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的关系探究,逻辑学论文_第1页
黑格尔《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的关系探究,逻辑学论文_第2页
黑格尔《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的关系探究,逻辑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格尔(逻辑学)和(精神现象学)的关系探究,逻辑学论文摘要:(逻辑学〕既不是单纯的思维工具,也不是哲学家神秘的观念游戏,而是西方哲学史上传之长远的逻各斯概念与思有同一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结晶。由于它是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核心,又牵涉西方形而上学史上很多艰深的问题,因此颇不易把握,在研读时须遵循一定的途径。本文从(精神现象学〕绝对知识章和(逻辑学〕开篇的若干阐述出发,探究(逻辑学〕的起点;继而分别以存在反思和推论三个范畴为切入点,通过对全书构造的梳理表示清楚,该书在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个层面上分别以越来越具有思辨性的三种不同方式,遵循了概念与事情本身两者同步进展的形式,尤其不可忽略事情本身的自我展露这条暗线最后扼要讨论(逻辑学〕与其他体系着作的关联问题,以为只要在充分尊重两类着作内部构造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双方良性的互镜关系。本文关键词语:黑格尔;(逻辑学〕;(精神现象学〕;逻各斯;(逻辑学〕是黑格尔最核心的着作。当下国内外学界的黑格尔研究大有复兴之势,人们对这部着作1的兴趣也有增无减2。它又是黑格尔最难懂的着作,虽名为逻辑学,但并非要创立一套与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等类似的工具逻辑,反而更接近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和柏拉图的辩证法,实际上讨论的是世界本身的可理解性,或者讲世界自我构造的逻辑基础,更关注的是世界本身的真理,而不是人类现成化地把握事物的主观概念框架3。假如在这个意义上阅读(逻辑学〕,我们的近当代哲学研究或许会打开更广阔的前景。在这里之前,我们需要找到进入(逻辑学〕的适当途径。本文打算就此略陈己见,在该书的起点与进展方式两方面进行初步讨论,并在这里基础上简单谈谈该书与其他体系着作之间的互文关联。一、起点:概念与事情本身的同一与引导读者直接从自然意识入手,并一步步开拓视界、放弃成见、进入事情本身4的(精神现象学〕不同,(逻辑学〕并不是一部容易上手的书。阅读此书时,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找到了进入它的门径?黑格尔在(大逻辑〕导论开篇就讲:没有一门科学比逻辑科学更为强烈地感遭到一种需要,即在不作出任何先行的反思的情况下,以事情本身为开端。5这意味着,任何外在反思不管是像意识哲学那样与事情本身保持慎重的距离,还是像唯理论那样追求直接进入事情本身,本质上都只能看到它们各自想看到的东西,而没有真正触及事情本身及其逻辑。关键不在于意识与理性,而在于事情本身。话虽如此,黑格尔自个指明的这个门径并不轻易向人开放,人们必须走过类似于(精神现象学〕中那种异常困难的旅程才能抵达它那里6。如若不然,不管人们从意识的种种形态(如该书前五章所示)出发,还是从到浪漫派为止的西方精神史的种种精神形态(如该书这两个关键部位的若干阐述,看看究竟怎样进入(逻辑学〕。黑格尔称绝对知识为概念性知识(dasbegreifendeWissen)7。在绝对知识章,黑格尔先是交待了作为此前的西方精神史之顶点的道德世界观与优美灵魂怎样向科学体系过渡,然后直接将包括(逻辑学〕在内的科学体系与整个(精神现象学〕进行比照,以此预示科学体系处于何种知识形态。他指出,当优美灵魂不再排挤外部世界并局限于本身之内,那么它本身作为概念就获得了普遍性形式,而保存下来的,则是自我意识的真实的概念,或者讲是一个已经实现了的概念。概念便在它的真理中,亦即在与它的外化的统一中了8。外表看来,这话似乎不难理解:只要我们在外部事物中把握到它可被我们理解的一面,那我们的知识不就博得它的实现和外化了吗?然而,这种流俗的理解是行不通的,它就与黑格尔接下来的描绘叙述相冲突:上述知识形态是以纯粹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知道纯粹知识不是诸如义务之类的抽象本质,而是另外一个本质,这个本质是这一个知识,是这一个纯粹的自我意识,因而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对象,而这个对象是一个自为存在着的自主体(Selbst)9。这表示清楚绝对知识不是关于道德世界观或优美灵魂急欲排挤却又离不开的任何身外之物的知识,由于任何身外之物都只是抽象本质,而不是真正的本质与真实的对象。可见,要理解绝对知识以及与这知识同一的事情本身,从主体及其意识、理性出发看待它身外之物的种种方式在这里都是不适宜的,那样永远只能得到抽象本质,由于那种人为追求来的统一其实仍然以主体与其对象的分裂为前提。扩大到(精神现象学〕的整个历程,黑格尔这样说明现象学与科学体系之间的区别:假如讲在精神现象学里面,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知识与真理之间的一个差异不同,都是这个差异不同扬弃本身的运动,那么反过来,科学并未包含着这种差异不同及其扬弃,毋宁讲,由于环节已经具有概念的形式,所以它把真理和认知着的自主体之类客观的形式结合为一个直接的统一体。环节并不是显现为一个在意识或表象与自我意识之间来回往复的运动,毋宁讲,环节的纯粹形态(这个形态已经摆脱了它在意识中的现象),亦即纯粹概念及其前进运动,完全依靠于环节的纯粹规定性。10这就是讲,科学体系根本不再像现象学中那样,关注人能知道和能做些什么,以及人怎样处理其本身(自我意识)与他所建构出来的事物形象(意识或表象)之间的关系;而是在概念的层面上,即在了解到知识本质上是事物本身的自我认识,而不是主体的设想的基础上,将事情本身的一些对象性表现(真理与认知着的本身的对象性形式)在尚未到达概念层面时人以为只是他本身的行动成果的那些知识真正视作事情本身运动的成果(结合为直接的统一体),即真正立足于事情本身并以事情本身的视角来看问题。但是,人们丝毫不必由于黑格尔议论纯粹规定性和纯粹概念便担忧科学只是空洞的概念游戏,由于它的内容与外延正是历史上出现过的种种精神形态,分毫不少:反之,对于科学的每一个抽象环节而言,总是有一个显现出来的精神的形态与之相对应。正如现实存在着的精神并不比科学更丰富,这精神在其内容方面也并不比科学更贫乏。11这意味着科学体系与(精神现象学〕同样广阔与丰富,只不过它是在真正的概念层次上讨论(精神现象学〕讨论过的同一个世界。那么,科学体系将怎样讨论这个世界?科学的本质,亦即那个在科学里通过自个的单纯中介活动而被设定为思维的概念,把这个中介活动的各个环节分拆开,并根据一个内在的对立把自个呈现出来。12这意味着,外表看来科学的本质仿fo是思维在对一堆概念进行互相中介,仿fo是主观的事情,实际上是事情本身(或概念)在思维中进行自我分解并将其本身呈现出来。上文的梳理至少能够得出如下三个结论:(1)以(逻辑学〕为核心的科学体系,整个地是概念与事情本身一样一的,或者讲是事情本身的自我认识,而不是人从本身出发对事情本身进行的任何操作;(2)科学体系并非主观观念的抽象游戏,也不讨论什么超越之物,它只是在上述同一性的基础上讨论我们生活于华而不实的这个世界;(3)这个讨论当然必须借助思维来进行,但思维在概念上的推进所透显出来的,却是事情本身借此进行的越来越深的自我呈现。假如讲(精神现象学〕的绝对知识章还站在体系的门槛,对于概念与事情本身的同一性构造的预示还略显外在,那么(逻辑学〕开篇则引我们登堂入室,使我们窥见其内部构造。黑格尔首先再次确认,在(逻辑学〕及其引领的哲学科学中,概念与事情本身(即存在)是同一的。在逻辑学中,一个主观地自为存在着的东西和预设读者已经通透把握了(精神现象学〕的整个历程,因此并未对这种同一性着墨过多,使初学者对于一些关键问题不明就里:它是其来有自,还是黑格尔独创的?是现成对象的事后统一,还是事情本有的深层特质?是一成不变因此能够一蹴而就的,还是逐步展露因此需要艰辛劳作的?下面试分别论之。(1)黑格尔所谓概念与事情本身的同一性,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巴门尼德以来西方古老的思有同一传统18。后者并非仅见于巴门尼德、笛卡尔、德国观念论者等少数明确讨论过这一现象的思想家,而是西方哲学一以贯之的一个传统。从深层次看,它是西方形式观的一种表现。而西方形式观由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最初提出,由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决定性地奠基,进而通过中世纪哲学、近代理性观影响至今。这种形式观深入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不是在物质中生成的,而是与物质同等原初并将事物内在凝聚起来的规定性秩序,它既是仅由人类理智才能把握到的知识性要素,又是事物的存在本身所仰赖的客观构造,思维和存在均以这秩序为旨归,它也标志着思(思维)与有(存在)的根本同一性。(2)只要我们不在现成的意义上将思维与存在分别等同于人随意的念头与事物的属性,并在这里基础上考虑二者怎样勉强统一起来,而是反过来追索思维与存在这二者的条件,就必定会洞察二者在根本上具有同一个形式构造。详细到德国古典哲学内部,黑格尔所理解的概念与事情本身的同一以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开启的既先于主、客体而又成为二者共同构造的先验要素为先驱,又不像康德那样始终没有摆脱主体意识的立场。他不再纠缠于表象与对象的关系问题,而是基于谢林开拓的事情本身的观念东西与实在东西的同一性的新格局之上看问题19。(3)但这并不意味着思维在(逻辑学〕中一开场就到达最完善的思有同一,后者要通过对历史上各种概念、范畴艰辛卓绝的纯化与系统化工作,在(逻辑学〕结尾部分才能到达。详细到(逻辑学〕内部而言,黑格尔从思维最初以为最直接也最确定,实际上最抽象也最浅薄的纯存在出发,通过以三种方式分别在三个层面进行的概念演进,使事情本身越来越深切进入、广阔地展露本身。以此观之,黑格尔的着述历程将显示出更深入的历史意义。(精神现象学〕在意识体验与精神史的层面上系统梳理了近代理性的危机:它看似一往无前、开疆拓土,实际上无往而不在本身编织的合理性之网中,因此总是自外于事情本身(尤见于理性章全章);它看似以理性目光一统天下,实际上继承了中世纪教化格局下的分裂窘境,陷入优美灵魂式的伪善而不自知(尤见于精神章幅,在每一部书初次出现时,同时列出中、德文本出处,其他地方只列出中译本页码出处,略去德文本出处(译文修改较多的个别地方除外)。引文中的黑体字为原文所有。其他各处同此,不逐一讲明。6同上,第2627页。7或译进行概念性把握的知识。黑格尔亦称之为在精神的形态下认知着它自个的精神(dersichinGeistsgestaltwissendeGeist),即自知其为精神的精神。参见[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先刚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96页。8同上,第493494页;Hegel,Ph?nomenologiedesGeistes,Hamburg:FelixMeinerVerlag,1988,S.521.9同上,第494页。10同上,第501页。11[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501页。12同上,第501页。13[德]黑格尔:(逻辑学I〕,第38页;Hegel,WissenschaftderLogikI,S.57.14同上,第27页。15同上,第27页。16同上,第39页。17[德]黑格尔:(逻辑学I〕,第39页。18黑格尔明确将自个的逻辑学溯源到古代哲学的逻各斯,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参见[德]黑格尔:(逻辑学I〕,第17、28、11页。19庄振华:(略论谢林自然哲学的开端〕,(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20庄振华:(〈精神现象学〉义解〕,第357373、509521页。21本文固然撷取(精神现象学〕(逻辑学〕的若干阐述表示清楚,阅读后书应以对前书的通透理解为前提,但这些阐述背后的问题意识(化解近代理性的分裂窘境)才是这种前提关系的根本原因。SeeRosen,TheIdeaofHegelsScienceofLogic,p.233;M.Quante,DieLehrevomWesen.ErsterAbschnitt.DasWesenalsReflexioninihmselbst,inders.(et.al.hrsg.),KommentarzuHegelsWissenschaftderLogik,FelixMeinerVerlag,2021,S.278.22[德]黑格尔:(逻辑学I〕,第49页。23抽象概念即主观概念,因此属于客观逻辑;纯粹概念即事情本身的内核,因此属于主观逻辑。(逻辑学〕中客观逻辑与主观逻辑的区分当然不是从人的意识出发,而是从事情本身出发作出的,抽象且外表的、反映事情本身的自在存在的是客观逻辑,详细且深切进入的、反映事情本身的自为存在的是主观逻辑。参见[德]黑格尔:(逻辑学I〕,第39页。24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整个区别都发生于事情本身内部,而不发生在常识意义上的现成事物层面,因此不可误以为(逻辑学〕的演进是从主观观念向客观事物的进展。为此,黑格尔在(大逻辑〕第二版序言中专门强调,(逻辑学〕的对象不是常识意义上的事物(Dinge),而是那与概念同一的事情(Sache)。参见[德]黑格尔:(逻辑学I〕,第17页。25所谓明线,是指人们往往只见书中很多概念依次出现,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以为每个概念仅仅仅是从先前的概念中生成的。但这只是外表现象,其背后隐藏着事情本身从最外表、最抽象的直接性存在层次向最深入、最详细的思辨性概念层次逐步展现本身的经过,后者由于容易为人忽视,故称为暗线。26正如上节末尾提到的,在这种外表看似僵硬的三分背后,隐藏着黑格尔克制近代理性的分裂窘境的现实考虑。从逻辑学的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的三分到各部分内部的种种三分都是如此。但三分本身并非绝对必然的,只要能具体表现出上述进展,二分或四分也是能够的,比方概念论的认识的理念就是二分的,他的其他着作也有四分的情形(如(自然哲学〕的特殊个体性的物理学、(历史哲学〕的历史分期等)27指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下同。28[德]黑格尔:(逻辑学百科全书第一部分〕,梁志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5页;Hegel,Enzyklop?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imGrundrisse.ErsterTeil.DieWissenschaftderLogik,Frank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