国环保标章之开始。此后,加拿大的环境选择标章计划成立,与北欧的天鹅环保标章先后推出,使环保标章亦成为绿色消费运动不可缺少的一环。又因应不同行业或功能的环境要求,而不同类型的环境标章因之而发展。1987年在联合国之环境与发展报告中,首度提出「永续发展」之观念,绿色消费才受到各国环保人士的重视。此一报告中要求对于人类活动与科技对环境产生之冲击予以限制,并且兼顾开发中国家与未来世代之需求。因此,如何减少工业化国家过度生产与消费型态之冲击,便成为各国环保人士关心之重点。联合国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在1996年版的发展计划中提到,目前工业化国家仅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平均每人消耗将近的商业能源却是非工业化国家人民的9倍;而生态环境保育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公元2021年公布的生命地球报告中,分析消费生态资源所产生的压力,并依之来计算人类在食物、物料、能源等项上的耗用情形,指出台湾每人平均消费量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值为全球平均值的3.42倍,在各国当中高居第二位,显示我国环境问题相较它国更高严重。而耗损量最多的美国排名为第六位,压力值不及台湾的三分之二(民生报,2021年6月6日),更是值得我们省思目前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伤害。为了减少人类消费活动带给环境的冲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环境「永续发展」理念,透过改变消费型态来改善资源过度利用的现况。各国为保护人类基本生态系统并延续人类生存,不断鼓吹绿色环保运动,而绿色消费主义(GreenConsumerism)则在汇集自然主义、消费者主义、人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潮流下,渐渐展露头角。绿色消费主义的生活哲学逐渐形成,并实践推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由上可知,绿色消费结合了消费者主义和环境主义,是权利与义务合一的环保行动。绿色消费主义在国内渐受重视,主妇联盟在民国81年首度推行了绿色消费运动,开始对民众倡导绿色消费观念,来年「绿色消费者基金会」成立。环保署为因应时势,也陆续提出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的政策,例如:推动环保标章制度、垃圾袋随袋征收、垃圾分类、资源回收、限用购物塑料袋与免洗餐具、政府机关绿色采购等,希望藉此改善民众生活及消费习惯,以减缓环境资源消耗的速度、减少污染、降低废弃物带给环境的负荷。此外,教育部在九十学年度起实施的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也把「执行绿色消费」列为环境教育议题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部九十五年度消费者保护方案提出的计划实施策略中,也提到强化绿色消费之理念与知能。胡兰沁(2021)提到,近年来台湾的儿童消费经验逐渐增加,由于儿童可塑性高,在日常生活中所学得的消费知识、态度及技能皆会影响其成人后的消费行为,甚至会影响其父母及家庭的消费型态。陈静宜(2021)认为若能从小教育学童绿色消费观念,使之内化至儿童的消费行动中,那么不只可让孩子在成人之后自然地呈现良好的消费行为,更可影响其父母的消费行动,让更多人为环境保护贡献心力。Philips(2021)的研究也指出父母在做消费的决定时,会受孩子的影响。更有研究(Coddington,1993;ERA,1994;Phillips,2021)指出父母的消费受到其子女环保意识的影响,因而购买不伤害环境的产品。因此,儿童若具有正确的绿色消费的认知、态度,就能影响家庭购物的习性,建立更健康的消费方式,进而减少消费行为所形成环境的负面影响。杨冠政(2021)的研究则指出,绿色消费之认知、态度、行为及习惯的养成必须靠环境教育。在国小基础教育阶段若能透过适当的教学与引导,建立学童绿色消费的知识与行为,使其从小习得对环境友善的消费方式,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达到永续环境发展的目的。环境教育与绿色消费教育在各学校实施多年,而这些都须透过老师来进行教育,老师对教育内容之内涵有足够的认知并内化,才会有最好的教育成果,学童之绿色消费行为也才能快速推动。在各种不同的教育阶段里,国小时期的学习往往是最基础而影响深远的,如果能把握在国小阶段即施以正确的绿色消费及资源永续经营概念,在课程教学及活动倡导外,并配合适切有效的媒体来倡导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相信对国内未来的环境总体营造将产生长足的影响及进步。为了人类及环境的永续经营,建立绿色的消费观来减少对环境的伤害,是所有人类必须重新思考的,也就是绿色消费的起始点。而教育正是重要的方法之一,而教育的启蒙者正是国小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塑造正确观念最重要的时期,我们该从小就建立有环境素养的特质的孩子,则推动环境的改善将是指日可待的。欲达成这个目标,老师必须有「绿色」环保的观念,才能教出正确观念的学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屏东县国小教师的绿色消费知识、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兹将拟达成之目的,具体分述如下:一、了解屏东县国小教师的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二、了解屏东县国小教师对环境标章认识程度。三、国小教师对环境标章认识程度在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上之差异。四、探讨国小教师在环境标章、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之关系。贰、文献探讨全章共分为四节:第一节为绿色消费;第二节为环境标章;第三节绿色消费的重要性;第四节为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相关研究。2.1绿色消费(一)绿色消费的意义Peattie(1992)将绿色消费定义为:当消费者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已经影响到整个生活质量,甚至生活型态,进而尝试购买并要求生产对环境冲击最小的商品时,一方面达到消费目的,一方面藉由环保消费行为的实践,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也就是以永续性和更负社会责任的方式来消费,这就是绿色消费。(二)绿色消费的内涵身为现代化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绿色消费知识,才能做个有环保概念的消费者,适当运作其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在消费之余,能兼顾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然而应具备的绿色消费知识为何?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兹分述如下:彭兰晴、王懋雯(2021)指出绿色消费的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的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包沛然(2021)认为,为了使消费者在开始行动时便能采取正确的绿色消费行为,我们应该进行绿色消费之环保认知教育,以建立消费者之环境知识与能力,使其认知下列的绿色消费守则:1.了解自身的活动对地球的冲击,而每个人均应体认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2.购买产品或消费资源时,应注意是否有需要、产品是否符合「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的原则。3.购物时应考虑产品的耐久性、可维修性和可回收性。4.在使用与丢弃物品时,应注意安全、健康与环保等问题,并确实做到再使用或资源回收。5.应影响家人、朋友一起节约资源,采用绿色产品。6.应直接或间接向厂商反应他们的绿色需求。柴松林(2021)指出,从事绿色消费活动的时候,必须遵守三R和三E原则。1.减量消费原则(Reduce),指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消费。2.重复使用原则(Reuse),多购买能多次使用的产品。3.循环使用原则(Recycle),选择使用再生材质制造的产品,亦即在使用过后还可透过回收的过程,重新转换为原料,制造新的产品。4.讲求经济原则(Economic),无论是使用商品或服务,皆要选择耗用材料少、节省能源、加工程序单纯,不作夸大包装,又便于废弃物处理的,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5.符合生态原则(Ecological),在购买商品时,要选择那些能致力环境保护厂商所生产的产品,例如:使用清洁的原料、无污染的制程或不会产生公害、对大自然生态伤害较少的产品。6.实践平等原则(Equitable),在从事消费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对等性的尊重,符合环境的公平正义,选择那些不剥削劳工、不侵害弱势民族的生活权、不以不道德手段营销、不从事违背人道主义的动物性试验等,具有公平精神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刘洁心、晏涵文、刘贵云、邱诗扬与李佳容(2021)综合相关文献,将绿色消费行为与4R加以联结,包括Refuse(拒用不环保的产品,选用可回收、低污染、包装少、省资源,可重复使用的绿色产品)、Reduce(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并节省资源,包括自备餐具、购物袋等)、Reuse(重复使用生活用品)及Recycle(实施资源回收并使用再生制品)。刘洁心(民89)认为绿色消费仍只是一价值观念问题,只要在消费行为消费过程能考虑到4R原则,具有一丝的环保概念,即可称之为绿色消费行为。因此,绿色消费的涵意主要包含拒用、重复使用、减量及资源回收等环境行为。从上述可知,学者对绿色消费原则的看法虽未一致,但总脱离不了最基本的4R(Refuse、Reduce、Reuse、Recycle),因此研究者从4R的原则切入。2.2环境标章(一)环境标章的意义环境标章利用简单且明确的说明、符号或图形将产品或服务的环保特性表达出来,提供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环境特性、一种或多种特定环境考虑面的相关信息。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者与潜在采购者可利用这项信息,并依据环境或其它的考虑,来选择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希望环境标志与宣告,能够有效地影响采购者,做出对其产品或服务有利之采购决策。如果环境标志与宣告具此效能,则可提升该产品或服务之市场占有率,促使其它提供者得改善其产品或服务的环境考虑面以为因应,俾能使用环境标志或进行环境宣告,以降低该类产品或服务之环境冲击。当采购者了解其说明或标志之意涵,便较易做出对环境有利之购买决策,也就是采购环保产品。因而「环境标志与宣告」可视为一种广告的行为,藉由争取消费者之认同,引发其采购较环保的产品而达到环保之目的,而它也是推广绿色消费运动的一种重要手段。(二)环境标章的分类由于各类环境标志与宣告在多数人认知上不易分别,一般也较长采用环保产品或是绿色产品统称之,为落实相关绿色消费之相关法规,我国在「机关优先采购环境保护产品办法」条文中便将环境保护产品分成三类(数据整理自:绿色生活信息网)。我国环境标章可分为三类:TypeⅠ:第一类环保标章是自发性、多重准则、经第三者验证之计划。产品符合预先设定之规格标准,并经过第三者验证,则颁发专用之标章,表示该产品有整体环境优越性(overallenvironmentalpreferability)第一类环境标志及宣告需符合多项规格标准,并有专用商标具有「选择性」,此环境标志及宣告强调的是「获得标章的产品是最优良的产品,消费者看到标章即可安心购买」。TypeⅡ:由厂商自行宣告或诉求。指非属第一类环境标章之产品,由于产品具有单一环境诉求,诸如;使用再生材质、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能源等条件,因此由产品制造商自行宣告该产品之环境诉求,而此类产品无专用标章。虽然第二类产品对于第三者验证并无严格的要求,但仍避免误导消费者,因此强调其广告行为以有验证者为佳。此类强调「厂商对产品环保性的诉求一定要是正确的,可查证的及不误导消费者的」。TypeⅢ:不同于前二类环保标志及宣告产品,产品仅需符合多重或单一规格标准。第三类环境宣告产品,是经过第三者,以预先设定的参数群,并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评估,于产品销售时标明其定量化之环境信息验证。而第三类产品亦无专用标章。第三类环境宣告产品,与第一类环境标章及宣告一样,也强调是「获得标章的产品是最优良的产品,消费者看到标章即可安心购买」。(资料来源行政院环境保护署97.05)简言之,国内环境保护产品分类之特色如下:第一类(环保标章)产品:1.取得环保署认可之环保标章使用许可者。2.取得与我国达成相互承认协议之外国环保标章使用许可者。3.颁发给每一类产品环境表现最优良前20~30%的产品,以达到鼓励作用。第二类产品:1.非属环保署公告之环保标章产品项目。2.经环保署认定符合再生材质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能源条件,由厂商自行宣告环境诉求之产品,如:回收标章、慈心有机农产品标章第三类产品:经相关事业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符合「增加社会利益或减少社会成本」之产品,并发给证明文件者。如:能源标章、省水标章。行政院为表扬推动永续发展绩效卓越单位,鼓励全民参与永续发展推动工作,以落实永续发展在地化及生活化目标,成立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其中对于国内有关环境产品推动之分工及标章如下图:綠色設計與清潔生產及綠色供應鏈綠色設計與清潔生產及綠色供應鏈(經濟部技術處、工業局)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綠建材標章(建研所)節約能源(經濟部能源局)節約用水(經濟部水利署)綠建築(內政部建研所)環保產品驗證節能標章(能源局)能源之星(環保署)綠色消費(環保署)環保標章(環保署)省水標章(水利署)图1永续发展委员会分工及标章来源:绿色生活信息网(97年5月)2.3绿色消费行为在探讨绿色消费行为之前必先对环境行为有所了解。本节主要分为三部分探讨。(一)环境行为模式公民需具有对环境问题的觉知与敏感性,能主动关切环境、了解环境及其问题,并具有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最后终能改进、保护环境(杨冠政,2021)。关于这种公民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的行动,我们称之为「公民参与」(citizenparticipation)或「环境行为」(environmentalbehavior)。以下将分别探讨环境行为模式。(1)传统的环境行为模式早期环境教育的看法受到传统教育理論的影响,认为环境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透过环境知識及议题的教导传授,亦即可以达到改变学生环境行为的目的,在直觉上认为知識的增加,可使学生形成适当的态度,进而产生行动來改变环境质量,知識、态度或觉知、行为三者间的关系。(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林灵宏(1994)指出态度和消费行为有其重要依存关系,因为个体的态度养成将在个体消费生活上发挥以下特殊功能:1.知识的功能(knowledgefunction):态度能帮助消费者组织且消化多变化之商业世界。2.表示价值观的功能(expressivevaluesfunction):态度协助消费者表达其所坚持的重要观念。3.自我防卫的功能(ego-defensivefunction):态度能保护个体免于威胁或舒服的状态。4.调整的功能(adaptivefunction):态度能协助个体适应新的或困难的处境。RosenbergandHovland(1960)提出三成份态度模式,认为态度是由三个构面所组成,包括认知成份(cognitivecomponent)、情感成份(affectivecomponent)以及行为意向成份(conativecomponent),分别叙述如下:(引自:李美枝,1991)1.认知成份:个人对于某特定标的物所具有的知识或信念。2.情感成份:个人对于某特定标的物直接或总体性的评鉴(即喜欢或不喜欢此标的物,或者评估此标的物为好的或不好的)。3.行为意向成份:个人对某特定标的物实行某种特别行动或行为的可能性(likelihood)与倾向(tendency)。本研究参考此一行为模式,将认知、情意(即本行为模式所指之情感成份)与行为意向(即本行为模式所指之行为意图成份)设定为影响绿色消费行为之重要变项。(三)绿色消费行为陈静宜(2021)认为绿色消费行为是在购买前先思考此消费是否必要,购买时考虑到环保问题,而购买后又能进行产品之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等,并希望这些行为能影响周遭的人,并向厂商反应绿色需求,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绿色消费行为,不单指购物;事实上,为了贯彻维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每一项消费行为从产品制造的前置作业到消费后的弃置处理阶段,都必须顾及生态、经济及消费的公平合理。RoperOrganization(1992)提出了14项绿色消费行为,以「购买时」、「购买后」以及「其它」等三构面来分,以下做简述说明:1.购买时:阅读标示、选择可分解的塑料袋、选购可分解的肥皂或清洁剂、避免选购杀虫剂或喷雾剂、选购再生原料或由再生材料包装的产品、选购可再填充的产品、避免到使用保丽龙的餐厅用餐。2.购买后:回收瓶罐、回收报纸或将垃圾分类。3.其它:捐钱给环保团体、减少汽车的使用,为环保议题写信给政府团体或愿意多花一点钱购买有益环境的产品。参、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了解屏东县国小教师对于绿色消费的态度及行为,探讨环境标章的认识,对绿色消费态度及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3.1研究架构環境標章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標章綠色消費態度★認知★情意★行為意向綠色消費行為:★拒用與拒買★減量★重複使用★資源回收與再生图2研究架构图依据本研究目的,设计本研究之基本架构,如图2。本研究在探讨国小教师在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并探讨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情形。而本研究的环境标章则包含了回收标章、省水标章、环保标章及节能标章。而结果变项分为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二部份。兹将各变项的内涵及界定方式分述如下:3.2研究对象屏东县教育局把整个屏东县教育区域画分成七个视导区以利管理,本研究之对象是以其中屏北三个视导区之国小教师为母群体,计有:屏东视导区、里港视导区、内埔视导区。其中屏东视导区(屏东市、麟洛乡、玛家乡、雾台乡)有25校1分班,计615班,共855位教师;里港视导区(三地门乡、高树乡、盐埔乡、九如乡、里港乡)有29校3分校3分班,计342班,共527位老师;内埔视导区(内埔乡、竹田乡、万峦乡、长治乡、泰武乡)有26校3分校1分班,计358班,共567位教师;三个视导区之母群体共有80所小学,共有1949位老师。(一)预试问卷施测样本本研究先以问卷初稿做专家效度分析后,经修正,再确定题目为预试问卷。预试问卷施测采立意抽样方式实施,三视导区各选一学校,而由各视导区的班级数除以各区的学校数,刚好得到屏东视导区以大型学校为代表(24.6班),故选取崇兰国小,内埔视导区以中型学校为代表(13.8班),故选取长兴国小;里港视导区以小型学校为代表(11.8班),故选取新丰国小的教师进行问卷预试。依学校大、中、小型分配样本比例为3:2:1,故崇兰国小发出33份问卷;长兴国小发出22份问卷,新丰国小应发出11份问卷,但因该学校只有10位老师,故发出10份问卷。预试施测发出的国小教师问卷共计65份,问卷回收62份,删除填答不完整的3份,计有效问卷为59份。将有效问卷之数据发录后,进行鉴别度、内部一致性的检定,去除不适合的题目,以建立问卷之信度及效度,再经修正整理后,制成正式问卷。(二)正式问卷施测样本本研究是以屏东县97学年度三视导区(屏东、里港、内埔视导区)为研究母群体,由各视导区教师比例决定视导区的样本数,即先分层决定样本数,再以方便取样抽出学校样本,接下来依学校大小来分配该校的老师样本数,再由研究者联系各校负责老师,以邮件寄给负责老师,请其依立意取样,交给该校受测教师,本研究之样本数,预计为320份。3.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资料,依据研究目的与研究架构,编拟了问卷为研究工具。问卷内容分为四大部份:教师个人基本资料、绿色消费态度量表、绿色消费行为量表及环境标章代码。问卷初稿完成之后,随即进行专家问卷,研究者依研究取向将所搜集的相关问卷整理后,制作预试问卷调查表。请每位专家依据研究目的,针对每一个题目衡量其适切性、需要性及内容涵盖量是否适合,并予以建议及提出修正意见。回收专家评等与建议后,研究者依据这些建议,综合整理并修改问卷,形成预试问卷。一、预试绿色消费态度、行为量表绿色消费态度共有29题,依循态度的三个主成分:认知、情感、意向绿色消费行为问卷分为.4个层面:Refuse(拒用原则)、Reduce(减量原则)、Reuse(重复使用原则)、Recycle(资源回收原则)。二、态度、行为量表预试问卷结果分析预试问卷回收后,将有效问卷加以整理、建文件,采用项目分析来决定问卷题目删除与否的依据,再以Cronbachα考验整体信度,兹将各项分析结果如下。项目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數及决断值兩种方法做为题目删除或保留的依据。内部一致性系數即测验各题目与总分(分量表总分)之相关系數。本研究与总分Pearson相关未达0.3将予以删除;在决断值方面,计算该样本之总分,得分前27﹪为高分组、得分后27﹪为低分组,进行t考验,以求出每一题的t值作为决断值(CriticalRatio)。决断值越高代表题目之鉴别度越好,本研究将保留题目之标准订为p≦.05,达到.05.的显著水平。未达显著水平者,予以删除。信度分析经过项目分析后,依各层面之其余题目进行经过项目分析之筛选题目后,依各层面之其余题目进行Cronbach’sα信度系數考验,以确定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本研究信度考验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表1预试绿色消费态度、行为之问卷删题前后Cronbach'sα值态度题数Cronbach'sα值行为题数Cronbach'sα值删题前29题.864删题前24题.838删题后25题.882删题后21题.882其中整体态度问卷之α系數为.882,行为问卷之α系數为.882;显示正式「绿色消费态度问卷」及「绿色消费行为问卷」之信度皆在很可信之信度系數之上。3.编制正式问卷所有试题经过项目分析、专家效度分析与信度分析后,删除预试题目中不适合的题目后,其余题目保留并编制成正式问卷。3.4环境标章这部份的量表有四题,分别为回收标章、省水标章、环保标章、节能标章的图示,由11个待选的项目填入,答对为1分,答错或不答都为0分,最多4分,最少为0分。肆、结果与讨论本章将说明分析结果,讨论屏东县国小教师的人口变项对于绿色消费态度、绿色消费行为之影响,以及绿色消费态度、绿色消费行为与环境标章之间是否有相关性。问卷共发出320份,回收301份,回收率为94.06%,剔除无效问卷及题项未填答完整着共9份,有效样本问卷为292份,总计有效样本为91.25%。正式问卷发放回收期间为2021年10月初二个星期间。以下就样本分布情形如表2:表2正式问卷施测有效样本统计表屏东视导区学校名称仁爱忠孝复兴鹤声胜利信义麟洛小计发出问卷30202025151515140回收问卷29182019131515129有效问卷29182018131415127里港视导区学校名称青叶振兴泰山三地门九如南华青山彭厝发出问卷81089241081087回收问卷7108924108985有效问卷7108824107882内埔视导区学校名称万峦佳佐竹田长兴泰安崇文大明发出问卷102020131015593回收问卷101820101014587有效问卷10171910914483共计22校发出问卷:320回收问卷:301有效问卷:292有效问卷回收率:91.25%一、国小教师绿色消费之态度由表3的统计结果可知,受测者在绿色消费态度量表的整体平均得分为97.19,标准差为8.83,绿色消费态度得分换算成百分法的得分为78%,单题平均得分为3.89分。表3绿色消费态度得分叙述统计表题数平均数标准差单题平均分平均%认知728.983.135594.1483%情意938.793.955864.3186%意向929.423.370583.2765%态度2597.198.829953.8978%就态度各层面得分来看,情意方面的百分法得分为86%为最高;其次是认知方面的百分法得分为83%;意向方面最低,其百分法得分为65%。可看出在认知及情意上,皆超出「同意4」之水平,而在意向方面只比「普通3」之水平好一些(3.27分),偏向「同意4」之水平。以下做细部探讨。(一)认知方面国小教师对于资源回收对环境的认同达到非常高的98%,对于环保标章对环境质量帮助的认同亦有90.8%,也意识到环境资源并不是可以尽情取用的(87.4%);多达74.8%对于不重环保的商家,将拒买其产品。对于政策上的限用购物塑料袋有很高的认同度(90.8%),也赞成垃圾随袋征收处理费(70.3%)。对于自备购物袋,少用塑料袋,可减少台湾的垃圾量,多数人是认同的(73.3%),亦有少数的教师(16.4%)持否定的态度。(二)情意方面国小教师对于动物被制成皮草会产生负面情緖(75.4%),对于有环保标章的产品,会感到安心(90.8%);91.1%的教师认为做资源回收是既有意义又快乐的事;于垃圾分类,大多数(82.2%)的教师是乐于行动,只有7.1%的教师是被动配合;86.4%的教师表示到外面用餐时自备筷子会比较放心。多数教师(65.5%)会因为因多用塑料袋而产生负面的情绪,少数教师(9.6%)对此并不以为意;对于二手商品感到兴趣的教师不多(35.5%),但还是多于没有兴趣(24.8%)的教师。大多数的教师(93.6%)会因食物的浪费而感到难过;多数教师(75.4%)会克制买所喜欢商品的欲望,但有8.2%的教师不认为有此必要。(三)意向方面教师大多数(90.5%)有意愿购买包装朴素、简单的商品;对于商站提供的塑料袋或免洗餐具,83.0%的教师有意愿回绝使用;看到垃圾,91.5%的教师有意愿捡拾并分类回收;大都数的教师(81.9%)愿意减少吃肉的方式来保护环境;相比而言,有意购买购买再生制品的教师稍少,为75.4%;距离不远,愿意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教师只有28.3%,而不愿意高于愿意的人数,为36.2%;对于他人废弃的东西,堪用而有意愿捡拾使用的比例与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比例相同;愿意购买比一般商品贵的绿色商品有90.4%,其中有39.2%的教师能接受比一般商品贵10%的价差,平均的可接受价差为7%。二、国小教师绿色消费行为由表4的统计结果可得,受测者的绿色消费行为量表的平均得分为78.64,换算成百分比得分为79%,单题平均得分为3.93,标准差为9.44,近乎「常如此做」之水平。表4绿色消费行为得分叙述统计表题数平均数标准差单题平均分平均%拒总分518.25262.990463.6573%减总分520.15702.579414.0381%重总分623.27993.607003.8878%回总分416.95222.249304.2485%行为总分2078.64169.435323.9379%就绿色消费的各层面来看,以回收方面的单题平均得分4.24,百分法得分85%为最高,其次为减量方面的单题平均得分4.03,百分法得分为81%,再其次为重复使用方面单题平均得分3.88,百分法得分为78%,表现最差的为拒绝方面单题平均得分3.65,百分法得分为73%。可看出在回收及减量上,皆超出「经常做4」之水平;而在重复使用及拒买方面则是稍为逊色,介于「经常做4」和「偶尔做3」之水平。以下做细部探讨。(一)拒绝方面在拒绝题项里,教师普遍有意识购买绿色产品的经验,达到平均得分为4.00,「常常做4」的水平,而在「曾经拒绝塑料袋或免洗餐具」及「取代免洗餐具」的经验,皆达到3.7之水平,接近「常常做4」的水平;购物时会优先考虑有环保标章的产品平均得分为3.63,介于「经常做4」及「偶尔做3」之间;而因公司、商家或产品不够环保而拒买商品的平均得分为3.15,为拒绝方面行为频率最低的题项。(二)减量方面在减量题项里,教师普遍做到「随手关灯及水龙头」的习惯,达到平均得分为4.58的高频率得分;对于减少开冷气的机会,也有4.17的高频率得分;「选购物品时,考虑它的必要性、耐久性,不因为折扣或价格便宜而购物」超过「常常做4」之得分4.03;对于影印二页以上,会做双面影印的频率得分为3.71,介于「偶尔做3」及「常常做4」之间,偏向于「常常做4」之选项。(三)重复使用方面在重复使用题项里,教师普遍能自备水壶或茶杯,购物自备环保袋,自己不用的东西给需要的人,其频率得分为4.17、4.08及4.05,皆超过「常常做4」之水平;捐出不用的东西及选购再生材料制成的产品,频率得分为3.78及3.72,接近「常常做」之水平;废水的再利用之得分较低,但也有3.48,介于「偶尔做3」及「常常做4」之间。(四)回收方面在回收题项里,教师对于家中做好资源回收及纸袋、塑料袋之再利用,其频率得分为4.43及4.47,皆过「常常做4」之极高水平;对于收集纸张再利用的频率得分为4.32,亦有不俗的表现;购买产品前,注意产品是否为可回收、低污染的环保产品的得分为3.74,为回收题项中,频率明显较低的题项。三、环保标章的认识现况分析本题型的环境标章共4项,分别为回收、省水、环保及节能标章之图示,填入正确之代码给1分,填错或未填给0分。总分为0分至4分之间,分数愈高表示对环境标章的意义愈清楚,若4项皆未填答则视为无效问卷。对于个别标章,教师对回收标章的认识百分比为94.9%,省水标章的认识百分比为66.7%,环保标章的认识百分比为66.8%,节能标章的认识百分比为48.6%。对于环境标章认识程度由高到低依序为回收标章、环保标章、省水标章、节能标章。对于教师对环境标章的认识程度,了解四项环境标章意义的有效百分率为34.6%,了解三项环境标章意义的有效百分率为26.4%,了解二项环境标章意义的有效百分率为21.1%,只了解一项环境标章意义的有效百分率为15.0%,都不了解的有效百分率为2.9%。表5环境标章答题对错分配表标章类对/错次数百分比回收错145.1对26294.9省水错9233.3对18466.7环保错8631.2对19068.8节能错14251.4对13448.6表6环境标章答对次数分配表标章得分人次百分比(%)082.914215.025921.137426.449734.6六、环境标章与绿色消费态度、行为之差异性检定为了探索对各类环境标章的了解与否和绿色消费态度、行为是否有相关性,本研究依回收标章、省水标章、环保标章、节能标章分别研究,针对各个环境标章答对样本的态度总分及答错样本的态度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定(t-test),并以p=.05为假设检定的显著水平,对绿色消费行为亦进行相同的检定。(一)回收标章意义了解与否之国小教师在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上之差异对于回收标章方面,国小教师正确填答的有262人,错误填答的有14人,二者之平均数及检定结果如表7所示,答对与答错回收标章之教师在态度总分表现上未达显著水平(t=0.966,p>.05);而在行为总分表现上(p=.051)接近了显著水平,但亦未达显著水平(t=1.962,p>.05)。表7回收标章对绿色消费态度、行为摘要t检定表回收个数平均数标准差t值显著性(双尾)态度总分对26297.30538.744470.9660.335错1495.00007.82501行为总分对26278.98099.365481.9620.051错1473.92869.81729(二)省水标章意义了解与否之国小教师在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上之差异对于省水标章方面,国小教师正确填答的有164人,错误填答的有92人,二者之平均数及检定结果如表8所示,答对与答错回收标章之教师在态度总分表现上达到显著水平(t=2.463,p<.05);而在行为总分表现上未达显著水平(t=1.720,p>.05)。表8省水标章对绿色消费态度、行为摘要t检定表省水个数平均数标准差t显著性(双尾)态度总分对18498.09248.408762.4630.014*错9295.38049.03819行为总分对18479.41309.334291.7200.087错9277.34789.53816(三)是否清楚环保标章意义之国小教师在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上之差异对于环保标章方面,国小教师正确填答的有190人,错误填答的有86人,二者之平均数及检定结果如表9所示,答对与答错回收标章之教师在态度总分表现上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0.570,p>.05);而在行为总分表现上同样未达显著水平(t=0.679,p>.05)。表9环保标章对绿色消费态度、行为摘要t检定表环保个数平均数标准差t显著性(双尾)态度总分对19097.38959.073820.5700.569错8696.74427.85034行为总分对19078.98429.672670.6790.498错8678.15128.91861(四)了解节能标章意义与否之国小教师在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上之差异对于节能标章方面,国小教师正确填答的有134人,错误填答的有142人,二者之平均数及检定结果如表10所示,答对与答错回收标章之教师在态度总分表现上未达显著水平(t=1.104,p>.05);而在行为总分表现上亦未达显著水平(t=1.405,p>.05)。表10节能标章对绿色消费态度、行为摘要t检定表节能个数平均数标准差t显著性(双尾)态度总分对13497.78368.610501.1040.270错14296.62688.78071行为总分对13479.54489.306491.4050.161错14277.95079.52438七、国小教师环境标章认识度、绿色消费态度与消费行为之相关性为了了解国小教师环境标章认识度、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与之相关性,就以三量表之各项总分为变项,以皮尔逊积差相关做分析研究,并以p=.05为假设检定之显著水平。以下就分别探讨「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及「绿色消费态度与消费行为」的关系。(一)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相关性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得分之情形如表11,经由积差相关的统计结果,如表12:表11标章得分与态度总分分配表态度总分标章得分个数平均数标准差0788.71438.9761614296.26198.2315925995.67808.5024137497.87849.6952949798.16498.22810表12标章得分与态度向度之相关性态度总分25认知总分7情意总分9意向总分9标章得分Pearson相关0.152*0.156**0.119*0.110显著性(双尾)0.0110.0090.0470.066个数279279279279由表13显示国小教师之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之相关系数如下:1.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相关性达显著水平(r=.152,p<.05),即环境标章认识量愈多,其绿色消费态度也愈偏正向积极,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2.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认知部份之相关性(r=.156,p<.01)、情意部份之相关性(r=.119,p<.05),皆达显著水平。但环境标章认识度与意向方面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110,p>.05)。(二)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性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得分之情形如表13,经由积差相关的统计结果,如表14表13标章得分与行为总分分配表行为总分标章得分个数平均数标准差0769.00006.6332514278.47628.9503725975.949210.1784537480.31088.7787549779.59799.45126表14标章得分与行为向度相关性行为总分拒总分减总分重总分回总分标章得分Pearson相关0.152*0.172**0.0620.144*0.110显著性(双尾)0.0110.0040.3050.0160.067个数279279279279279由表16显示国小教师之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相关系数如下:1.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性达显著水平(r=.152,p<.05),即环境标章认识量愈多,其绿色消费行为也愈偏正向积极,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2.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拒绝」部份相关性(r=.172,p<.01)、「重复使用」部份之相关性(r=.144,p<.05),皆达显著水平。但「环境标章认识度」与「减量」方面、回收方面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三)教师的绿色消费态度与消费行为相关性本小节分为二部份探讨,分别为「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四向度之相关性」及「绿色消费行为与态度三向度相关性」。1.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四向度之相关性:由表显示国小教师之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相关系数如下:1.「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性达显著水平(r=.638,p<.0001),即绿色消费态度愈正向,其绿色消费行为也愈偏正向积极,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2.「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之「拒绝」部份相关性(r=.586,p<.001)、「减量」部份相关性(r=.481,p<.001)、「重复使用」部份之相关性(r=.516,p<.001),「回收」部份皆相关性(r=.518,p<.001)皆达显著水平。表15绿色消费态度与行为向度之相关性行为总分拒总分减总分重总分回总分态度总分Pearson相关0.638***0.586***0.481***0.516***0.518***显著性(双尾)0.0000.0000.0000.0000.000个数2932932932932932.绿色消费行为与态度三向度相关性:1.「绿色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态度」相关性等同于「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性,不再重复说明。2.「绿色消费行为」与绿色消费态度之「认知」部份相关性(r=.473,p<.001)、「情意」部份相关性(r=.605,p<.001)、「意向」部份之相关性(r=.506,p<.001),皆达显著水平。表16绿色消费行为与态度三向度相关性态度总分认知总分情意总分意向总分行为总分20Pearson相关0.638***0.473***0.605***0.506***显著性(双尾)0.0000.0000.0000.000个数293293293293伍、结论与建议本章主要依据研究结果与讨论做综合性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提供教育行政机关、师资培育机构、学校推动绿色消费与未来之参考。一、结论依据研究分析所得,将影响屏东县国小教师对于绿色消费的研究发现整理如下:(一)绿色消费态度部份整体平均为3.89(满分5分),显示国小教师的整体绿色消费态度为正向。其构面正向程度依序为情意(4.31)、认知(4.14)、意向(3.27)。有90.4%的国小教师愿意购买比一般商品贵的绿色商品,其中有39.2%的教师能接受比一般商品贵10%的价差,国小教师的平均可接受价差为7%。(二)绿色消费行为部份整体平均为3.93(满分5分),显示国小教师的整体绿色消费行为为积极正向。其构面正向程度依序为回收(4.24)、减量(4.03)、重复使用(3.88)、拒绝(3.65)。(三)环境标章认识部份教师对对于环境标章认识程度由高到低依序为回收标章94.9%、环保标章66.8%、省水标章66.7%、节能标章48.6%。认识环境标章(含:回收、环保、省水、节能标章)的教师,不论是消费态度或消费行为,平均得分皆高于不认识环境标章的老师,但只有省水标章的差异性在态度上达到显著水平。(四)相关性环境标章认识度、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两两之间皆有显著相关性。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态度相关性为r=.152,达低度正相关;环境标章认识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性为r=.152,达低度正相关;「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相关性达为r=.638,为三组中相关性最高的组别。二、建议本节将依据研究结果,归纳出以下几项建议:(一)对国小教师方面的建议虽然教师普遍有好的绿色消费态度及行为。但在态度的拒绝不环保的内容部份是较差,教师该去思考清楚拒绝不环保的意义,而不应该因不好意思或其它理由而不去拒绝,看环境相关书籍、参与环境研习或上环境相关网站,了解绿色消费,深入了解其意涵,能帮助老师知道更清楚的原来来做对的事。(二)对政府方面的建议而政府对于环境标章的认识还需进一步的推动,对于环保标章及省水标章的认识不到七成,而节能标章更不到一半的老师。在宣传上,不只说明对环境的好,可以多加强对消费者个人的利益,应会更被重视而有较好的效果。(四)对未来研究方面的建议限于时间、人力与经费问题,只能以屏东县的三个视导区(屏东、里港、内埔视导区)为研究对象,故只能推论至屏北地区的教师情况。未来,可扩大范围至全屏东县或全国性之研究,使推论更具效度。尤其对台湾南北城市间的比较,城乡间的比较,更能有效改进城乡间的差异性。除了地区性的差异,也可比较班级「导师的绿色消费能力」与「学生的绿色认知及表现情形」的相关问题研究,对于教育研究,将能有进一步的帮助。志谢感谢22个国小帮助我收放问卷及填答问题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忙,我无法做出最后的结果。在期间,也得到许多教授的指导或帮忙,如:李芳胤教授、吴根明教授、黄鼎伦教授…等等,太多人值得我感谢了,我只能说:有你们,是我一生的幸运。谢谢曾经所有帮助我的人。参考书目(1)行政院环境保护署,2021行政院环保署网站,(2)郭秋梅,当前我国消费者教育之实践与展望,消费者保护研究(五),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2021。(3)Kates,RobertW,PopulationandConsumption.Environment,42(3),10-19.(2021)(4)胡兰沁,国小学生零用钱运作情况以及消费选择间相关性之研究。教育部八十六学年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社会教育组,5-34页,2021。(5)陈静宜,国小高年级学童绿色消费知识、态度与行为之调查研究-以高雄县市为例。国立新竹师范学院数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21。(6)Phillips,L.E.GreenAttitude.AmericanDemographics,21(4),46-47,2021(7)Coddington,W.GreenConsumer.Mc-GrawHillyEnvironmentalResearchAssociates.(1993).ResearchGroupExaminesChildren’sEnvironmentalViews.PaintandCoatingsIndustry,10(3),32-33.(1994).Peattie,K,GreenMarketing,London:PitmanPublishing.,1992.(8)杨冠政,环境教育。台北市:明文书局,2021。(9)包沛然,国小绿色消费教学之行动研究。国立台中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21。(10)柴松林,发展主义环境主义与绿色消费主义。消费者保护研究(七),1-10。台北: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2021。(11)刘洁心、晏涵文、刘贵云、邱诗扬、李佳容,小区居民绿色消费行为相关之讯息传播调查研究。卫生教育学报,13期,189-212,2021。(12)绿色生活信息网.tw/GreenLife/info/mark/mark-4.aspx)(13)林灵宏,消费者行为学,台北市:五南图书出版,1994。

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摘要: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就更加激烈。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本文将中国物流现状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进行对比,提出了中国的企业物流发展战略关键词:企业物流现状;运行模式;发展战略一、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及弊端

物流战略是很多企业总体战略中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在市场中提升自我竞争了,企业不断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水平上下功夫。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都能够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成本,同时又不减低服务水平,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物流的管理整体上来说还是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大多停留在纸币时代。比较先进的企业已经配备了电脑,但是依旧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和网络。EDL、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和扫描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还未在物流运作中广泛地运用。但是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领域宽广。因此物流管理人员要熟悉掌握企业内物流和因此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知识,掌握整个工艺流程,精通物流管理技术。而我国现在十分缺乏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难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求。二、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1990年以来,在国外,物流已经成为了该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中国,物流才刚刚起步。企业之间生产经营,市场运行的各个方面展开竞争。具体体现在技术、人才上包括了物流和供应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之下,企业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十分透明。而这用竞争还会不断加深,变得更加激烈,三、发展物流为当务之急

社会的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去思考物流的发展问题。在大企业实时物流战略的同时,作为灵活的反应者,中小企业在市场中,也积极采取了行动。希望通过积极的物流战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大好,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物流业已经显示出了蓬勃的活力和蕴藏的无限商机,物流服务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中国进入WTO的时间还不算长,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及时把握住这一机会,在物流市场竞争比较不激烈时加入物流领域,迅速地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中小企业不作为,等时间再长久一些,将会失去发展物流的优势。

四、从战略角度做物流

现下,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还未意识到物流战略以及控制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应当认识到物流战略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并且重视自身物流系统地建设,将物流系统的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事实上,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的最大成本项目。在国外发达国家,它们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而我国的现状就不太乐观。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30%-40%,鲜活产品占60%左右甚至更多。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系统完善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省15%-30%物流成本,很大程度上减少库存和运输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技术上和产品质量都比不上大企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小企业产品价格更加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反应更加灵活迅速。一旦中小企业将物流上升到战略高度,利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就可以大大的节省产品成本,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优势。想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屹立不倒。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就要把物流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上进行思考。除了考虑要怎样解决仓储运输和商品配送这些物流的基本问题,还要思考怎样把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活动的有机结合。做到以业务流程为基础,使得物流的一体化。最终达到加强企业的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

我国的中小企业只有突破地域限制、行业的局限,放眼于国内外,才能说真正意义上做好了战略制定,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机遇,有效规避风险。具体来的说,就是首先着眼于当前的地域市场的开拓,在获得了本地竞争的优势之后,辐射全国,放眼于全球。

五、重视物流系统的全面改造

发展物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地前进。因此中小企业要注重制定详细的物流重组的长期实施计划和发展策略。物流重组需要从物流业务流程、组织机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展开,这样一来才有可能慢慢实现企业物流向供应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达到降低生产、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最终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效益,给消费者带去更大的实惠。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不再只是局限于投入产出管理问题,如流程再造、压缩成本、加强培训以及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企业的经营者应当认识到物流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础,从战略高度去思考物流运营成本与市场拓展需要、物流顾客服务的特殊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做到将物流系统与营销战略有机结合。现代化的物流在国际上又被称为一体化物流、供应链管理、销售链管理等等。不同于传统的物流,现代物流包括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发展物流必须重视物流系统的全面改造。以物流供应链思想作为指导,注意对物流管理的强化,积极运用有效策略,全新打造物流的运作与管理体系。

六、从服务角度做物流

在国外,广泛认为物流业归属于服务业。但是现代物流在中国还是新兴产业。它的发展也就紧密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在发展。当代企业政府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到了企业和地区的战略理论的高度。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核心正在从产品制造转向产品销售再转向现代营销和客户服务。并且提出了“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现代经营理念。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早已经从企业自身的“功能性活动”上升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尽力增加顾客让渡价值”的“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储存和配送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管理过程。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商品。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就等同于服务。服务也是物流的物品之一。它是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服务的实质上也是一种商品”,但是这一点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七、引进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中小企业自身的专业力量不足,因此要懂得借助相关的管理顾问公司以及相关研究机构来科学规划企业的物流战略、实施战略和管理体系。要去了解先进物流企业的作以及这样运作的原因所在。在这一过程之中,它们的物流服务理念是如何变化的,怎样做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企业经营战略相衔接。这有这样,我国的中小企业才有可能成功地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领域,在现有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地替身自身的服务水平,拓展市场份额。许多的企业在管理咨询方面下了许多的功夫,用以探索新管理方式和学习物流技术的运用。中小企想要全面提升企业的物流运作以及管理的水平,更加迅速地构建起一个先进的物流系统以及管理平台,就应当充分利用专业管理顾问公司的优势能力。结语:战略性的规划、投资以及技术开发是最近几年促进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亟需解决的不仅仅是仓促运输以及商品配送等最为基本的物流问题,最重要是为了解决怎么样才能在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之中谋求生存与发展这一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做到将物流放在企业经营管理这一战略高度上去考虑怎样将采购、生产和销售则一系列过程与物流相结合。从而形成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形成物流一体化,达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物流已然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基础。作业企业的经理,在物流决策方面应当从战略高度去考虑物流运营成本和市场拓展需要、物流顾客服务的特殊要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仔细思考怎样才能把物流系统与营销战略以及企业的总体战略灵活结合。不再像传统上,只注重如何解决流程再造、压缩成本等投入产出的管理问题以及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参考文献【1】孟祥茹

-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o"《山东交通学院学报》"《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

2013【2】刘铁钢

-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与运作模式探讨\o"《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15【3】HYPERLINK"/usercenter/data/author?cmd=authoruri&w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