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203PAGE目录TOC\o"1-2"\h\z\u1.总论 11.1工业园区开发背景 11.2评价目的 21.3评价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4编制依据 41.5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 51.6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61.7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81.8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 91.9区域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 131.10评价工作程序 152.XX临港工业园规划和开发现状 172.1工业园总体规划概述 172.2工业园总体规划大体内容 172.3产业发展规划 302.4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 302.5有关开发现状回顾 312.6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 32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43.1自然环境概况 343.2社会经济 363.3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93.4主要环境问题 704.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分析 724.1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分析 724.2

园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794.3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844.4

工业园区环境功能合理性分析 864.5减缓环境影响的调整方案和污染控制措施与对策 875.工业园区污染源分析 895.1工业园区污染物来源、种类 895.2工业园区现有污染物 905.3近、远期区域主要污染源 956.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056.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056.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096.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166.4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分析 1176.5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216.6零规划方案环境发展趋势分析 1227.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1247.1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1247.2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1267.3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1297.4声环境承载力分析 1307.5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1317.6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要求及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1318.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338.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338.2工业区开发生态影响分析 1358.3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1369.公众参与 1399.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1399.2调查原则与方法 1399.3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1399.4调查结果统计 1429.5公众参与结论分析 14410.工业园区规划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14610.1工业园区规划综合论证 14610.2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4810.3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6210.4妥善做好动拆居民的安置工作 16411.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16511.1环境管理体系 16511.2园区环境监测体系 16711.3简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 16911.4环境风险管理 17011.5清洁生产要求 17411.6入园企业管理 17511.7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计划 17712.循环经济分析 17812.1园区循环经济体系构建 17812.2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战略 18812.3产业集中规划 19013.困难和不确定性 19113.1大气环境 19113.2水环境 19113.3声环境 19213.4固体废物 19213.5生态环境 19314.结论与建议 19414.1综合结论 19414.2结论、调整对策与建议 200附图:附图一 XX市临港工业园区具体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园区地区航拍图附图三 XX市临港工业园规划结构图附图四 XX市临港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五XX市临港工业园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六 XX市临港工业园给水工程规划图附图七 XX市临港工业园污水工程规划图附图八 XX市临港工业园燃气规划图 附图九 XX市临港工业园道路交通规划图附图十 XX市临港工业园景观园林系统图附图十一XX市临港工业园电力规划图附图十二XX市临港工业园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附图十三园区现有企业现状分布图附图十四园区空气环境功能区划和监测示意图附图十五园区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监测布点示意图附图十六园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和监测布点图附图十七园区产业布局和防护廊道建议图附图十八港区周边居民分布示意图附图十九园区地表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建议示意图附图二十园区集中供热方案建议图第一章总论1.1工业园区开发背景为响应国家中部崛起和XX省“两圈一带”的开发战略,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启动临港工业园的建设,带动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抓手,构筑经济发展的新平台,促进了产业集聚态势的加速形成,全力打造未来XX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加快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XX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XX市临港工业园要抓紧完成城建、土地和港口规划编制,严格规划管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入园项目,积极融入长江带经济走廊。临港工业园拥有长江深水港、交通运输、资源和政策等发展优势,力求将其打造为未来XX经济发展的“新引擎”。XX市临港工业园控制性详规是以《XX市临港工业园总体规划》(2009-2020)为蓝本,临港工业园首期启动用地范围约9.96平方公里。规划XX市临港工业园位于XX市境陈店镇辖区范围内,西接宜都市、北部与枝江隔长江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园区距离规划区西北部临近三峡机场;规划区现状企业主要有XX市松扬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XX市楚城化工有限公司、X南化工有限公司、XX长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XX启星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陆续将有化工、机械加工、轻工等企业进驻。XX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在接受XX市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的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收集了工业园区的基本资料和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现状等,对现有工业园区的开发历史和环境质量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收集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了环境质量现场监测,补充完善了相关资料,对园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预测分析,对园区在开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根据园区的环境现状、产业发展规划、污染源的特征论证和分析预防及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在此基础上编制了《XX市临港工业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10年10月22日上报XX市环保局召开了技术审查会。按照技术审查组的审查意见,我所对《XX市临港工业园控规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完善,现将报告书(报批本)提交给工业园建设指挥部呈报XX市环保局审批。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市环保局、XX市环保局、XX市环境监测站、临港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1.2评价目的(1)分析工业园区已开发与未来开发情况和环境条件变化过程,评价工业园区开发活动在布局、规模与性质方面的合理性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工业园区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2)依据工业园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以及污染源的监测、调查资料,对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现状进行评价,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工业园区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综合整治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依据。(3)为当地政府、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环境管理部门和广大公众了解工业园区环境现状及工业园区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采取有助于预防污染和损害环境的措施,包括制定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总量控制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和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并建立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4)通过收集和评价工业园区发展过程及现状的各种社会、自然、经济、环境资料,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及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从而分析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总目标合理性,并对工业园区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的建议。(5)论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现状和规划的状况,评价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发展的适宜性。评价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能源结构、道路交通、公建配套、绿化布局等方面的合理性,计算和分析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对进入工业园区的项目提出要求。(6)通过对可能受到工业园区建设影响、关注工业园区建设的公众进行调查和全面信息的沟通,调查分析不同人群关心的问题以及工业园区的环境问题;通过专题研讨会使评价结合管理,提高可操作性。1.3评价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3.1指导思想评价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遵循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全面系统分析区内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依据工业园区的环境容量,对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集中控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产业结构生态适宜性、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约束条件,紧扣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两大问题,以环境主导功能区为发展方向,从园区定位、发展规模、环境功能区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和实施保障措施,将环境因素系统地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为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3.2基本原则(1)整体协调性原则由于区域环评涉及范围较大,开发建设活动较多且时间较长,影响设计的环境要素复杂,区域规划环评将从整体上考虑开发建设与正常生产对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环评中将遵循客观性原则,对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的布局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的环保措施将充分考虑客观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可达性。(2)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区域环评的重点是通过区域环境容量的论证分析,结合区域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提出分阶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目标,同时制定适合于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因地制宜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临港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环境规划工作应结合区域的环境特点,以及工业园区的行业特点,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到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措施中(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生产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区域内不同企业原材料上下游产品相互利用程度等),提出合理的进行资源综合利用优化配置方案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护区域环境。(4)环境保护早期介入的原则在分析工业园区区域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容量的核定,从入区企业的总体布局、严格的环保措施、限制重污染的企业入区等方面,提出工业园区限制入区企业、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措施,实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与环境管理,使工业园区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呈良性循环。1.4编制依据1.4.1法律、法规和规范全面核实法规是否为最新版本,同时按照法规颁布时间顺序完善下面法规全面核实法规是否为最新版本,同时按照法规颁布时间顺序完善下面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1)国发[1996]31号令《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2)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3)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14)环办[2004]65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室(1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16)《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工作指南》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1994年8月(17)《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18)X环办[2003]67号《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进一步做好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19)X政办发[2000]1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XX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20)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环发[1999]24号)(21)XX省环保局《省环保局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排放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X环监[1997]17号文(22)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74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3)国务院第559号令(2009年8月12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10月1日实施)1.4.2有关文件及资料补充长江经济带规划、X西生态圈规划、以及涉及补充长江经济带规划、X西生态圈规划、以及涉及XX与XX城市规划等等技术资料(1)《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XX市临港工业园总体规划》(2009-2020);(3)《XX市临港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2020);(4)其他相关资料。1.4.3评价导则查核去掉与本评价无关的评价导则查核去掉与本评价无关的评价导则(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1-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2.3-199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0)《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11)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包括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1.4.4委托书XX市临港工业园建设指挥部《XX市临港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见附件。1.5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1)环境空气质量主要保护目标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范围内的居住区、学校等,以及评价范围内XX市相关行政机构所在地地点位于XX市陈店镇辖区内的工业园区。整个园区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其2000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地点位于XX市陈店镇辖区内的工业园区(2)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长江(XX陈店镇园区段),园区范围的陶家湖、车阳河(工业园规划区段)。根据《XX市水体环境功能区划》中相关内容,对长江(XX陈店镇段)控制目标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陶家湖和车阳河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说法需要更合理些?说法需要更合理些?(3)声环境保护目标为园区内的居住区、医院和学校以查查规划是否有医院和学校?及园区周边外延200m的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域环境标准应该指出哪些是2类区、哪些是3类区、哪些是4类区。查查规划是否有医院和学校?应该指出哪些是2类区、哪些是3类区、哪些是4类区(4)生态环境控制目标为工业园区的持续发展不影响现状生态环境,在规划年限内不受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包括: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化覆盖率、土地利用性质、土地条件、地表水体用途、噪声情况、道路密度等因素。对应报告书后面分析章节来指出,不要前面提了,后面又没分析,前后需要照应一致对应报告书后面分析章节来指出,不要前面提了,后面又没分析,前后需要照应一致1.6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6.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XX市临港工业园的控制性详规,结合区域环境功能状况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进行环境影响因子筛选见表1.6-1。表1.6-1工业园区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矩阵表项目影响因子建设期建成区及营运期人口增加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固废排放车辆运输自然环境地表水质量◎◎●○○地下水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声环境质量●◎◎●水生生物◎◎◎陆域动物◎○○○水土流失●景观◎◎◎◎◎植被◎◎◎◎◎社会环境公众健康◎◎●◎◎◎◎区域经济◎●◎◎○◎◎劳动就业◎●◎◎○◎◎环境风险◎●◎◎○◎◎资源土地资源●◎◎◎注:●为重大影响,◎为一般影响,○为轻微影响1.6.2评价因子的确定通过环境影响识别,筛选出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见表1.6-2。表1.6-2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一览表类别要素现状评价因子预测因子自然环境环境空气TSP、SO2、NO2TSP、SO2地表水COD、BOD5、NH3-N、DO、pH等NH3-N、COD声环境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环境噪声生态环境工业园区绿化建设污染源废气烟尘、SO2等TSP、SO2废水CODCr、NH3-N、BOD5、SS等NH3-N、COD固废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生活垃圾、工业固废等噪声环境噪声、厂界噪声环境噪声1.6.3评价内容XX市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见表1.6-3。表1.6-3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一览表序号专题名称工作内容一区域环境现状调查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调查社会环境调查二区域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大气污染源现状调查和评价噪声源现状调查和评价固体废物排放情况调查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四水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措施水污染源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五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和控制措施评价区域污染气象特征大气污染源预测大气环境质量影响预测和评价六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变化影响因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七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预测区域噪声控制八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固体废物污染源预测固体废物及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固体废物的处置和综合利用九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工业园区经济分析对XX市的经济分析十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环境容量分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一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工业园区规划与XX市总体规划一致性分析工业园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工业园区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分析工业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性分析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分析工业园区发展限制因素分析十二公众参与征询工业园区内和区外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十三工业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及信息系统、环境风险管理、环境监测十四工业园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1.6.4评价重点(1)识别工业园区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影响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因素。(2)分析确定工业园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4)对工业园区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规划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论证,提出完善工业园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针对不同的行业准入条件,以此来控制工业园区域内项目建设的程度及规模。1.7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大气环境评价范围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确定,同时根据XX临港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工业项目布局,结合目前已有企业及拟进区企业的性质,以及XX临港工业园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故确定其大气评价范围为工业园区用地区域外扩2km以内的范围。(2)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园区内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先经预处理后,再经污水收集管网汇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通过排污管道排入长江XX陈店镇段,在长江设置的入河排污口改造利用现有的省级备案的玻璃厂在长江设置的排污明渠。需要附件证明同时在规划调整建议中需要提出将企业排污口转换为园区总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方案以及完善相关手续的说法,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污水厂尾水排污口进长江XX陈店镇段入河排污口上游1500m至下游5000m江段断面范围(全长6500m);陶家湖和车阳河评价范围为在XX市临港工业园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河段。这部分看怎么说更合理些?需要附件证明同时在规划调整建议中需要提出将企业排污口转换为园区总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方案以及完善相关手续的说法,这部分看怎么说更合理些?(3)地下水质量评价范围XX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区域范围查查技术规范此提法是否正确?。查查技术规范此提法是否正确?(4)噪声影响评价范围环境噪声的评价范围为XX临港工业园区区域外扩200m以内的范围。(5)土壤环境评价范围XX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区域范围查查技术规范此提法是否正确?。查查技术规范此提法是否正确?(6)生态环境评价范围XX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区域范围。查查技术规范此提法是否正确?查查技术规范此提法是否正确?1.8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1.8.1园区环境功能区划根据XX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评价区环境功能区划如下:环境空气:XX临港工业园区及周围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类区域。地表水:XX市临港工业园区域及周围主要地表水体为长江(XX陈店镇园区规划区段)在评价范围内为Ⅱ类水域水质功能区,相关地表水体陶家湖和车阳河在评价范围内为Ⅲ类水域水质功能区。声环境:XX市临港工业园区区域内和边界外100米范围前后说法需要一致—有的200米?内环境噪声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工业区),商业居住区为2类区。园区主干道两侧30米范围内为4a类区。前后说法需要一致—有的200米?地下水:XX临港工业园区域地下水以满足人体健康基准为依据,主要适用于工、农业用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1.8.2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工业园区企业及污水处理厂最终纳污水体是长江(XX陈店镇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相关水体陶家湖、车阳河、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其2000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上述标准中没有的项目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相应标准;(3)XX市临港工业园区域内和边界外100米范围内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综合生活配套服务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园区主干道两侧30米范围内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4)XX市临港工业园区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5)XX临港工业园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Ⅲ类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具体指标值列入表1.8-1。表1.8-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项目污染物数值分级(类)浓度限值环境空气PM10二级日均:0.15mg/m3TSP日均:0.30mg/m3SO2小时:0.50mg/m3,日均:0.15mg/m3NO2小时:0.24mg/m3,日均:0.12mg/m3地表水pHⅡ/Ⅲ类6~9DO6/5mg/l高锰酸盐指数4/6mg/lBOD53/4mg/lCOD15/20mg/l氨氮0.5/1.0mg/l总磷0.1/0.2mg/l总氮0.5/1.0mg/l石油类0.05mg/lPb0.05mg/lCr6+0.05mg/lZn1.0mg/l环境噪声LAeq2/3/4a类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3类,昼间:65dB(A),夜间:55dB(A)4a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标准(1)XX临港工业园废水经过企业预处理后,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标准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经集中处理后排入纳污水体长江,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在污水厂未建成前,直接向纳污水体排放的污水执行相应的行业排放标准或《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一级标准。(2)XX临港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锅炉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表2Ⅱ时段二级标准。工业炉窑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二级标准。恶臭物质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6)表1和表2二级标准。无组织扬尘、企业工艺废气排放执行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3)园区边界和园区内企业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工业区),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位于工业园区主干道方位的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商业区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施工场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XX临港工业园区内企业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标准具体指标值列入表1.8-2,表1.8-3,表1.8-4,表1.8-5,表1.8-6。表1.8-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m)二级监控点浓度颗粒物120(其它)153.5周围外界浓度最高点1.0205.93023403950606085SO2960(S、SO2、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生产)152.6周围外界浓度最高点0.40204.3301540255039550(S、SO2、硫酸和其它含硫化合物生产)605570778011090130100170NOX1400(HNO3、氮肥和火炸药生产)150.77周围外界浓度最高点0.12201.3304.4407.55012240(硝酸使用和其它)601670238031904010052表1.8-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类区,Ⅱ时段)锅炉类别烟尘排放浓度(mg/m3)烟气黑度(林格曼黑度,级)SO2排放浓度(mg/m3)NOX排放浓(mg/m3)燃煤锅炉自然通风锅炉<0.7MW<1t/h1201900/其它锅炉2001燃油锅炉轻柴油、煤油1001500400其它燃料油1501900400燃气锅炉501100400表1.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标准号污染物(mg/l,pH除外)pHSSCODCrBOD5NH3-N硫化物石油类GB8978-19966-97010030151.05GB18918-20022060208(15)表1.8-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LAeq:dB(A)类别昼间夜间标准来源2GB12348-20083655547055表1.8-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昼间dB(A)夜间dB(A)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9区域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工业园区涉及的地域广、影响面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决定了其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考虑到目前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环境基础数据资源现状,拟定XX市临港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见表1.9-1。表1.9-1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应XX市“十二五”规划来核对说法要统一一览表对应XX市“十二五”规划来核对说法要统一影响因素规划环境目标评价指标目标控制值水资源与水环境节约用水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20m3/万元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实现一控双达标区域水环境功能达标率100%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污水集中处理率100%中水回用率≥80%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期控制空气环境减少区域空气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95%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期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可利用环境容量比例≤90%生态环境确保对土地资源的有效规划与管理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9%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固体废物使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或减量化及资源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固体废物无害化率100%声环境声环境功能区达标交通噪声控制≤70dB(A)环境噪声控制≤60dB(A)资源与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消耗总量的减量化集中供热(汽)率≥80%废物处置利用率100%拆迁及居民生活质量妥善做好拆迁安置工作失地农民的安置与就业≥80%拆迁居民的安置与就业≥80%环境风险风险源与环境敏感区保持合理的空间距离环境风险源类型-环境风险控制措施-1.10评价工作程序1.10.1评价总体思路 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分析和评价XX临港工业园区全区环境经济现状,根据现有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现状和以换取内环境现状特点,依据对各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分析,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园区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估XX临港工业园区的规划的环境影响,对规划的调整和实施提出对策、措施与建议。1.10.2评价技术路线评价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参见图1.10-1。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编制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现状环境质量调查和现场监测编制工业园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公众参与规划合理性分析综合论证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规划方案分析污染源分析图1.10-1工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第二章XX临港工业园规划和开发现状2.1工业园总体规划概述2.1.1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XX市临港工业园位于XX市北部的陈店镇辖区范围内,规划区北抵疏港大道,西接宜洋一级公路(枝城与陈店交界线处),南达李桥水库沿线,东至周家大堰及李桥水库沿线,规划总用地面积9.96平方公里。本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本次基准年选取2009年需要调整为2010年,我们做的规划评价时间已经是2010年了。。需要调整为2010年,我们做的规划评价时间已经是2010年了。2.1.2开发性质XX市临港工业园的功能定位为:响应国家中部崛起及XX省“两圈一带”战略,依托区域交通及自然资源优势,XX市临港工业园以农产品加工业、化工业、轻工业、机械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是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的物流基地、承接发达地区工业转移的战略基地及水路、铁路、公路交通优势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其服务配套完善,产业高度聚集,集商贸物流、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2.1.3发展目标和指标开发目标:将XX市临港工业园建设成为以临港工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成为长江经济带中下游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XX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开发规模:到2015年末,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71平方公里,预测常住人口规模约为1.0万人,预计企业总投资规模达到10亿元左右,工业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每年实现财政收入5000万元。预计到2020年,规划总用地面积9.96平方公里,预测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工业园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成为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上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2工业园控制性详规大体内容根据《XX市临港工业园控制性详规》的具体内容,XX市临港工业园是以农产品加工业、化工业、轻工业、机械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其位于XX市北部的陈店镇辖区范围内,规划区北抵疏港大道,西接宜洋一级公路(枝城与陈店交界线处),南达李桥水库沿线,东至周家大堰及李桥水库沿线,规划总用地面积9.96平方公里。预测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近期建设用地为2.71平方公里,预测常住人口规模约为1.0万人。规划尊重现有的山体水系,以有机疏散的组团状结构形态,形成“两轴、两心、四组团”的间隙式组团空间布局。“两轴”——产业发展主轴:沿通港大道,串联园区内服务中心和各个工业组团,将各组团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产业发展次轴:沿港口建设疏港大道,加强港口与各个工业片区的直接联系。产业发展主轴和次轴使港口区和综合工业组团、轻工工业组团、机械制造业组团等三大产业组团联成一体,各组团各有主导产业类型,并各有生态核心作为环境绿肺,充分保证了本产业园区的绿色生态特点。“两心”——综合服务中心及园区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是集管理、信息、会议、博览、金融、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功能体;园区服务中心组团是园区未来的居住、生活及服务中心,他们分布于园区的南北方向,有效解决了狭长工业地块的服务半径问题,并且充分利用了地形复杂但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段作为居住组团。“四组团”——农产品加工区、轻工工业区、化工工业区、机械加工工业区。梳理工业园功能布局,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围绕管理中心及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四个工业组团。同时根据现状山林水体梳理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在各个组团之间以绿网和交通网络构成联系,形成融山体、河流和绿化等自然生态要素为一体的开放式、生长型的工业园发展模式。2.2.1工业园土地利用土地利用XX市临港工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9.96km2,首期控制性详规的规划区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商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在规划区南部。公共设施总用地面积为38.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76%。2)居住用地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规划区西北和南部,紧邻主要道路。居住用地总用地面积为64.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93%。3)工业用地用地集中布置在现有较为平坦的地方,紧临疏港大道和通港大道,且与港口和园区服务中心联系紧密,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方便的居住与商贸服务。工业主要布置二类工业,以化工、制造业为主,适当布局一类、三类工业。工业用地的总面积为393.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8.6%。4)道路广场用地在本次规划中,由于用地的限制以及居住用地的考虑,只规划了一处城市广场,可以在居住用地以及工业用地内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创造景观良好的为居住工作、生产环境设置的小型广场。在规划区的南部规划一处社会停车场,为规划区的商业和工业提供便利的停车场所。道路广场用地面积合计87.0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76%。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此类用地包括加油站,消防站和变电站。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合计13.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7%。其中供电设施用地面积为4.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0%;其它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0.2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3%。6)绿地本规划区绿地主要是生态公园和防护绿地。本规划区绿地总面积187.3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3.15%。XX市临港工业园土地利用规划平衡表见表2.2-1。表2.2-1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用地面积(ha)比例(%)1居住用地R64.217.93一类住宅用地R114.180.52二类住宅用地R2142.675.27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4.540.56三类住宅用地R3112.821.582公共设施用地C38.524.76其中行政管理用地C111.770.22商业金融用地C2118.892.33旅馆业用地C252.210.27市场用地C262.780.34游乐用地C367.660.95体育场馆用地C412.250.28医院用地C512.610.32卫生防疫用地C520.350.043生产设施用地M393.3148.60其中一类工业用地M180.249.92二类工业用地M2164.3120.30三类工业用地M3148.7618.384对外交通用地T25.283.12其中铁路用地T10.930.11公路用地T220.42.52港口用地T43.950.495道路广场用地S89.5410.06其中道路用地S180.099.90交通广场用地S212.770.34游憩集会广场用地S221.650.20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12.580.326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13.521.67其中供水用地U116.090.75供电用地U124.020.50其它交通设施用地U290.270.03邮电设施用地U30.240.03雨水、污水处理用地U412.010.25其它市政设施用地U90.890.117绿地G187.3023.15其中公共绿地G1140.264.98街头绿地G1237.094.58防护绿地G22109.9513.598总建设用地面积809.23100.00水域和其他用地E187.05其中水域E139.40林地E4147.65规划地总面积996.2规划用地功能布局综合考虑园区的交通网络及生态网络,根据用地性质,规划形成6个功能区即2个居住服务区和4个工业生产区,并以带状公共绿地进行分隔和联系。1、公共服务区位于规划工业园区用地的西部和南部,主要为产业园区提供行政管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居住游憩等服务;并与公共绿地紧密联系,创造高品质的户外活动空间。2、工业生产组团规划区域包含四个工业组团:农产品加工工业区组团、轻工工业区组团、化工工业区组团、机械加工工业组团。(1)农产品加工工业区——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用地面积57公顷。(2)轻工工业区——位于规划用地北部,用地面积约195公顷。(3)化工工业区——位于规划用地中部,用地面积约206公顷。(4)机械加工工业区——位于规划用地中西部,用地面积约119公顷。2.2.2人口规模规划区位于陈店镇行政区域内,到2020年,规划区域内总人口达到为5.0万人,近期2015年人口为1.0万人。2.2.3给排水规划给水:根据规划区的水资源现状、特点及工业用地的总体规划布局,本规划区采取分质供水策略。规划区工业用水取自长江,选址位于疏港大道和红东公路交汇处,规模7.8万m3/d。生活用水取自李桥水库,选址在通港大道西侧,规模为1.35万m3/d。1)通过建设用地指标法预测用水量,不同性质建设用地指标法预测用水量见表2.2-2表2.2-2建设用地指标法预测用水量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公顷)用水指标(吨/公顷·日)最高日用水量(万吨/日)1居住用地R64.211200.772公共设施用地C38.521000.393一类工业用地M180.241200.964二类工业用地M2164.311503.295二类工业用地M3148.762002.986对外交通用地T25.28200.057道路广场用地S87.09250.21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13.52250.039绿地G187.30200.37合计=SUM(ABOVE)9.05据上表预测,本工业园区总用水量约9.05万m3/d。2)通过分类指标法预测用水量,即根据水量指标分别对综合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道路广场用水量和绿化用水量进行预测。其中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以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及规划人口为依据;工业用水量预测以单位用地工业用水量指标、工业用地面积为依据;城市用水量为此三部分之和。根据上述分类指标法预测中的数据,工业用水量、道路广场用水量和绿化用水量三者之和为7.8万m3/d。其中综合生活用水中,由于规划人口为5.0万人,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为250L/人*d,则日最高用水量为50000人*250L/人*d=1.25万m3。则规划区总用水量=7.8+1.25=9.05万m3。综合以上预测知:以上两种方法预测用水量差别不大,本次规划远期最高日用水量取两者平均值,即9.05万m3/d,日变化系数取1.3,规划区远期平均日用水量7.8万m3/d。污水处理与排水规划: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拟在规划工业园区进港铁路北侧、陶家湖东南侧(园区西北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近期占地面积1.5公顷,日处理污水2.5万吨;远期占地面积4.5公顷,日处理污水5.6万吨。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工业污水及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后通过污水管网排往该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达标后通过排水管道设置排放口排入长江(XX陈店镇规划园区段)。雨水排水规划:将雨水划分为两大排水区域,一是规划区北部雨水排往宜洋一级公路雨水截留沟;二是南部雨水排往李桥水库及其支流。两大排水区域以李桥水库北侧道路为分界线,从而避免工业区雨水排放对李桥水库造成的污染。2.2.4燃气规划规划区暂未通燃气,但沿着宜洋一级公路埋设有DN50的燃气管道,未来气源来自宜都市燃气管网。这种说法不大妥当,这样写就涉及需要分析规划本园区用气需求量与宜都市燃气规划的相符性分析了?应该从西气东输工程XX片区燃气规划来说,只是交代清楚通过设在宜都燃气门站接入,千万不要说气源来源宜都市燃气管网说法这种说法不大妥当,这样写就涉及需要分析规划本园区用气需求量与宜都市燃气规划的相符性分析了?应该从西气东输工程XX片区燃气规划来说,只是交代清楚通过设在宜都燃气门站接入,千万不要说气源来源宜都市燃气管网说法根据规划区现状,未来考虑从宜都洋溪供气管网接入,气源来自重庆西气东输工程,种类为天然气,供应规划区工业及生活用气。规划在规划区中部,说法为XX市总体规划的燃气调压站靠近宜洋一级公路侧设置一座燃气调压站,占地面积2.0ha。管网的布置采用以环为主,环支结合的布置方式。一般敷设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说法为XX市总体规划的燃气调压站2.2.5交通状况道路系统分级规划园区道路系统由一级公路、省道、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1、一级公路:宜洋一级公路从园区东部经过,道路红线宽度50米;在规划区南部与江南高速相接。2、省道:规划将254省道部分改线,作为港区主干道,规划红线宽度30米。3、主干道:是园区各功能组团之间及组团与外部人流、货流的主要联系道路,以交通性功能为主,部分兼有生活性功能。规划道路红线30-40米,两侧设置10米的绿化带。40米的主干道采用一块板式。4、次干道:是园区内各功能组团联系主干道之间的辅助性干道,与主干道相配合,为园区提供最为便捷顺畅的交通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网络的作用,有机联系园区各组成部分,集散交通的主要道路。规划道路红线20米,两侧设置5米的绿化带,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式。5、支路:是各组团内部的辅助道路,主要承担各地块的交通运输功能,是园区内各企业主要疏散通道。道路红线宽度20米以下,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式。工业园道路规划详见表2.2-3。表2.2-3

园区规划道路一览表道路等级道路名称道路红线宽度(m)道路断面形式设计车速(km/h)机动车道数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m)主干道宜洋一级公路50A40~606+4(辅道)25疏港大道56B620通港大道50C6纵一路50D6次干道纵二路30E30~40410纵三路30E4横四路30E415横一路30F4横三路30F48纵五路30F4支路—20G静态交通规划规划在园区北部(临港工业组团)设置1个长途客运站,满足园区对外联系的需要。规划期末园区需配套公交车80-100标准台,规划在园区内设公交总站首末站两处,分别位于园区商务中心组团(中部)和高新科技产业组团(东部),总占地面积为3.0公顷。规划按服务半径1500-2000米布点,结合园区入口和服务区设置5处社会公共停车场。2.2.6综合防灾规划抗震防灾规划(1)避震疏散通道规划园区内主干道作为主要的疏散通道,一些连接疏散场地的次干道为次要疏散通道。保证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疏散通道畅通,以使居民能安全、便捷地疏散避灾场所。(2)避震疏散场地规划将公园、河滨及附近农田、绿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合理组织避震疏散通道和避震疏散场地,使其服务半径小于500米,并保证每人1.5平方米的避震疏散用地。(3)生命线系统及建筑物设防生命线系统,包括政府机关、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救护、消防站等,应作为重点设防部门。要求生命线系统的工程按各自抗震要求施工,并制定出应急方案,保证地震时能正常运行和及时修复。建筑物必须按抗震烈度Ⅶ度设防,并符合国家和当地规范,主要疏散通道两侧建筑应按要求退后,高层建筑必须有一定的广场或停车场设计。(4)次生灾害的防护震后易发生火灾、水灾、瘟疫等次生灾害,应充分做好防护措施和救治工作。①危险品仓库必须远离居民生活区设置,并保持一定防护距离。②水源周围不准设置有污染的仓库和工业区。(5)地震防护及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工作,作好抗震规划。在相关部门协调下,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系统和抗震设施,减少灾害影响。消防规划(1)消防站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在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最远点,标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一般为4~7平方公里。工业园区设置消防站3处,用地面积4600平方米,配置2~3辆消防车辆,包括车库、值勤宿舍、训练场、油库和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消防站内建筑应按抗震烈度Ⅷ度进行设防。具体布局时应满足以下原则:消防站主体建筑距离医院、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影剧院等容纳人员较多的公共建筑的主要疏散出口应不小于50m,距离易燃易爆仓库、储罐区等不小于200m,同时留出消防通道。(2)消防供水工业园区规划总人口为5万人,因此消防用水按同一时间内发生火灾次数为2次计,每次消防供水强度为75升/秒,消防总用水量为150升/秒,并以此对给水管网进行校核,消防供水压力满足不小于0.10Mpa的要求。室外消火栓沿道路按不超过120M的距离进行设置,由于本规划区为工业园区,消火栓间距应适当加密,以进一步保障生产防火安全。同时,室外消火栓位于人行道上且靠近道路交叉口,距离车行道不超过2米,距离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米。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距离最近一排汽车不小于7米。连接室外消火栓的供水管管径不小于DN100。(3)消防通道加快道路网建设,增加道路密度,提高车辆通行能力,保证消防车辆的通行,改善消防通道的大环境。消防通道宽度不应小于6米,上空4米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建筑物沿街部分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在适中位置布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重要场所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通道上所有井盖均应为承重井盖。(4)消防通讯规划在现消防总站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具备接受处警、编制出警方案、辅助决策、指令下达、实况传播、视频会议、实况记录、卫星跟踪等功能的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园区各消防站与指挥中心应设两对火警调度专线,与所在地电信分局间应设一对“119”报警监听线;消防重点保卫单位与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应设一对报警专用线,并能自动报警。建立火灾无线报警系统,并配备相应硬件设施,增加报警途径,保证指挥调度的灵活性和准确性。(5)消防避灾场所结合其它防灾规划建立城镇防灾避难场地,如公园,广场等,并保障火灾避难地的疏散联系通道的畅通。防洪规划2020年,园区人口规模将达到5万人,根据《城区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以及工业园区所处地理位置、工业园区性质及洪水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长江的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来设防。按照历年最高洪水作为设计水位,园区确保干堤按设计水位超高2.0米作为堤顶高程。山洪按照20年一遇洪水设防;排涝标准按20年一遇设防。人防规划规划将工业园区人防工程划分人员掩蔽工程、指挥通信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其他配套工程四个部分。①人员掩蔽工程——规划在广场、主要大型公共建筑建设防空地下室,战时为防空掩蔽所,平时为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过街道等大、中型公用骨干人防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出入口与人员生活、工作区的距离,应按听到警报后能在10分钟内步行进入工程设置。②指挥通信工程——在现有的人防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完善通讯网络设施,争取服务范围内的各个人防大队以及中队能准确及时的将信息向中心汇报。③防空专业队工程——按其保障范围和任务目标,本着平战结合、专业对口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位置。④其他配套工程要紧密结合各专项工程来配套建设,以策应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救援。各类人防工程(防空地下室)总面积,按区内人均0.3平方米规划建设。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项目,10层以上(含10层)或9层以下但基础埋置深度达到3米以上(含3米)的,应修建与首层建筑面积相等的防空地下室;居住区、小区和统建住宅,按一次下达的规划设计任务,地面新建总建筑面积的2%统一规划修建防空地下室;总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以上的,按地面建筑面积2%修建防空地下室。根据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建设规划,确定为设置通信、警报点的建筑物,开发建设单位应在其顶层无偿预留10平方米人民防空通信、警报工作间,并预留线路管孔、电源。2.2.7其他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规划供电设施根据规划区内用地性质和各类建筑的用电特点,采用单位建筑面积指标法进行负荷预测,规划区的远期电力规划容量为186645kW。根据XX供电网络规划,现状35KV车阳河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并增容至3.15万KVA,计划2011年开工,当年建成;规划区东部的35KV陈店变电站增容至1.13万KVA;并在规划区南部新建35KV张家贩变电站,主变容量为0.8万KVA。另外新建110KV新江口城北变电站,分流110KV新江口变电站供电负荷,一期主变容量3.15万KVA,计划2010年开工,2011年建成。以上项目建成后,规划区供电总容量将达到158.8MVA,能够满足规划区近期用电需求。远期为了满足规划区用电需求,规划区内车阳河110电站进行二次扩容,主变容量3*63MVA,占地面积4.0公顷。则总容量能达到189MVA,能够满足规划区远期用电需求。电讯设施根据《XX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和本规划进行电话容量预测,确定规划区需要电话线对数容量为30305对。根据产业部的有关规定,线对数与电话容量之比为2-2.5:1,所以规划区需要的交换机容量为15000门左右。故在规划区需要采用远端用户模块进行市话交换,远端用户模块设置在各建筑物内,占建筑面积为10m2。本次规划新建1个综合电信局,用地面积1.0公顷。根据邮政业务发展需求,新建一座邮政局,占地面积0.8公顷。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通信光纤网络的发展也将加快进度。各项新兴业务,包括智能业务、IP城域网、DDN、帧中继等都将逐步开展。因此,在规划区规划建设中应考虑预留足够建筑面积作为光纤设备用房。规划区远期人口5万,按3.5人/户计算,规划区内远期有住户1.42万户。有线电视用户量预测按100%的用户率计算,并考虑10%的其他用户,预测规划区远期有线电视用户约1.56万户。在现状有线电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增长及分布情况,在用户集中的区域设置有线电视小区管理站,一般设在大型公建配套设施内,需预留约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以满足有线电视用户需求。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每0.5平方公里设置一座,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垃圾收集方式逐渐向袋装垃圾、分装垃圾转化。规划共设置7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设置:公共厕所一般设置在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车站、公园、市场、体育场、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和公共建筑附近及新建住宅区。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根据地段和人口而定,繁华街道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为750~1000米,新建居民区以300~500米为半径。规划区内共设置公共厕所11处。果皮箱设置:在临街两旁,要同时设置供行人共同使用的果皮箱,一般标准为:繁华商业区、公共休闲场所每50~80米配置一只,其他的一般每100~120米配置一只。单位、服务业、公共休闲场所、集贸市场、广场、体育馆、车站、码头等要自设果皮箱。绿地系统布局绿地系统布局包括各类绿地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结合功能、景观、服务半径、用地属性等要求,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并结合其它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本规划结合排水、防护、景观、交通、保护、休闲等多种功能,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合理安排,组成主次分明、功能合理、用地最省的综合绿地系统。(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布局分别结合山林、水库保护特色环境的目的,综合考虑组团特点、服务半径进行。结合山体、水库的布局:根据工业园区地形特点,在综合考虑景观、休闲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所有高差较大、景观性较好的山林水体结合绿地考虑,既节约用地,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结合特色环境保护的布局:由于工业园区目前大部分区域尚处于乡村状态,有着绿树古祠交相辉映的乡村景观。为此,规划结合古树名木、特色民居的保护,将部分周边用地辟为公园绿地,如陶家湖公园。(2)生产防护绿地根据园区的自身特点,本着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资源的原则,规划的生产防护绿地兼有生产和防护的功能。防护绿地的布局主要依据是服务对象,如道路防护绿地、高压线走廊绿带、城市组团隔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