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_第1页
第2章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_第2页
第2章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_第3页
第2章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_第4页
第2章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法(时间:12—16学时)第2章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

本章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的含义、特征与确认条件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理解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掌握账户结构,理解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及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特点及其应用理解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掌握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第2章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

2.1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2会计科目与账户2.3复式记账本章小结2.1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在确定会计对象的基础上,还应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类。

2.1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2.1.1会计要素2.1.2会计等式2.1.1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特定主体(如××企业)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从企业会计来说,其核算的对象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企业各种经济资源的取得与运用,也就是各种经济资源的来龙去脉。2.1.1会计要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规定我国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3要素表现的是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利润3要素表现的则是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2.1.1会计要素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如月末、年末等)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3项。(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第二,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三,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1.1会计要素资产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能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变现或耗用的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一项资源在符合资产定义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能够作为资产确认。将一项经济资源确认为资产,除了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2.1.1会计要素(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第二,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第三,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1.1会计要素负债按其流动性(即偿还期限是否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含一年)需要清偿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1.1会计要素(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剩余的所有者权益才可分配给所有者—投资者或股东;第三,所有者权益的所有者能够参与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2.1.1会计要素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3项。(1)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1.2会计等式1.静态会计平衡式资产

=

权益从任何时点上看,资产表明的是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拥有什么样的经济资源,权益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定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必然相等的关系。2.1.2会计等式因为任何企业的资产来源不外乎两个渠道:一个是所有者投入,一个是向债权人借入。所有者投入资本形成所有者权益,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则形成企业的负债。因此,权益包含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也称之为会计平衡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2.1.2会计等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它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有以下9种情况。(1)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2)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3)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4)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5)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6)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7)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8)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2.1.2会计等式2.动态会计平衡式收入

费用

=

利润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看,企业总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收入,同时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确定一定时期的盈利水平,即实现的净利润。2.1.2会计等式由于企业是由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设立,企业实现的利润自然归属于企业的所有者,通过利润分配程序最终形成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所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平衡式可以拓展为:资产

=

负债

+(所有者权益

+

利润)

=

负债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这一等式表明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关系。2.2会计科目与账户2.2.1会计科目2.2.2账户2.2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但会计要素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经济业务事项的反映又显得过于粗略。因此,为满足经营管理及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还必须对会计要素进行细化,即采用一定的形式,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类,设置会计科目。2.2.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例如,为了核算和监督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2.2.1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是预先通过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它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

2.2.1会计科目2.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子目)明细科目(细目)生产成本一车间甲产品乙产品二车间丙产品丁产品其他应收款备用金×部门或个人2.2.1会计科目(2)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5大类。顺序号会计科目名称

顺序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三、所有者权益类1库存现金

56实收资本2银行存款

............

60利润分配36无形资产

37累计摊销

四、成本类......

61生产成本34工程物资

62制造费用35固定资产清理

63劳务成本

二、负债类

64研发支出42短期借款

五、损益类43应付票据

65主营业务收入......

66其他业务收入53长期应付款

......54未确认融资费用

77营业外支出55递延所得税负债

78所得税费用2.2.2账户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所形成的项目名称,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核算。因为它没有具体的格式和结构,所以必须借助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账户用以记录经济业务。2.2.2账户1.账户的概念

账户是按照会计的科目名称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记账实体。与会计科目对应,账户也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2.2.2账户

总分类账户又称为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是提供总括分类核算资料和指标的账户,在总分类账户中只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业务事项。总分类账户可以提供概括的核算资料和指标,提供的是总括的会计信息。明细分类账户又称明细账户,简称明细账。它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设置的,提供的是明细核算资料和指标,是对其总账资料的具体化和补充说明。对于明细账的核算,除用货币计量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外,必要时还需要用实物计量或劳动量计量单位从数量和时间上进行反映,以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明细分类账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二级明细账、三级明细账等。2.2.2账户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存在以下关系

(1)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2)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3)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2.2.2账户2.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是由左、右两方组成,一方记增加、一方记减少。具体哪一方增加,哪方记减少由记账方法和账户性质决定。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日期和摘要(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3)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2.2.2账户年凭证号数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

额月日如表所示:2.2.2账户在教学中我们多采用“丁”字账或“T”字账来代替实际的账户,如表所示:2.2.2账户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用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加额和减少额相抵的差额,即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也叫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额也叫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发生额是一个动态指标,它说明资产或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叫期末余额。余额是一个静态指标,它说明资产或权益在某一时日增减变动的结果。本期的期末余额就是下期的期初余额。这4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2.2.2账户3.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1)两者的联系两者都是对会计内容的具体分类,两者目的是相同的,即全面、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直接依据,是账户的名称。2.2.2账户(2)两者的区别

会计科目是在会计核算前,事先确定的对经济业务进行的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则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进行的分类记录。会计科目作为账户的名称,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结构,而账户则是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记账实体。

2.3复式记账2.3.1复式记账法2.3.2借贷记账法2.3.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2.3复式记账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会引起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如何将客观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登记到有关账户中去,这就是所谓的记账方法。所以,记账方法就是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事项的方法。按照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方式不同,记账方法可以划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2.3.1复式记账法所谓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通常只限于货币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增减进行记录,对其他项目的变化则不作记录。因此不能全面的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单式记账法是一种简单的、不完整的、不科学的记账方法。因此它逐渐被复式记账法所取代。2.3.1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2.3.1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会计恒等式,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增减变动且金额相等。结合会计恒等式看,或者是会计恒等式两边的会计要素有关项目同增同减,或者是资产或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有关项目发生增减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2.3.1复式记账法(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因而便于核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2.3.1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可分为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借代记账法。(1) 收付记账法。又分为资金收付记账法(我国事业单位曾采用)、现金收付记账法(我国金融业曾采用)和财产收付记账法等。(2) 增减记账法。我国商业企业曾采用过这种方法。2.3.1复式记账法(3)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意大利,萌芽于12~13世纪,发展完善于15世纪,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是历史上第一种复式记账法。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与国际惯例取得一致,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条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1993年7月1日起,借贷记账法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广泛采用的复式记账方法。2001年实施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这种记账方法再次给予确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九条规定“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2.3.2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法原理,记录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与其他复式记账法相比,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记账符号、账户设置与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等方面。2.3.2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是借贷记账法的第一个特点,以“借方”称账户的左方,以“贷方”称账户的右方在会计上最初资本的角度来解释,资本家向谁借入的款项记在“贷主”(Credit,简写为Cr)名下,表示债务;借给了谁的款项记在“借主”(Dredit,简写为Dr)名下,表示债权。2.3.2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作为记账符号的“借”和“贷”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字面含义,仅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如表所示:

账户名称借方贷方

资产的增加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入、利润的减少负债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利润的增加成本、费用的增加成本、费用的减少2.3.2借贷记账法2.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不同,增加和减少的登记方向也不同,因此,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不同。2.3.2借贷记账法(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在资产类账户中,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均在借方。资产类账户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合计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2.3.2借贷记账法(2)权益类账户结构权益类账户包括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发生额,借方登记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在贷方。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权益类账户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2.3.2借贷记账法(3)收入类账户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取得收入,企业收入将会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含转出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2.3.2借贷记账法(4)费用类账户结构费用是企业为了取得收入所发生的,在计算利润时将其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各项支出。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费用类账户借方贷方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含转出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本期发生额合计2.3.2借贷记账法(5)成本类账户结构成本是企业为了取得一项资产而发生的支出,也可以理解为对象化的费用。为核算成本,计算生产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企业需设置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借方贷方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合计2.3.2借贷记账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每一个账户来说,余额只可能在账户的一方,要么在借方,要么在贷方,且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方向相同。但是,如果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方向相反,则说明账户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例如,“应收账款”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倘若期初余额在借方,期末余额仍在借方,则账户性质未变,仍为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收回的账款;如果期末余额在贷方,说明本期多收了货款,多收部分实为企业预收的货款,属于预收账款,是企业的负债,此时的“应收账款”账户就变成了负债类账户。具有类似情况的账户主要有“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等账户。这些账户都是双重性质的账户,需要根据期末余额所在的方向来判断账户的性质,即期末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反之,期末余额在贷方,则为负债类账户。2.3.2借贷记账法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对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在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的同时,必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反之,在记入一个账户的贷方的同时,必然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必然相等。从上述三类账户中不难分折出,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复杂,均可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2.3.2借贷记账法2.3.2借贷记账法(1)资产(成本、支出)增加,记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记贷方。(2)资产(成本、支出)减少,记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减少,记借方。(3)资产(成本、支出)增加,记借方;资产(成本、支出)减少,记贷方。(4)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增加,记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收入)减少,记借方。2.3.2借贷记账法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在有关账户之间会形成一种应借应贷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账户对应关系;存在账户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为了保证账户对应关系的正确性,登账前应先根据经济业务事项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编制会计分录,据以登账。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在会计实务中,会计分录编制在记账凭证上,一笔会计分录包括记账符号、会计科目和金额3个要素。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后,首先分析这项业务事项涉及的账户类型,是资产类还是权益类,是收入类还是成本、费用类。(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确定经济业务事项涉及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3)根据账户性质和增减变动情况,确定应借、应贷会计科目。(4)编制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2.3.2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有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两种。简单会计分录是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和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可以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并简化记账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但为了明晰账户对应关系,不宜将不同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2.3.2借贷记账法4.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为了保证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在账户中登记的正确性,需要在一定时期终了时,根据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对账户记录进行试算平衡。试算平衡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2.3.2借贷记账法(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由于借贷记账法对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记录,所以,将一定时期(如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事项登记入账后,所有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也就必然相等。这种平衡关系以公式表示如下: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

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根据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进行试算平衡,检查账户记录正确性的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2.3.2借贷记账法(2)余额试算平衡法余额试算平衡法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式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期初余额试算平衡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期末余额试算平衡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试算平衡通常是通过编制总分类账户试算平衡表进行的2.3.2借贷记账法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必须将所有账户的余额都记入试算平衡表。如果有遗漏,将会造成期初或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期初或期末贷方余额合计不相等的情况发生。第二,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就说明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需仔细查找原因,使得试算平衡表能够平衡。第三,如果试算平衡表经过试算都是平衡的,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是正确的,因为有些错误的出现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例如,漏记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将会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生额同时等额减少,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重记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则会使本期借贷双方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