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电视剧《功勋》拍摄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奋斗经历,却拥有同样的品格与特质:谦虚谨慎,低调务实,无私奉献。修身立德,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在年轻人而言,始终戒骄戒躁,保持谦逊低调,无疑不是常修课和必修课。谦逊低调的人,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张富清封存赫赫战功,扎根人才匮乏的偏远山区,用自己的朴实纯粹、()书写了精彩人生。这样的人生选择与坚守,映照着“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的豁然,展现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解放战争期间,面对各界代表抬来的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刘伯承同志婉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这个“不敢当”,既是面对成绩的谦逊低调,更是面对名利的清醒()。谦虚不自满,是追求卓越的必备品质。。谦逊低调就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做,会淡然面对自己的成绩、不贪功,热情点赞他人取得的成绩、不嫉妒;会在遭遇挫折时勇于反思自我、寻找问题症结,同时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真诚嘘寒问暖、及时伸出援手。也只有这样做,才会在心态上理性平和,在言辞上和风细雨,在行为上务实低调,从而真正赢得尊重。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轨迹淡泊名利自省B.轨迹宁静致远反思C.踪迹淡泊名利自省D.踪迹宁静致远反思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此,才能做到胜而不骄,居功不傲、败而不馁。B.如此,才能做到胜而不骄、积小胜为大成,居功不傲。C.如此,才能做到居功不傲、胜而不骄,积小胜为大成。D.如此,才能做到居功不傲、胜而不骄,败而不馁。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年轻人始终戒骄戒躁而言,保持谦逊低调,无疑不是常修课和必修课B.对年轻人而言,始终戒骄戒躁,保持谦逊低调,无疑是必修课和常修课C.对年轻人始终戒骄戒躁而言,保持谦逊低调,无疑是常修课和必修课D.在年轻人而言,始终戒骄戒躁,保持谦逊低调,无疑不是必修课和常修课【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轨迹: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语境与“人生”搭配,侧重人生经历,应选“轨迹”。第二空,淡泊名利:不追求,不热衷名利。宁静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与前文“视名利淡如水”相呼应,应选“淡泊名利”。第三空,自省:自我反思、反省。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语境指刘伯承面对名利能够自我反省,不被迷惑,应选“自省”。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上文“张富清封存赫赫战功”,这是“居功不傲”;“面对各界代表抬来的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刘伯承同志婉言谢绝”“谦虚不自满,是追求卓越的必备品质”,这是“胜而不骄”,排除AB;文中没有“败”的意思,排除D。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在……而言”搭配不当,应为“对……而言”;“无疑不是”否定词滥用,应为“无疑是”;语序不当,应“必修课”在前,“常修课”在后。全部改对的是B项。故选B。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得益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社会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冰雪运动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近年来,滑雪行业频频传出融资成功的消息。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滑雪相关企业共有近6700家,2021年1~11月同比增长61%。随着技术迭代优化以及消费者娱乐需求日趋强烈,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加速冰雪产业升级。“冰雪+5G”“冰雪+金融”“冰雪+旅游”等模式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冰雪+”的商业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帮助冰雪运动相关企业整合业态、创造多元化的营收模式。(摘编自《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材料二:冬奥会项目中有一个北欧两项,从命名方式就能看出欧洲对冰雪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滑雪并非是在欧洲兴起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中国新疆阿勒泰岩画上,就有了早期先民滑雪的记载。经国内外历史学家多年考证,《2015阿勒泰宣言》证实了中国该地区为世界最古老的滑雪发源地。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有尖翅滑雪板,宋代出现拖冰凌(雪车)、堆雪人等雪上竞技娱乐,到了元代,人们还将骑木(即滑雪、滑冰)用在交通运输方面,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东北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举行的冰上比赛成了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冰上运动会”。现代冰雪运动兴起后,尽管中国的发展基础、普及程度相对滞后,但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从2015年至今,辗转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在一个跨越六年的宏大筹备图景下,冰雪运动在中国已经迎来了一轮复兴。从2015年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到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提前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这是中国申冬奥之初就向国际社会做出过的承诺。此前的背景是,冰雪运动在中国普及率低,群众基础差,冬奥会关注度也不如夏季奥运会。如何让冰雪运动在大众中普及,成为一项重要挑战。政策层面的导向先行一步,涉及国家和地区两个层级的发展政策促进体系被建立。从2016年到2021年,包括《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在内的一系列规划纲要,明确了促进和普及冰雪运动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除了冬奥会主要场馆所在地北京和河北外,广东、四川、新疆等26个省区市也为冰雪运动制定出台了100多份政策文件。2014年12月,为营造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浓厚氛围,以“助力申奥,燃情冰雪,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面向社会,以普及推广冰雪运动为主旨的首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应运而生、到2021年的第七届,已经覆盖31个省区市和全国过半地级市,成为重要的群众性冰雪运动品牌。(摘编自麦可可《冰雪运动的中国复兴》)材料三:中国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健康的冰雪运动,既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可以强身健体。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大的精神,更需要强大的身体条件。冰雪运动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载体。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把我国冰雪运动特别是雪上运动搞上去,在3亿人中更好地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冰雪运动应该打造“365天运营”,不再只做冬季的生意。室内雪场大大降低了全季运管的门槛,这种情况下,雪场能够提供给青少年“随时可以上冰雪课”的便利。在城市中心开设的室内雪场,让青少年有机会在一小时车程内就能体验到冰雪运动,提升青少年上冰上雪的概率,降低场地门槛。同时,让冰雪课走进校园,请专业的培训团队走进校园,走进课后,建立从初级到竞技水平的五个等级认证,帮助学校成立校队,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别冰雪赛事。同时,可以针对青年群体推出免票、团体优惠等促销活动,提升获客率。我们还可以将新媒体与冰雪运动进行融合,实现冰雪知识的普及、冰雪文化的传播和冰雪经济链的发展,推动冰雪运动不断转型创新。无论是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知识普及,咨询传播,还是网络的影响力,青年们熟悉、喜欢的互联网是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形成的热潮,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一体推进,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摘编自王红《关于推动中国冰雪运动的思考》》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会效应利好冰雪运动行业发展,资本看好滑雪行业,冰雪产业跨界融合,“冰雪+”模式成为发展新方向。B.自2016-2019年,中国冰雪运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有所回落,预计2025年其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245.5亿元。C.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群体以青年人为主,27—39岁的冰雪运动爱好者占比超过五成,将近八成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D.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产业存在大众对冰雪运动了解不够以及冰雪运动价格较高的问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滑雪文化源远流长,据考证,人类滑雪起源于中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中国古代隋唐宋元时期已有与冰雪相关的竞技运动项目。B.在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前,冰雪运动在中国普及率低、群众基础差,在申报成功之后,情况有所改观,但冰雪运动在大众中普及率仍然不高。C.目前,旨在普及推广冰雪运动的“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已经覆盖了除北京和河北以外的31个省区市和全国过半地级市。D.健康的冰雪运动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推广冰雪运动,推动建设体育强国,有助于实现中国梦。6.下面关于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的策略错误的一项是()A.以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B.以提升青少年上冰上雪的概率、降低场地门槛、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别冰雪赛事、提升获客率等方式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C.利用新媒体与冰雪运动融合的方式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D.健康的冰雪运动,既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可以强身健体。【答案】4.C5.B6.D【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将近八成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错,根据图2可知,5000元以下的占比为18.2%,可见应为超过八成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中国古代隋唐宋元时期已有与冰雪相关的竞技运动项目”错,材料二“在中国历史上,隋唐有尖翅滑雪板……到了元代,人们还将骑木(即滑雪、滑冰)用在交通运输方面”,这些不一定是竞技运动项目。C.“已经覆盖了除北京和河北以外的31个省区市和全国过半地级市”错,材料二原文是说“到2021年的第七届,已经覆盖31个省区市和全国过半地级市”,选项中“除北京和河北以外的”错误。D.“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错,原文为“健康的冰雪运动,既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不等于“能”。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健康的冰雪运动,既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可以强身健体”不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发展的策略,而是意义。故选D。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论琴[明]高濂庚辰之秋,高子于雅尚斋,听友抚琴。数曲罢,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礼记》曰:“士无故不撤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文忠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徵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选自《遵生八笺》有删改)材料二:抚琴卜静处亦何难?独难于运指之静。然指动而求声,恶乎得静?余则曰,政在声中求静耳。声厉则知指躁,声粗则知指浊,声希则知指静:此审音之道也。盖静繇中出,声自心生,苟心有杂扰,手指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约其下指工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调气则神自静,练指则音自静。如燕妙香者,含其烟而吐雾,涤介茗者,荡其浊而泻清。取静音者亦然,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故虽急而不乱,多而不繁,渊深在中,清光发外,有道之士当自得之。(选自徐青山《溪山琴况·静》)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文:文章B.悦其声之淫耳淫:迷惑C.此审音之道也审:知道,明白D.雪其躁气释其竞心雪:洗去,除去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雅音为正不赂者以赂者丧B.遂使声之曲折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声厉则知指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然指动而求声蟹六跪而二螯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B.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C.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D.所谓希者/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10.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庚辰之秋”,是用干支法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都是此法。B.《礼记》为六经之一,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作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就出自《礼记》。C.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文忠”是他的谥号。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D.“七音”即“七声”,指宫商角徽羽,加上“变徵”“变宫”。以七声中任何一声为主即可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如《窦娥冤》中的《正宫》。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乐琴书以消忧”的做法,与高濂的琴音能使人去除杂念,纯净心灵的观点相一致。B.高濂认为当今演奏琴的人因不去拜明师,不钻研谱法,也不苦练手势,所以演奏不出“孔门之瑟”。C.高濂认为弹琴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只有那些气度温润、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而普通人往往缺少这样的情趣和审美能力,无法感受到古琴之美。D.徐青山论琴之“静”,善用对比,以心境之异见琴声之异;巧设譬喻,以焚香冲茶喻弹琴之道,文辞雅洁生动。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2)苟心有杂扰,手指物挠,以之抚琴,安能得静?13.徐青山认为弹琴人如何使琴声得“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7.A8.B9.C10.A11.B12.(1)现在民间弹古琴,变化无常,将淳朴之音变得花巧,以求与人不同,却不知虚心地效法古人。(2)如果心中有杂念在干扰,手上便像被东西阻挠,用这样的心情去弹琴,怎么能得到静的效果呢?13.①内心平和淡泊;②弹琴时气息调和;③指法不浮躁喧嚣。【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文:华美。韵律中有华彩的才称为音。B.句意:那是喜欢音乐能迷惑人罢了。C.句意:这是鉴别琴声优劣的方法。D.句意:要力求消除浮躁之气,去掉竞争之心。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用法不同。“以”,把。/因为。句意:把高雅的琴音当做纯正的乐音。/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B.用法相同。“之”,均为主谓之间取独。句意:致使琴音曲折。/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C.用法不同。“则”,表顺承。/表转折,却。句意:出声猛厉,便知道是下指急躁。/对于他自身来说,却以从师学习为可耻。D.用法不同。“而”,表目的。/表并列。句意:然而手指运动是为了发出声响。/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谓希,就是静到极点,与杳渺之境相通,以至出有入无,神游于理想的境界。“所谓希者/至静之极”是判断句,“者”后断开,排除AB。“通乎杳渺”是介词结构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永和”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戊申晦”是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戊申”是天干地支法纪日,不是纪年。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不去拜明师,不钻研谱法,也不苦练手势,所以演奏不出……”原因表述不全,原文“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可见还有当今抚琴的人不深究琴音所达的意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俗”,民间;“易”,改变,变化;“浇”,花巧;“法”,效法。(2)“阻”,被……阻挠;“以”,用;“安”,怎么。【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惟涵养之士,淡泊宁静,心无尘翳,指有余闲,与论希声之理,悠然可得矣”,意思是唯有修养有素的人,淡泊宁静,心无俗念,手指从容,才能参与探讨大音希声的道理,自然就能得到声中求静的真谛,可以概括出内心淡泊宁静,心无俗念即可得“静”。根据材料二“调气则神自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意思是气息调节自如,精神自然沉静;要力求消除浮躁之气,去掉竞争之心。可以概括出调节气息可以得“静”。根据材料二“练指则音自静”“指下扫尽炎嚣”,意思是手指练习纯熟,声音自然平静;扫尽炽烈喧闹的声响。可以概括出指法纯熟,扫尽喧闹可以得“静”。参考译文:材料一:庚辰之秋,高濂于雅尚斋,听友人抚琴。听了数曲后,高子说:“琴意味着禁止,能使人去掉邪念,思想纯正。”所以《礼记》载:“君子没有特殊原因,不会离开琴瑟。”孔府的瑟,堪称绝音,实在太珍贵了。古人弹琴,风云会随之而起,黑鹤会从空中飞来,可以使精神通彻,使百姓的财富增多,那是因为琴声和谐而感动了万物的缘故。现在只留下古琴,古人的那种情感已经不存在了。欧阳公说“乐器在而神韵消失”,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那琴声中和谐地鸣响的称为声,有一定的次序和节奏的称为韵,韵律中有华彩的才称为音。所以,琴音体现的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完全来自人的思想。故国家的治乱、家庭的兴败、道德的盛衰、民间的乐苦,听听琴音就可以预先推知了,这难道是其他乐器表现得出来的吗?懂琴的人,把高雅的琴音当做正统。按弦必须用指分明,运指要悠闲平和,气度温和,奏出高山流水般优美的乐曲,从手指下产生松风夜月般悠闲的情趣,这就是君子高雅的爱好,哪里是那些心中没有德行、腹中没有文采的人,可以与圣贤一起谈论的?世人喜欢听音乐,但是对琴音不感兴趣,那是喜欢音乐能迷惑人罢了。(流行的)音乐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个声调,其中两个变调,与宫、徵两个音阶联用,所以乐声悦耳而能迷惑人。琴音则用五个音阶,变化很少,而且很少与别的调式联用,所以声音虽然古雅、纯正,却不适用于民间。当今弹琴的人,不深究琴音所达的意蕴,不向高明的琴师求教,不讲谱法,不熟手势,致使琴音的曲折、手指按音的轻重缓急失度,起伏没有规律,只知道弦响之声,而不知饱含意蕴的琴音,只知机械地运指而不知要蕴情于中,难道这种弹法是可取的吗?有人追求花样巧妙速度急骤,并自夸技艺精湛,而不遵循一定的法度准绳。为了让音乐悠扬美妙,在操琴时多用散声,类似箜篌;巧用按声,同于筝、阮,却大大地失去了古琴庄重高雅之音,就更加可笑了。殊不知散声、按声相互交替,中间再配以清丽的泛声,这才是弹法得了正道。现在民间弹古琴,变化无常,将淳朴之音变得花巧,以求与人不同却不知虚心地效法古人,就好比抱着琵琶就是乐师,这难道符合古代圣贤修身养性的道理吗?大概太天真了吧!材料二:弹琴选择僻静的去处又有什么难的呢?仅仅难在做到运指之静。然而手指运动是为了发出声响,既有声响,又怎么能静呢﹖我却认为,正是要在声中求静。出声猛厉,便知道是下指急躁;出声粗糙,便知道是下指重浊;出声稀疏,便知道是下指沉静,这是鉴别琴声优劣的方法。因为静是从内心发出的,声是由心灵产生的,如果心中有杂念在干扰,手上便像被东西阻挠,用这样的心情去弹琴,怎么能得到静的效果呢?唯有修养有素的人,淡泊宁静,心无俗念,手指从容,才能参与探讨大音希声的道理,自然就能得到声中求静的真谛。所谓希,就是静到极点,与杳渺之境相通,以至出有入无,神游于理想的境界。归纳其下指的工夫,一在调节气息,一在练习手指。气息调节自如,精神自然沉静;手指练习纯熟,声音自然平静。好比点燃妙香,含着的是烟,喷出的则是雾;好比冲泡名茶,冲掉的是杂质,泻出的则是清香。求取静音也是这样,要力求消除浮躁之气,去掉竞争之心,扫尽炽烈喧闹的声响,留下平和纯净的琴音,做到节奏急而不乱,音调多而不繁,内含深邃的情怀,外发清澈的光辉,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自然会达到这一境界。第Ⅱ卷四、(2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①未成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渐;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注】①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万马喻山,以动写静,气势非凡。接着由远及近,写山间湍急的水流飞泻直下,水珠四溅;一座小桥凌空横架,夜色里残月如弓。B.“老合投闲”三句表面上写: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口吻诙谐,实则暗含报国无门的孤愤。C.下阕用拟人的手法,写重峦叠嶂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人见面,向人问好。D.本词上阕写山之“形”,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15.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请结合下阕分析词人是如何表现灵山风景“雅”的特点。16.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都是以问句结词,但词人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整首词概括这两首词表现的不同情感。【答案】14.A15.下片借用典故,用谢家子弟衣着得体,仪态俊美、落落大方和司马相如府邸车骑的雍容华贵来比喻灵山优雅的形态和雍容的气度。16.本词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蒙蒙的新景致,表达出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沁园春·长沙》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结,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江水激流中游泳,用力拍起的浪花阻挡住了飞奔而来的船舟的画面,抒发了担负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分别写出两首词的感情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词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A.“由远及近”错,“小桥横截,缺月初弓”句是由近及远。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下片侧重体现山之“雅”,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这是说那爽气的山峰,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吗?再看那座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它那高贵亮丽的仪态,不就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种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么!词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是掬之不尽的,置身于这千峰竞秀的大地,仿佛觉得此中给人的是雄浑、深厚、高雅、刚健等诸种美的感受,好像在读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下阕中所用典故,如谢家子弟“衣冠磊落”、司马相如“车骑雍容”,这些都写出优雅意态和雍容气度。【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结尾,这是一种令人兴奋神往的景观,表面上是在回忆游泳经历,似乎也隐指作者和“百侣”在“五四运动”中激流勇进,勇于革命,同时也隐喻作者在历史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希望昔日的“百侣”同自己一道“到中流击水”,以掀起中国革命的新高潮。这表现了作者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上阕“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本词“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意思是问偃湖哪一天能够展现烟水的美好景色?在作者心目中,灵山结庐,美妙无穷,于是他关切地打听修筑偃湖的计划,并油然而生一种在此长居的感觉,所以词人以问句作结,表达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蒙蒙的新景致。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比喻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手法,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用百川汇海比喻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______”一句用“明月”表达对人才的渴望;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借“江水”抒发无尽的愁思;杜牧《阿房宫赋》中“蜂房水涡,______”,用蜂房水涡形容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庞大;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推此志也,_____”句更是以“日月”来表达对屈原品格的高度赞美。【答案】①.不积小流②.无以成江海③.何时可掇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⑤.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⑥.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掇、矗。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西关有瓦当薛林荣我去西关折桂巷捡瓦当。那块置于巷道墙角的“福”字瓦当模印饱满,字正形圆,仿佛还是康乾学派研究过的那类文字瓦当。可是它为什么躺在墙角呢?我抬头看巷道里的青砖青瓦马头墙,发现一处屋脊缺失了瓦当。一排整齐有序的瓦阵因为这块瓦当的缺失,看上去有些像老人的豁牙。我明白,折桂巷老了。折桂巷是老了,当我关注她时,她已经被拆掉了一半,只留下半截浅浅的巷道。她傍邻着飞将巷,和“飞将”二字神勇威悍的语韵相比,“折桂”二字,更显出一种文人的典雅。折桂,折桂,这是一个曾经状元及第的巷道吗?白居易“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月尽惊人”的欣喜之言,还挂在巷中某个书生的嘴边吗?不,面前的半截巷道,更像一个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户纶有时,……,“八伍,共酌忽停杯。”多么寂寥啊,又多么扫兴啊!我捡来了折桂巷的“福”字瓦当,如同捡来了西关人家的一支羽翎。我将它作为西关民居的文化标本,供奉于书房。从此,西关那一面吐水疾远的人字坡顶下凹重檐曲线如优美的喜马拉雅雪松,让我久久驻足难移。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翰博士曾感叹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匠师,恰恰在一条下垂的曲线上完成了他们的屋顶结构,好像他们根本不懂得重力的存在。”李约翰博士此话的文化背景是:在西方近现代的科技理论中,建筑结构预应力的概念正式提出已有二三百年,实际应用也超过了一百年。这一概念表达在建筑语言上,就是下垂的屋檐应做成上弓形,用以抵御向下的重力影响,于是我们看到了哥特式建筑直刺苍穹的塔顶,经典的古典建筑中半球形的穹顶和陡直的屋面坡顶,看到了一种与天空相抗争又相衔接的西方审美之根。而我们眼中柔婉的下凹屋面曲线,则更多地表达出道法自然、与自然相和谐的谦卑,是东方哲学思想的物化形态。它固然也有斗拱飞檐,但那向上翘起的力量更多的是与天空无言而友善的对话。西关民居屋顶曲线,既然受东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念的约定,那么它蕴含的充满动感的力量也一定是传统工程作法的产物——屋顶曲线,靠近正脊的地方最陡,一般略小于45度角;屋檐处最平缓,一般小于20度角,中部屋顶在二者之间,形成自然连续的弧线。工程理论上将这一最有利于自然排水的下凹曲线称之为“最速降水线”,宋代所谓的“折”,清人所谓的“举”,都对屋面曲线作了详细规定。于是,顺着这一下凹的曲线,建筑结构预应力的近现代西方科技理论隐藏了,民居两面下凹的屋顶由一条屋脊连接起来,恰如一个“人”字。它是建筑的社会化层面,是自然和人文的相得益彰。谁又能否认民居不是靠着“人字坡顶”的屋面实现一种东方精神的飞跃呢?因为有了这条曲线,有了构成这条曲线的瓦当,于是瓦当就成了民居的精神旗幡,成了一座千秋院落的羽翼。我站在三新巷的高处,脚下是千万瓦片,它们出自红如山花烂漫之野的砖瓦窑,在宋代由国家颁布的《营造法式》、明代江南地区盛传的《营造法原》及清朝宫廷编制的《清工部工程作法则例》等千年来更趋规范和统一的建筑理论的指导下,如诸神落座于人家屋顶,成片的屋脊和成群屋面像悠远的石板路,又像一支幽兰,宁静、旷远,秋高气爽,天净沙白。如果恰有一场雨袭来呢?我邂逅过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雨,或者说,我站在西关的制高点上,手搭凉棚,注视着一场由远而近的瓢泼大雨从东南方向驰向西北方向,顷刻间覆盖了西关的泥灰瓦面。多么动人的雨,它们在瓦屋的曲线上溅起碎琼乱玉,有如琴声自鸣,屋瓦吐水疾远,射于卵石铺就的滴水窝,四方合流,汇于院墙西角之水眼排出院外。水走了,却将湿润留在屋檐上。每当想起雨,就想起了雨中的一排瓦。当一排瓦遇到了一场雨,瓦就活泛了,就如同我遇到的西关的雨,就如同电影《英雄》中棋馆对弈时的那场雨——那组镜头,堪称为中国电影镜头美学的首善之作:偌大的水缸,顺着优美弧线,被放慢了速度的雨滴清脆如空谷鸟鸣的滴水声,棋盘上漫不经心的黑白棋子,杀伐而伤感的古琴,盲眼的琴师与意念中决斗的高手……这一切,借一座被雨包围了的青瓦的棋馆成就了气候。西关有瓦当,瓦有遮风避雨之用,它是庭院的斗笠蓑衣,也是西关的一片羽毛,是庭院精神的寄托之羽。以瓦为羽,瓦当就不再是瓦当,而是西关烟井万家的遥远背影。何况,青瓦中有一种宁静的天籁,它大音希声,使我在书房中常常幻听到西关的檐雨之声。清儒有言:“听瀑声,涤蒙气;听松声,豁烦襟;听檐雨,止劳虑;听鸣琴,息机营。”我不能每日听檐雨,但我可以每日注视青瓦,从中听到悠然清韵,果然止息劳虑。如果折桂巷消失了,折桂巷的雨声还会留在这块瓦当里呢!(选自2007年3月26日《甘肃日报》,有删改)1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折(zhé)桂模(mú)本豁牙(huō)B.威悍(hàn)寂寥(liáo)羽翎(líng)C.旗幡(fān)凹陷(wā)襟怀(jīn)D.顷刻(qīng)对弈(yì)蓑(suō)衣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从西关巷角的“福”字瓦当模印起笔,接着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容“老了”的折桂巷,表达了作者对折桂巷日益衰落的惋惜。B.因为民居两面下凹的屋顶由一条屋脊连接起来,恰如一个“人”字,所以作者就将这样的屋顶命名为“人”字坡顶。C.“如果恰有一场雨袭来呢?”,独句成段,用疑问句引出下文对雨中瓦当的描写,一方面引起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又使文章过渡自然。D.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作者介绍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而本文中的瓦当和制造砖瓦的专业书籍就属于“词汇”范畴。E.本文语言典雅清丽,又用词严谨,极富理趣,使文章兼有文学性和科学性的特征。20.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21.文章多次运用引用的手法,请列举说明,并简析其作用。22.结合全文,作者将西关的瓦当供奉于书房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8.B19.BD20.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雨和瓦片拟人化,写雨水如自鸣的琴声,屋瓦好似人一般会吐水,描绘了活泼可爱的雨水和屋瓦,表达了作者对下雨时屋瓦的喜爱。(其他艺术手法言之成理亦可)21.引用白居易诗和卢纶的诗两相对比,表现如今折桂巷的破败;引用英国学者李约翰的话,引出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原理和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对中国屋顶特征的迷惑和不理解:引用清儒的话,表现古人从各种声音中获得的心灵洗涤和精神升华。22.瓦当是庭院的斗笠衣,有遮风避雨之用;瓦当是西关民居文化的标本,是庭院精神的象征;还可以营造出清幽的意境,止息劳碌;由瓦当筑成的人字坡顶是中国传统工程做法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哲学意蕴和东方的审美价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模本”的“模”应读作mó;C.“凹陷”的“凹”应读作āo;D.“顷刻”的“顷”应读作qǐng。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由“于是,顺着这一下凹的曲线,建筑结构预应力的近现代西方科技理论隐藏了,民居两面下凹的屋顶由一条屋脊连接起来,恰如一个‘人’字。它是建筑的社会化层面,是自然和人文的相得益彰”可知,命名为“人”字坡顶,除了形态上相似,还有建筑社会化层面的原因,它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相得益彰。D.“而本文中的瓦当和制造砖瓦的专业书籍就属于‘词汇’范畴”错,本文中的瓦当就属于“词汇”范畴,列举制造砖瓦的专业书籍是“文法”。故选B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文中画线句子用赋有人物情态的词语“动人”“吐水”来描写雨和瓦片,把“滴落的雨水”比作“自鸣的琴声”。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形状和声音,以及雨水从屋瓦上流出的状态,突出了雨水和屋瓦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下雨时屋瓦的喜爱。【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由“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月尽惊人”“八伍,共酌忽停杯”,一个写曾经状元及第的巷道,一个写如今折桂巷的“寂寥”,引用白居易的诗和卢纶的诗两相对比,表现如今折桂巷的破败;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翰博士曾感叹道:‘中国古代的建筑匠师,恰恰在一条下垂的曲线上完成了他们的屋顶结构,好像他们根本不懂得重力的存在。’”“李约翰博士此话的文化背景是:在西方近现代的科技理论中,建筑结构预应力的概念正式提出已有二三百年,实际应用也超过了一百年。这一概念表达在建筑语言上,就是下垂的屋檐应做成上弓形,用以抵御向下的重力影响,于是我们看到了哥特式建筑直刺苍穹的塔顶,经典的古典建筑中半球形的穹顶和陡直的屋面坡顶,看到了一种与天空相抗争又相衔接的西方审美之根”可知,引用英国学者李约翰的话,引出西方哥特式建筑的原理和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对中国屋顶特征的迷惑和不理解;由“何况,青瓦中有一种宁静的天籁,它大音希声,使我在书房中常常幻听到西关的檐雨之声。清儒有言:‘听瀑声,涤蒙气;听松声,豁烦襟;听檐雨,止劳虑;听鸣琴,息机营。’我不能每日听檐雨,但我可以每日注视青瓦,从中听到悠然清韵,果然止息劳虑”可知,引用清儒的话,表现古人从各种声音中获得的心灵洗涤和精神升华。【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西关有瓦当,瓦有遮风避雨之用”“它是庭院的斗笠蓑衣”可知,瓦当是庭院的斗笠蓑衣,有遮风避雨之用;由“它是庭院的斗笠蓑衣,也是西关的一片羽毛,是庭院精神的寄托之羽”“我将它作为西关民居的文化标本,供奉于书房”可知,瓦当是西关民居文化的标本,是庭院精神的象征;由“青瓦中有一种宁静的天籁,它大音希声,使我在书房中常常幻听到西关的檐雨之声……我不能每日听檐雨,但我可以每日注视青瓦,从中听到悠然清韵,果然止息劳虑”可知,还可以营造出消幽的意境,止息劳碌;由“于是,顺着这一下凹的曲线,建筑结构预应力的近现代西方科技理论隐藏了,民居两面下凹的屋顶由一条屋脊连接起来,恰如一个‘人’字。它是建筑的社会化层面,是自然和人文的相得益彰”可知,由瓦当筑成的人字坡顶是中国传统工程做法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东方哲学意蕴和东方的审美价值。六、(10分)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不少于80字)23.读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后,你会变得更谦卑还是更骄傲?请结合书中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至少说出两条理由。【答案】示例:《乡土中国》所描写的农村是独立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一种文明形式,保存着中国最深远的传统。我们若从中只看到“乡下人的土气”,那么,我们可能会感到谦卑;我们若从中看到更多的是每一个乡下人对土地的依恋和所拥有的乡愁、家园以及落叶归根、安土重迁的朴素情感,那么,我们也会为我们的“乡土中国”感到骄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之运用文章观点进行分析的能力。这个题目要求我们阅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后,谈论这本书对自己态度的影响,是变得更谦卑还是更骄傲,并至少给出两条理由。在解答时,我们需要对《乡土中国》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书中关于中国乡村社会和文化的描述,以及作者的分析和观点。作答时,如果认为变得更谦卑,可以分析为:如果我们认为《乡土中国》让我们对乡村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有限,对乡村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表示敬意,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谈论这本书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谦卑。如果认为变得更骄傲,可以分析为:如果我们认为《乡土中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乡村社会的独特价值,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背景感到自豪,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谈论这本书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加骄傲。24.如果大观园中的女子穿越到当代,你觉得她们会选择什么职业?请以《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为依据,从林黛玉、王熙凤、探春中任选一人,帮助她选择一个当代职业,并说明理由。要求:职业名称准确、清晰,理由充分。【答案】示例:林黛玉可选语文教师。香菱学诗中,黛玉不因香菱身份卑贱,主动做她的老师,教她写诗,这体现出教育者平等待人的品格;在教授过程中夸奖香菱聪明伶俐,这体现教师善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特点;教导香菱作诗要讲究方法,循序渐进,这也符合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整本书阅读之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这个题目要求我们根据《红楼梦》中林黛玉、王熙凤、探春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节描述,推测她们如果穿越到当代社会,可能会选择的职业,并给出合理的理由。在解答时,我们需要结合人物的性格、才华、兴趣和她们在小说中的表现来进行分析。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才情出众、情感细腻的人,她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她的性格多愁善感,善于观察和感悟人生。基于这些特点,林黛玉如果穿越到当代,可能会选择从事与文学创作相关的职业,如作家、诗人、老师或编辑。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善于理财和管理的人。她在《红楼梦》中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和商业头脑。因此,如果王熙凤穿越到当代,她可能会选择从事商业管理或金融相关的职业,如企业高管、金融分析师或会计师。探春:探春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女性,她在《红楼梦》中展现了改革家和领导者的潜质。她的性格坚强、独立,善于思考和规划。因此,探春如果穿越到当代,可能会选择从事政治、社会改革或教育相关的职业,如政策分析师、社会活动家或教育工作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食野菜是中国人的传统。【甲】民间有俗谚——“吃过龙头菜,福进家门来”。龙头菜在我国的食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及。但近年来,关于“龙头菜致癌”的说法愈演愈烈。【乙】“龙头菜有小毒,主要原因在于它含有的‘原蕨苷’属于3类致癌物。”研究员祁云枝提醒:“不过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原蕨苷’易溶于水。”因此食用龙头菜之前一定要用沸水焯烫,再用冷水浸泡,①。祁云枝还强调,采摘龙头菜时,要选择刚出土的嫩芽。只有在叶尖蜷缩成“小拳头”的状态下采摘,②,一旦叶子展开,就口感粗糙、难以下咽了。【丙】龙头菜的吃法很多,凉拌、炒、烧、煨、焖都可以。用龙头菜烹调的常见菜品有凉拌蕨菜、海米炒蕨菜、蕨菜火腿鸡蛋饼等。龙头菜虽可鲜食,③,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丁】东北人喜欢把龙头菜腌成咸菜,而湖南人则喜欢把它和腊肉一起翻炒。在日本、韩国等国家,龙头菜除了鲜食之外,还被腌制成爽口的泡菜。2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甲 B.乙 C.丙 D.丁2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5.B26.①以便去除毒素②龙头菜口感才最好③但是较难保鲜【解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乙处,“提醒”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当“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中间时,提示语后用逗号。故选B。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龙头菜有小毒”,而此处前面“食用龙头菜之前一定要用沸水焯烫,再用冷水浸泡”的做法,目的就是去除毒素,可填:以便去除毒素;②前面写应在龙头菜叶尖蜷缩成“小拳头”的状态下采摘,此句与“口感粗糙、难以下咽”相反,也就是口感好,注意要填出主语“龙头菜”,可填:龙头菜口感才最好;③由“虽”可知这里应有“但”;内容是与“鲜食”照应,后文的腌制表明龙头菜很难保鲜,可填:但是较难保鲜。七、(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技术”“新产业”“新质生产力”,这是一个由“新”引领的时代。但求新的过程中也不能随意丢掉“旧”的东西。我们从《伶官传序》中明白,过度沉溺于热衷的娱乐活动会阻碍自身前进的步伐;屠呦呦从中医药典中悟得启发,发现了挽救千万人性命的青蒿素;治国者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古训中理解了处理与邻国关系要亲仁善邻,团结共进的原则……由此,我们得知新当鉴旧,以旧成新,方可推动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