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4_第1页
202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4_第2页
202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4_第3页
202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4_第4页
202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标准预测试卷4卷面总分:51分答题时间:240分钟试卷题量:51题练习次数:5次

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技能形成需要讲解、观察、示范等教学方法,但练习是其基本途径。其他条件可以缺失,但练习这一条件是必要条件。

2.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A.知识的迁移

B.技能的迁移

C.行为规范的迁移

D.学习经验的迁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这属于行为规范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华生是行为主义者;马斯洛是人本主义者;杜威是进步主义者;霍尔是美国心理学会创始人,发展心理学家。

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形成性评价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

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根据这一定义,只有D选项符合。因此,答案为D。

7.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负迁移

D.纵向迁移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因此,答案为C。

8.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9.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10.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而且如果他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的焦虑和不安。

11.埃里克森认为下列哪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2.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A.泛化

B.消退

C.获得

D.分化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泛化就是有机体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出条件反应的现象。

13.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能触类旁通,说明这个人的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新异性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所以,本题选B。

14.将教学目标逐渐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

A.教学事项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任务分析就是将教学目标逐渐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15.教师针对个别学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式收集资料而进行的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釆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

1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17.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的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鼓励,并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

1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否定了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共同要素说。即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19.教育心理学初创始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O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始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o

20.一般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多选题(共10题,共10分)

21.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在进行研究时应遵循以下哪几条原则?()

A.主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综合创造原则

E.客观性原则

正确答案:B、C、D、E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综合创造原则。

22.奥苏贝尔的问题解决模式的步骤有()。

A.呈现问题

B.明确条件与目标

C.填补空隙

D.验证结论

E.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奥苏贝尔解决问题模式的步骤为:呈现问题、明确已知条件与目标、填补空隙、验证结论。

23.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形象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4.在评估性会谈中,教师应运用的专门技术有()。

A.倾听

B.鼓励

C.询问

D.反映

E.澄清

正确答案:A、B、C、D、E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ABCDE都是教师在评估性会谈中应运用的专门技术。

25.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方法分为哪几步?()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豁朗阶段

D.分析阶段

E.验证阶段

正确答案:A、B、C、E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方法分为四步: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26.情感的学习是指情感系统的习得,包括()。

A.心境、激情和应激的调节

B.道德感的形成

C.理智感的形成

D.美感的形成

E.羞耻感的形式

正确答案:A、B、C、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情感的学习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的调节;道德感的形成;理智感的形成和美感的形成。

27.奥苏贝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方式有()。

A.类属学习

B.派生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上位学习

正确答案:A、C、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同化方式有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8.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A.生理的个别差异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E.性格的差异

正确答案:C、D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29.教师的威信有()。

A.权力威信

B.信服威信

C.知识威信

D.人品威信

E.专业威信

正确答案:A、B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教师的威信包括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0.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

A.计划策略

B.监控策略

C.自我调节策略

D.注意策略

E.复述策略

正确答案:A、B、C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

31.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等环节构成。

正确答案:迁移,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是一种对遗忘原因最古老的解释。

正确答案:痕迹衰退说,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3.程序性知识也叫{},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正确答案:操作性知识,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4.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正确答案:要达到的目标,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5.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对抗的,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6.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正确答案:教学媒体的选择,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8.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

正确答案: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9.奧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

正确答案:附属内驱力,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0.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

正确答案:工作记忆,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问答题(共11题,共11分)

41.学习迁移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4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3)简评。

43.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这种思维无一定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方法,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

44.自我意识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部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45.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46.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参考答案]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47.知识准备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知识准备: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存储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

48.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正确答案:

您的答案:

本题解析:(1)改变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包括分校、分班、班内分组及跳、留级等。(2)改革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智力差异。(3)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个別指导教学法都是最佳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方法。

49.影响遗忘进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