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_第1页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_第2页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_第3页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_第4页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及发展目标的总体构想

第一节产业化基地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一产业化基地概念的由来及内涵界定(一)产业化基地概念的由来产业化基地的概念最初是从软件行业发展而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了发展软件园的思路,建设北京、上海浦东、珠海三大软件基地。基地的建设初衷是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形式筹建园区,并进行公司化运作。但当时基地基本上是一个概念化的名称,并没有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后来,通过成立公司,代表政府出资,负责园区的建设、经营和管理。至此,基地才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此种经营管理模式后来又发展到其他行业,并起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积极作用。在政府倡办基地缓慢起步的同时,已初具规模的行业企业在整个城市是为大工业环境设计和开发的背景下,创造一个适合本行业技术研发和员工生活的环境,即是高科技园区或工业园区,营造适合本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便是企业投资建设园区的动因。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市场化还不够充分,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各类产业要集中突破性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符合本行业企业成长的环境,而这个客观的,又是必要的环境就是产业化基地。为此,国家提出“局部优化,地方政策突破”的思路,由中央倡导,地方政府政策和科技贷款支持,开始组建一些国家重要产业的产业化基地,有的甚至以国家火炬计划的形式推进。中央政府要求地方要给政策,基地组织机构要落实,对各基地的发展方向、基建规划都有详细的方案。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某些产业的基地牌子授得太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行业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乱,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随着各种类型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国家发展产业化基地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提出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的地区,建立若干个国家扶持的产业园区。国家计委、财政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在安排年度计划时,应从其掌握的科技发展资金中各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基地产业发展,或作为基地产业的孵化开办资金。(二)产业化基地内涵的界定理论界对产业化基地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产业化基地表达的是某种类型产业的地域空间的概念,能称其为基地,一般应达到以下三项要求:一是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主导行业优势相当明显;二是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主导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密度相当高;三是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也就是说主导行业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具有相当的占有率。目前,还没有关于产业化基地的明确定义,但是,比较普遍的一种提法就是,产业化基地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集中,产业已具备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地区,重点建设以发展本产业为目标,以从事本产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服务和销售为主要任务的园区。必须成立专门的公司来运作基地,这主要是为了强调基地的孵化功能和产业化的能力。综上所述,产业化基地的内涵是:产业化基地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种组织模式,即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型的模式,也就是它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核心,以带动整个行业发展为宗旨,以龙头创新研究机构或企业为依托,是在空间地域上集中的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集合,是全国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龙头和基地。二产业化基地特征的辨析产业化基地的建立,主要是政府出于产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并充分发挥地方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以实现我国产业的战略突破。所以,产业化基地的特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析。(一)构筑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国家设立产业化基地的初衷,是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引导、聚集和培育作用,形成产业的战略高地。引导是指政策对软件产业的鼓励;聚集是基础,能够吸引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和资金、人才、市场等资源;培育是目的,就是把产业化基地变成产业发展的摇篮。利用产业化基地优越的环境条件和产品生产、开发集中的优势,能够加速培育和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与拳头产品,以及相当数量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和优秀产品,聚集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各类科技、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创新体系,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依托产业化基地政策、资金、人才、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也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国际合作和推动产品、技术出口。(二)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规模偏小、行业人才短缺和缺乏核心技术多年来一直是制约我国某些产业发展的瓶颈。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突破这三个瓶颈。产业化基地要成为创新基地、产业发展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产品销售基地。其建设要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为重要任务;要重点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拳头产品,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提升产业的基础和层次;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化基地其实已形成洼地效应,就像涡流的中心,人财物都往此聚集,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扩大企业规模、吸引人才和提高核心技术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共性技术、基础研究和大型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方面已经起到了示范作用。(三)产业化基地要以产业发展为本产业化基地要承担两个最基本的重要职能,一是服务员,一是孵化器。产业化基地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善基础外部环境,同时“基地”的概念是建立在一定的地域基础之上的,所以,产业化基地需要两个条件,即“硬件”和“软件”。因此,软件园首先必须是一个“物理园”,即基本建设,其次它是一个“大平台”,即不断提出新的优惠政策。产业化基地的作用是把政府、园区和企业的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基地建设的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转化和软件企业孵化上,在优惠政策扶持、投资融资、工作环境、园区服务、交通条件等方面营造出局部的优化环境,鼓励工商、税务、海关、银行、咨询评估、行业协会等机构提供便捷的管理和服务。三产业化基地相关概念的辨析目前,与产业化基地相关且能促进高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换和推进产业发展的还有三种模式,即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他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具有各自的特色。(一)大学科技园大学科学园是国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目标而兴建的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的主要功能是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场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场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场所、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结合的场所。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以产业化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科研成果的形式展现的。(2)科技成果的转化缩短了高新技术领域的长期进行试验和孵化的过程。(3)突破了科技成果转化长期依赖主管部门投资补贴的做法,建立了项目自主开发、自我管理和自负盈亏的良性运行机制。大学科技园依托于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著名学府,在发展校办衍生企业,孵化校内科研成果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它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各主体合作的载体,成为科研机构与企业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促进了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使科技成果从研究开发、中试到产业化的总成功率大大提高。(二)高新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从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斯坦福科学园(俗称“硅谷”)诞生至今,“高科技园区”已遍布世界各地。其管理模式大概可以分为大学机构管理型,政府部门管理型,政府、大学、企业联合机构管理型等。在亚洲,大部分科技园以政府管理为主,民间机构一般不参与管理;当其进入成熟阶段,并具有一定规模以后,开始采取官、学、产共管体制。政府在生活物质环境等基础环境的建设和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加强企业界与科研教育机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体制上,采用“小机构,大服务”的组织原则,一是设立精干的管理机构,机构职责明确,二是鼓励社会机构或相应的公司承担大量的中介与劳务等社会性服务工作。我国高新区的模式大概可以分为三种,即创新基地型、高技术产业基地型和区域经济辐射型。目前看,创新基地型的高新区只能是极少数的,区域经济辐射型的高新区占大多数,而高技术产业基地型的高新区是具有全国性意义的产业区。产业基地内集聚了大量的全国性公司和一定数量的国际性公司。他们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的出口能力,有若干特色产业在全国有影响。区内大中小企业已形成梯队,内外资企业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企业国际化意识较强,常有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生产企业配套的第三产业较完善,有一定研发能力,强调产、学、研的联系,使区内不断有新技术新产品引进,区内企业自身也不断投入巨资开发新产品。(三)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被认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第三代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中大部分为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它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及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从1999年开始启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并在“十五”期间准备确立一批国家级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这将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提供实践经验。从现有的生态工业园区看,园内主要汇集了有废物和能量交换潜力的制造和服务行业,而且具有较强的生态工业性质。这些生态工业园区大致可分为改造型、全新型和虚拟型三种。1.改造型改造型园区是对现已存在的工业企业,通过适当的技术改造,在区域内成员间建立起废物和能量的转换关系。其突出特征是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形成一个较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2.全新型全新型园区是在园区良好规划、设计基础上,从无到有地进行开发建设,区内企业间可进行废物、废热等的交换。其特点是以一种产品为主,进一步衍生出不同的产品链,这些产品链与辅助的废水处理系统一起构成工业生态网。3.虚拟型虚拟型园区通过园区信息系统,首先在计算机上模拟成员间废物和能量交换联系,再付诸实施,区内企业既可彼此交换,也可与区外企业发生联系。(四)产业化基地的内涵及与相关园区的联系与区别产业化基地和大学科技园的共同作用是促进高科技的产业化,但大学科技园主要是以科研型大学或大学研究体为依托,以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成果和高技术企业孵化为特色。经济辐射型园区带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而生态工业园区主要的作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而产业化基地则是具有明显的对产业链发展起龙头与先导作用的特征,具有产业技术与产品研发的先导功能、产业创业企业的孵化功能、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功能、行业规划与协调的功能、知识共享与人才培训的功能等。第二节产业化基地模式类型及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模式选择一国内外产业化基地的模式类型产业化基地也属于高新技术园区(简称高新区)的一种类型。在国内和国外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而在国内,大多数是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的模式,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区情,建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一)国外高新技术园区的模式1.组织模式国外高新技术园区设计及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力量是不同的,存在着政府或其代表机构、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体行为的企业或民间组织以及教育科研机构三大主体。高新技术园区组织模式可分为四类:(1)产业综合体组织由高技术公司建立产业综合体组织,这些综合体把研究、开发和制造联系起来。典型例子是美国的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2)科学城它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与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为产生卓越的科学成就而进行的协同研究活动。如前苏联西伯利亚科学城、韩国的大德和日本的筑波,这种科学城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3)技术园区它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其目的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技术产业公司,使该地区在国际竞争和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的条件下增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并不断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包括政府规划型、混合筹建型和大学倡议兴建型三种类型。如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与科学城相比,后者具有更加浓厚的政府行为色彩。(4)日本的“高技术城”这是日本特有的一种模式,即在国家边远地区创建一系列全新的科技城,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继而带动落后地区的科技开发。2.管理模式政府或其代表机构、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体行为的企业或民间组织以及教育科研机构,这三大活动主体在开发区管理中以谁为主的问题,直接对开发区的组织模式选择与效率发挥产生影响。按这个标准进行划分,高新区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类:学校或民间非赢利机构管理型、政府部门管理型和政府、大学、企业组成联合机构管理型。(1)学校或民间非赢利机构管理型学校办的高新区大都采用这种方式,具体做法是由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如英国剑桥科学园由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领导,由两名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这种以学院为基础的结构削弱了系部这一层次的职能,鼓励了个人资质的发展,还对属于个人研究的知识产权持宽容态度。其优点在于消除了来自政府的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实行自主管理,发展自由度较大,对中小型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校方还积极鼓励工业公司的衍生,这一切都促进了剑桥科技园的发展。(2)政府部门管理型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高新区都采用这种管理体制。如台湾的新竹科学园。考察新竹科学园建立、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我们发现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给园区发展提供大量投资、土地,主管其日常运营,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还提供园区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所需的设施,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公司到园区来。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还直接参与工业生产,和私人资本一起建立合资公司。所有这一切政府行为都表现出一种优势:它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物质环境和智力环境。(3)政府、大学、企业组成联合机构管理型典型例子为美国位于以三所大学为顶点构成的三角形地带中央的北卡罗来纳三角研究园。其由三角研究基金会管理,基金会则由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代表11人组成理事会。基金会负责管理和指导三角研究园的建设和规划,对园区内各单位的内部事务无权干预。北卡州政府相继成立了州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心、北卡电子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此外还有部分联邦政府以及北卡州政府与大学结合设立的科研机构。这样,州政府有计划地与大学相结合,促进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际上左右了研究园的发展方向,为提高该州经济水平起了关键作用。这种“官、学、产”共同管理的模式,一方面利用政府力量弥补了企业发展中后劲不足的缺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科研智力环境;另一方面,共同管理也避免了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多干预,激发了大学和企业界的活力。(二)国内高新技术园区的模式及其管理1.园区组织模式在中国,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政府委托管理(派出机构)型这种类型高新区的主要决策和管理权都由政府派出的高新区管委会行使,高新区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除了在发展方向、大的政策决策以及任命管委会主要领导方面行使权力外,主要起支持和保障作用。这种类型的特点是高新区管委会权力集中,有利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高效率,但需要省市政府及权威领导人强有力的支持,并选好管委会的带头人。(2)政府直接管理型这种类型高新区的宏观管理和财政、项目审批、土地、规划、人事等主要决策权由政府(或由政府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直接行使,政府有关部门分别管理相关事务,高新区管委会主要是协调和具体事务的管理。这种类型高新区的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有关部门介入较多,需要协调的事很多,高新区的发展受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影响很大。(3)政府开发管理型这种类型的高新区主要是由政府组建开发公司,进行区域开发和建设。政府授权部分管理职权给开发公司,但由于授权有限,开发公司无法协调解决高新区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种类型的体制不适合现实国情,一些原来是这种类型体制的高新区正在转型。2.园区管理体制目前,大多数高新区的管理体制都属于第一种类型,即政府委托管理型。这些高新技术园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下三个管理层次:(1)决策层第一层是当地政府的领导小组。一般由高新区所在市的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直属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作为高新技术园区管理与发展的决策层。(2)管理层第二层是管理层,即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集中了市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负责对高新区各项事务,包括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组织实施,管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等。(3)经营服务层第三层是经营服务层。一般包括开发建设总公司、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技术引进、产品展销、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信贷担保、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这种类型高新技术园区在上述三个层次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名称不一,机构设置也不尽同,所赋予的管理权限和级别也不尽相同。二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选择借鉴以上国内外高新技术园区模式类型,结合中国ITS产业发展的实际,本文提出,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选择“产业化应用研究机构+企业+大学+政府”的新型R&D模式,即按照政府引导、专业管理、企业化运作的原则,在政府的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以ITS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为核心,依托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ITS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基地”所在无锡地区的生产加工能力、产业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优势,形成技术、人才、资金、产品、信息等集聚优势,构建具有“小基地、多功能、强辐射”为特征的ITS产业化基地发展模式,并构建包括产业化基地的ITS产品研制、创业企业孵化、行业技术标准化、行业规划与协调、知识共享与人才培训的功能体系,以推进中国ITS产业化的进程,其模式类型示意图如图4-1所示。图4-1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模式类型示意图Figure4-1SketchMapofChina’sITSIndustryBaseModel根据以上基地模式类型选择,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国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建设,以无锡智能交通有限公司为运作实体,无锡市政府的引导作用表现为:在无锡市经济开发区创建中国ITS产业化基地,通过组织协调、资金引导及优惠政策的扶持,吸收和整合社会资本,集成优势、滚动发展,创建一个高水平、优惠性的ITS技术与产品设计开发环境和智能交通企业创业成长的良好氛围,吸引、鼓励国内外有志之士投入高新技术开发,吸纳经济实力强、管理效益好的专业性智能交通企业来壮大ITS产业化基地。无锡智能交通有限公司是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运营主体,主要负责基地孵化器和平台的运作管理。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建立国家ITS技术信息库,制定ITS技术国家标准和发展规划,对ITS技术产品进行检测。基地对企业、人才、技术三要素采取孵化、培育,裂变、壮大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ITS产业企业,聚集一批ITS技术优秀人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基地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充分利用分散于大学、研究机构的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组建网络化的联合攻关开发实体;建立管理科学、激励有效、约束严格的新现代化机制;在已成功转化的项目中,精心将筛选出对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有重大作用的项目,依据“成功一项,申报一项”的办法,组织实施这些项目的产业化工程。建成后的基地运营主体是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将严格按照国家对股份制企业的政策和有关规定,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并逐渐向国际化发展。争取在建成后一到两年内在国内科技产业板或者境外公开上市,成为上市公司。第三节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总体目标构想ITS产业化是一个艰巨而又宏伟的系统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S产业化道路将是比较艰巨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在ITS研究和应用的领域起点较低,交通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及车辆使用者交通法制观念不强;另一方面中国技术领域在研究成果与产品之间的衔接尚存在脱节的现象,使研究成果转化产品的成功率比较低。所以,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完善的条件下,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发展路径。一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总体目标ITS产业化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将ITS研究的成果或引进的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ITS产品,以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其总体目标是把基地建设成为ITS产业多功能孵化中心、ITS培训中心和ITS产品生产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ITS产业化基地。基地将是中国ITS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基地,ITS功能和设备性能的综合测试与评估最高技术权威,ITS产品的生产基地,培养ITS高级技术人才的摇篮。基地将创造适合ITS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全过程的服务;吸引海内外智能交通科研机构与高科技企业来基地投资、发展,吸引高科技专业人才来基地创业;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产业化,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智能交通技术的全面发展,使中国ITS成套技术和设备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建设ITS成套设备生产线,以国产成套设备取代进口设备,带动电子、机械、通信、信息等产业的发展,形成ITS新兴产业。具体目标包括:(1)培育孵化20个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ITS企业。(2)培养100至200名ITS领域国内顶尖级技术和管理人才。(3)掌握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步入世界ITS交通领域的主流技术行列。(4)基地营运主体企业形成50个新型产品的开发生产能力,带动制造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产值年50亿元的规模。二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技术发展重点及目标(一)中国ITS系统框架结构根据中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吸取世界ITS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中国ITS产业化基地技术开发重点为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系统总体框架结构如图4-2所示。图4-2中国ITS系统总体框架结构示意图Figure4-2SketchMapofChina’sITSFrame(二)中国ITS系统及其要求中国ITS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决策系统、智能交通执行系统,这些是构成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三大要素;智能交通通讯系统,这是沟通上述三大要素并使之系统有机运行的枢纽。该系统要求达到如下六大功能:(1)及时接受、处理紧急电话和交通事件报警,科学调度警力、紧急救援、路障清理力量,快速处置紧急交通事件和交通以外,迅速恢复正常交通秩序。(2)对交通状况自动进行监测、检测、诱导,有效的组织调度交通车流,使交通流在路网上分布趋于最佳平衡状态,提高行车速度,减少停车次数,有效缓解交通堵塞。(3)有效监测交通行为,为打击机动车肇事者逃逸,盗、抢机动车、车匪路霸等犯罪行为,纠正交通违章提供可靠依据。(4)自动采集、分析、处理、发布各种交通信息,合理分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5)及时发现、快速处理社会治安事件,维护社会安定团结。(6)规范停车管理秩序,实现停车场管理的自动化诱导,使静态交通管理井然有序,尽可能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干扰。(三)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目标为了达到如上的功能和目标,中国ITS产业化基地主要将研究开发ITS信息系统,建立ITS决策所必需的支持系统,开发研制系统设备与应用软件,形成生产能力;研究开发ITS决策系统,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国交通特点和运营管理体制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交通拥堵疏导能力,实现运营管理自动化;研究开发ITS执行系统,并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研究开发ITS系统应用软件技术,并逐步扩大研究开发领域,最终形成软件产业;建设ITS系统综合实验场所,完善系统应用软件和系统设备的实验监测手段。三“十五”期间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目标“十五”期间将是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重要基础阶段,也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在ITS发展过程中争取开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与国际竞争,保护中国ITS市场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加入WTO后,中国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ITS产业能否在中国顺利发展,能否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TS产业,“十五”期间的发展将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一)形成ITS信息化产业ITS产业化的过程是以交通运输信息化作为起点的。相对于ITS系统的其他技术来说,交通信息化的实现相对具有有利条件,并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其取得的效益和对交通的改善作用也较明显。当然,交通信息化是发展ITS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在ITS产业化的过程中,中国已经有能力建立ITS信息化的技术和产业。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接受与发布等技术的产业化。其产业化的前提和背景应是建设和发展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实现面向出行者、运营者和管理者的各类服务功能。通过一系列ITS项目的事实和应用,中国将可能产生出一批较为成熟的ITS产业集团,并拥有中国自主ITS知识产权,初步形成中国ITS产业的基础,因此而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力量。(二)初步建立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和车辆导航系统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主要是为出发前和出行途中的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服务信息(包括旅游、服务、气象等)及出行指导,以优化出行环境、减少交通拥挤、提高出行效率为基本目的。在“十五”期间,应该以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及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区域性的先进交通信息系统及相应的产业,实现交通、旅游、救援、服务、气象等信息共享。这样的起点有助于ITS产业化的稳步前进。(三)初步建成和完善市场与公路交通管理及控制集成系统在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及技术的基础上,ITS的产业化应向先进的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方面开展。其主要领域包括:交通数据的采集与监视、智能化收费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在“十五”期间,这些领域的ITS技术和产品都将得到全面的发展,形成自主的产业化基地和企业。在有条件的大城市,要初步实施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四)初步建成和完善先进的公共汽车交通系统以公共汽车调度运营与综合管理为目的的先进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不同规模的开发出了实验系统,在技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已积累了良好的经验。但是这些系统尚缺乏很好的技术标准和服务功能。因此,在“十五”期间,中国应以发展ITS为大背景,进一步促进先进的公共汽车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其技术走向成熟,并考虑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为发展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奠定基础。在以后,ITS的一些子系统及其技术将在中国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及其间的管理上实施。这将给ITS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此时,应该扩大ITS企业的实力,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行业加入ITS产业,真正形成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TS企业。同时,要加强ITS技术和产品在交通管理、运输管理、交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以提高其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第四节中国ITS产业化基地的功能功能是指ITS产业化基地的功力与效能,反映了产业化基地的特征,体现了产业化基地在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基地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一ITS技术与产品研发的先导功能基础理论与学术研究是ITS产业化发展的先驱,对该领域起着导向作用,代表着在该领域的水平,必须超前考虑,优先发展。ITS产业化基地组织基础理论研究与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预测;研究智能交通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如环境、能源、人口等)的关系,提出智能交通的阶段性发展方向;研究各种运输方式的关系,并对其在ITS中如何协调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承担国家重大、重点攻关项目、课题研究任务;进行智能交通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的研究。应用技术的研发是ITS产业化发展的重点,对该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成为各大国、各大企业争夺的主要阵地。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交通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主要是收集相关交通信息,分析、传递、提供信息,从而在从起点到终点的出行过程中,向出行者提供实时帮助,使整个出行过程舒适、方便、高效。其主要研究自动导航系统、单项通信系统、双向通信系统等。(二)交通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减少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时间延长、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等。主要研究开发实时交通分析系统、动态交通分配系统、实时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事故监测预反应系统等。(三)车辆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用于车辆—道路系统中,将现代化的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交通流理论加以集成,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驾驶环境。主要研究危险预警系统、安全保护系统、视觉强化系统、防止纵向碰撞系统、防止侧向擦撞系统、交叉口闭碰系统、自动公路系统等。(四)公共运输系统公共运输系统是向出行者传达可靠和精确的情报,使公共运输更有效、可靠,从而推进公共交通的使用持续增长。主要研究开发公共运输辅助管理系统、自动车辆定位系统等。(五)商用车辆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是为了简化检查手续,优化配送计划,提高管理、运输生产效率,减少延误,提高商用车辆运营的安全度。主要研发商用电子通关系统、商用车辆管理系统、车载安全监控系统、危险品应急响应系统和商用车辆辅助运营系统等。二ITS产业创业企业的孵化功能成果和产品的产业化是建设ITS产业化基地的最终目的。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的“软件”成果,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硬件”成果,都将通过ITS产业化基地形成ITS高新技术产品系列,并使其产品全面占领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因此,ITS产业创业企业的孵化功能将是ITS产业化基地的最重要功能之一。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将按功能建设综合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一个科研成果、人才、创业企业互动的“孵化链”,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以ITS科技企业为服务对象,为入孵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多渠道的支持,以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ITS产业化基地的创业孵化能力的基础是企业孵化器以及由企业孵化器的工作网络所形成的孵化体系,在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合作实现共性技术的供应;通过创业知识的积累和扩散,借助企业孵化器工作体系向市场和技术源两头延伸,使创业过程附着在一个具有连续、广泛社会关系的动态网络中,帮助创业企业能够实现与资源、市场和机会的链接,同时,形成鼓励创新、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为企业家精神提供动力。基地将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专项资金,用以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讯建设、专业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等共享设施的建设,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交流活动费用补贴。同时,参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予补贴,为入孵企业办理调干调工、毕业生分配、入户、出国赴港澳等手续方面享受无锡市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优惠。基地将提供充足的场地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用,合理的物业租金和管理等费用,建设完善而齐备的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商务、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培训、技术开发与交流、人才交流与管理、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严格的毕业与淘汰机制,以保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动态良性循环。三ITS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功能中国ITS产业化基地在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的领导下,由相应的标准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TS技术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并于企业配合,制定急需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考虑到标准和规范的双刃性,使其有利于ITS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ITS经验来看,ITS必须在区域性的地区级别上有一个明确的框架。要明确地确定在标定区域内迫切需要解决的交通运输问题,选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ITS技术,确定开发ITS技术及应用的具体时间表及具体的经费预算。至于现阶段急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大概可以包括以下几项:(一)基础标准基础标准包括ITS基本术语、概念、功能及其定义、数据单元词典等。有全国兼容要求或者地区兼容要求的接口标准。此标准主要针对子系统及其接口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可移动子系统的接口。例如,不同的车辆和个人信息接收装置可能在全国漫游,需要不同地区提供有关的系统服务。因此,应对车辆子系统和个人信息接受系统的接口制定标准。(二)产品标准该标准是对成熟的专用产品制定标准,如停车设备、电子收费设备、交通控制设备等(三)方法标准方法标准可用于ITS应用测试过程或评价等。(四)服务标准服务标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出行者信息服务、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紧急事件与安全服务等。四ITS行业规划与协调功能规划与协调使ITS产业化发展成败的一个关键。ITS技术与产业化涉及到交通运输、计算机、信息、信息、通讯、电子、控制、导航、检测、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化、投资、可用性、承受性等一系列技术与非技术方面的难题。要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必须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技术问题解决不单是企业与学术界的结合,而且需要政府及使用者的参与。非技术的难题更需要政府及使用者的参与。同时在攻关的过程中,要鼓励投资基金的接入,创造多种资金来源的渠道,扩大产业化的规模和加大企业化的力度和速度。ITS发展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在政府的引导下,ITS产业化基地要有效的组织研究机构、生产企业、咨询行业等,在ITS的技术和应用实行有目的、有配合的攻关。这会使ITS发展有效、有序、实用,能解决进展的交通运输问题。中国ITS产业化基地要负责ITS产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投资、学者、政策、法律等提议问题,如子系统匹配、项目审批验收、学术会议等。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护从事交通运输领域的咨询业的发展。咨询业是ITS技术成果转化和投入应用、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开发型的项目由研究机构为主导,成果转化与应用性的项目由咨询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