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课标实验教材_第1页
九年级物理课标实验教材_第2页
九年级物理课标实验教材_第3页
九年级物理课标实验教材_第4页
九年级物理课标实验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物理课标实验教材第1页/共63页第十一章多彩的物理世界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2、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了解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5、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6、了解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7、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第2页/共63页突出特点:1、增加了“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第3页/共63页

2、增加了“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第4页/共63页3、增加了“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第5页/共63页

4、增加了“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将“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等技能性要求改为“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第6页/共63页

5、将“理解密度的概念”改为“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第7页/共63页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二、质量三、密度四、测量物质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第8页/共63页

本章安排了两个探究:一是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是测量盐水和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第一个探究是引导式探究,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学生学会把多组数据转换成图象,可以很方便地找出规律。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全开放式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表格等。

关于密度与社会生活,本书增加了密度与温度及水的反常膨胀,这样充分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第9页/共63页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根据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6、通过实验,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第10页/共63页突出特点:1、增加了“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第11页/共63页2、“会作力的图示”改为“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第12页/共63页3、将“知道惯性定律、知道惯性现象”改为“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第13页/共63页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运动的描述二、运动的快慢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四、力五、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第14页/共63页编写特点:1、运动的描述(旧教材题为“机械运动”),开始时的几幅照片(九年级第28页)为哈雷彗星、喜马拉雅山、猎豹,旧教材为人造卫星、银河系、运动员、火车。不论用什么照片,目的无非是说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随后引入运动的相对与静止、运动的快慢(速度)等内容,两书也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旧教材多为作者的陈述,课堂上表现为教师的讲述,而新教材里学生的“想想议议”比较多,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与思考来学习。第15页/共63页2、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教材注重从生活中引入物理内容,在学“平均速度”时,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是它的概念,即应该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甚至有人出过这样的题目:“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了20km,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80km,这辆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与过分强调概念准确性的做法不同,本书更重视与平均速度相关的实际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中到处都会看到各种表格,读表,例如列车时刻表,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为此编者设计了九年级第34页第2题。这题的计算很简单,但由于列车时刻表是真实的,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力。现代社会中到处都会看到各种表格,读表,例如列车时刻表,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为此编者设计了列车时刻表,它提供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是与本题无关的,学生要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力。

第16页/共63页3、牛顿第一定律的编写思路: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猜想:不受力和受到摩擦阻力→实验→分析与推理→结论。4、对于力的认识:本章重点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力和几个力。对各种力的概念不作要求。

第17页/共63页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会测量力的大小。2、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18页/共63页突出特点:1、增加了“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第19页/共63页

2、将“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常识性了解轮轴的作用”改为“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20页/共63页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弹力、弹簧测力计二、重力三、摩擦力四、杠杆五、其它简单机械第21页/共63页编写特点:1、关于教材的编排:弹力放在最前面,有利于学生弄清测力计的原理,为后面学习重力、摩擦力打基础。2、本章探究实验多:探究测力计的使用;重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等。要注意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

第22页/共63页重力,两书的教学核心都是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教学的思路都是通过实验测出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分析数据得出G=mg的关系。不同之处是,第一,新教材要求作出G-m图象,这是为了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第二,新教材在重力之前简单提了一下万有引力,这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现代科技靠近一些,没有深入的要求第23页/共63页3、关于杠杆,本书让学生用两节课分别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轮轴和斜面则放到“科学世界”栏目中由学生阅读。教学重点也应该是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使用杠杆和滑轮,了解它们的特点,而不必进行这方面的复杂计算。第24页/共63页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课程标准的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3.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25页/共63页突出特点: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的概念”、“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不要求计算侧面压力,不讨论静液佯谬)”变为“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第26页/共63页2、“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变为“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第27页/共63页学生的练习和习题也增加了学生创新和实践方面的内容。如:例1: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1654年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把两个半径约20cm铜制空心半球合在一起,抽去里面的空气,用两支马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如果平均一对马(左右各一匹)能产生的拉力是1.6×103N,估计要用多少匹马才能把这两个半球拉开?计算时可以把半球看成一个圆盘。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用压力锅进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例2:用气压计测量不同楼层的大气压,用列表或者作图的方法表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第28页/共63页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变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第29页/共63页4、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30页/共63页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设计了相应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练习和习题。如:例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上候车。请分析,为什么当火车驶过时,如果人站在安全线以内,即使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例2:当居室前后的两面的窗子都打开时,“过堂风”会把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吹开,为是为什么?用硬纸做一个房屋模型,模拟这种现象。可以用侧室的“窗帘”代替衣柜的门。第31页/共63页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大气压强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五、浮力六、浮力的应用第32页/共63页编写特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新课标增加的一节内容,主要目的是强调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

2、本章的三个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的大小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较高,教学应注重突破这些重难点。

第33页/共63页3、这套教材依然给出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但这个公式是F浮=G排,而不是F浮=ρ液V排g,因为阿基米德原理说的是“……浮力等于……重力”,而不涉及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计算方法。后一个公式给出了比阿基米德原理更多的内涵,它只能方便做题,无助于认识原理本身,对学生有不好的导向。这部分教学应该抓住两点,一是阿基米德原理本身,即浮力与所排液体所受重力的等量关系;二是浮沉条件,即物体的浮沉决定于浮力与物重的关系,它是二力平衡条件的延伸。书中给了一些计算题,但只限于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运用。过多的综合计算会冲淡学生对这两个重要物理规律的认识第34页/共63页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课程标准要求1.理解机械功和功率。关注生活、生产中常见机械的功率。2.知道动能和势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3.知道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4.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5.理解机械效率。第35页/共63页突出特点:1、增加了“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第36页/共63页2、增加了“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机械功”和“机械功率”的概念从“理解”层次降低为“知道”层次第37页/共63页3、增加了“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内容第38页/共63页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

一、功二、机械效率三、功率四、动能和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第39页/共63页

编写特点:1、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先学功,然后把能理解为“做功的本领”。以此为基础,引入机械能,再从能的转化扩展到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说,在过去的学习体系中,功是基础的基础。然而为什么功是力乘距离,只能告诉学生,这是物理学的“规定”,不讲任何道理。我们常说,物理学要“就物说理”,而关于功和能的教学是违背这个原则的。根据编者的调查,现代少年儿童的意识中早已有了能的概念,尽管不能自主地表述出来,但经过提示,都可毫无困难地理解能的概念。例如,可以通过飞行的炮弹和高处的石块的破坏力说明它们具有能,通过连在电线上的电灯可以发光说明电流具有能,然后,学生就能自己说出电池具有能、汽油具有能、食物具有能……实际上,学生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因为“能”是科学上以至哲学上的一个基本范畴,只能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不能定义。勉强下定义无异于画蛇添足。基于这个认识,本书从八年级(上)就开始讨论声与能量的关系(第29页),其后的教学中也都涉及能量,使学生对能量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第40页/共63页2、机械效率放在功的后面讲,有利于学生更好把握功和效率之间的关系。3、探究机械效率的实验用斜面而不用滑轮,主要是斜面器材组装简单,有利于学生探究。最好不用小车,而用较重的木块。

第41页/共63页4、关于动能与势能的探究,前一个是引导探究,后一个是开放式自主探究,其关健要素是设计实验,难点是怎样显示势能的大小。老师应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用钢笔落下看是否把纸戳穿、让铅球落下听落地的声音、看乒乓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让铅球落在沙子里,观察沙子的凹陷程度等。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估。

第42页/共63页第十六章热和能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热量和内能。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6、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第43页/共63页突出特点:1、将“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变为“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第44页/共63页

2、将“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传热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为“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第45页/共63页

3、将“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理解计算热量的公式”变为“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第46页/共63页4、将“知道燃料的热值”变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第47页/共63页5、将“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知道四冲程内燃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热机的效率”变为“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48页/共63页教科书中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分子热运动

二、内能

三、比热容

四、热机

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49页/共63页编写特点:

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重在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2、热机的不断改进、效率及热污染是教学的重点。

第50页/共63页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3、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4、通过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5、通过实例,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6、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7、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第51页/共63页突出特点:1、增加了“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第52页/共63页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创新性的练习和习题。如:例1: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你的体内。食物也是一种“燃料”,营养成分在人体细胞里与氧结合,提供细胞组织所需能量。这种过程没有火焰,但化学能同样可以转变为内能,因此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说说,食物提供的化学能还转变为哪些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称之为热量)过多、过少,都有损于健康。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初中学生,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热量?应该如何调整饮食?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写一篇科学报告,并与同学交流。例2:课本图155-5(P125)的构思图表现的是一种不需要耗用任何能量而能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永动机”。讨论一下,这种构思能够实现吗?第53页/共63页2、增加了“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第54页/共63页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增加,新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练习和习题。如:例1:分析汽车(拖拉机)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能方法。例2:调查本地历史上火灾发生的事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并讨论如何防止火灾。例3:指出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能源的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能措施?第55页/共63页3、将“常识性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