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_第1页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_第2页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_第3页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_第4页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基础理论及经验探讨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创意为核心、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正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为此,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被确定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目标。然而,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整体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政策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必要紧密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性,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伴随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文化+”与“互联网+”相互交融,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文化产业的深度上,随着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深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及其内部子门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业内部融合加深;在文化产业的广度上,文化产业与制造、设计、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也进一步加强。显然,传统封闭、线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取而代之,强调产业与外部商业环境的开放式共生演化、以相互依赖的价值网络为特征的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选择。一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研究基础从生态圈视角研究产业发展,最初源于产业生态学(IndustrialEcology),通过关注产业和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评估和减少产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以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其后,产业生态圈的概念被引入产业经济学及区域经济学中,强调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产业之间以及产业与商业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由此指向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形态。但在理论界,产业生态圈的概念及分析视角并未达成一致。例如,袁政认为产业生态圈是对企业集群概念的拓展,是某种或某些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主导产业为核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强调产业生态圈的地域特性、产业的专业化以及产业成长过程中的竞争力。[2]徐浩然等从产业链视角出发,认为产业生态圈是一种新型的产业链关系,是对传统产业链一维线性关系的突破,是各种产业链条集合交叉所形成的复杂的共生共赢生态系统;认为构建产业生态圈需要市场自发行为和政府自觉行为的有机统一,市场自发行为虽然能形成产业的优势区位,但在区域空间上会存在若干孤环、断链和短链,而政府的政策干预可弥补不足,在区内接通断链、跨区域延伸产业链并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圈。[3]在应用研究领域,产业生态圈的研究包括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包括构建产业基金生态链、运营公司产业生态链、科技园生态链等)[4]、区域体育旅游生态圈[5]、互联网金融生态圈[6]等。在实践中,产业生态圈模式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地方政府获取产业发展新增长点的突破口。深圳市早在2007年就提出以重大项目或龙头企业和机构为带动,紧扣文化产业链打造上下游“生态圈”。[7]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成都市在2017年积极开展产业生态圈建设,在创新产业生态圈建设模式(包括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优质资源集聚、实现产城融合等)、重塑产业生态体系、创新产业生态圈招商模式(围绕产业园区、领军企业和关键要素进行招商)、强化产业生态圈政策保障等四方面提出了发展新思路。[8]在微观层面,产业生态圈的构成单元是由相互关联的企业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BusinessEcosystem)。随着经济活动从相对独立的个体状态逐步向组织间互为关联的网络状态转变,企业不再是单个产业的成员,而是横跨多个产业的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共生演化的特征。[9]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结构系统,[10]使企业的成功不再依赖于独自的战略,而取决于所关联组织的整体健康情况。[11]为此,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由“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上升到“生态圈之间的竞争”。[12]以信息产业为例,主要跨国企业的竞争已表现为由硬件、软件、平台等综合实力构成的“产品+内容+服务”的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生态体系越完善,越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更加吸引参与者,形成更强大的协同创新能力。[13]商业生态系统是解构产业生态圈微观结构的逻辑基础。当前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涵盖了三个层面,即商业生态系统层面、商业生态系统要素层面以及多个商业生态系统构成的产业经济系统层面。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前两个微观视角,具体涉及创新生态系统[14]、信息技术商业生态系统[15]、网商生态系统[16]、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17]、包含企业层次和系统层次的商业生态系统跨层次整合[18]等,而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切入产业层面的研究较少。部分关于产业生态系统或产业生态圈的研究侧重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角度解释这一产业发展新模式[19],而缺少从微观结构层面对产业生态圈的深入分析。本报告旨在结合文化产业的实际,以商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结构模型,并结合美国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该理论模型加以验证。二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结构模型及特征以商业生态系统模型为基础,文化产业生态圈也表现出类似的结构模式和主要特征。借鉴Moore[20]的商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结构模型也包含四个子系统,即产业核心子系统、产业支持子系统、宏观环境子系统和产业竞争子系统。图1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文化产业生态圈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嵌套的网络结构。产业核心子系统是产业生态圈形成的根基所在,主要由文化资源、文化企业及文化消费者构成。其中,文化资源决定了文化企业供给的要素禀赋,消费者则从需求侧决定了文化企业的供给内容。同时,一个稳定而健康的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以骨干型企业为支撑,这类企业位于系统中枢,为产业生态系统提供价值创造的“平台”,并与其他缝隙型企业分享共创价值,为缝隙型企业在专业化的细分市场进行价值创造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21]在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之外,是由产业支持子系统、宏观环境子系统和产业竞争子系统构成的产业外部环境系统。其中,产业支持子系统由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主体构成,包含产业投资者、行业协会、公平交易平台和产业支持机构等,它们对形成文化产业价值网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宏观环境子系统由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构成,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以政府政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产业竞争子系统是文化企业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所构成的产业竞争环境,属于延伸的产业生态圈内容。从这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联性看,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的发展进化受外部环境系统的影响,通过不断积累、创造和利用文化资源,对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协同反应,在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现企业之间价值网络的高度整合,最终形成共生共赢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在这一微观结构框架下,文化产业生态圈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具有区域和产业的双重层次性。从区域层次性看,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核心系统由各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系统所组成。从产业层次性看,文化产业核心系统是由行业子门类系统如动漫子系统、出版子系统、影视子系统等组成。[22]这些子系统相互交织为一个价值生态网,包含横向和纵向的价值链条;[23]同时,各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竞争合作的价值共生网络,打破了文化产业在各区域、行业间的界限,使边界变得日益模糊。第二,文化产业生态圈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共同进化等特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文化产业生态圈以文化价值为纽带,具有自行组织、创新和演化的功能,推动形成有序的系统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核心子系统内的文化企业还具有对共生共赢关系的自适应性,以及产业核心子系统作为有机整体对外部环境的自适应性。来自内外部的自适应性会带来产业生态圈的进化,推动文化产业形态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演化。第三,文化产业生态圈具有生命周期,并在各阶段表现不同特征。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生命周期具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升级四个阶段,并在科技创新水平、网络节点联系、系统环境、产业融合度以及竞争力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带来政府及市场的主导作用各异(见表1)。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韩国等文化强国的实践均显示,在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初期,为加快生态系统成型,政府都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这一特点为我国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表1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及主导力量生命周期的阶段阶段性特征主导力量形成科技创新水平低,文化企业在网络中的节点联系不紧密,系统环境不完善政府发展科技创新水平逐步提升,文化企业间合作加强,网络节点联系较为紧密,产业融合加快,生态化系统快速发展政府或市场成熟科技创新水平高,网络节点联系紧密,产业间高度融合,文化产业生态圈竞争力强市场衰退或升级技术落后,系统萎缩,竞争力弱化市场或政府新技术代替旧技术,文化产业生态圈升级进入新一轮生命周期资料来源:修改自邢志勤:《文化产业生态化系统的实现路径》,《重庆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表1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及主导力量三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微观结构模型为支撑,以下对韩、美两国文化产业生态圈构建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一)韩国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成功经验1.以文化出口为引擎,建立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消费者是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韩国“文化立国”战略中,以国外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军国际市场被确定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极大地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核心子系统的构建。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韩国文化产业以具有同源文化的日本、中国等东亚市场为突破口,然后进军东南亚、欧美等其他市场。在产品战略布局上,韩国政府根据产业发展的深度以及目标市场的消费趋势,不断调整文化出口的策略。例如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主推影视业,通过影像媒介向以东亚文化圈为主的海外市场宣传韩国文化,使“韩流”电影在亚洲风靡。此后,为促进影视业的进一步发展,韩国从2006年开始对出口对象国提供节目制作技术和人员培训,为市场开拓提供充分保障。[24]更重要的是,韩国文化出口极大提升了韩国文化品牌的认知度,改善了韩国的国家形象,并通过“文化+”途径,对家电产品、移动电话、汽车制造业等关联产业的海外出口发挥了间接促进作用。2.在宏观环境子系统中高度强调文化政策的主导作用在宏观环境子系统的构建中,韩国政府的高强度政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调整了制造业优先的产业政策,在1998年制定了“文化立国”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确定为21世纪的战略性支柱产业。1999年以来,韩国政府分别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创意产业振兴法》《出版文化产业振兴法》《音乐产业振兴相关法律》《游戏产业振兴相关法》等,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2013年以来,为适应文化产业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韩国政府又相继出台《文化基本法》《大众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法》《人文学及人文精神文化振兴相关法》《工艺文化产业振兴法》等,其中前三项旨在彰显文化价值、扶持大众文化艺术、培养文化人才和创意人才,为产业生态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工艺文化产业振兴法》旨在创新研发各种具有文化价值的工艺产品体系,在工艺文化领域延伸文化产业的深度。[25]3.在政府主导下全方位构建产业支持子系统在产业支持子系统的构建中,韩国政府在产业支持机构、多元化资金保障、公平交易平台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产业支持机构上,韩国政府适时设立或调整相关机构,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例如,2001年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作为专门支援文化产业的中枢政府机构;2009年调整设立韩国内容振兴院(KOCCA),全方位协调广播影像业、游戏业、软件及数字内容业等子行业发展,并作为对外推广的支撑机构。目前KOCCA共有职员269人,在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英国伦敦和中国北京等地均成立了海外办事处。[26]为适应文化发展新政策,韩国政府在2013年再次进行机构调整,不仅专设“文化创意产业室”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而且新设“未来科技部”,全力推进文化产业技术研发,以提高文化产业的技术能力。[27]在资金支持上,韩国文化产业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大力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自1999年设立对文化产业集中投资的“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后,还相继设立了文艺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专项基金,针对性地提供资金支持。韩国文化产业预算支出的逐年上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韩国大型企业如三星文化财团、LG文化财团等也设立了专项文化基金,为文化行业发展或专业人才成长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韩国在积极吸引国外资金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公平交易平台上,韩国针对不同文化子行业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地搭建行业平台。2010年和2011年分别组建“文化创意纠纷协调委员会”与“文化创意公平交易法律咨询团”,为文化创意产业子生态圈的健康稳定提供保障;2014年设立“公平环境营造中心”,监督、管理、扶持电影产业子生态圈的健康发展;2015年发展电子网络文化产品交易系统,建立“编剧文化产业”流通机制与平台。[28](二)美国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成功经验1.在产业核心子系统中以骨干型企业为支撑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美国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骨干型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核心子系统,并以其强大的竞争力在全球文化产业中独树一帜。例如,全球知名的大型媒体娱乐公司美国时代华纳、迪士尼等,都是文化产业生态圈中的骨干型企业;在全球超级媒体前10排名中,美国占据了8位。[29]这种组织形态有力确保了美国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健康稳定。2.在宏观环境子系统中突出政府政策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作用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在培育和引导产业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例如,美国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相继制定了《联邦音乐计划》《联邦戏剧计划》《联邦作家计划》等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调整时,美国政府也采取了经济、法律、行政等一系列措施对高科技文化产业加以扶持。但与韩国不同,美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更多以规范为主、引导为辅,这以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为代表。无论是1790年的《版权法》,还是后续出台的《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法案》、《计算机软件保护法》、《跨世纪数字版权法》和《反电子盗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成为维护美国文化产业公平交易、促进产业发展和繁荣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