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常识_第1页
心理健康常识_第2页
心理健康常识_第3页
心理健康常识_第4页
心理健康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常识主讲人:张麒

7月1心理健康常识1/30什么是健康?古希腊以肌肉发达、体态健美、活力充沛作为健康标志,提出“健力美”――奥运宗旨之一,延续至今。传统健康观:“体格健壮,没有疾病”也就是没有躯体疾病。2心理健康常识2/30没病=健康?

置疑:很多时候,我们身体挺好,无病无痛,不过人懒洋洋,没精打采,睡不好、吃不香,心情不好,读不进书,怕做一些事、怕见一些人,感觉生活无聊、没有乐趣……3心理健康常识3/30完满健康观我们希望健康是:精力充沛、主动乐观、吃得香睡得熟,步履轻松、自控能力强,有成就感、幸福感……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在其宪章中提出了“健康不但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个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到达完满状态”4心理健康常识4/30亚健康状态34种身体症状担心性头痛偏头痛背痛颈硬膊痛感到疲惫磨牙关节痛胃痛胃酸过多呕吐或呕吐感打隔胃气不良口干消化不良小便频密便秘结肠炎腹泻心跳加紧心跳加重血压升高脉动不齐心或胸口拉紧哮喘浅而急促呼吸喘气双手冰凉手震手掌脚心冒汗头晕油性皮肤过敏反应月经失调失眠5心理健康常识5/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一、焦虑感

经常以为生活周遭危机四伏;认定自己不被喜欢;自认无法处理生活上难题;妄想有些人害他;出现流汗、心悸、不安、胃绞痛、慌乱等。6心理健康常识6/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二、罪恶感

以为自己很没用,经常做错事;喜欢迁怒他人;习惯满怀怒火,经常心神不宁。有潜藏很深心病,大多是不良经历受害者,对人对事抱着怀疑态度,经常会由失望而引发愤恨并造成敌意和愤恨;自己杜撰和假想了许多“罪行”,害怕被报复,经常神经恍馏,惊吓不已,动不动就以愤恨来发泄自己害怕。’7心理健康常识7/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三、疲惫感

经过一夜睡眠之后,依然疲惫难当,无精打采,出现枯竭、耗尽、憔悴、虚空感觉;意志消沉、颓丧不振、厌倦、无聊、烦透了等等。口头禅——“我累死了”。8心理健康常识8/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四、烦乱感

一团乱、生活一向乱、书桌一团乱、感觉一团乱,随时会爆炸,倾泄而出;经常生气,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指责对方,之后,又会充满沮丧,泪流满面。9心理健康常识9/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五、无聊感

无所事事,做什么都不对劲;不满足与不想动;空虚;时间担曲感;被动观望,希望外援;心有渴望,又不知渴望什么。“空虚”;“幻想”;“机械化”;躺在沙发上,懒散地,解开外套、蓬头垢面,胡须未刮,听大分贝CD,懒得理人,晨昏颠倒……“好无聊啊!”——口头禅。

10心理健康常识10/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六、无助感

以为自己孤立无援;内心苦闷急需找人倾诉时,翻遍电话号码本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倾诉对象,于是深夜暗自哭泣;人与人之间关系建立在“做作”基础上,维系他们关系不再是内心真实情感,往往是需要或利益。11心理健康常识11/30亚健康状态7种求救信号七、无用感

对自己本身和自己能力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用处;经常性自卑、羞怯、内疚,没有信心;轻易责备自己,尽管并没有带给他人多大伤害或不便。认为自己体貌一无是处,不可能让人喜欢;面对工作和困难时,毫无信心,认为自己根本无法胜任工作,他人对自己预计过高;有所成就,会以为是恰巧运气好而枉得虚名。12心理健康常识12/30造成亚健康社会原因改变是强加:对生活没有主动权,人们一些欲望不论付出多大努力也不可能实现,挫折感在所难免;环境危机:过分拥挤会引创造显攻击行为、怪异社会行为、社会担心等等复杂危机现象,侵犯个人空间经典形式——交通乱与挤;密闭环境造成急躁、易怒、攻击、丧失生活功效、恐慌、焦虑等等;疏离感伴随心理困扰,是功利社会病态竞争结果;人际危机

:“狗理论”背后是当代人人际性格冷淡道德危机、生活危机、人文危机13心理健康常识13/30心理卫生运动发展从早期重视心理或精神障碍到重视疾病和医患关系从以治疗为主到以预防为主从单纯强调精神疾病防治到维护增强全人类心理健康从强调生物学原因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学和自然相结合整体综合医学模式从着眼个体心理卫生研究到全社会群体心理卫生研究从普通性心理保健到全民服务体系,强调优化环境塑造高心理素质当代人14心理健康常识14/30心理健康涵义健康是身、心两方面没有病是健康最低要求追求人生更高境界、更主动适应和更充分自我实现,才是健康完满境界(心理健康最本质涵义)。15心理健康常识15/30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10项经典标准:有充分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完整与友好;16心理健康常识16/30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10项经典标准: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人际关系;能适度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在不违反社会规范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基本需求。17心理健康常识17/30心理健康更宽广范围10条标准很好社会适应能力:包含对各种自然环境、各类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性格健全,没有缺点;情感和情绪稳定、协调;智力正常;意志健全,行为协调;18心理健康常识18/30心理健康更宽广范围10条标准适度反应能力,既不迟钝,也不过分敏感;心理特点合乎心理年纪;注意力良好,能集中和保持稳定;完好感知能力;思维健全:思维有效、连贯、有目标、完整统一。19心理健康常识19/30心理疾病三大诊疗系统

ICD-io(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DSM-IV(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疗统计手册》)CCMD-II(中华精神疾病分类与诊疗标准)

20心理健康常识20/30常见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所至综合征人格障碍和性变态21心理健康常识21/30心理疾病成因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于个体结果四大心理咨询理论解释:1.

精神分析:人动物本能与社会性冲突2.

行为主义:环境作用形成适应行为3.认知治疗:人与环境共同作用形成认知行为协调4.人本主义:人成长过程阶段,潜能能否被激发22心理健康常识22/30精神分析观点个体本能欲望被人类社会性抑止产生焦虑个体为了消除焦虑,采专心理防御机制长久不恰当地应用一些消极心理防御机制造成行为异常23心理健康常识23/30行为主义观点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行为被强化、成为个体习得行为24心理健康常识24/30人本主义个体生来就有要充分发挥本身潜能倾向不过社会生活中个体出现自我认知歪曲、错构,造成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不友好,从而抑制个体潜能发挥,妨碍个体发展25心理健康常识25/30认知疗法片面个体生活造成个人局限生活体验,形成歪曲认知:

随意推论过分概括选择性概念“二分法”思维夸大或缩小26心理健康常识26/30自我帮助方法

面对复杂冷漠人际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