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21世纪是文化竞争的世纪。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往往有赖于一个或几个城市群的兴起,它们不仅是强盛的经济增长极,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杭州都市圈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湖州、嘉兴和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杭州市域五县市及与杭州相邻的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六县市为紧密层,辐射杭州湾,接轨大上海,打造长三角“金南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将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就是打造以杭州为中心的创意都市圈,发展创意文化。创意经济是后工业社会的主流经济或主导经济,它不仅产生了新的创意产业部门,从而彻底改造传统产业,深刻改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而且还将深刻改变全体公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理论和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就像再强大的引擎也要有一个底盘才能让它的强大动力发挥出来一样,经济系统也需要一个能够管理它的机构和社会体系,否则就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集中代表了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全球性趋势,发展文化产业是区域都市群“城市文化资本”的建构,国内各大都市圈、城市群的竞争力已经体现在文化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层面上。一杭州都市圈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概况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它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是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即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逐步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及各省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一个文化中心不能仅仅是艺术的集散地,它必须是艺术的生产、交流和消费的地方。”[1]近几年来,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杭州:文化创意之都天堂之都,正悄然变身为文化创意之都。近年来,杭州既提升经济硬实力,更提升文化软实力;既修复自然生态,更修复人文生态;既打造投资者天堂,更打造“文化人天堂”,有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杭州市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第四产业,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动力,视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而大力推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已从一个“稚嫩”的新兴产业成长为杭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统计显示,2011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43.30亿元,占全市GDP的12.03%,一举超越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坐上杭州服务业的“头把交椅”。“人脑加电脑”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了杭州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打造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海”。2012年上半年,文化创意产业的表现堪称一大亮点。杭州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伴随着一系列成就,2012年上半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限额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7.55亿元,增长15.2%。1.行业优势凸显经过多年建设,杭州已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等八大文化创意重点行业优势日益凸显,行业首位度不断提升。浙大网新、阿里巴巴、中南集团、西泠印社、宋城集团、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玄机科技、东方国龙等一批优秀文化创意企业脱颖而出。杭州动漫企业已发展到27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7家原创动漫企业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2011年完成的原创动画作品达3.8万分钟,年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各城市第一,实现营业总收入30.43亿元,利润19.5亿元。其实,动漫只是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刘恒、邹静之、约翰·霍金斯、赖声川、蔡志忠等20多位名家落户杭州,银江电子、核新同花顺、华策影视、顺网科技、宋城集团等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中国国际动漫节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进一步打响,杭州文化创意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优势进一步凸显。2.产业布局规模初具2008年以来,通过企业集聚、产业融资、项目引导、人才开发、展示交易等,杭州积极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了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溪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集群发展。目前,依托工业遗存、历史文化建筑、楼宇及农居等载体,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杭州已建成16大文化创意园区、24个文化创意特色楼宇,“10+X”园区格局基本形成。据初步统计,首批十大文化创意园区建成面积达124.4万平方米,使用面积达52.77万平方米,营业收入约42亿元,入驻企业数1437家,就业人数23074人,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目前,杭州市已形成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中国国际动漫节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动漫节。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和之江文化创意园分别获得了“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十二五”期间,杭州将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目标,坚持“服务业优先”和“软实力提升”战略,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平台,以八大重点行业为主抓手,以“1+X”政策为保障力,积极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中国动漫之都、中国女装之都、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旅游演艺中心和中国重要的设计研发基地,努力跻身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第一方阵,成为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二)湖州:打造多媒体文化创意园湖州是中国最早饲养家蚕用以制造丝织物的地方,是茶文化的圣地,是湖笔的故乡,是书画的沃野,更享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吴兴”之誉。曹不兴、赵孟頫、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郑板桥等书画名家都曾与此地结缘,留下段段笔墨佳话。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点,文化的独特性与延续性决定了城市的生命力和成长力。湖州将文化产业发展贯穿在地区产业形态的调整工作中,使文化自身形成产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培育了本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了发展前景看好的重点项目,在百花齐放的城市建设中彰显独特的魅力。1.文化产业助推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更是湖州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股巨大推动力,其重要性犹如“鸟之翼”。对于文化产业这一“翼”,湖州早已有明确的思路。长兴“百叶龙”属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这一文化品牌的传承保护,逐渐步入产业化。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湖州文化产业的一张“金名片”,在传承发扬本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经过大力扶持和投入,2006年“百叶龙”成立了专属的演出公司,共有12个基地,500多名演出人员。每年9~10月是“百叶龙”最为忙碌的演出季,出场费达3万元,每年商演30多场次,营业额近百万元,利润占20%。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从扶持付出到百万元收入,长兴“百叶龙”在产业道路上的华丽转身,成为湖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湖州的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到探索,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在文化创意、数字动漫、传媒影视、文化旅游、文体用品制造等本土文化特色品牌和重点项目上取得突破,呈现令人欣喜的发展态势。以在文化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例,湖笔市场拓展到日本、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或地区;安吉良朋乒乓球生产总量占全国的60%;德清钢琴产量占全国的10%;长兴紫砂工艺品发展势头良好;丝绸之路集团的真丝数码织锦文化创意产品、翔顺工贸礼品真丝丝巾作为国家礼品进入上海世博会。2005~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1%,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4.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已成为湖州经济发展一支不可或缺的“翅膀”。沿着这一发展思路,2010年3月,湖州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2011年5月,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同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对文化产业进行扶持。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促动下,湖州的文化产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南太湖创意产业园等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文化集聚区纷纷闯进市民的视线,也开辟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2.文化创意新领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近年来,湖州文化创意产业可谓“春意萌动”,包括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在内,一个个重量级文化创意项目纷纷落地生根,成为湖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湖州多媒体产业园由上海多媒体产业园投资建设,园区融培训研发、生产制作、展览展示、生活娱乐为一体,重点接纳以上海为核心的周边大城市的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其与湖州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总投资25亿元,于2009年9月奠基兴建。园区内已形成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基地、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大服务外包基地。目前已有27家企业入住,总投资2.8亿元。7家企业正式运营,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呼叫中心、文化创意等企业。2011年,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在部分运营的情况下,已实现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在未来3~5年内,产业园内还将入驻5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每家文化创意企业产值均可超千万元,带动效益将超过数十亿元。此外,南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被列入省级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湖州多媒体产业园被列入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丝绸之路工业创意园(工业设计类)、湖笔文化园(文化会展类)则被列入《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储备项目库》。湖州多媒体产业园、南太湖创意产业园、湖州科技创业园等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引进和孵化力度,以数字动漫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通过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布局日益清晰根据“十二五”规划,湖州“一核三带五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已然明晰。“一核”即以湖州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以“四区三园”为主要内容的湖州太湖文化创意中心,“四区三园”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都市文化旅游集聚区、影视传媒产业集聚区、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四大产业集聚区,以及湖州科技创业园、南太湖创意产业园、湖州多媒体产业园三大产业园。“三带”包括南太湖文化创意产业带、江南丝绸书画文化产业带,以及美丽乡村生态休闲产业带。“五组团”则涵盖文化创意业组团、影视传媒业组团、文化生态旅游业组团、文体用品制造业组团和娱乐健身业组团。这个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将集中力量推进德清钢琴音乐谷、吴兴多媒体产业园、南浔湖笔文化园等10个产业基地平台建设,推动广电梅地亚中心、安吉天泇山书院等30个重点项目实施,扶持报业、广电及长兴“百叶龙”等30家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六大产业加快发展。到2015年,湖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使之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三)嘉兴:发展中的创新创意之城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创意是发展的灵魂。嘉兴是浙江省第一家提出文化兴市战略的地市,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培育的五大创意城市之一。近年来,文化创意发展速度较快,态势较好,一座创新创意之城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合力逐步形成组织机构上,嘉兴市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创意产业协会。2008年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资金、规划、人才等方面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同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2009年起设立每年300万元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形成发展共识,形成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统一认识。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嘉兴业已形成以演艺业、设计服务业、传媒印刷业、创新型互联网、文化旅游业、文化中介服务业等行业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总体上看,核心层产业处于中心地位、稳步推进,外围层产业快速发展、亮点较多,相关层产业积极探索市场、逐步壮大,呈现多元化布局、微型化为主、集聚化推进、品牌化培育的产业发展特点。全市有各类文化经营法人单位4374家,个体经营户25065家,从业人员达17万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1.88亿元,占GDP比重为3.56%,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呈连年稳定增长趋势。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积极推进目前,嘉兴全市五县两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已有所布局,并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嘉兴现代文化产业园、创意创新(软件)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相对较快,均已列入浙江省聚集发展的3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形成环南湖创意产业带。嘉善文化创意园、动漫大楼、平湖服装箱包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海盐横港印刷产业园、海宁皮革产业园品牌风尚中心、桐乡濮院320创意广场等,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完成园区布局,引进了工业设计、动漫设计、艺术品经营、影视拍摄制作等涵盖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各有侧重,错位发展。截至2011年,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已成功集聚各类创意及配套企业192家,协议合同引进注册资本6.8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27亿元,协议合同引进外资6600万美元,实到外资2182.998万美元,园内企业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破亿元。桐乡濮院320创意广场已入驻创意设计企业44家,从业人员200多人,服务内容包括毛衫设计、工业设计、品牌传播、企业信息化、知识产权、技能培训、技术创新等,促进了毛针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海盐横港印刷产业园汇聚了300多家印刷企业,产值达4.5亿元。4.文化创意品牌企业不断涌现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嘉兴市国有、民间资本不断投向文化创意产业,涌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结构相对合理、效益向好的品牌。嘉报集团、嘉兴市电影有限公司、嘉广集团、嘉兴麦宝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浙江世纪风采文化传播公司、海宁市鸿翔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铁哥们环保钢雕艺术主题公园、浙江雅莹服装有限公司等品牌企业的出现,标志着嘉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四)绍兴:文化创意新演绎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进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通过几年的努力培育,绍兴逐步形成了以一批重点企业为中心的优势文化产业门类或者群体。全市现有民营文化企业2000多家。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8亿元,占全市GDP的3.2%,文化产业将成为绍兴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成为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点。绍兴积极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制造、现代传媒、影视、娱乐、广告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数字出版、信息服务、数字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书画艺术品和文化旅游用品市场,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形成一批文化名牌产品。1.文化旅游业绍兴充分挖掘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江南风情看绍兴”,成功打造了“跟着课本游绍兴”等旅游品牌。同时,绍兴还积极探索“全城旅游”,力争实现由“景点”到“景区”再到“全城游”的跨越。2.新闻传媒业两家市级媒体绍兴日报社和绍兴广电总台抓住体制改革机遇,迎难而上,积极探索采编经营“两分离”,取得了很大成绩。绍兴日报社把广告、发行、印刷等业务剥离,成立浙江绍兴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并分别组建成立分公司,实行分报经营,积极提升品牌,强化创意,开辟多媒体数字报阵地,增强报社整体实力。绍兴广电总台创新思维,积极探索,调整广告结构,优化经营环境,努力推进发展。3.演艺电影业近年来,作为文化产业重要产业的演艺电影市场在绍兴有了明显的发展。绍兴分别成立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和绍兴影业有限公司,以此来开拓绍兴演出和电影市场。几年来,已成功打造了“江浙沪经典越剧大展演”“同唱一台戏”“明星版《梁祝》巡演”“北京越剧大舞台”等知名演出品牌,培育了“绍兴大剧院”“绍兴剧院”“绍兴市孑民演艺广场”等重点演出场所。绍兴大剧院建成至今,已引进330多个国内外演出团体来绍演出,有影响的演出500多场次,观众达50多万人次。同时,依托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产业化运作,不断打造文化精品。明星版越剧《梁祝》、绍剧《秋瑾》、电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电视剧《越王勾践》、动漫《少年师爷》等一大批文化精品面世,有些成功登陆央视,有力地推动了绍兴演艺电影市场的发展。4.文化产品制造业作为绍兴比较传统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制造业近几年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在市场的竞争激励下,茁壮成长。2009年,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为44.37亿元,占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6.5%,文化产品制造业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5.高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与现代高新技术关系密切的产业,具有拓展高新产业门类的巨大空间。近年来,数字电视、现代网络传媒、动漫产业等都有了一定发展。绍兴在全省率先开通数字电视,进行市场化运作,组建绍兴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目前,市本级近2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完成整体转换,各县市也正着力推进。绍兴网、绍兴手机报成功开通。此外,网络文化服务业、体育健身业、广告业等新兴文化产业高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二杭州都市圈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虽然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保持了较好态势,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存在问题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够平衡,未形成城市间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城市间发展不平衡,杭州无论在技术含量、产业总量和规模上都要领先于湖州、嘉兴、绍兴等其他城市。四城市间产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发展步调不一,文化创意、产品核心竞争力、附加值、经营模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平衡现象。就文化创意产业园而言,存在同质化现象,品牌效应不明显。目前,杭州都市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还不尽完善,除一些专业园区外,综合性园区的建设存在着较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在产业发展导向上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在园区的战略和功能定位上还处在初级认知和实践阶段,园区建设过多依靠政府和政策的规划引导,内生性和内动力不够,仍是低层次的地理集聚,显然未形成都市圈竞争合力,离严格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阶段还有一定距离。杭州都市圈城市文化创意行业的发展仍处在单打独斗、各自为营的阶段,内部缺乏信息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体系的构建,产业链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包括创意制作、内容运营、消费体验和创意衍生产品等在内的各个环节未能很好地衔接,影响了整个区域内文化创意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品牌塑造。2.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够强,未形成鲜明的区域品牌与国内其他几个成熟城市群相比,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不高。据调查显示,与上海、广州等周边城市群相比,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总量、产业集聚度、投资强度、品牌知名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杭州都市圈内缺少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群。多数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且呈散状分布。没有形成规模主导产业,产业关联度低,缺乏借势的载体,尚未形成以原创产品为主,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为辅的互动发展态势,企业整体竞争力弱,对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难以推动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规模的升级。多数企业徘徊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中低端水平。文化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仍显不足,企业从事原创产品开发的动力不足,制约了产业的高端化、集约化发展。跟周边城市群相比,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总体招商引资进展不快、重大项目不多、产业链不长,影响了整个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文化创意园区中入驻企业数量、规模、注册资金、从业人数、产品层次等,与周边城市群园区相比还相差甚远。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素不充分,专业人才仍然紧缺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各市政府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但从整体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视角来看,缺少都市圈层面的专项产业发展规划,缺少产业发展重点、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的区域内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目前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人才总量上仍然不足,而且队伍结构性短缺也较突出,部分行业的人才建设举措有待加强,既擅长创意产品开发又精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仍十分缺乏。杭州都市圈还未形成良好的人才环境,缺乏优势的产业项目以吸引人才,也没有形成一整套通过创意培养、培训,挖掘、培育人才,逐步建立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激励机制。换而言之,宽松、良性、有吸引力的创业环境还未形成,杭州都市圈这块风水宝地还没有充分施展自身魅力引来全国乃至国外的优秀创业人才。(二)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需要,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趋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文化与经济、科技日益交融。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一发展趋势,使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等物质要素对经济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越来越弱,而智力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强。文化不再是经济产品的附属物和装饰品,已经成为经济的实体内容。在文化与经济、科技日益交融的大趋势下,把握机遇,抢占先机,积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文化创意经济,已成为杭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区域内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愈趋旺盛,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市场需求非常广阔。文化创意产业既能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提供精神产品,又能服务于生产领域。如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工业设计等产业门类能显著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在传统产业改造方面同样也大有可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渗透性强、资源需求小等特点,其发展不受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符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它兼具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重属性,通过打破二产与三产的界限,既促进二产的调整升级,又推动三产的发展,符合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的需要。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化,有助于迈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后工业化时代。2.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现实基础杭州都市圈处于长三角的中心位置,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上海提出要建成亚洲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中心,江苏省出台了《江苏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这些都是杭州都市圈发展的利好消息。杭州都市圈城市也具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好的现实基础。一是经济较为发达。文化创意产业以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前提。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中,经济增长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始出现更强的关联。二是产业依托较强。杭州都市圈城市传统制造业发达,转型升级的要求迫切,优势产业区域分布明显,相关专业市场较为发达,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区域内高科技园区、老厂房、旧仓库等工业建筑和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等文化建筑并存,可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载体较多。三是科教资源较为集聚。区域内共建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俄技术转移中心等60多个创新载体,高等院校众多,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丰富的人力资源。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刻不容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区域间文化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来,文化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或地区的关注,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远发展战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一轮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纷纷出台强有力举措,加快抢占文化发展先机。比如,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2010年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12.3%;深圳、上海已获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称号。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积极推动杭州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掀起新高潮,取得新突破,已经成为重要现实课题。三杭州都市圈建设“文化创意名圈”的设想文化资本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进程和精神实质,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状态,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地域相连、人员相亲、文化相通,作为一个整体,应加强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合和利用,共同开展对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良渚文化、跨湖桥文化、南宋文化以及丝绸文化、笔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增强区域内各城市的历史认同感,积极挖掘城市文化资本,建设统一的都市圈形象。应在综合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城市生存和运行诸方面状态的基础上,以一个都市圈独有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与视觉系统构成整体识别系统,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和推广。可以说,建设都市圈形象就是形成它在竞争中的名片,形成人们统一的品位和评判,最终定位清晰的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本。都市圈的形象作为一种资产,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具体象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在文化意义上的完整表现。都市圈形象对内创造凝聚力,对外形成辐射力,体现着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各方面要素的整合。杭州都市圈以建设幸福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即将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这个过程也就是将软实力转化为硬财富。提升文化在生活品质中的独特作用,使高质量的文化与现实生活成为一体,从生活本身获得文化享受。也就是“使文化融入生活”“以文化提升生活”[2]。生活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词,但又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根本上说,生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活动,是一种生气和活力,是一种生命力和创造力[2]。文化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文化创新之源,使高雅文化融于群众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融于建筑文化、社区文化,历史文化融入休闲文化、物产文化,不断提高杭州都市圈文化与生活的亲和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把杭州都市圈打造成为全国生活文化中心,形成杭州都市圈独特的文化品质和魅力。要提高整个杭州都市圈的文化品位,使杭州都市圈成为“文化创意名圈”。要实现文化名圈的目标,重点在于发展创意文化,建设创意都市圈。(一)建立联合协作机制,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合作,培育重点产业,注重错位发展一是确定重点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所涵盖的产业门类较多,杭州都市圈城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初期必须有所侧重、梯次推进,结合各个城市实际确定重点产业门类,进行重点扶持,实行错位发展。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延伸的需要,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产业;要从繁荣先进文化的需要和各城市的基础出发,重点发展传媒出版业;要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会展策划业;要利用丰富的文化、自然资源,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二是扩大对外宣传,形成发展合力,加强杭州都市圈城市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交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储备、培育、提升的杭州都市圈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寻求最佳合作载体和平台,触角外伸,重点引进知名企业、规模企业、品牌活动。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文化创意企业。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大产业。(二)建设人文环境,加快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形成杭州都市圈鲜明创意品牌发展创意经济是建设创意都市圈、发展创意文化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具有互生关系。发展创意产业所面对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创意环境,完全释放每个人的创新能力,最终为创意产业服务。创意蕴涵深厚的人文精神,它们赋予商品观念价值,以文化引导或迎合消费,追求人的创造和消费需求的独特性,具有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这种属性和特征决定其发展必须依赖于人文环境的建设。杭州都市圈现阶段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建设全新的都市圈文化和都市圈精神,形成建设创意都市圈的良好氛围。进入创意时代,文化从经济发展的边缘向核心位置转移,地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文化和人才的包容性、同情心。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环境代表了一种正外部性,给创意和创新活动提供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要突出重点、推进集群、着力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努力打造和做大、做强优势文化创意产业。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是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要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对于增强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实力与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要抓紧做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规划,加强对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统筹力度,避免各个园区之间同质化竞争,引导各个园区的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厕所施工一体化工程合同范本2篇
- 2024软件项目协作开发居间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铝合金门窗制作安装合同
- 2024年版的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5年国际贸易货物质量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管理咨询服务及其财务条款
- 2024砂砾石供应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合同3篇
- 2024年金融科技担保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4年美洲国际航空货运保险单
- 2024年财产管理与监护合同
- 【荐】八旗制度-课件(精心整理)
- 器乐专业课教学大纲(古筝)
- (完整版)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
- 超级充电综合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 眼科学 眼外伤(课件)
- 索具螺旋扣规格花篮螺丝
- GB/T 9364.4-2016小型熔断器第4部分:通用模件熔断体(UMF)穿孔式和表面贴装式
- GB/T 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专科技能操作评分表(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