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
第四节波德莱尔〈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驾驭波德莱尔生平创作及其代表作品《恶之花》的基本内容及其地位与影响;2、驾驭波德莱尔的通感理论;3、深化理解《恶之花》的思想价值及艺术特征。实力目标:1、驾驭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文本与文化相结合。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3、培育学生欣赏诗歌美、创建诗歌美的实力。情感目标:1、熟知象征主义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实力。2、把握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培育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实力。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文学探讨方法外部与内部钱钟书《围城》“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味道不错,那何必要相识下蛋的那只鸡呢。”
一、生平与创作1、生平: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和文艺指责家。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代表作有《恶之花》、散文诗集《巴黎的愁闷》、文学评论集《浪漫派艺术》与艺术评论集《美学珍玩》等。2、主要创作及影响1839年结识巴尔扎克、雨果、戈蒂耶等作家,并起先给文艺报《海盗·恶魔》撰稿。1842年回巴黎,写出《恶之花》1845年出版画评《1845年的沙龙》1846年出版画评《1846年的沙龙》1847年发表小说《拉·芳法罗》1848年翻译爱伦·坡的《磁性启示》
1852年发表《爱伦·坡的生平与著作》。1857年《恶之花》初版,收诗100首,后被法院勒令删除6首:《累斯博斯》、《入地狱的女子》、《首饰》、《忘川》、《致大喜过望的少妇》、《吸血鬼的化身》。1859年出版《1859年的沙龙》1860年出版散文诗集《人造天堂》
1861年《恶之花》重版,收诗126首;写《赤裸的心》1863年《小散文诗》初版1866年出版散诗集《漂流物》。1867年去世。《恶之花》第三版,收诗157首。波德莱尔的一生是充溢冲突、苦痛、抗拒和颓废的一生,但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溢了生气和鄙夷,并憧憬和追求着光明。散文诗并非自波德莱尔始,但波德莱尔是第一个自觉地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并使之臻于完备的人。波德莱尔仅以《恶之花》而成为法国古典诗歌的最终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由于他的丰富性和困难性,他成了后来很多流派相互争夺的一位精神领袖。《波德莱尔》[法]萨特《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德]本雅明内部探讨《恶之花》电子书下载:///Html/127/6487439589.shtml#download4、解题及问题《恶之花》的“恶”字,法文原意不仅指恶劣与罪恶,也指疾病与苦痛;“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即恶为丑,花为美。(1)、你认为丑与美有关系吗?什么关系?(2)、丑如何为美呢?(3)、生活是有丑与美吗?我们应如何面对?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的扉页上写给诗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为“病态之花”,他对使他遭遇“病”的熬煎的现实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正因它本身反映着作者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猛烈憧憬。波德莱尔破除了千百年来的真善美统一论及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视察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邪恶的与特殊的美。恶一方面腐蚀和侵害人类,另一方面又充溢了挑战和抗拒精神,激励人们与自身的懒散和社会的不公作斗争,所以波德莱尔对恶既痛恨又赞美,既恐惊又憧憬;生活在恶中,又力图不让恶所吞噬,用指责的眼光正视与剖析恶。假如说它是病态之花,邪恶的花,那是因为它所生长的环境是病态的、邪恶的。二、内容简介《恶之花》是一部诗集,是有逻辑、有结构、有头有尾、浑然一体的书。《恶之花》中的诗不是依据写作年头先后来排列,而是依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事实上画出了愁闷和志向冲突交战的轨迹。共分为“愁闷与志向”、“巴黎风光”、“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六部分,其中“愁闷与志向”重量最重,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
第1部分《愁闷与志向》86首
诗人耐性而无情地描写和剖析自己的双重灵魂,表现出自己为摆脱精神与肉体的双重苦痛所作的努力。它追求美和纯净,试图在美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志向,但美就像一个冰冷的雕像,可望而不行及;他寻求爱,但一再受到爱情的欺瞒;他向天使祈求快乐、青春和华蜜,企图从烟草和音乐中得到劝慰,但阴森丑恶的幻像和纠缠人心的愁苦始终覆盖着他,使他的苦痛有增无减。
第2部分《巴黎风光》18首
诗人的目光从内心转向外部世界,试图静观城市的景色,倾听人语的嘈杂,远离世人的斗争,出污泥而不染。但现实是丑恶的、凄惨的,只能使人感到震惊和悲观。第3部分《酒》5首
诗人救助于酒,希望用苦难、汗水和阳光酿成的酒能产生诗,能壮胆,能实现志向,能给孤独者以希望、青春和生活,能让情人们在醉意中飞向梦的天堂。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在这“人造天堂”中实现。第4部分《恶之花》9首
诗人深化盛开着恶之花的地方去体验生活,这地方就是人心灵的最深处,是人最卑劣的情欲。他在罪恶之国漫游,得到的是无望、死亡和对自己沉沦的厌恶。第5部分《叛逆》3首
无望的诗人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对天主发出抗拒的叫喊,指责上帝是个暴君,许下的诺言也不实现。第6部分《死亡》6首
在踏遍人间的道路而不能解脱苦恼时,诗人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旅行”,死亡是“劝慰”,是“生命的目的”和“唯一的希望”。这里告知我们,作为诗人,就应当“深化渊底”,哪怕地狱天堂,也应当“到未知世界的底层发觉新颖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卷奇诗,一部心史,一本血泪之书。
恶之为花,其色艳而冷,其香浓而远,其态俏而诡,其格高而幽,绽开在地狱的边缘。这是一部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罪恶和世纪病的病态的艺术花朵,是一部艺术技巧特别超群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诗作想象奔放,构思精致,格律谨严,形式完备,同它内容的悲观、苦闷形成显明的对比。他说:“在这部残酷的书中,我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全部的心灵,全部的信仰以及全部的仇恨。”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甚至“神圣”事物的猛烈憧憬,正如高尔基所说:他“生活在邪恶中,却酷爱着和善。”《恶之花》是一部对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揭露、控诉,因而也就是进行抗拒的作品,同时也是诗人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带着愁闷、孤愤、病态的心理去追求解脱、追求光明、华蜜和志向的失败的记录。
三、《恶之花》的创新精神:
创新之一:创作理念上,正视丑与发觉美。
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奇妙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溢和谐、美丽的观点相反,他主见“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
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颂醇酒、美人,强调官能沉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实行厌倦和躲避的看法。实质上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实行了无望的抗拒看法,他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颂丑恶事物。
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的美学意义。雕刻大师罗丹说过:“一位宏大的艺术家或作家,取得了这个丑或那个丑,能当时使它变形。只要用魔杖触一下,丑便化成美了——这是点金术,这是魔法。”波德莱尔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溢和谐、美丽的观点相反,他主见“自然是丑恶的”,美德是人为的。创新之二:创作方法上,以丑为美、化
丑为美。以《愁闷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 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浪漫派诗歌表现爱情的失意、精神的孤独、政治上的失落感,在挖掘人的深层意识方面仅仅是起先。波德莱尔从更高的意义上来理解愁闷,他认为忱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病态情感,也反映了小资产阶级青年找寻不到出路,而陷于悲观无望的心境,正如诗集初版时的说明和评论:《恶之花》“在于勾画现代青年的精神骚动史”,“表现现代青年的激烈和忧愁”。
创新之三:创作内容上,展示了个人的苦闷心理。四、波德莱尔的通感理论
波德莱尔认为通感是一种“联想的魔法”,属于“创作的隐藏法则”,艺术家由此能够深化到艺术的更高级的殿堂。雨果赞扬波德莱尔“创建了新的颤栗”。
应和
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森林用熟悉的目光将他凝视。犹如悠长的回声遥遥地汇合在一个混沌深辽的统一体中广袤浩谩似乎黑夜连着光明——芳香、颜色和声音在相互应和。有的芳香簇新若儿童的肌肤。柔软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别的则朽腐、浓郁、涵盖了万物。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犹如龙涎香、麝香、安眠香、乳香那样歌颂精神和感觉的激扬。
诗中波德莱尔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者。波德莱尔区分了两种现实:自然的,即物质的现实,这只是表面;精神的,即内在的现实,他认为这是宇宙起源的基因。通过象征——由自然供应的物质的、具体的符号,人要不断穿越象征的森林,力图理解其含义。五、《恶之花》的价值
A、相识价值:
诗集《恶之花》被誉为颓废派的《圣经》,象征主义诗歌的冠冕,现代派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则折射了19世纪欧洲被逐出象牙塔和“上流社会”的艺术家探究艺术、社会现实、腐朽罪恶和宗教真谛的悲剧性自渎,是腐朽的法兰西其次帝国时代的土壤上开出的一朵病态的罂粟。B、美学价值:
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现代主义认为,美学上的善恶美丑,与一般世俗的美丑善恶概念不同。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备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恶之花》精彩地完成这样的美学使命。
C、艺术价值:在艺术上作者在文学史上最早接受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其主要手法是:通过示意来识读奇异;通过具像描绘破译抽象情思;从联想产生形象。而其象征手法的理论基础是他自己提出的通感理论。诗人雨果曾给波德莱尔去信赞扬这些诗篇“像星星一般闪烁在高空”。雨果说:“《恶之花》的作者创作了一个新的寒颤。”六、《恶之花》的艺术特征
首先,他主见运用“艺术包含的一切手段”,他主要运用的是象征手法。以具体意象去表现抽象观念,其含义是丰富的、困难的、深邃的,具有哲理性。为了捕获大量的意象,诗人须要发挥想象:“想象是真实的母后。”
其次,他继承了古典诗歌明晰稳健、音韵美丽、格律谨严。《应和》是典型的象征主义的十四行诗,音韵美丽、和谐,精确表达了“契合”的主题,是其代表作之一。第三,波德莱尔特别推重想象力的作用。《恶之花》中充溢了丰富的形象、新颖 的比方和深刻的寓意。他可以把吻比作“阳光”,显示其热情,比作“西瓜”,显示其簇新;他可以把雨丝比作监狱的铁窗栅,生动而深刻地烘托出一种阴郁而窒息的氛围;他也可以把享受暗中的快乐比作“挤一枚老橙子”,而显得意味无穷。第四,波德菜尔广泛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在艺术上起了突出形象、烘托意境的作用。除此之外,造成突兀奇异的感觉,加强诗句的感染力。例如:“污秽的宏大”,“崇高的卑鄙”,“华美的骷髅”,“奇妙的熬煎”,“阴郁的快乐”,“撒旦的风韵”,“令人销魂的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教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牛津上海版必修三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新科版选修4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共享办公空间租赁协议延期及使用权转让合同4篇
- 按揭二手车转让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合同集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并购财务尽职调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纺织机械设备租赁合同范本4篇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2024年度窑炉施工协议详例细则版B版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100道20以内的口算题共20份
- 高三完形填空专项训练单选(部分答案)
- 护理查房高钾血症
- 项目监理策划方案汇报
- 《职业培训师的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