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山东省青岛开发区育才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零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C.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D.在的倡导下,使我国节约之风有了很大的起色。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魁梧(wǔ)腼腆(tiăn)消遣无懈可击B.阔绰(chuò)强悍(hàn)摔垮无精打彩C.间(jiàn)或名讳(huì)卷帙不屑置辩D.同僚(1iáo)俯瞰(găn)营生离经叛道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马说》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按内容分为“风、雅、颂”。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D.《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杂文,“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全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4、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是()A.凫水(fú)严然(yǎn)挑拨离间(jiān)B.阻碍(ài)猛马(mǎ)招摇撞骗(zhuàng)C.连翘(qiáo)器皿(mǐn)历历在目(lì)D.襁褓(qiángbǎo)寒禁(jìn)怒不可恶(è)5、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赋予绚丽穿流不息不知所措B.瞭望振悚强词夺理名副其实C.趋势推搡分崩离析接踵而至D.抉择恭顺相辅相承漫不经心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要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B.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C.“校园欺凌”会影响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学校需预防和正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D.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使用,扩大了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7、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B.包扎/扎实巷道/街头巷尾哄堂大笑/一哄而起C.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D.撩拨/瞭望诟病/藏污纳垢崇山峻岭/工程竣工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盐城南洋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建成将为盐城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B.大洋湾景区成功举办2018中华龙舟大赛,获得人们络绎不绝的称赞。C.咬一口端午的粽子,那清香甜美的味道沁人心脾,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D.宽容是一种爱,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9、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②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④白居易(卖炭翁》写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chóng。古文明的mèi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________(A移花接木B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________(A针锋相对B势不两立),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推chóng________②mèi________力③支撑________④暴风骤________雨(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说明文后完成下列小题。大雨点落地快,还是小雨点落地快?夏爱兰①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滴从天而降,重量有大有小。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思考:在雨滴落下的过程中,是雨滴越大落得越快,还是雨滴越小落得越快呢?②对待这个问题,如果从重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去分析,大雨点较重,下落速度会比较快;而从空气阻力角度去考虑,大雨滴受到了较大的阻力,则下落的速度会比较慢;但是,如果将雨滴的下落过程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联系起来,那么,雨滴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从同一高度落下将会同时落地。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③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掷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最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说明了任意质量的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的时间是相同的,与物体质量无关。所谓自由落体运动,即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自由落体运动仅存在于真空状态下,需要排除空气阻力的干扰。倘若在非真空状态下,可以将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话,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的运动也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例如,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④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空气阻力的影响忽略呢?首先,物体下落的高度不能太高。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就越大,空气阻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就越明显;再则,物体的重量要较大。重量越轻,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空气阻力之间的差异便越小,加速度也越小。比萨斜塔的高度只有50多米,且两个铁球的质量都比较大,所以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才能让两个铁球同时着地。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雨滴从云层掉落下来,高度较高,且雨滴的重量也不算大,所以不能将其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空气阻力的影响必须考虑在内。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一个是方向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方向向上的空气摩擦力。在雨滴下落初期,重力大于摩擦力,雨滴呈现加速度状态。并且,随着雨滴速度不断增大,摩擦力也同时增大。在下落达到一定速度后,重力和摩擦力相当,雨滴受到的力达到了平衡状态,呈现出匀速状态,此时的速度为最终速度。不管是大雨滴还是小雨滴,从云层坠落的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一定会达到匀速状态,以最终速度落地。所以,云层的高度决定雨滴的最终速度只与其自身重量相关,雨滴的重量越大,自身重力则越大,其达到的最终速度就越大。因此,同一高度落下的雨滴,重量较大的会先一步落地。⑥雨滴的下落运动并不能被看作是简单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其自身重力和空气阻力都是关键影响因素。试想一下,倘若没有了空气阻力的影响,那么,下雨天人们感受到的雨滴的冲击力还会这么轻微吗?(来源新华网2019-06-13)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由雨滴下落的现象提出疑问,可以引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C.文章第4段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下落可以将空气阻力忽略不计。D.下雨天人们感受到的雨滴的冲击力轻微,空气阻力是关键因素之一。2.从同一高度的云层落下,是大雨滴先落地,还是小雨滴?为什么?3.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比萨斜塔的高度只有50多米,且两个铁球的质量都比较大,所以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才能让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小题。材料一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第二,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材料二图1图2材料三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肥胖也属营养不良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重视学生一日三餐据《北京市2015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1.请在材料一中找出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2.材料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根据文意,在材料一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4.材料三中专家说: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根据以上材料内容,说说青少年应该如何避免过度肥胖?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选段,回答下列各题。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便要还家要:(2)处处志之志:2.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4.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宫悉录②锯木屑,不限多少。成不解此意。后正会③,值积雪始晴,听事④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⑤,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⑥伐蜀装船,悉以作钉。(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及荆江二州刺史。②录:收取。③正会:元旦集会。④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⑤厚头:竹子根部截掉不用的部分。⑥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咸不解此意。(2)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四、作文(4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B【解析】

A.语序有误。“发扬”与“继承”对调位置即可。C.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或“提升”。D.残缺主语。去掉“在、下”或“使”。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也可从语法角度。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2、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音、字形。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此题A项“魁梧”读音应为“wú”;B项“无精打彩”应改为“无精打采”;D项“俯瞰”读音应为“kàn”。3、B【解析】试题分析:A《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C“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错。应该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D“全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错。本文主要是议论。《马说》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4、C【解析】

A.严然(yǎn)改为“俨然”;挑拨离间(jiān)改为“jiàn”;B.猛马(mǎ)改为“猛犸”;D.怒不可恶(è)改为“怒不可遏”,襁褓(qiángbǎo)改为“qiǎngbǎo”;故选C。5、C【解析】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振悚——震悚。D.相辅相承——相辅相成。6、A【解析】

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语序颠倒,“预防”和“正视”互换位置;D.搭配不当,应该是“扩大影响”,“提高地位”,改为“扩大了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影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A。7、B【解析】

A.bèi/bó,都读cuī,yì/qì。B.zā/zhā,hàng/xiàng,hōng/hòng。C.jí/jiè,cì/sì,都读bó。D.liáo/liào,都读gòu,都读jùn。故选B。8、B【解析】

A.契机:机会,转折变化的机缘。使用正确。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使用对象错误。C.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使用正确。D.通行证:准许在某一特定区域通行的证件。使用正确。故选B。9、不知道山光悦鸟性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络”“缀”“炭”“愿”等字词的书写。10、(1)①崇②魅③chēng④zhòu(2)BA【解析】

(1)“推崇”的“崇”不要写成“祟”,“魅力”的“魅”不要写成“媚”,“支撑”的“撑”应读chēng,不要读成chēn,“暴风骤雨”的“骤”读zhòu,不要读成zòu。(2)“移花接木”的意思是指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这里是指人成长的最后阶段,故用“行将就木”。“针锋相对”意思是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这里是指人类用勇气来针对恐惧,故用“针锋相对”。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B2.雨滴越大,自身重力越大,达到的最终速度就越大,大雨滴会先落地。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在非真空状态下,可以将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话,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的运动也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4.“只有”表范围,强调比萨斜塔的高度不是很高,“比较”表程度,强调了铁球的质量,正因为这两点,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才能让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文章第3段中的“所谓自由落体运动,即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知,B项“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的表述不准确、不严密。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么5段中“云层的高度决定雨滴的最终速度只与其自身重量相关,雨滴的重量越大,自身重力则越大,其达到的最终速度就越大。因此,同一高度落下的雨滴,重量较大的会先一步落地”这一语句即可分析作答。3.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本题中的“例如”一词提示,这句话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倘若在非真空状态下,可以将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话,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的运动也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让人明白易懂。据此理解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①说明词语的意思,②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③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语句“比萨斜塔的高度只有50多米,且两个铁球的质量都比较大,所以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才能让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只”强调比萨斜塔的高度不很高,“比较”表程度,强调了铁球的质量大,这两个词语的使用具体说明了自由落体实验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的原因。这两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1.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2.举例子,举长跑、跳绳、打篮球等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有哪些运动方式是消耗性较大的运动。3.控制饮食;4.要控制饮食,均衡膳(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要增强运动,坚持运动。【解析】1.本题考查图表。材料二第一个图是柱状图,结合其下面的解说和柱状图分析,2014年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是11.2%,2015年是12.13%,2016年是13.56%,比例呈递增趋势。表现了中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逐年递增。图二是一个漫画,结合注释,老师让孩子跑,孩子背着书包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并且说跑不动了,看出学生体质下降。故选择材料一中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判断。从“如长跑、跳绳”等句子可知是举例子说明方法。2)作用。结合“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可知通过举出具体的运动方式,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哪些是消耗性较大的运动。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结合“第二,要增强运动”可知段首句是概括整段内容的,结合“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可知接下来的两段是要指出防止肥胖的方法。结合“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控制饮食。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找到原文,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概括。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二三段的“控制饮食”“增强运动”和“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可以概括出两点:1)要控制饮食,均衡膳(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2)要增强运动,坚持运动。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1)要通“邀”,邀请。(2)志:做标记。2.(村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别说魏晋两朝了3.D4.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志”是名词用如动词,“做标记”的意思。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何世、乃、无论”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翻译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为”分别为“作为”和“给”;B项中的“之”的意思分别为“代词,他们的疑问”和“无实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中的“往”分别是“与‘来’连用,来来往往”和“去”;D项中的“向”都是“从前的,旧的”的意思。故选D。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人人劳作、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对黑暗的现实生活的不满。据此理解作答。参考译文: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14、1.(1)大家都不理解这样做的用意。(2)于是全用木屑铺盖在上面,一点也不妨碍走路。2.陶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陶公性检厉,勤于事),收集木屑铺雪路,收集竹根部做竹钉,课件陶侃是一个节俭,考虑长远,顾全大局的人。【解析】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参考译文: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咸”,都;“悉”全、都;“覆”,覆盖。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2.本题考查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可概括为两个事件: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从这两件事中可得出陶公的性格特点:节俭、勤勉。四、作文(40分)15、走过,才明白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题记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汉服时,动人心魄的惊艳。走过千年风雨的汉服,穿过历史的尘埃,带着古朴的气息,诉说着华夏的盛衰兴亡。与汉服的遇见,是那样的自然。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那飘逸的羽纱只轻轻一拽,我便跌进了锦绣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