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文档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_第1页
研修文档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_第2页
研修文档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_第3页
研修文档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_第4页
研修文档 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的浪潮,彻底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它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教师也由以前的演讲师,布道者的形象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形象,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素质教育提倡以来,语文教学方法指导日渐得到重视,不仅城市教师在努力探索,就连广大的农村教师也在努力的摸索,有关研究文章也经常见诸报刊,但实际收效却不大,尤其是在农村学生读写能力仍然不高,语文教学问题仍然备受社会关注。语文教法指导与学法指导虽一字之差,却又很大区别。在语文教法指导眼里只有学法,容易走唯一方法论的极端,在指导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学法指导内涵丰富得多,它除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外,还包括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法指导的不足,还表现在浅尝辄此上,不能深入下去,表现之一是对刚总结出来的学法还未运用就束之高阁,表现之二对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看似掌握了不少学法,但读写能力却不见有明显的提高。那么怎样提高学法指导效益?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呢?我本人认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缺一不可,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调,特别是在农村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现阶段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种种途径和方法,也多数因袭这种思想,作了林林总总的研究和探讨。可探来探去,我们逐渐成了学步的邯郸:不但失地没收复,反而连自己的阵地也快守不住了,导致学生对语文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薄,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前要探究的重要问题。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我们的语文又是一门基础性强,融入知识、思想教育等综合性于一体的学科。现在的语文新教材课文内容一般很灵活,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好地掌握文章大意,领会文章思想,学会有关的语文知识并非易事。没有一定的方法作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就如大海捞针,不得要领。欲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就需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

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什么学法的指导,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要经过长期的、自觉主动的积累。课外学习、阅读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针对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经常渗透些自学成才的名人事例。如李存葆仅初中毕业,但通过自己的刻苦自学,写出了催人泪下的《高山下的花环》等一部部佳作。再者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对平日的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促进。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和到校外实践、现场在班里进行探讨,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确实把学生带入情境,体察情境,使其有所感,动其情,写作兴趣就会不断增强。他们在这种兴趣极高的写作过程中,便会深深体会到语文功底的重要。这样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起来。有了兴趣就要跟上具体的指导方法。语文学什么?如何学?刚升上高年级的学生,尤其是对语文学习内容还不够明确。我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探索,自己总结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导读——设疑——提问——归纳”四步教学法。这是我的大致教学思路,也是指导学生学语文的途径。不管教路,还是学路,必须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意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至于文章的整体意识,语文改革家张伟曾讲到,“文章就是一个圆球,圆球都有一个球心,各个部分对球心保持向心力”。我们学习就要发掘这一“球心”,使文章字词句段各部分都环拱于中心,保持其整体性。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要让学生循着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一个问题,不能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段的条块分割式阅读。在导读时,还需要教给学生预读法。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学没有轻车熟路,我们要常教常新,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我要学、爱学、会学、能学好的学习主体。这样就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到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我要学”的境界。二、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放教学空间。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着更多的与动物、植物亲近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把课堂搬到外面去,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在这两种情况下采取这一做法:一是教学内容与自然环境有联系的情况下,将课堂搬到相宜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与自然没有联系,但学生处于一种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状态时。让学生到外面去。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一堂课的后半段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情况,这时,如果对他们说:“走,到外面去吧。”学生会很乐意,他们拾树枝,采树种-----------立刻有了精神,这时就可以让他们用自己采集的东西来摆、画在课堂上学习的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在游戏中就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起学生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回忆体会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叫自己正在干活的父亲回家吃饭--------每一次的语气语调不一样,都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结果学生都来了兴趣,积极讨论、认真思考、到最后,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深刻地认识到语气语调在语言中表达的重要性,并能在朗读中根据思想内容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

(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如果学生长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知识被强制性的往头脑中灌输,久而久之必定失去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觉到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就是说在课堂中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讨论、去活动。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主动到学习中来。总之,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说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之本,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始终要以学生为主本,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三、教师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重视创新精神。汉语比其他语种语义更丰富,需要联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要把学习指导深入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终南捷径。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一)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与教师志同道合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课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与教师志同道合的参与者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在讨论中,要让学生情绪高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要给他们自信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品味,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的标准。因为对学生约束过多,事事要求整齐统一,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上《小桔灯》,文中只交待了王春林失踪了,其他情况都没交待,有人提出王春林是什么人?他到哪里去了?在讨论中,有人认为他是个进步群众,学生们被抓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安全,将他转移了;有人认为,他是共产党员,地下工作者,在学生被抓走后,他被反动派抓走并杀害了;还有人认为,他是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者,医学院运动的领导者,为了他的安全,组织把他调到根据地去了。这时,教师如果统一答案,势必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这三种不同的见解,都合情合理,应予以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拓思路,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这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二)鼓励学生发表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敢于标新立异,让他们觉得教师重视他们的想法,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日益增加。讨论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由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还有好差生讨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等,课堂上人人是质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并在交流中活跃了思想,如此不断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锤炼中获得。(三)发挥丰富想象,拓展学生思维。在语文课堂上用课文的空白,发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课本内容当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因此,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上,要利用这些“空白”和“不确定性”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和联想,使文学作品的形象更丰富、更充实。因为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如我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呢?读者不得而知,从桑娜和渔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惨命运都是沙俄的黑暗统治造成的。沙俄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桑娜和渔夫便是这些穷人的缩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空白,引导学生根据桑娜夫妇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推究他们以后的生活。通过填补空白,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天马行空或自由驰骋,还有助于学生进入领悟作品的更高层次,增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四、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有扎实的能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上好语文课,重要的、突出的、关键的就是要备好课。离开了备课,这堂课讲什么,怎么讲都无从知道,无从下手,无从开头,也无从结尾,还谈什么上课呢?首先,只有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刻苦钻研,认真备课,才能把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把准教学内容的实质、重点、难点,才讲得准、讲得透。其次,要根据学生实际,巧妙设计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以满足学习上的需要。再次,要备教法。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创造条件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学到该学的知识以提高综合能力。这才具备了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首要条件。另外如何上好一堂课,除了备好课以外,还要讲好课。这就如同有好茶叶还要有开水,如果用不开的水或冷水来泡茶,多好的茶叶也泡不出好茶来,是一样的道理。那么要讲好课应该具备那些条件呢?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起码要有做到语言准确,表达清楚。课你备得多好,你上课时用的是方言,或者普通话表达不够标准的话,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说话不规范,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明白你的课。所以说能用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上课,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讲好课的必要条件。其次,要讲好课,要做到对学生的热爱和热情,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学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还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横眉冷对,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学生,即使再不听话的学生也不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动辄怒骂,这样也不利于把课顺利的进行下去。再次,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仪表端庄,大方得体,这样在学生面前就可以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范,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也是当教师的起码的形象。总之,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讲好课。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讲好课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素质之一,它能体现一个教师的课堂仪表、情态、口语和行为姿态.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中介和手段。因而,教师课堂讲课的好坏同样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五、教师要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培养欣赏的品质。人们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热爱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不欣赏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课中的教学内容,我们就无论如何也上不好语文课的。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欣赏的品质。学会欣赏语文课程体系,欣赏语文课程中的每一篇文选,欣赏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欣赏上语文课中的每一个环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中的一些细节,欣赏学生学习语文课后的收获,欣赏学生的作品等。也只有我们教师首先能够欣赏语文课,我们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也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对待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时候,充满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从而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而语文教师的个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在语文方面的特长。有的语文教师,特别擅长朗诵,他的课就是以朗诵为主,有的时候尤其是上文学作品的时候,听他读一篇课文,他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有的语文教师写有一笔好字,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的那一笔好字而喜欢上他的课的。有的老师擅长写作,他的作文教学就是自己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给学生提供示范。有的老师非常喜欢古文,根底很深,上起文言文来如数家珍,轻松自如,把本来很枯燥的古文教得丰腴生动。那些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往往没有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妙。而他们的这些语文特长,正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语文之美之妙的通道。过去我们主要是在教学技能意义上来理解语文教师的这些特长,如果我们从教学个性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可能对语文教师的特长有更全面的认识。总之,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往往是一个最有个性的教师,唯有如此,才会有其独特的魅力,魏书生是这样,于漪是这样,还有很多很多,皆是如此。为了成就语文,让我们都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别忽略法规的指导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又要扩展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让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在课堂上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其实还要在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为指导,让学生走向生活。“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校外实践,让学生饱览祖国大好风光;社会调查,把握四化动脉跳动;公益活动,激发人的爱心;民间采风,了解风情人物。让学生与社会生活感应,与自然欢娱,体察社会气息,如为商店设计广告词,帮不识字的老年人写信,开展“冬季考察活动”、做一天“实习小营业员”,动手做贺卡并设计祝福语……在学习做人中学习语文,并把学到的知识、技能为生活服务,使语文学习之流回归社会生活的海洋。教学是教师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非对话的时代,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美于生活”、“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教育,前苏联的教育家赞可夫也在《教学论与生活》一书中从教学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角度进行过论述。然而,他们无一例外地将视线停留于学生身上,缺乏对教师的关怀。教师不再是默默无闻、甘作人梯的“铺路石”,也不再扮演“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剧角色。教学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会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教师不仅“照亮着别人”,同时,也成就着自我,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七、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还要发挥老师对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指导作用。1.老师要与学生多一些课外的沟通和交流。农村小学的老师与学生往往有这样那样的亲缘关系,或者是乡邻关系,有时候老师会认为平日都很熟悉,无须与学生交流。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心理学家指出,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与学生缺乏课堂以外的沟通和交流。事实上,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在他面前什么都可以言说的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