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艺术遗产_第1页
非物质艺术遗产_第2页
非物质艺术遗产_第3页
非物质艺术遗产_第4页
非物质艺术遗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状况及古诗词吟唱外国语学院110822王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难以恢复的文化,现在正面临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一古诗词吟唱,已经很少被人们提起和重视。关键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词吟唱(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现状一、 我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堪忧现状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显现了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及天才的艺术创造,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许多种类或世界独有,或世界第一。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二、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人类文化遗产可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址、遗存、文物、文献等;一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以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技艺、技巧和瞬间表现形式传承的文化遗存,是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口耳相传,诉诸视听而疏于记录和固态化。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一旦消亡或流失,在落后的记录手段和技术条件下,基本无法恢复或再生。这就意味着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丰富,但也很脆弱。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它的消亡速度,呈现出岌岌可危的现状,如民间戏曲、戏剧在衰落,年画、剪纸、皮影正在逐渐消失。而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正吸引着世界目光。无论是“中国京剧欧洲行”的顺利开展,昆曲和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项,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就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越来越多世界认同的同时,许多的国家将许多本属于我国的文化遗产纳入本国家的文化产业战略,对这一宝贵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已经久远的“敦煌”艺术的流失,景泰蓝、宣纸技术被窃,到近年来美国《花木兰》的高上座率,韩国的皇家音乐“申遗”(韩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明确说明该项艺术源自中国),以及韩国欲夺我们的“端午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商标在美国抢注等事件屡屡发生,这在说明中国非物质文化独特地位的同时,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行动迟缓,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将被他人“端走”,我国优秀的文化将被肢解。三、在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遇到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定了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的民间艺术工作给予扶持的方针。各地政府对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行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些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普查力度不大。由于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长期不被重视,政府部门的普查工作力度不大,至今对于我们民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等认识不清,缺乏深入和广泛的了解。2、 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滞后,资金技术贫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缺乏正确的开发利用。如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资金不足,一些小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文化产业,在艰难的环境中自生自灭。旅游市场对民间艺术遗产庸俗化的廉价开发,对社会造成文化误导和原生态破坏。3、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法律保护依据。如对古代的科技、工艺、音乐、舞蹈、历史声音、历史图像、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没有科学的界定和权威的说明,也未能列入《文物保护法》的保护之下。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二)濒危的物质文化遗产一一古诗词吟唱接下来讨论我国一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诗词吟唱。一、古诗词吟唱的主要内容1、概念:古诗词吟唱全面展示了诗歌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包括古诗词儿童歌曲(儿童唱唐诗)、古诗词艺术歌曲、古诗词戏曲歌曲、古诗词通俗歌曲、中国古代歌曲、传统的古诗词吟诵和新编吟诵曲。2、艺术形式:诗词吟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是诗词音乐性的进一步升华。吟唱,或某种基于声调之上的特殊的具一定风格的说话方式。“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的声音。”诗词的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一般都有谱可依。无论是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的依词配曲,都有着强烈的音乐美。学习者可以依谱演唱,融入自身特点,吟唱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古诗词吟唱(这里所说的“古诗词”,泛指我国历代诗词歌赋),其实就是唱歌。与通常的唱歌不同,“古诗词吟唱”所唱的歌词主要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中国古代经典诗词。用“唱”来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并不是一个创新,而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即:就艺术起源讲,诗、歌原本一体。唐诗中的大部分在当时也都是吟唱的,所以唐诗在过去也叫“声诗”。“唱诗”的传统其实就是我国诗、乐一体化的传统(这个传统也包括古诗词文吟诵)。★3、现状:如今,古代流存的乐谱已不多见,自20世纪前半叶以来,许多作曲家依词配谱,赋予诗词作品新的曲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作品。如白居易的《花非花》(黄自曲),苏轼的《卜算子》(黄自曲)《大江东去》(青主曲)《水调歌头》(江文也曲)《春晓》(江文也曲),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白的《清平调》(三重唱谭小麟曲)《江夜》(四部合唱,谭小麟曲)等。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也将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杏花天影》《长相知》等曲目都是音乐会的经典演唱曲目。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境外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传入内地,使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面临新的局面。在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的冲击下,儿童古诗词歌曲和古诗词吟诵逐渐得到重视。近几十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引起了人们广泛而持久的反思。要上好古诗吟唱课,要求老师有扎实丰富的古诗词积累和较高的欣赏能力。但现在的问题是硬件设施好解决,人文环境,师资能力等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各位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古诗吟唱的培养。所以在学生的语文和音乐课堂中有必要开展此类项目。二、现代人如何吟唱传统诗词先看《王直方诗话》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功父过之,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来?'坡曰:'十分来也’。祥正惊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十分也。'”一首原本写得并不很好的诗,经作者一番声情并茂的吟诵,苏东坡评委给了他满分。虽然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词的重要。不但古人写诗要吟、填词要唱,就是现代人写诗,自己也要朗诵好几遍。通过朗诵,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声韵还不和谐,哪个字还需要更换,便于修改。可见,无论古今,人们都很重视诗词的吟唱。更何况诗词的感染力,往往要通过吟唱表现出来;学习古代诗词,也往往就是从吟唱开始。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所谓吟,就是诵读,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所谓唱,按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的解释,是依照乐律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看来,吟和唱是有区别的。是否能这么说:可以用乐谱记录其声,则为唱;无法用乐谱记录,则为吟。但吟和唱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有联系的。吟是没有音符的唱,唱是有音符的吟。有时候还可以吟中有唱,唱中有吟。二者合二而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古诗词不但都可以吟,而且很多还可以唱。如乐府诗都可入乐演唱,词更是都能演唱。但是,古人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现代人吟唱诗词,显然无法做到和古人一样。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诗词吟唱的方法也理应有所变化与发展。现代人的吟唱方法,应该比古人更科学、更先进。事实上,现代人不但可以把传统诗词吟唱出很好的效果,而且吟唱的方式还多种多样。如果按照吟唱者所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用普通话吟唱在现代中青年人中,普通话是很普及的。用普通话朗诵、演唱旧体诗词,在电视、电影以及各种晚会上经常可见。不过,在吟诗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以及诗词的音乐性和诗词的韵味。有些字的读法还要作特别的处理。用普通话演唱传统诗词就更多了。这种演唱需要和一般歌曲那样先对唱词进行谱曲,演唱者只要按照乐谱进行演唱就行。(当然,要唱得好,还要看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由于是有固定曲调的演唱,一般就不能随意发挥。比如毛泽东诗词就有许多谱成了歌曲演唱。2、用方言吟唱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普通话的推行并不太久,而方言却千百年在各地扎根。用方言吟唱诗词,久已有之。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吟诗,福建人、台湾人用闽南话吟诗,上海人用上海话吟诗,各地的人都会用他们当地的方言吟诗。在当今的舞台或屏幕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人用湖南话学毛泽东吟诗,用四川话学陈毅元帅吟诗。听起来很有地方韵味。笔者有时候也用南昌话吟诵传统诗词。南昌话里入声字非常明显,用它吟诗抑扬顿挫特别分明。传统诗词也可以用方言吟唱,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学程中心闽南语讲师梁炯辉先生对此有专门研究,并且开设相关课程。如湖南常德几近失传的诗弦艺术,就是将古典诗词配乐并用常德方言吟唱的。值得一提的是,特别适合诗词吟唱的是那些保留了古音的方言,比如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南方方言。用这些方言吟唱诗词,容易分辨平仄,抑扬顿挫分明,韵味很足。现今的年轻人特别是城市的青年学生,对普通话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听普通话、讲普通话。这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但今天的青年学生对方言却知之很少。不了解一点方言知识,对于学习继承古代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利的。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利用。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方言消亡了,人们怎么去面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3、用戏曲语言吟唱中国戏曲与古典诗词同属中华瑰宝。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列示,中国传统戏曲有一千多个剧种。在许多戏曲中都有诗词吟唱。以传统京剧为例,角色初次上场时,常常要念一首韵律性极强的定场诗(或对子),还往往是用韵白来念,念得不紧不慢,抑扬顿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实际上,这就是一段高质量的诗词吟诵。京剧韵白用的是中州韵、湖广音,还讲究尖字、团字、上口字。笔者觉得用这种形式来吟诵诗词,古味、韵味一定不错,就试用它吟诗给周围的朋友听,大家也都说好听。应该说,京剧韵白还是比较有群众基础的,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吟诵诗词(甚至古文)的方法。京剧中还常常用昆曲的曲调来吟唱诗词。如《白蛇传》中艄公渔唱“桨儿划破白萍堆”一段、《张松下书》中张广才唱的“草枯叶落己深秋”一段、《清风亭》中张元秀唱的[哭相思]、《霸王别姬》中汉兵唱的“楚歌”等等。笔者多次在各种诗词吟唱会上用这种曲调演唱自己写的诗词,效果都不错。戏剧中还有吟唱相夹,半吟半唱的吟唱形式,更宜抒发感情。如《宇宙锋》中赵艳容上场时的“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悲啼”就是先吟后唱。仅仅十个字,人物的满腔悲怨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不寒而栗。又如《红娘》中张生在念完莺莺的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后,将“玉人来”三字再高唱一遍,把一个书呆子的得意忘形表现得惟妙惟肖。这种处理方式,完全可以用于诗词吟唱。如有人在吟唱用《定风波》这个词牌填写的词时,就把词中所有的“二字逗”全部处理为念,其余的句子则全部是唱,效果非常不错。其实,就直接用京剧的皮黄腔来演唱诗词也是很好听的。笔者在迎接澳门回归的诗词吟唱会上就用西皮二六、西皮摇板两种板式演唱过自己写的诗词,颇受欢迎。不过,若用皮黄腔演唱,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不可完全套用现有的某个唱段,因为京剧唱腔的音乐形式属“板腔体”,必须遵循“依字行腔”的规律,否则就容易“倒字”。二是在选用板式时,不要选慢板,因为它节奏太慢,而拖腔又太长。4、用民歌语言吟唱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民歌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人们用歌声来传承文明,用吟唱来传递情感,用音乐来袒露心声。作为歌诗一体的一个基本形式——民歌,自然也很适宜用来吟唱诗词。屈原就是用民歌吟诗的大师。他写的《九歌》多半是楚地祭神的民歌。民歌中,人们使用的大多是方言及民族语言。现代民歌中,也有经文艺工作者加工而使用普通话或半普通话的。比如,我们非常熟悉喜爱的革命歌曲《十送红军》,就是由赣南民歌《采茶调•长歌》改编而来,它婉转优美,如泣如诉,唱半句,停半句,反复吟唱,给人留下生动而深刻的印象。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却是沿用了起源于元代“小唱”的扬州清曲“敲瓦碟”技艺。还有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不都是优美动听的广西山歌吗?这些都是用民歌小调吟唱诗词的好例子。三、对古诗词吟唱的抢救与继承1、改善审美教育,培养儿童对古诗词吟唱兴趣:弘扬民族文化,引领古诗词吟唱进入校园。以吟唱的方式进行语文诗词教学。这样做有利于基于学生喜欢唱歌的基础上,让他们把背诵变成唱歌,这样,自然也益处多多。“古诗词吟唱”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为学生学习古诗词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可以深化、美化对古诗词的记忆,可以提升歌唱学习的文化内涵。更主要的是以下两点:(1)、古诗词内容的意境美和语言的声律美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用音乐、用歌唱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少年儿童获得对古诗词意境美、声律美的体验;(2)、当前快餐式的流行歌曲泛滥成灾,对少年儿童极具腐蚀力。“古风古韵古诗词吟唱”是提供给少年儿童的一种健康的文化食粮。2、有效抵御快餐文化:“古风古韵唱唐诗”。古诗吟唱走的就是这条路一一追求老少咸宜。歌词是高度文学性的中国经典古诗词,歌曲的音乐力求表现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歌曲的旋律音域不宽,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既符合儿童歌唱的生理机能,又符合成年人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从而增强了古诗词歌曲在快餐歌曲面前的竞争力,有效抵御了快餐文化。3、文化奠基,涵养性情,培养价值观:纵观当今学校教育音乐、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缺乏人文内涵,尤其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而古诗吟唱,继承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两个传统,一是诗、乐一体化的传统,二是中国古典诗词声律美和意境美的传统。通过古诗吟唱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在诗词的旋律和意境之中,涵养其性情,陶冶其情操。四、问题与展望诗词曲在古代都可以被歌唱,这是毫无疑义的。但今天还能唱吗?很多人怀有疑问,这就涉及到古诗词曲乐谱的保存和整理现状。据有人调查,古诗词曲乐谱仍有相当的遗存,如果经过抢救和整理,应能满足我们研究之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