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季焜与他的农业智库_第1页
黄季焜与他的农业智库_第2页
黄季焜与他的农业智库_第3页
黄季焜与他的农业智库_第4页
黄季焜与他的农业智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季焜与他的农业智库导读在爱思唯尔()发布的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入选经管类(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榜单。这位196年2出生的农业经济专家,至今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多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包括篇研究报告在和上发表),合著专著18部。201年310月2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届院士大会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黄季焜因其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杰出成就当选。本届新增院士中中国大陆的科学家有7名,获此殊荣实属难得,然而,这并不是黄季焜声名远扬的原因,他的“倔”早已成为他独特的标签。早在199年8,黄季焜就因给党中央国务院提交的“粮食市场改革建议”报告受到批评,为此他曾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来没有动摇和改变过他的观点,因为他相信:时间会证明是对是错。兴趣努力坚持黄季焜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食物和农业贸易政策委员会董事会理事、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董事会理事、非洲农业技术基金()董事会理事、13个国际学术刊物的顾问、副主编和编委、1个国内学术期刊的顾问和编委等职务。就是这长长的头衔便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教授评价说:“黄季焜是最好的中国农业经济学方面的经济学家。”黄季焜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但是在同事和学生的眼中,他却是个低着头做学问的人。他经常是早上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无论周末节假日都在办公室工作;凡是他参与的研究工作,他都会严格把关,做到完美;修改学生论文时,他更是逐字逐句地改,细致到每一个标点。是什么让黄季焜达到如此高的学术造诣呢?“兴趣、努力和坚持”,黄季焜用三个词语概括道。黄季焜说自己并不聪明,小学和中学期间,只是被动地学习,找不到学习的意义。报考大学志愿和专业都是听老师和父母的,他被南京农业大学的农业经济专业录取时,并不知道农业经济是做什么的,只是被生活推着往前走。不经意间,人生的转折点来了。大学的第三年,他突然察觉到农业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他开始迫切地想要了解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自此,他喜欢上了农业经济这个专业,踏上了为之奋斗的旅程,并且一直坚持下来。198年4黄季焜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担任实习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对农业越来越多的了解,黄季焜深刻地意识到中国亟需开展更多的农业经济和政策研究,而国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理论方法。198年7,黄季焜前往国际水稻研究所和菲律宾大学深造。然而,异国他乡并非世外桃源,严峻的考验接踵而来。其中,英语成了黄季焜最大的难关,但上课听不懂、说不出的他并不气馁,他把课堂的内容录音,回宿舍后还得把3小时的课程再听2-遍才能理解,每天只休息4-个5小时。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儿,黄季焜第一学年的所有课程都是1分(满分)或1.2分5(优秀或),获资格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菲律宾大学,三年就从学士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屈指可数,而黄季焜竟奇迹般地做到了。黄季焜初期的职业生涯也是同样的突飞猛进。199年0博士毕业后他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做了二年博士后,199年2他回国启动了中国水稻经济研究项目,与此同时,他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两篇至今在学术界还具有重要影响的论文,一跃成为既年轻又小有名气的农业经济学者。199年3他被中国农业科学院破格直接晋升研究员,实现“三级跳”,仅仅31岁的他,成为了当时国内农业研究领域最年轻的研究员。晋升研究员并非一劳永逸,黄季焜又继续寻找机会深造。199年3他前往美国“取经”,去斯坦福大学做合作研究,1994-1年9在9国5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任研究员。在接触和了解了国际同行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研究后,他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农业经济和政策领域迫切地需要更多中国人自己去开展系统而严密的规范研究。“好的研究才能帮助制定好的政策,中国在农业经济政策方面需要人才和更多研究。农业农村发展对整个中国经济转型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对整个世界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黄季焜开始打算回国组建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和政策的研究团队。“顶天立地”的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开课题、做调研时,大家聚一起讨论,互相完善、补充,团队的(科研产出生产力)总是要比单干强。”黄季焜一直很重视团队的作用和建设。回国前,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就筹划着组建中国人自己的农业经济政策研究团队。年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最先一批加盟的有毕业于英国瑞丁大学的张林秀博士和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徐晋涛博士等学者。创建初期,黄季焜面对的困难很多,经费短缺是难免的事儿,他和同事们就自己掏腰包,凑齐了研究室的各项基础设备,“你对研究感兴趣,就不会等待,迫不及待地想去做”。该中心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改革试点单位。200年0农业政策中心“入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至今。“只有到农村基层与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做深入的调研,才能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问题,才能寻找和设计出最有效的获取实证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在黄季焜带领下,中心长期坚持开展以农户和社区调查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实证研究。他重视项目的顶层设计,特别是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在调查问卷设计、预调查、调查方案的制定和修改、调查培训和实地调查等各个环节,黄季焜和的其他主要核心研究人员都会亲自把关。尽管工作很繁忙,可每逢实地调查,黄季焜大都亲自参加预调查和试点工作。他认为,每次去农村调研一天,比在办公室一个星期学到的东西要多。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可行性和获得真实的数据,他们通常要反复在不同地区做多次预调查。通过深入农村调查,他们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能及时地发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因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国际学术界树立了基于实证研究得到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良好声誉。在坚持实证研究的同时,黄季焜强调“搞研究不能单纯重复别人的工作去证明别人是对的,要着重寻找新问题、新领域和新学科。”他们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均走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能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他们能把握学术的前沿和未来研究趋势,提前开展别人没开始或还在准备开展的研究。为保持团队研究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他们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术前沿。他们与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v荷兰自由大学、世界银行、国际粮农组织等20多个国际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了良好的实质性的合作。另外,十多年来,黄季焜为团队制定了一年一度的“一周封闭培训”制度。每年针对一个领域,邀请世界上的著名学者给团队上课,所有核心研究人员必须参加并完成每天课堂布置的作业。这些措施使得他们的团队能够对前沿性问题以及战略性问题做出较好的判断。同时,通过与农民、政府的深入交流和频繁接触,他们能及时了解国家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很快地找到切入点,从而为解决我国农业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出谋划策。此外,黄季焜也很注重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他说,在农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方面,农业经济学者不但要用经济学去解析农业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象和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还要掌握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比如同农业紧密相关的土地、水资源、气候、生物技术等等。为此,经济学需要同许多其他学科开展交叉研究,每开展一项这种研究,都会有所创新。正是因为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并结合黄季焜前面提到的“要寻找新问题、新领域和新学科”,使得的研究人员在农业生物技术经济研究领域、农产品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农村公共政策与随机政策干预实验及评估、生物质能源经济与政策影响等研究领域走在国际学术界的前沿。200年1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资助的“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称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为“顶天立地”的研究团队。他们“下”到农户、偏远地区做调查研究,“上”到引领学科发展和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黄季焜和他的团队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多次在《》和《》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国际上具有领先的学术地位和较高的影响力;同时,他们已向国家政府部门递交了六十余份政策报告,其中大部分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为国家重大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黄季焜从简单地偶然发现兴趣所在,到深入了解现状、探寻研究,再到渐渐承担起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责任。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但他步伐矫健,眼神坚定,他说,中国需要人才,政策制定需要有识之士,政策制定不仅是学术领域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大批的能够基于真实数据和充足证据开展严谨规范研究的人才。现代的“黄埔军校”这么多年来,黄季焜把心思全部放在科研事业上,他说自己就是来服务、来奉献的,虽然每天事务繁多,但是有了对本专业的兴趣,再累也不觉得累。黄季焜的一名博士生说:“黄老师非常敬业,他是真正靠自己的努力做出成绩。”作为团队的带头人,黄季焜总是尽可能地为团队的发展争取机会,用心呵护团队成长,培养教育团队的新生力量。黄季焜的母亲是农民,父亲是小学教师,如今黄季焜也成为了一位优秀的老师,他至今已培养50余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其中四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教育部的“长江学者成就奖”,一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优青基金”。黄季焜教育学生非常严格,他给学生分配的任务通常是其他学校学生的两三倍,不仅包括阅读书籍、查找文献,还包括下乡调研、设计方案、数据处理分析、建立模型等,科研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让学生亲自去经历。通常老师会分给学生一个课题,但是黄季焜要求他的每一位学生参与两、三个大型课题的研究,学生们自然倍感“压力山大”。周末假期学生办公室里也是一片忙碌,学生们形容像在战场上一样。此外,从黄季焜199年7回国带博士生开始,就规定中心的博士从入学到毕业需要四年的时间,是在国内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第一个实施“博士读四年”的导师。他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走在其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一些博士毕业后不知道项目申请书如何写,但是他的学生在求学期间就参与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所以多数学生毕业不久就可以担任主要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学生完成的研究任务没有达到黄季焜的要求时,他会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由于恰巧黄季焜也姓“黄”,而且只要在曾经工作过的研究人员,到新单位工作后都成为相关领域的优异人才,所以学生们戏称中心为农业经济界的“黄埔军校”。黄季焜乐于接受这个外号,他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他们一辈子都记在心里”。虽然黄季焜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事事让人信服,学生们真正能有所收获,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生活中的他也十分幽默亲和。调研回来的火车上黄季焜和同事、学生们一起开怀畅饮;在电梯遇见了,他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开个玩笑,像朋友一样;聚餐时,他会跟学生们讲他的福建口音引出的各种有趣误会;虽然他很希望培养的人才能留在中心工作,但他会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前途考虑。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金霞说:“黄老师做人做事踏实正派,能够发现大家的优点,而且他是在实实在在地付出,大家心服口服。”从199年5到200年5,黄季焜的团队主要是在国外引进人才,但是现在,黄季焜焜十分自豪地告诉笔者,“如今团队里的很多主力都是土生土长的‘自己人’,我们的人才培养已经不比国外差了。”可能有些环节的理论水平还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但是综合研究能力一定是位居前列的。所以,对于那些在国内还是国外做科研犹豫不决的学生来说,黄季焜建议,一定要了解该学科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现状,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做决定。比如农业经济学科,国外的理论研究比国内先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