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遗产调查报告_第1页
重庆文化遗产调查报告_第2页
重庆文化遗产调查报告_第3页
重庆文化遗产调查报告_第4页
重庆文化遗产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文化遗产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1.问题的提出历史人文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脉的延续需要依靠历史人文作为载体来传递。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唯一性表现出历史人文具有独特的文化、科学、教育、美学价值,而不可再生性则表明今天的工业是不可代替作为历史人文的工艺的。但是,一些大城市却在致力于加快现代化的同时没有足够重视本土传统历史人文的宣传,以至于其作为城市记忆,慢慢在市民心中淡去。在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形势下,我很容易顺着建设新城市的发展潮流,把城市中的文化遗产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令作为“文物大国”的中国,成为历史沦为绝版的中国和传统成为绝响的中国。重庆,其历史人文的构成源远流长,雄厚深广。有以巫山古文化、铜粱文化和巫溪文化为代表的巴渝文化传统(或古文化);有以陪都遗址和抗战文学、艺术、绘画、戏剧等为代表的陪都(抗战)文化;还有以红岩革命遗址、歌乐山烈士陵园及其文艺作品为代表的红岩革命文化。而在直辖的十余年时间里,重庆的现代化发展非常快,整个山城正朝着“高楼林立”的都市风貌发展。但是,作为精神文明之一的重庆自身历史人文却没有得到政府和市民的足够重视。在我的初步调查中发现,不少重庆本地人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知之甚少(尤其是年轻人),不少人都几乎不了解重庆许多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地点以及地名的来由,对一些具有民俗风情的手工艺活同样也了解甚少。虽然现在政府部门和一些此方面的专家学者己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有关重庆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的认知现状的调查几乎还处于空白,因而做这样的调研非常具有时代性与紧迫性。而在雄厚深广的重庆历史人文中,此次我选择重庆城区中的经典老建筑作为调研内容,调查城市居民对重庆经典老建筑的了解程度来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认知现状。重庆作为一座历史人文名城,保留下了不少向征重庆历史人文的经典老建筑,选其作为具体调研内容不仅对重庆历史人文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显得较为实在和具体。2.研究意义及背景“一栋老建筑、一处文化遗址,包容着城市的某种回忆,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不可再生。如若在城市化进程中,短视文化旧址和遗址的价值,就是背叛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尽管文化遗产发出的呻吟显得那么微弱,但这是可以穿透时空的历史回响。对这些地方进行拆迁时,通常采取图文资料保存,或者原样复建,很明显文化价值就将会巨额损耗,甚至消失。”重庆社科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张凤琦说。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木各地的开发浪潮使历史街区、特色建筑大量消失。面对这一紧急状态,对旧有《古都保存法》中未涵盖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一些城镇通过制定条例的方式先后开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历史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不仅反映在保护对象的扩大方面,而且还反映在对历史环境保护的物质价值的认识方面,以及对历史环境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价值理解与评价上,包括如何通过保护给地方城镇带来活力的问题等。重庆是一个具有悠久发展史的历史人文名城。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重庆形成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个性的地域文化,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重庆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庆虽有灿烂的历史人文,但是这种“城市记忆”正在现代居民脑中慢慢淡去。本课题从重庆城区内的经典老建筑为调研内容,作为突破口,深入调研居民对重庆历史人文的认知程度,不仅可以唤醒社会对城市记忆的重视,还可以起到提醒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城市历史人文。因此,对重庆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认识现状的调研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首先,本次调研可以弥补重庆当地在历史人文教育方面的一个空白,为政府机关掌握城市居民对重庆历史人文的认知情况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对于重庆推广自身的文化和实现重庆在提高自身软实力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其次,通过本次调研可引起社会对此方面的重视,从而在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对本土历史人文传统方面的教育。同时,让重庆本土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对于保护重庆本土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三,本次调研活动课激发重庆居民的本土情节,强化当地居民对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让全民参与文化保护成为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本土居民的乡土自豪感增强对自己城市的感情。附:参考资料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曾经作为城市精神旗帜的历史人文遗产,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消解,浮躁市井文化的盛行更是凸显出人们对于历史人文的漠视,东北财经大学在“城市营销研究一城市品牌资产的开发、传播与维护”中指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城市都曾经或多或少扮演着某种影响历史进程的角色有一些历史人文遗产己经开发为某些城市的旅游资源,但是仍有许多历史典故、历史遗迹、历史名城和历史名人还没被熟知。此文从城市营销的角度对城市品牌资产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注重城市历史人文特色对塑造城市品牌的影响。此外,苏州科技大学的倪明在“国家历史人文名城空间发展研究一以淮安古城为例”中阐述了以下观点:在历史人文名城城市空间进一步发展阶段中,如何处理新旧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保存其历史延续性,成为了古城空间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旧空间冲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社会、政府,学界的重视,古城历史的、现代的、未来的空间发展缺少系统的梳理和理论的总结,缺少对历史人文名城未来空间发展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指导。早在2001年,西南大学历史与旅游学院就提出重庆是一座著名的历史人文名城、如何发掘、保护、开发、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使之在提高重庆综合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问题,似应引起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重视。见于“文化形象与城市发展一一关于塑造重庆历史人文名城形象的思考”一文。还有新闻媒体对此问题的关注,如卢锂在重庆晚报关于“四城对话重庆人文”的采访中认为,重庆缺的不是历史和故事,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人文的传承,重庆需要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发掘上下功夫。在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重庆市对历史人文保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但仍应看到,尚有诸多不足之处。以历史建筑为例,仍有令人遗憾的拆建文化进产事件发生,我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应不断思考,努力探索与悠久历史对接的平衡点。二、实施方案1.调研地的选择及说明本次研究地点选定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研究对象以年龄段做为基本划分,以此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文化的了解程度,我根据这一划分的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研究,总结出每一代人在历史人文观念的转变。基本划分为以下三类人群,学生群体(小学生至大学生),青壮年群体,老年人群体。根据以上人群的划分,对学生群体的调查我具体分为了三个阶段,一是大学生群体,我将利用重庆大学城这一有利的资源,分别对位于重庆大学城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大学选定为,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科技学院,以及位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工商大学,北储区的西南大学所高校。二是中学生群体,我将按学校所在城区划分,选取重庆具有代表性的四所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学校选定为江北区的重庆十八中学,沙坪坝区的重庆市南开中学,渝中区的重庆市巴蜀中学,渝北区的渝北中学。三是小学生群体,具体选定三所小学,重庆巴蜀小学,重庆人民小学,重庆渝北区实验小学。对于青壮年群体,我按照职业选定人员,联系相应职业的工作者进行访谈调研。具体选定职业有,学者(高校教授,社会相关调研人员),政府工作人员(教育部,公务员),媒体记者(相关报社,电台),导游(旅行社),中小学教师(在对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普通公司职员,农民(务农人员,农民工),寺庙人员(渝中区罗汉寺),自由职业者……老年人群体,对于老年的访谈我主要选取居住在主城老街区及新城区部分小区的老年人群展开。具体选定街区为白象街,上新街。2.调查研究方法及说明(1)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一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学生群体(小学生至大学生),青壮年群体,老年人群体。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各层次群体对重庆本土文化的了解熟知程度进行总结,最终得出不同人群对重庆历史文化的认知程度分析表文献调查法对重庆历史文献中有关重庆本土文化的信息进行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