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与对策_第1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与对策_第2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与对策_第3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与对策_第4页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影响与对策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演变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如何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中必须进行深层思考和对策调整的重大课题。本文回顾了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取得的成就和隐忧,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企业营运、就业、价格和我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影响,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风险策略,着重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向海外投资的机会和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可行性。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影响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9)10-0060-03作者简介刘浩,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湖北宜昌443002)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将世界各国卷入了经济剧烈震荡的漩涡,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冷眼旁观而独善其身。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历史上任何一次巨大灾难无一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这次金融危机也一样,它将世界各国带到了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使大家既面对危机,又面临机遇。纵观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它发端于发达国家并在其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我国也是在这样一种态势下开放国门,赶上了这场产业大转移、资本大流动的全球化浪潮,参与到全球化的经济中,在劣势中崛起。1978年我国的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8年已达到30.07万亿元,年均增长9.6%,目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3,我国的出口总额于全球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24位跃升至2008年的第2位,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2亿人减少到2千多万人,人均GDP达到252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为何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世界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给世界带去了什么?面对动荡的世界经济,应该怎样认识我国的优势和劣势,必然成为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进行思考的深层问题。一、成就与隐忧1,中国制造与世界工厂在全球化的早期(1492—1800年)阶段里,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高产出、低成本的竞争力,通过丝绸、棉纺织品、瓷器贸易网络席卷着全球的财富。那是第一次的“制造大国”。只不过那一次中国产品独一无二,有定价权,而这次定价权在别人手里。(1)“中国制造”离“中国创造”有多远。我国成为世界的工厂,是因为这里有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世界则从这些不断而来的廉价劳动力身上得到了更便宜的中国产品,这是一个双赢的开局。全球企业从一流到三流陆陆续续都来这里安家。多少在本土经营不善、赤字连连的企业,到了我国却是张灯结彩满堂红。中国制造影响着世界的生活,同时世界的消费生活也展现出全球化经济下的这样一面:“商品的竞争”是落后的,先进的是“产业链的竞争”。从制造商品到物流,再到销售,中间经历了不下十几个环节,中国制造业只吃到底端1/10的利润。中国人“越来越赚钱”,外国人则赚的更多,因为他们的利润占据产业链上那其余的9/10。从利润来看,双赢里,中国只能算是蝇头小利。一个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iPod售价420美元,其中仅有4美元的价值来自中国。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侵蚀了我国企业的创造力,阻塞了技术革新的动力。我国每年从农村涌出的数以千万计的廉价劳动力大军,让很多企业不必在技术革新上花费太多心思,就可以赚取高额利润,劳动力的竞争替代了企业的竞争。然而,成本将永远是世界工厂的优势吗?廉价产品对世界的冲击,必然的回应将会是反倾销、贸易壁垒。而廉价产品对国内的冲击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高耗资源、压榨劳力等方面,这些方面将导致各种保障制度的出台,对要素成本上涨造成压力,以及出口退税比率变化、信贷紧缩等,这些潜在或者是已经发生的变化,将是一轮一轮的生存淘汰,将会逼着中国制造业从产业链的底端艰难的往上爬,优胜劣汰之后,从“中国制造”中突出重围的将是“中国创造”。由此,继续进驻我国企业的理由也将发生变化,涌入我国的企业不再是像过去那样受到廉价劳动力的吸引,而是受潜在市场的吸引。(2)外向型经济的再思考。从“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我国企业将在全球化浪潮中走向世界,但在这个优胜劣汰过程中淘汰出来的廉价劳动力是个问题,如果采取内向型经济道路,又会如何?外资进入和外向型产业的建立,一方面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我国劳动力过剩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扩大了全社会的就业面,使上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加迅速地从农村中转移出来。虽然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在过去20多年间并未得到太大的提高,但作为劳动者群体的整体收入却大大增加了。外向型经济在吸收就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使企业所在地的土地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这些都会引发企业的调整过程。另一方面外向型经济将容易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一旦外界需求发生变化,企业也必须进行调整。当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时,农民工的素质和去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总的来说,就是外向型经济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但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在短期内会造成失业的状况。另外,以上分析都是基于默认市场经济机制。如果是内向型计划经济,它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就会保持充分的就业。但这种双保持的状态不可能持续,因为不可能计划出需求。一方面需求捉摸不透,另一方面及时地按需求调整计划也很难。经济结果的跳跃性太大。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策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我国GDP为30.07万亿元人民币,2008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955亿美元,合2.0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6.82%,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为6.82%,考虑出口的低附加值,对外贸易更大的贡献应该是吸收了劳动力,对工业化进程利大于弊。2,地大物“薄”与人口“红”利(1)地大物“薄”。地大人多,物当然就薄。主要涉及的是能源与资源问题。可再生能源,包括风、流水、海洋热能、地热、地震、太阳辐射、潮汐等。但由于成本及技术上的限制,可再生能源的运用在短期内是远远不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不可再生能源包括两类:化工燃料及核燃料,这些能源是越用越少的。资源一般可以循环使用,但循环运用成本极高,可以说是越用越少的,如金属类。总之,在可再生能源被充分利用之前,在这个地球上都可以说是地大物“薄”的,能源是有限的。而我国能源现状贴上了“总量多,人均少”这个标记。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万元GDP对应的能耗有了大幅度降低。1985年,万元GDP的标煤能耗为8.48吨。2006年,这一数字已降低为1.16吨。从钢材生产情况看,1985年,万元GDP消耗钢材0.4吨。其后虽经逐年下降,最低曾降至0.12吨,但至2006年,万元GDP需要的钢材又攀升到0.226吨。升幅是惊人的。电力供应显然早已达到极限。1985年,万元GDP消耗电力0.45度。1995年下降到0.149度,首次低于0.15度的水平。但此后12年,这个数字只是缓慢下降到如今的0.135度。显然,电力消费系数不可能再大幅度下降。假设2010年该系数下降到0.105,则年发电量需要达到4万亿度,相当于比2007年再增长30%。按照此前的数据,我国年耗电煤已经达到8亿吨,2010年的电煤消耗将达到11亿吨。现在的供应都这么紧张,2010年,我们的煤炭从哪里来?(2)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中的经济腾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被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我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一个世界奇迹,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在时间段上的重合,把“人口红利”和生产绑在了一起,“人口红利”便发挥了作用。早在1965—1970年间,“人口红利”就开始出现,但在“人口红利”出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似乎并没有感受到什么“红利”的影响,相反则是更多地感受到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严重困扰着经济的增长,因为需求不足导致生产不足,生产不足反过来导致贫困,贫困又导致需求不足,然后以这个慢动作螺旋前进。我国打开国门后,世界需求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我国“人口红利”的释放,外需带动生产,生产带来财富,财富增加需求。因此,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当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我们才切实感受到“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领域里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短期来看),必然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企业可以快速地发展,工业化进程提速。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经济总量上涨,为消费及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进一步促进了生产。二、经济全球化十字路口的抉择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它自发地演化着,国家之兴衰必然受到来自内部的影响,也必然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将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发生在美国的危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二是流动性危机;三是信用危机。美国在进入20世纪前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建设,国家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和社会结构,使得美国人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在“需求”旺盛带动生产(经济增长)的同时,负债也不断增加。而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这场世界经济一体化当中成为“世界工厂”。通过加工和生产商品,输送给以美国为主要经济体的西方发达国家,使得西方国家用更低的成本满足需求,这也促进了需求中其他虚幻成本的产生。对外出口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增长措施,于是导致了不平衡经济现象的发生。金融危机过后,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其强国地位仍将保持一定的阶段,建立世界金融新秩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进程。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将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转折点。这一次历史机遇,将会留给主张和谐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从应对挑战的角度进行“危”与“机”分析,试图说明在金融危机中,我们面对的危险,而重点则是要看到面临的机遇。1,危险。危险与机遇如影相随,有时候根本分不清楚。外因一般激发内因,就像一个身子弱的人容易感冒。这场金融海啸给我们带来了以下的负面影响:对进出口量的影响。从出口总额看,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对企业的影响。不光是出口加工的企业,很多行业是一个个产业链组成在一起的。因此,危机来临受伤害的是一个个链上面的企业群。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组。对就业的影响。在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15.3%的农民工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找到工作。据此推算,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了。对价格的影响。美元贬值幅度加大,以美元计价的产品就会涨价,进口成本就上升了很多,从而影响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出厂产品随之涨价,又由于全球需求的降温,进口成本又下降。对我国海外投资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金融机构、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主要投向债券,美国金融机构一旦破产,其债券及其他投资品的价格急速下滑。因欧元贬值而带来的外汇储备缩水约为420亿美元,再加上美国国债和机构债价格下跌,2008年1、2月外汇储备累计贬值达到466亿美元,两项累计达到886亿美元。2,机遇。放眼15世纪以来的500年里,欧美强国的发展道路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被逼人大海的葡萄牙人,把握了航海大发展的机遇;荷兰人在鲱鱼竞争中学会了商业革命,成为商业帝国;英国人在王权与贵族的明争暗斗里,抓住了工业革命的大发展,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美国人从世界战争中走向强盛,主导了20世纪。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环境,在欧美国家强盛之极转而为衰的历史时刻,在美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下,我国的机遇最为重要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海外投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