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_第1页
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_第2页
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_第3页
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一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知识能力: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第一节“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权倾欧洲的教皇国: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①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②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罗马教区享有崇高的声誉。③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罗马教皇利用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势力,756年从法兰克国王手中获得一块赠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④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东正教和天主教,分别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中心。⑤12世纪,罗马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鼎盛时期,但日益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⑥16世纪反对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出现新兴的基督教教派,统称新教:路德教、英国国教和卡尔文教。2.12世纪,罗马教皇领导的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鼎盛时期,其手段有哪些?(P53第一二三段内)①思想上:提出“双剑说”和“太阳月亮说”,声称王权和教权来自教会,王权来自教皇。②政治上:a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b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国内叛乱和拉打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如“卡诺之辱”。c组织十字军东侵,增强实力提高威望。③经济上:控制欧洲大约1|3的地产,采用封建剥削方式,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还向所有信徒征收“什一税”。二、麻醉灵魂的教义和教规(天主教的落后性)1.一神说和创世说2.原罪说3.末日审判说4.禁欲说三.教会的专制与堕落和野蛮的宗教裁判所: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其目的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后果是什么?1.目的:维护自己神权专制统治。2.表现:①加紧控制人们的思想信仰,如控制《圣经》的解释权和阅读权,把信仰上帝变成服从教皇、信守教规。②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③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如出卖神职,兜售赎罪卷等。④设立野蛮的宗教裁判所,残暴迫害“异端分子”。3.后果: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反对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四P57自我测评:为什么16-17世纪欧洲会发生大规模宗教改革?(归纳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⑴必要性: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①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征收什一税和出卖神职等方式大肆搜刮钱财。②政治上: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和国家之上,控制王权并干涉各国内政,还设立宗教裁判所迫害异端等。③思想文化上:天主教会大力控制人们的思想,如垄断《圣经》解释权,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控制学校教育等。④社会生活上:天主教会贪婪腐朽,人们从生到死都受到它的控制和影响。⑵可能性: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社会各界反对教会的经济特权(和轻商主义)。②政治上:各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反对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和国家之上,要求民族独立自主。③思想上: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第二节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内容·影响)★一.“奶牛”的愤怒(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改革背景:①根本原因:15世纪末,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王权薄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渴望国家统一,但罗马天主教会的经济盘剥和政治控制严重阻碍了德国的统一。②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正修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为筹集建设费用向德国兜售“赎罪券”。③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开始标志: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3.路德的思想主张即意义:思想主张意义①思想核心:“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可以简化一些宗教仪式。②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人人可与上帝直接沟通。同上③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表达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思想。④提出要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取消不必要的宗教节日,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等。反映了资产阶级惜时如金,追求现世幸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愿望。⑥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德国教会由德国总主教管理,由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表达了政治上渴望德国统一,强化王权的愿望,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4.改革结果和影响:①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经过长期斗争,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主张。②1555年德国皇帝签署《奥格斯堡和约》,标志着路德教获得了合法的地位。③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反封建斗争,为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二.日内瓦的“教皇”(瑞士:卡尔文的宗教改革)1.改革背景:①受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②瑞士苏黎世宗教改革赢得了信奉新教的权利,推动了日内瓦的宗教改革。2.卡尔文的基本主张:①信奉“因信称义”。②主张“先定论”,宣扬上帝的选民和弃民说。(评价:“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它彻底否定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作用,否定了天主教的原罪说和末日审判说。)③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④主张简化教会仪式,严禁偶像崇拜,精简神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建立更加廉俭的教会。⑤规定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长老会负责监督所有人的行为。即主张在日内瓦建立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3.影响:①1514年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卡尔文的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但所有与之相左的思想都被严厉禁止。卡尔文被称为“新教的教皇”,日内瓦也成为“新教的罗马”。②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它成为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英国资产阶级用来改革英国国教,反对专制王权,形成了清教运动。4.比较卡尔文教与路德教的异同点?P60学习思考:为什么说路德、卡尔文倡导的新教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⑴异同点:同:①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②强调《圣经》的地位,否定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③简化教会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异:卡尔文①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宣扬上帝的选民和弃民说。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和政教合一的民主共和国。⑵P60学习思考:路德和卡尔文的主张彻底否定了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反映了他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参与并掌握国家政权的愿望。★三.国王领导下的英国宗教改革1.改革原因:①经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政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高涨。教权与王权的矛盾日益高涨,英国亨利八世为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③思想:受文艺复兴和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影响。2.改革内容:①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②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③教区按照行政区划进行划分,英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做礼拜时使用的语言。④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与天主教基本一致。⑤没收天主教会的财产为王室所有。3.影响:⑴积极:从此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为“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英国的民族独立。⑵局限:这场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残余,如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与天主教基本一致。因此,英国国教实质上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亨利八世改革后,社会矛盾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转化为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随即掀起了激进的清教运动。清教徒虽遭镇压,但他们成为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4.特点①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②英国国教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残余,实质上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③清教属于新教派,实际上是加尔文教派,后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四.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1.改革原因:①经济上和思想上:新航路开辟后,尼德兰地区成为联系北欧和大西洋航路的枢纽,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地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卡尔文教在这里赢得众多的信徒。②16世纪初,尼德兰受西班牙统治,西班牙国王仇视新教,在尼德兰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异端分子。2.性质和特点: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3.经过:P62第一段内:要求学生抓住三个时间了解:①1566年4月?②8月?③此后?4.结果和影响:①尼德兰北部获得独立,建立荷兰共和国。②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海外贸易迅速增长,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五.天主教会的改革1.改革原因:①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②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纷纷倡议实行改革。2.改革内容:①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②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加强思想控制,如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③网罗各种狂热的信徒,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如耶稣会。3.作用:通过内部改革,罗马天主教会暂时摆脱了困境。耶稣会的海外传教活动客观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如利玛窦来华。★★六.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评价)1.性质: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运动和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注意:历史事件的性质主要看其任务和领导阶级:德国:反教会求统一;瑞士:反教会求发展;尼德兰:反教会反侵略求独立;英国:反教会求自主建立国教;清教徒反国教求发展。)2.局限性:新教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不断等。3.积极意义:从近代化史观看:宗教改革预示着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为实现社会转型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①思想文化上: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倡信徒自己阅读圣经,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b改革期间,哥白尼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拉伯雷创作了名著《巨人传》,有利于欧洲科技文化的发展。c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对尼德兰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宣传。②政治上:a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b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催生了民族国家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③经济上:改革使得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此后荷兰、英国、法国迅速发展,成为第一批资本主义强国。4.特点:①斗争对象:都反对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②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政治运动。③各国改革的具体原因、领导者、方式、内容和影响等各有不同。④改革都披着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因为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⑤改革作用:新教的“新”集中体现在教义和教规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专题总结】罗马天主教会、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51导语第二段内)天主教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