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庖丁解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庖丁解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庖丁解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庖丁解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庖丁解牛《庄子》濠梁观鱼庄周梦蝶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知识。2体会寓言的寓意和庄子在本文中所表达的哲学思想。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背景资料:春秋战国----纷乱的时代儒家的回应:儒家热衷于重建社会秩序,企图以道德礼制重整人心,克制当时人们泛滥的私欲。所以孔子不断教人去追求仁义,成为君子,目的皆是希望重现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道家的回应:道家所关心的,却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他生活贫困,但学识渊博。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出世”。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三、作者介绍《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世学者所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又称《南华经》。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作者介绍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观点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整体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无情的揭露现实,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二、向往自由。主张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庄子思想庄子散文的风格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总之,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很浓,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孟子》

寓言《吕氏春秋》《庄子》

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流传下来。解题庖丁解牛庖:厨师丁:人名解:分割

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清·龚自珍“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

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既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本文字里行间表面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本文节选自其中第二部分。庄子·内篇·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达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yǐ,砉xū然向xiǎng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zhòng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zhòng《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hé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hào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xì,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而况大軱gū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zhé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rèn若新发于硎xíng

。彼节者有间jiàn,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jiàn,恢恢huī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wéi,怵chù然为戒,视为wèi止,行为wèi迟,动刀甚微。謋huò然已yǐ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wèi之四顾,为wèi之踌躇chóuchú满志,善刀而藏cáng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划分层次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技术高超。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

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给、替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这里指:……的地方靠踩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同“响”合乎音律zhòng又节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写的呢?解牛场面视觉:动词连用,写出手肩足膝的架势。“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四个动作和谐流畅,四个接触牛的部位用力轻重有别,极富美感,一气呵成。听觉:拟声词形象,“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先写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手按,肩靠,脚踩,膝抵,动作何其自如;皮肉筋骨,轻快分离,拟声词的使用形象生动,节奏何其美妙。整个解牛的过程没有挣扎、惨叫、血腥,却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反映了庖丁技艺的高超与动作的娴熟。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同“盍”,何,怎样1.提问:借文惠君的提问过渡到下文2.赞叹:通过文惠君的赞叹,侧面烘托出庖丁技艺的高超。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kuǎn,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放下超过没有不是会合、接触视觉精神活动牛体的自然结构“隙”顺应,循着大骨众,一般的磨刀石自然的规律……者……也,判断句古:没有不是今:副词,不外乎引导(引刀进入)空处名作状,每年断,指用刀砍断骨头状语后置:刀刃若于硎新发固然:天然结构这段答话层次分明,其总领性的句子是哪一句?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几重境界?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关于“庖丁解牛”的三个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第一境界目有全牛(不懂规律)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第二境界目无全牛(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自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第三境界游刃有余(运用规律)至高境界庖丁解牛2.本段中庖丁将良庖、族庖和自己的用刀方法作了比较,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良庖岁更刀”割反衬。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意在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解牛要悟“道”、循“道”而行的重要,切忌不懂规律地固执莽撞,都是先果后因。“族庖月更刀”折“臣之刀十九年”解“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宽绰的样子(筋骨)交错聚结处戒惧的样子轻散落、卸落揩拭行为:行,动作;为,因此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庖丁的“解牛之道”与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顺应自然庖丁的“解牛之道”完全顺着牛天然的生理结构,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文惠君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对我们处世有什么启示呢?“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完成下表。解牛之道养生之道喻体喻体特点本体本体特点刀牛解牛“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养生之道喻体喻体特点本体本体特点刀牛解牛“养生之道”:十九年若新发于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避开硬骨依乎天理:按照生理规律筋骨交错、结构复杂批大郤,导大窾:顺着空隙保全自身关系错综复杂顺应规律避开尖锐矛盾选更好走的路人社会处世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顺应规律,像庖丁避开硬骨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才能保身、养生。从这篇课文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哪些“人生之道”呢?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以无厚入有间——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善刀而藏之——热爱本职,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用心处事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知难而退、从长计议以己之利攻彼之弊不莽撞,谨慎行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依理谨行藏锋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3、要热爱本职工作。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5、做事要循序渐进。合作探究解牛场面(表现技艺高超)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庖丁谈解牛之道:(亦即养生之道)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总说)解牛的三个境界:所见无非全牛,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境界)用刀结果及原因:十九年,解牛数千,刀刃若新发;“以无厚入有间”。(理念、切入点)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态度)解牛成功后怡然自得的神情。(结果)小结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刀象征着自己。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方能踌躇满志。庖丁:古代指厨师。解:分开,剖开。厨师善于把牛解剖开。比喻技术纯熟神妙,运用轻松自如。庖丁解牛游:运转;刃:刀口;余: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游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