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1页
2021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2页
2021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3页
2021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4页
2021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中国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国产业向科技创新驱动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实现了从自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转变与升级。从1949年自然资源开发主要以土地、能源、农业为主,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重工业、航天产业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海外风云再起,国际环境变化加速进口替代,自主研发国产化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欧美“再工业化”兴起,我国制造业升级遇阻。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英、欧盟等发达国家提出通过“再工业化”重振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英国政府2008年发布《制造业:新挑战,新机遇》、美国2009年签署《美国制造业振兴框架报告》、2010年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制造业回流,部分中高端制造业向本国转移,中高端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速度放缓。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美关系进入多事之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强调“美国优先”,采取激进的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渐渐从互补性向竞争性发展。根据商务部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国是遭受美国贸易救济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中美贸易摩擦发出了美国保护国内产业的强烈信号,矛头指向中国高科技产业。面对升温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需要尽快摆脱多种战略性品种的对外依赖,国产化替代将是重要的应对和反制途径;制造业回流,外商投资企业中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明显下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吸收国外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必须超越技术引进成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制造强国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主线,以工业强基行动为基础,以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为突破口,在企业、行业和地域全方位开展了制造强国建设行动。“建设制造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导向指明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出路。十九大报告对资本市场的指示意义,集中在经济发展方向的政策导向上。其中“建设制造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最值得重视。2017年之前,供给侧改革与国企改革相得益彰,重点放在产能过剩的上游资源品去产能上。而未来,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将转向建设制造强国。与十八大对制造业仅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简短讨论相比,十九大对制造业的定位更高,布局也更加细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被突出强调;高端消费,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激发和保护也都进入了管理层的视野。2018年围绕制造业寻找高景气的细分方向正当其时。我们注意到,工信部主导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实施方案》已公布第一批试点,第二批试点正在申报,这为我们精选制造业重点的细分方向和相关龙头个股提供了直接的参考。细分行业方面,我们重点关注5G、光伏、新能源汽车、高铁、军工、AI和消费电子等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已获得关键卡位的方向。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就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指明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我们要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发展方向,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动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工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打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实体经济与信息技术融合,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平台,创新探索产城融合和特色小镇等发展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重新组合。新的国家安全观推动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新的国家安全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概念,即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安全。将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上升到国家战略,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重点发展安全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安全终端产品等关键领域技术与产品研发;云安全、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新领域,安全运营服务等;航天军工、通信设备、高端芯片、智能家电等产业。中国进入产业迁移和重新布局的阶段过去一百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规模宏大的产业迁移。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免民族工业毁于战火,沿海和沿江下游的工厂企业集体内迁。第二次是1964年到70年代末的三线建设,当时出于战备需要将国防科工企业迁往西北西南地区。之后的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打破了商品市场的地理分割,在区域地理特征的支配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表现出“东强西弱,南升北降”的特点。最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体现在产业资本开支的新旧分化上,也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和大迁移上。中国正在进入产业迁移和产业转型的协调阶段。过去三年,一线城市高房价对制造业持续挤出,促使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服务业聚集。目前北上广深的第三产业占比均已突破60%,中国一线城市的最终产业发展形态可能类似于纽约和东京,成为一个服务型和消费型社会。过去三年,传统产业并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区集聚。过去三年,中高端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向地理纵深发展,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从沿海向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迁移的特征。产业迁移促使中部核心二线城市崛起,形成以新兴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基础,比如合肥的中科系,郑州的富士康系,武汉的光谷系,西安、成都、贵阳的半导体、电子、光电产业等。中国中西部核心地区依托特定的工业基础和日益通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产业迁移,使得就业本地化和人口流动率下降成为长期趋势,并带动本地房价和消费基数的成长,从而吸引更多人口和相关产业链迁移至本地,形成“产业迁移—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良性闭环。区域协同成为未来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九大报告在谋篇布局上表明,中国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打造跨地域的产业协同,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城市集群之间、城市之间及同一城市区县园区之间不同层级。近几十年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区域集聚形态,形成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化协同发展新形势。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区域发展呈现新的态势,“多中心网络化”格局加快形成,区域协作互动性明显增强,以打造跨地域的产业集群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促进产业升级、优势互补,是现阶段改革开放的大势所趋。不同的区域经济板块应当结合各地实际体现层次性和差异化,构建多点多极发展的新格局,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错位吸收全球生产要素,实现全球化时代的协同发展。产业发展载体呈现新趋势随着多年的发展,国内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等产业载体蓬勃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同时,越来越多的共性问题也逐渐体现出来,如各地建设用地日益稀缺;产业园区遍地开花,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招商盲目化,产业集群效应不显着;设在偏远郊区,以优惠政策和低廉土地成本引入,生活配套服务不足,“鬼城”现象;政府地方债务繁重等。立足于城镇中心、以高新技术为产业核心、小而精的集中化、品牌化产业载体成为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未来产业载体的发展新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