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3卷面总分:29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29题练习次数:7次

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

1.《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C项正确,《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记载的历史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

2.某家庭有6个孩子,3个孩子是女孩。其中5个孩子有雀斑,4个孩子有卷发。

这表明有可能()。

A.两个男孩有卷发但没有雀斑

B.三个有雀斑的女孩都没有卷发

C.两个有雀斑的男孩都没有卷发

D.三个有卷发的男孩只有一个有雀斑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分析推理题,代入法。将A项代入,最多6-2=4个孩子有雀斑,矛盾;将B项代人,最多有6_3=3个孩子卷发,矛盾;将C项代入,无矛盾;将D项代人,最多4个孩子有雀斑,矛盾。故答案选C。

3.“一桌子苹果,别人通常挑一两个,挑三四个。毕加索最可气,每个都咬上一口,每个苹果上都有他的牙印儿。”一位中国画家如此评价毕加索。毕加索一生搞过素描,油画,雕塑,版画,担任过舞台设计,还写过小说,剧本和无标点散文诗。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论()。

A.毕加索吃苹果,每个都只咬一口。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不以为然

B.很多人都像毕加索一样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

C.毕加索在艺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过创作的尝试

D.毕加索是个天才式的人物,没有他不涉及的艺术领域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只是说有一位中国画家觉得毕加索的做法“可气”,不是不以为然,况且也没有提到中国作家对这种做法的态度,A项错误;由题干只能推出毕加索参与过许多艺术类型的创作,而无法推出其他人的情况,B项错误,C项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答案选C。

4.地球南北极上空,经常出现极光,下列关于极光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A.在地球南北两极,磁场活动异常活跃,磁场与大气层中的气体发生作用,形成了色彩艳丽的极光

B.地球南北两极气流活动活跃,气流与太阳光交互作用,摩擦放电,形成了极光

C.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在地磁作用下,聚集到南北两极,并且与大气层中的粒子冲撞产生了极光

D.南北两极大气层比其他地区厚,折射太阳光线的能力很强,照射到南北极区的光线大部分被折射回去,形成了极光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极光是常常出现于高磁纬地区上空大气中的彩色发光现象,它是由于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可达l万电子伏)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

5.英国剑桥大学的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国际著名物理学大师,也是杰出的科普作家。他1988年写的一部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科普小说是()。

A.《大爆炸探秘》

B.《自然的终结》

C.《物理世界奇遇记》

D.《时间简史》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大爆炸探秘》是英国科学读物专业作家约翰·格里宾的著作。《自然的终结》是美国的比尔·麦克基本的著作。《物理世界奇遇记》是美国的乔治·伽莫夫和英国的罗素·斯坦纳德的著作。

6.京剧中的“大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A.生

B.旦

C.丑

D.净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京剧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7.北宋张择端的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人物龙凤帛画》

B.《洛神赋图卷》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8.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A.单独设班

B.随班就读

C.混合编班

D.均分到班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9.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

B.归纳

C.调查

D.综合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归纳。

10.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A.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

B.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心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对学生严慈相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开展因材施教

D.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让差生退学或离校,及早走向社会,不浪费时间和金钱。

关爱学生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

A.予以批评教育

B.予以劝退

C.勒令退学

D.予以开除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2.()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A.《战国策》

B.《左传》

C.《诗经》

D.《史记》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今陕西韩城)。代表作《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13.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A.爱国守法

B.教书育人

C.关爱学生

D.爱岗敬业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教书育人”。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4.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贾思勰

D.袁隆平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其发明者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发明者是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15.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A.《人间喜剧》

B.《玩偶之家》

C.《复活》

D.《老人与海》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目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16.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其意义和影响被誉为不亚于研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载人飞船登月的“阿波罗计划”的是()。

A.基因工程技术

B.人类基因组计划

C.细胞工程

D.基因技术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

17.()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33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A.《战国策》

B.《左传》

C.《诗经》

D.《史记》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33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18.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下列哪项不是其作品()。

A.《登池上楼》

B.《归园田居》

C.《桃花源记》

D.《五柳先生传》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9.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意见,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甲、丙、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丁、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条件(1)、(2)、(3)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由条件(5)可知已参加;根据条件(4),可推出戊不参加;再结合条件(3),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得“甲参加或丙不参加”。

若甲不参加,则丙不参加,可排除B项;再根据条件(1)若甲参加,那么乙肯定参加,可排除A项和C项;根据条件(2)若丙不参加,则丁参加,D项符合条件。故答案选D。

20.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更高层次上具有统一性和共同性。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伪劣产品是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学术规范不同的借口之下生产出来甚至受到好评的。据此可以得出()。

A.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需要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

B.人文社会科学要引入自然科学的学术规范

C.自然科学要引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

D.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两种学术规范是相互独立的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结论型题目。题干主要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共同性和统一性,通过最后一句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需要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和C项都是片面的;D项不符合题干意思。故答案选A。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B.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C.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

D.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l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典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英国于1950年承认新中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瑞典于l950年1月14日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23.“一丝不苟”中的“丝”的本意是()。

A.计量单位

B.丝线

C.丝绸

D.发丝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丝,计量单位。苟,马虎、大意。

24.科学家发现大洋底部的裂陷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发现可能会解答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即每过一年,一天要延长0.5秒,据此预测,再过2亿年,一年将只有250天了。

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解答”,最准确的是()。

A.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延长

B.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运行时间缩短

C.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减慢

D.大洋底部裂陷扩展,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地球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1/700秒”是对“一个曾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的说明,只要理解了这一句话,便可得出正确答案。地球一天即自转一周的时间,每天的时间都比前一天延长,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时间延长,说明地球转动的速度减慢了,所以这个“人们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因此正确答案为C。D项与C项意思相对,显然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地球运行时间”的问题,故A、B两项不选。

25.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填入括号最恰当的是: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一礼”人格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话题统一原则,文段说的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谈到了“孔子的理想人格”,为正确答案。本题也可用排除法来解,A项“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材料内容未体现,排除。材料也没有谈到“庸人”和“圣贤”的区别,排除B项。C项是对“礼”和“仁”的内容进一步解释说明,不如D项与前文衔接紧密,也排除。

问答题(共4题,共4分)

26.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徐老师的做法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要求。

(1)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尊重家长,真诚高效的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徐老师应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家长。

27.某校班主任许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刘俊辉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收的信件,许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刘俊辉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许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刘俊辉提出了批评。次日刘俊辉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刘俊辉家长找到许老师理论并要求将刘俊辉找回。许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刘俊辉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许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许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许老师私自拆阅学生刘俊辉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刘俊辉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教师法》第八条第1项“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和第4项“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定。

(2)许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许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许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刘俊辉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8.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体会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不屑置辩”写出了孔乙己的_______心理。“颓唐不安”写出了孔乙已的_______心理。

2.对“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酒店的欢乐气氛,反衬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表明酒店内外的人都很快乐,奠定了文章欢快的基调。

C.揭示酒客们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生活状况,深化了文章主题。

D.说明孔乙己只是酒客们取笑作乐的对象,暗示了孔乙己可怜的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不屑置辩”写出了读书人的高傲心理。“颓唐不安”写出了他难以掩饰的痛苦心理。

文中加点的词语是对孔乙己的神态描写。分析人物神态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孔乙已以读书人自居,迂腐不堪,听到别人问“你当真认识字么?”,“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不屑置辩”写出了孔乙已读书人的高傲;孔乙己受科举制度毒害很深,以未中秀才为耻,“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呢?”这句话戳中了他心中的伤疤,“颓唐不安”写出了他难以掩饰的痛苦。

(2)B。解析:第2题的分析也要结合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文中的“哄笑”是麻木的笑,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一面是酒客们无聊的逗乐取笑,孔乙已是取笑作乐的对象,暗示了其可怜的社会地位。作者以乐景写哀景,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可见A、C、D项的分析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B项。

29.以“教师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

(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

(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是责任,更是良心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的性命的老师相比,范关忠最大的关注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做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