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基础研究与应用_第1页
局部放电基础研究与应用_第2页
局部放电基础研究与应用_第3页
局部放电基础研究与应用_第4页
局部放电基础研究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电脉冲信号及其频率特性

不同类型放电的各种特征

绕组类设备放电信号的传播规律

绕组类设备局部放电的量化和放电点定位

现场强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

放电模式识别和诊断1放电故障诊断的基础性探讨发电机、变压器2023/2/20放电持续时间

纳秒至微秒数量级1三电容模型2023/2/20视在放电量q=CxUxm

Uxm:Cx两端电压

变更幅值

国家标准规定

低值方波电压u0(幅值U0)

经小电容C0(其值足够小)接至Cx两端

对视在放电量进行校订1视在放电量及校订2023/2/20绕组中某部位发生放电

该部位可看作电容试品

检测装置只能在绕组两端检测

检测的是经绕组向外传播的放电信号

方波校订电压也无法干脆接至放电部位1发电机、变压器放电故障诊断的特殊性2023/2/20局部放电发生、发展

取决于电极结构、介质种类及缺陷形式等

局部放电脉冲电流会受这些因素影响

放电脉冲波形特性

探讨绕组类设备放电脉冲传播规律的前提

选择放电检测装置频率特性要求的依据2局部放电脉冲及其特征2023/2/202.1放电脉冲电流测试系统(1)

——回路2023/2/20

2.1测试系统(2)

——误差来源2023/2/20

2.1测试系统(3)——检测电阻2023/2/20

2.1测试系统(4)

——测量装置2023/2/20

2.1测试系统(5)

——测量误差2023/2/20

2.1测试系统(6)

——干扰防护2023/2/202.1试验模型(1)

——三大类2023/2/202.1试验模型(2)

——空气放电模型2023/2/202.1试验模型(3)

——电机线棒模型2023/2/202.1试验模型(4)

——空气放电模型2023/2/202.1试验模型(5)

——油中放电模型

油中放电试验模型

n

有机玻璃盒—布置电极—绝缘材料每种各5个n

油纸绝缘放电

n

胶纸筒表面放电n

浸油纸板气泡放电2023/2/20

2.1.1

空气中放电脉冲电流实测波形(1)

2023/2/20

2.1.1

空气放电脉冲波形(2)

2023/2/20

2.1.1

空气放电脉冲波形(3)2023/2/20

2.1.1

空气中表面放电脉冲电流实测波形(1)2023/2/20

2.1.1

空气中表面放电脉冲波形(2)2023/2/20

2.1.1

空气中表面放电脉冲波形(3)2023/2/20

2.1.1

空气中表面放电脉冲波形(4)2023/2/20

2.1.1

空气中表面放电脉冲波形(5)2023/2/20

2.1.1

空气中悬浮放电脉冲电流实测波形(1)2023/2/20

2.1.1

空气中悬浮放电脉冲波形(2)2023/2/20

2.1.1

电机线棒气隙放电脉冲电流实测波形(1)2023/2/20

2.1.1

电机线棒气隙放电脉冲波形(2)2023/2/20

2.1.2

油纸绝缘放电脉冲电流实测波形(1)2023/2/20

2.1.2

油纸绝缘放电脉冲波形(2)2023/2/20

2.1.2

油纸绝缘放电脉冲波形(3)2023/2/20

2.1.2

油中胶纸管表面放电脉冲波形2023/2/20

2.1.2

油中气泡放电脉冲电流实测波形2023/2/20

2.1.3

放电脉冲电流波形分类(1)2023/2/20

2.1.3

放电脉冲电流波形分类(2)2023/2/20局部放电信号检测方法

高频:小于1MHz甚高频:30300MHz

特高频:300MHz3GHz

高频法简洁,可校订视在放电量

不易避开干扰

高频和甚高频法会受架空线电晕影响

特高频(UHF)段

空气电晕放电与油中局放信号存在差异

检测油纸变压器局放信号的UHF重量

可避开空气电晕影响2.2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1)2023/2/20电气设备内绝缘系统发生局部放电

由放电点向无限大空间辐射电磁波

接受双臂阿基米德螺线天线检测放电信号

超宽频带信号传感器(上限频率1500MHz)

天线输出信号

TDS684C数字示波器记录

带宽1GHz,最高采样率5GS/s

对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2.2局部放电特高频信号(2)2023/2/20电晕:能量主要分布在0200MHz

在150MHz旁边有一窄而陡的能量尖峰

沿面放电:能量主要分布在0200MHz

在50MHz旁边有一窄而陡的能量尖峰2.2.1空气中放电信号的功率谱空气中

尖板电晕

沿面放电信号功率谱2023/2/20电晕:能量主要分布在501000MHz

在300MHz旁边出现最高能量峰值

沿面放电:能量主要分布在500800MHz

在600MHz旁边出现最高能量峰值2.2.2油中放电信号的功率谱(1)油中

尖板电晕

沿面放电信号功率谱2023/2/20气隙:能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MHz

45个能量高峰,在870MHz旁边最高

悬浮放电:能量主要分布在4001100MHz

约10个能量高峰,在780MHz旁边最高2.2.2油中放电信号的功率谱(2)油中

气隙放电

悬浮导体放电信号功率谱2023/2/20油中放电信号能量主要分布在3001100MHz

有多个较宽、不很陡峭的能量尖峰

空气中放电信号能量主要分布在0200MHz

绝大部分能量在几个极窄、陡的主尖峰中

用UHF法检测变压器局部放电

测量频段大于300MHz为宜

避开空气中电晕放电脉冲型干扰2.2.3频谱特性的差异2023/2/20放电信号由放电点经绕组向两端传播

衰减、变形、时移

检测系统绕组两端

所得放电信息受到影响

影响与脉冲特性、脉冲传播途径有关

脉冲检测信号的变更

放电源到测量端的路径信息

放电源的位置信息3放电脉冲信号沿设备绕组的传播2023/2/20以变压器为例

建立了局部放电脉冲在绕组中传播过程的

LCK电路网络仿真模型

变压器绕组按绕制方式划分成集中单元

每个集中单元由

电感性(L)支路

纵向

电容性(K)支路

并联3.1绕组中快速暂态过程数学模型(1)

2023/2/203.1绕组中快速暂态过程数学模型(2)

L支路:匝导线电阻/电感

匝间互感

K支路:匝间电容/漏导

饼间电容/漏导

单元的横向对地电容

C支路:

线匝对铁心/外壳电容

各单元间存在互感

2023/2/203.1绕组中快速暂态过程数学模型(3)

发生局部放电的绕组处看作电容性试品

用三电容模型等效

用陡脉冲电流源模拟放电的外在反映2023/2/203.1绕组模型验证(1)

变压器绕组实物模型

仿真分析和实际测试

在绕组的5个不同位置

第2、4、8、12、14个线饼

注入脉冲激励信号

比较测量端的仿真响应和实测信号

实测和仿真响应波形比较接近

实测起始部位存在一些较高频率的振荡2023/2/203.1绕组模型验证(2)

用相关分析方法

定量比较

同一位置注入

实测和仿真响应

具有最好的相关性

仿真模型能较好

反映脉冲沿变压器

绕组的传播特性2023/2/20

3.2绕组中放电点电气定位方法(1)

局部放电脉冲在变压器绕组中传播

传播过程中的变更与脉冲传播途径有关

绕组两端脉冲信号的变更

包含了由放电源到测量端的路径信息

反映了局部放电源的位置信息2023/2/20

3.2绕组中放电点电气定位方法(2)

探讨了三台电力变压器

SFPSZ7150000/220(高、中、低压三绕组)

DEP240000/500(高、低压双绕组)

OSFPSZ240000/400TH(高、低压双绕组)

仿真探讨220kV和500kV变压器

归纳放电点的电气定位方法

用400kV变压器的试验结果验证2023/2/20

3.2绕组中放电点电气定位方法(3)绕组传播特性试验回路2023/2/20

3.2电气定位/220kV变压器SFPSZ7150000/220

高压绕组中部出线,纠结连续式

每半部分48饼,122饼为纠结式

2348饼为连续式

中压绕组94饼,纠结连续式

112和93、94饼为纠结式

1392饼为连续式

低压绕组55匝,螺旋式2023/2/20

3.2电气定位/500kV变压器DEP240000/500

高压绕组中部出线,连续纠结式

每半部分54饼

16、1518饼为连续式

其余为纠结式

低压绕组中部出线

每半部分48饼,连续式2023/2/20

3.2电气定位/400kV变压器OSFPSZ240000/400TH

绕高压绕组中部出线,插入电容连续式

每半部分56饼

120、5356饼为插入电容式

2152饼为连续式

凹凸压绕组与高压绕组自耦连接

共34饼,连续式2023/2/203.2电气定位/仿真探讨(1)220kV变压器仿真模型

不同节点注入脉冲信号

在高压绕组的A端和X端测量脉冲响应

高压绕组分上、下两段

分别有24个单元、25个节点

第5和第20节点注入脉冲信号时的响应2023/2/203.2电气定位/仿真探讨(2)第5节点

注入

A端响应

X端响应

2023/2/203.2电气定位/仿真探讨(3)第20节点

注入

A端响应

X端响应

2023/2/203.2电气定位/仿真探讨(4)放电发生位置

距绕组首端约17%(第5节点)

83%(第20节点)

放电位置与放电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影响脉冲时域波形幅值

影响脉冲幅频特性幅值

其他节点注入时同样规律

500kV变压器同样规律2023/2/20

3.2电气定位特征量依据仿真探讨

可用于定位放电点的特征量

0.91MHz范围内频响信号平均值

1MHz范围内信号能量

提出电气定位方法

幅比折线法(利用响应幅频特性重量)

能比直线法(利用局部放电信号能量)2023/2/20

3.2幅比折线法(1)

各频谱特性图的共同特点

相对其它频率位置

1MHz旁边的幅频特性较平坦

由绕组等效电路中的电容特性引起

电容性频段

幅频特性幅值与脉冲传播距离有亲密联系

可为局部放电电气定位供应良好依据2023/2/20

3.2幅比折线法(2)

以响应幅频特性|I(f)|在0.91MHz频段内

平均值H作为电气定位所依据的特征量

H确定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依据某节点注入脉冲时绕组首、末端响应

分别计算HA和HX

以比值HA/HX|0.9~1MHz作为定位特征量2023/2/20

3.2幅比折线法(3)比值HA/HX与放电位置有较好对应关系

用折线拟合HA/HX与放电点位置x的关系

A、B–首、末端注入脉冲时的比值

在HA/HX~x图中绘制连接

(0,A)(50%,(3A+5B)/8)(100%,B)

三点的折线

可利用此幅比折线定位放电点2023/2/20

3.2幅比折线法(4)变压器高压绕组不同节点注入放电脉冲

随着放电位置由首端向末端移动

HA/HX呈现单调下降趋势

幅比折线法的定位误差约为15%500kV

仿真400kV

实测2023/2/20

3.2能比折线法(1)

以响应量不同频段放电信号的能量

仿真探讨表明

响应信号1MHz以内的能量

与脉冲传播距离有亲密关系

可为局部放电电气定位供应良好依据2023/2/20

3.2能比折线法(2)

以响应幅频特性|I(f)|在1MHz以下的能量

作为电气定位所依据的特征量

E确定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依据某节点注入脉冲时绕组首、末端响应

分别计算EA和EX

以比值EA/EX|<1MHz作为定位特征量2023/2/203.2能比折线法(3)比值EA/EX与放电位置基本呈线性关系

用直线拟合EA/EX与放电点位置x的关系

A、B–首、末端注入脉冲时的比值

在EA/EX~x图中绘制连接

(0,A)(100%,B)

两点的直线

可利用此能比直线定位放电点2023/2/20

3.2能比折线法(4)变压器高压绕组不同节点注入放电脉冲

随着放电位置由首端向末端移动

EA/EX呈现下降趋势

能比直线法的定位误差约为8%220kV

仿真400kV

实测2023/2/20

3.3绕组类结构视在放电量校订方法(1)

视在放电量校订

国家标准GB/T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IEC60270:2000

《Partialdischargemeasurements》

规定了方法传统法

能很好地适用于集中型电容试品2023/2/20

3.3视在放电量校订方法(2)

按传统方法校订

仅当绕组首端放电时才正确反映视在放电量

绕组其他部位发生的放电

得到的是“视在的”视在放电量绕组类设备

脉冲传播

困难性2023/2/20

3.3传统法:220kV变压器仿真分析(1)绕组A端与地之间

注入24nC

校订脉冲

校订系数

在绕组的不同节点

注入24nC放电脉冲

在A端、X端测点检测响应

传统法校订

A端、X端测得的视在放电量2023/2/20

3.3传统法:220kV变压器仿真分析(2)A端测点X端测点

视在放电量与注入电荷差别较大2023/2/20

3.3传统法:500kV变压器仿真分析A端测点X端测点

视在放电量与注入电荷差别较大2023/2/20

3.3几何平均法校正视在放电量

qA、qX

A端、X端测点响应信号的校订结果

视在放电量220kV变压器500kV变压器2023/2/203.3试验验证:400kV变压器

不同部位放电时

视在放电量

未校正:A端测点最小只有

注入电荷的0.3倍

a端测点最大达

注入电荷的15倍

经校正后

最大为

注入电荷的2倍

差别大为缩小2023/2/20窄带干扰脉冲干扰4干扰信号特性及抑制方法(1)

设备运行现场电磁干扰猛烈

影响局部放电检测灵敏度

影响诊断牢靠性

依据频带分类2023/2/20干扰依据频带分类

窄带干扰

如载波通讯、放射机、开关电源等

脉冲干扰

如功率电子器件、导体电晕、

电机电刷火花等

相应的干扰抑制方法4干扰信号特性及抑制方法(2)

2023/2/20可以运用

模拟滤波器

自适应数字滤波法

小波变换分析法

频域抑制法4.1窄带干扰抑制(1)

2023/2/20基础:自适应处理器

FIR数字滤波器

自适应算法

随机梯度法

系统依据实际状况

变更滤波器

抑制干扰4.1自适应数字滤波(1)

2023/2/20滤波效果影响因素

滤波器阶数p

延迟

收敛因子4.1自适应数字滤波(2)

2023/2/20具有多辨别率(多尺度)特点

在时频两域表现信号的局部特征

可看作带通滤波器

在不同尺度a下对信号滤波

基本频率特性()

中心频率随a的缩小而增高

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恒定

可用来抑制窄带干扰4.1小波变换(1)

2023/2/20

200MW发电机局部放电

在线检测信号

小波变换处理

原始信号x(t)

输出信号d(t)

窄带干扰

120kHz

150kHz

被完全抑制4.1小波变换(2)

2023/2/20

局部放电脉冲频谱宽幅频特性为水平线

窄带干扰幅频特性为垂直线4.1频域抑制窄带干换(1)

抑制方法

谱线删除频域开窗多通带滤波法2023/2/204.1频域抑制窄带干换(2)

谱线删除

干扰源较少时

频域开窗

干扰源稍多

且较密集

多通带滤波

干扰源多且密集

然后进行IFFT

时域图形中

窄带干扰抑制

2023/2/20可以运用

时域平均法

小波变换分析法

时域平均法

白噪围绕时间轴波动

遵从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

局部放电脉冲的发生相位基本不变4.2白噪声抑制时域平均法(1)

2023/2/20检测数据按工频周期的整数倍划分

对n个样本进行平均

有用信号幅度基本不变4.2时域平均法(2)

白噪标准差降为

干扰降为原来的2023/2/20在时、频两域突出信号的局部特征

函数的局部特征

用Lipschitz指数表征

斜坡、阶跃、函数的分别为1、0、1

小波变换随尺度j的变更与指数有关

在极值上反映得最为明显4.2小波变换分析法(1)

2023/2/20对小波变换的极大值

>0随j增大而增大

<0随j增大而减小

=0不随j变更

白噪的=–0.5–(>0)

其小波变换极大值随尺度增加而减小

大尺度下的极大点主要属于有用信号4.2小波变换分析法(2)

2023/2/20消退白噪的做法

大尺度下的极值点为基础

依据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