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语文试题卷_第1页
2021-2022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语文试题卷_第2页
2021-2022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语文试题卷_第3页
2021-2022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语文试题卷_第4页
2021-2022八年级上册期末试题语文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拳,两部分组成,其中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

要求在答博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卷上认真填写姓名、考号、县(市)、学校和座位号。要求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要塞(sdi)翘首(qiao)遒劲(jin)眼花缭乱(liao)

B.颁发(bdn)滞留(zhi)琐屑(xi。)弹精竭虑(ddn)

C.锣刻(juan)教厚(hui)粗植(cao)藏污纳崛(hdu)

D.畸形(qi)诘责(ji6)洗涤(di)重峦叠嶂(zang)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狼籍濒临蔓延坦荡如砥

B.劳碌喧器防御连绵不断

C.辟邪暮年题拔如梦初醒

D.星辰雕镂仲裁春寒料峭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馋炒馋耳的糖人。

B我们要印堆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C他的演讲慷慨陈词,抑扬甄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高度赞扬。

D这个景区的布局与众不同,游客们来来往往组号不绝地前来参观。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梦想是雨露阳光,梦想是照亮人生旅途的灿烂明灯。有时候,生活的激流已经涌现到

万丈峭壁,只要再前进一步,就会变成壮丽的瀑布。不管①有多么遥远,不管②

有多么险峻,不管③有多么湍急,只要梦想在闪光,你前行的步履就一定会坚实而

轻盈。

A.①前面的路途②前面的河流③前面的高山

B.①前面的高山②前面的路途③前面的河流

C.①前面的路途②前面的高山③前面的河流

D.①前面的河流②前面的高山③前面的路途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

扶到根上。

B.北斗第55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后,通过5次变轨,进入预定轨道。相当

于卫星进入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

C.身患重疾的张桂梅老师,在南疆大山里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中学,多年来默默奉献,把不

少家境困难的女生送进了大学,改变了她们的人生命运。

D.由于疫情防控须待在家里,使他成了“厨艺达人”和“美食网红”。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

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

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B.《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

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6分)

7.名著阅读。

我敢肯定,你从来也没有见到过。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

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

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那对随时准备东档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

不光是动作奇特,与此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

响。它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对手挑

战的姿态。(有删节)

⑴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人名)的《》。这段文字

是对迎接对手挑战的一段描写。它做的两种备战姿态分别是

和o(5分)

⑵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上文中你获得的

启迪是:(1分)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8.古诗文默写。(8分)

(1)?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颍《黄鹤楼》)

(2)大漠孤烟直,o(王维《使至塞上》))

(3),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晏殊《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

是:>o

(6)《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

是:,。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3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对这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

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高洁人格。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

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的旷达胸襟。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1分)

【甲】愚公移山

《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

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奇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苛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而一项是(2分)

A.年目九十且:将近。

B.何苛而不平苦:愁苦。

C.箕誉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D.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1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对比是本文突出的写法。愚公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比,

一个担忧,一个讥笑;孀妻遗男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龊,跳往助之”这一内容从正面说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

了大家的支持。

D.文中的愚公“不愚”,他是一位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思虑周全的老人。

1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乙】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

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13.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B.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C.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D.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14.乙文讲述了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1分)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两篇现代文,完成15—22题。

(一)苏州园林(15分)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

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

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

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

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

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

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

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

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

自住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

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

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

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

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

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5.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大处讲究的特点

的?(5分)

16.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

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17.第④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住住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

么?(3分)

18.通观全文,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二)五台山的白杨(15分)

陈奕纯

⑴人世间最美丽的是什么?

⑵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然而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臧在事物的深处,必须用心深

谙其神韵。

⑶在豫中平原,在黄河古道,你常会一眼看到广袤的成片成林的白杨树,旗帜一样飘扬

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姨,成为一道道景观。

⑷但是,最美的白杨树,在五台山上。

⑸五台山的殊像寺山门外的一大片开阔地上,便长着一簇高高的白杨。这十六棵白杨树

的根部紧紧地长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盛开的莲花。

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显得格外圣洁美丽。

⑹春天或夏天到五台山,你看到白杨树的每一根枝杈都沐浴着阳光,每一片叶子都碧翠

油润,每一棵树都毫不懈怠地送给人们清荫。深秋,白杨树经历秋风的萧瑟,汽车从白杨林

里穿过,那纯净的金色紧紧地吸引着你。山道弯弯,十米一景,一弯一色,道道山谷,白杨

树像列队的土兵,在你的眼前昂首相送。脚下的金子哗哗地随风飘舞,或者厚厚地铺在地上。

空中飞舞如蝴蝶般的叶子,像一路歌声护着你的车送你下山。

⑺我把发现美的眼仰视睛空,心中万里无云。我把美的视角投向深层,打捞起自身的灵

性,我有新的发现。人类的铺张,是放纵欲望;大自然的铺张却是施与众生。如果我的眼睛

承接了大自然的铺张,心中的欲望就会淡化、消融,看世界的眼光视角就会不一样。

⑻我仰望着白杨树,看它铺展在空中的华美,我的心如清风中的睡莲,一瓣一瓣绽放,

芬芳的心香在弥漫,随之一股豪迈的气息,在胸间激荡升腾!忽然之间,我心生一种激情,

我多么想铺展开一块硕大的画布,把五台山这样的高天静地淋漓地挥洒出来!

⑼我走出了草木葱茏、河水轻盈的山谷,奔向高高的大台。山巅之上,草木稀疏,这里

全然没有了山下游人如织的景象,这里是清冷的。一条白亮的路,如手势,如隐语,如画,

如诗,指向山巅之上的大台。一个人,两个人,或三四个人,走在路上,这里没有喧哗,没

有言语,人们都在默默地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人在无声的时候,是在走向回归,是从

喧嚣的热闹中,反观自身。

(10)一个人,一袭明黄的长袍。他三步一卧,犹如婴孩扑向母亲的胸膛,肢体匍匐在大地,

目无外物,那肃穆,那谦卑,只向天地。行走的人,被他慑住,痴痴地望着,似乎他的身上

有一股威严,有一股不可窥测的神圣。人们只是静默地看他,大声喘息似乎都怕惊扰了什么,

举手投足都怕亵渎了什么。

QD这行走在路上的人,摒却尘嚣,让自己的心沉淀,寻找到自己。这样的时刻,身外的

事物是美的,自身是美的。这个时候,你才更清楚:看到了自己,才能够看到一切的美。

⑫五台山,这里的宁静,这里的氛围,让人慢下来,静下来。让人的心打开,打开才能

够让人张眼看天地大美,才能够看透世道人心的良善。

⑬因而,我才重新看到那十六棵白杨,我才能够看到一坡一弯的白杨。白杨,它的根脉

深深地抓向大地,它才有飞扬于云霄间磅礴的大美。

Q4)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尼采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

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是啊,人,有那匍匐大地的谦卑,才能够倾听天地人心的丰

厚与沧桑。

(15)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

⑯所以,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一次次地仰望这里的白杨。

19.根据文章,完成关于五台山白杨树形象的填空。(3分)

树根:密密生长,紧紧相连;

树冠:(1);

枝叶:(2);

(3):金色纯净,随风飘舞

20.第(2)段写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有何作用?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突出白杨树''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娇”的特点。

B.衬托五台山白杨具有“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的大美。

C.为了说明这两处白杨也有“隐藏在事物深处的大美”。

D.为作者的“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这句话提供依据。

21.品析第(7)段中画线句中两个“铺张”的含义。(4分)

22.结合文本,谈谈“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的原因。(5分)

五、作文(30分)

23.题目:请以“,如此美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2)叙事具体,说真话,写真情;(3)字数不要

少于500字。

座位号

喀什地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答题卷

题号一二三五总分

(-)(-)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