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一、选官之变

一、选官制度

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篇》察而不实(选拔官吏失职),选拔出的官员质量较低。

九品中正制材料表明当时的察举制如何?(1)创立:曹魏(2)选官标准:家世、道德、才能到主要注重家世。1、九品中正制(3)措施: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为九等,朝廷依此授予相应的官职。一、选官制度②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沈约《宋书·恩幸传》材料二: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一、选官制度(4)评价:①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隋朝开始采用分科取士始设进士科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高官主持考试,提高考试地位宋朝完善科举制度:弥封(遮住姓名)、眷录、锁院等2、科举制一、选官制度——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材料一: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羊士谔《忆江南旧游二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科举制的影响:①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扩大),增强社会流动性。②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③有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消极作用:a.禁锢思想,压抑个性b.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发展。一、选官制度——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夏商周隋唐至明清选官制度依据标准血缘军功品行门第才学(考试)发展规律①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才学,趋向公开公平。②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③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官员选拔变得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一、选官制度高考链接D1.(2021吉林)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2.(2023辽宁)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

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B二、中枢之变

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制魏晋南北朝尚书台东汉中(内)外朝制汉武帝三公九卿制秦代三公九卿皇帝皇帝三公九卿中(内)朝皇帝尚书台三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省六部制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时期:隋文帝时,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继续沿用,并有所创新。特点

相权三分,彼此牵制;分工明确;集体议政;节制君权;程序化、规范化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三省六部制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实施三省六部制的意义是什么?①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节制君权)②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③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为历朝所沿用二、三省六部制1.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①_____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由②_____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①②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

)A.中书省门下省

B.中书省尚书省C.门下省尚书省

D.门下省

六部A

2.唐朝三省制中,“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一规定(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C.形成了完备的监察制度

D.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B学以致用三、赋税之变

田赋:以田亩为基础的土地税包括征发无偿劳役的徭役、兵役、各种职役、差役等。丁税:以人丁为基础的人头税概念辨析赋税役赋税制度时期魏晋唐初唐中后期赋税制度征收标准阅读课本第40页,用表格的形式总结魏晋到唐赋税制度是什么?其征税标准是什么?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户人丁财产、土地三、赋税制度——人身控制逐渐放松赋税制度1、魏晋南北朝——租调制租(田亩税):粮食调(人头税):布帛

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赋税制度意义: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庸:用绢或布代徭役调(人头税):布帛租(田亩税):粮食2、唐初——租庸调制名称物品实质租粟土地税庸绢或布代役代役税调绢或布财产税实施内容:杨炎(727-781)赋税制度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钱),按田亩缴纳地税(粮)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3、唐中后期——两税法两税法的评价

赋税制度①简化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