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良渚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大规模的水利系统、城墙、宫殿基址以及众多的玉器、陶器等精美文物。其中,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等图案具有独特的宗教与文化内涵。这表明良渚文化()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C.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D.神权与王权实现了结合据《史记》记载,周公旦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周公子伯禽于鲁。鲁国在受封时不仅得到了殷民六族,还获得了大量的礼器、典籍等。这一举措()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C.实现了鲁国与周王室地位平等D.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时期,在全国设立了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刺史“以六条问事”,主要监察地方高官、强宗豪右等。这一制度()A.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B.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C.削弱了丞相的权力D.杜绝了地方的腐败现象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同时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这些措施()A.促进了民族交融B.恢复了北方经济C.消除了民族矛盾D.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基础唐朝时期,长安城中的东市和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表明唐朝()A.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D.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朝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B.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专业性的市镇,如盛泽镇以丝绸业闻名,景德镇以陶瓷业著称,汉口镇以商业发达闻名。这些市镇的兴起()A.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商人约翰来到中国,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是()A.在上海开办工厂B.到北京游历C.在广州倾销商品D.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这些企业的创办()A.实现了中国的富强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着“五族共和”。“五族共和”的提出主要是为了()A.实现民族团结B.推翻清朝统治C.发展资本主义D.建立民主制度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一观点()A.强调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B.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肯定了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D.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的实施()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调整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A.实现了所有人的民主B.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C.权力之间相互制衡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4-17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A.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B.主张以神为中心C.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发展D.否定了宗教的作用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它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是()A.珍妮机B.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船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①科技进步②跨国公司的发展③两极格局的结束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贵族子弟世代为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士”阶层,各国通过养士、军功等途径选拔人才。秦朝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军功。汉朝实行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隋唐时期,科举制正式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文官改革法令,建立了常任文官制度。此后,其他西方国家也纷纷效仿英国,建立了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强调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职务常任等原则。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6分)(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从屈辱到独立自主的转变。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签订了割地、赔款、通商等条款,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外交上处于被动挨打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这些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意义。(6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火药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指南针为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近代以来,西方科技迅速发展。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电话、电灯、汽车、飞机等新发明层出不穷,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全球联系更加紧密;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保障;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新材料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概括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6分)(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秩序。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传统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进行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挑战的原因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影响。(8分)参考答案选择题B2.B3.B4.A5.C6.B7.A8.D9.B10.A11.A12.B13.B14.A15.B16.D非选择题17.(1)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才学;选官方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范围逐渐扩大;选官制度逐渐走向公平、公正、公开。(任答3点得6分)(2)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民主政治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任答3点得6分)18.(1)特点:屈辱、被动挨打。(2分)原因: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经济、军事落后。(6分)(2)意义: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任答3点得6分)19.(1)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改变了战争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全球联系。(任答3点得6分)(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