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生活教育之花结数学素养之果 论文_第1页
开生活教育之花结数学素养之果 论文_第2页
开生活教育之花结数学素养之果 论文_第3页
开生活教育之花结数学素养之果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生活教育之花,结数学素养之果--行知思想下的数学课堂德育策略渗透研究摘要:立德为先,树人为本。德育教育应贯穿小学的全科教育,更应渗透在数学课堂中。笔者在本文通过三个维度:“温度”、“厚度”、“广度”论述了生活教育对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关键词:生活教育;小学数学;德育―、生活教育,提升课堂温度新课程标准里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一问一答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改之后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孩子在课堂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更好的学习。数学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其实也影响孩子在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形成。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会孩子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其实就是德育教育的体现。教师应该营造有温度的课堂,培养孩子在课堂中的合作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中,有一个小组活动是让学生回顾:回顾已学的知识,哪些使用过转化的策略?孩子们兴趣很高,但有个别孩子却显得很多余,在小组中像是个“隐形人”,这个时候适时的教育孩子应该有集体意识,虽然是个简单的小组活动,可是却不要忽略任何人,应该分工明确,小组成员要么“出谋划策”,要么细心记录。在小组展示环节让小组的后进生来汇报成果,组内合作教学,全组全面发展。通过对学生数学课堂上细微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这样课堂才能更加有温度。二、融会贯通,拔高知识厚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会孩子书本上的教学内容,而且是要求学习能够更有深度。在教学课堂中对于学生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理解及应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知道基本概念产生的历史及背后的故事来丰富巩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多去探索、多去寻找。如:在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拓展了圆的相关故事,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割圆术来求圆的周长的近似值。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使用刘徽的方法算出圆周率π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他还发现一个与π值非常接近的分数,这一研究成果比国外数学家早1000多年呢。此时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效大增,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伴随这些故事的讲授,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接受度更高,学习兴趣更浓厚,并且在课后,学生还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3.1415926的后面究竟是哪些数字,丰富自己的圆周率知识储备。之前的教学中,我还会策划“谁能背的多”这一小游戏,让孩子自行查阅资料并做好记录,背诵圆周率的小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引发数学思考。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真正的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数学领域更是生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萌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孩子将所学的数学思想应用了生活,融会贯通,拔高学生知识的厚度。立德树人,拓宽思维广度在数学生活课堂上充分植入德育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广度。华罗庚曾说:“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生活是儿童认识数学的基础,只有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只有将学生们带出课堂,不断地引向生活,数学教育学习的活动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德育的育人价值才能显现效果。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生活中相关的素材,精心设计情境并适时的升华,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笔者从生活中的三方面教育来讲述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一)环保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在班队课,还可以在生活中,更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在“实际问题与方程”的教学时,我利用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学生明白了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进行环境保护。题目的设计如下:一平方米森林每天制造80克氧气,是一平方米草地每天制氧的4倍。一平方草地制氧多少平方米?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回答这题,这时追问,你知道我们每天吸入什么气体?这些气体从哪来?呼出哪些气体?这些气体到哪去吗?在孩子讨论完得出结果后,教育孩子要明白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每个人都得有环保意识,让保护环境,从题目中拓宽到生活中。(二)励志教育小学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缺乏自信就很难成功。在我国数学历史上,人才辈出,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名人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找到前进的方向、继续努力的动力。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拓展了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故事。多年前,哥德巴赫曾有一个猜想,通过举例验证是完全可信的,但他却无法在理论上加以证明。由于这个猜想实在是太难了,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摘取明珠的过程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贡献巨大。经过他艰苦的努力终于证明了命题[1+2],并发表了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陈景润这一伟大成就被誉为“光辉的顶点”,并被命名为“陈氏定理”。在教授中,让学生感受我国数学家的努力与艰苦奋斗,在培养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激励自己,也能懂得并感受知识的获得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三)感恩教育在数学课本上没有篇幅专门讲解感恩教育,应该通过知识厚植在孩子心底的。让感恩教育化于课堂,陶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一年级学习“分类”这一课之前,让学生收集两天家庭成员们都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在收集中感受父母不仅要上班,还要做家务,体会家长的辛苦,让感恩之心在收集中厚植心中。又如,在带领学生认知时钟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秒针转1圈是1分钟、分针转1圈是1小时,时针转1圈是12小时,此时,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认识,1天的时间是24小时,1年有65天或366天,此时,让学生自己计算,每天父母工作的时间是多少、陪自己的时间是多少,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家长每天除了工作的时间外,还需在早上早起利用2个小时的时间做饭、送学生上学,晚上下班还需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做家务、陪学生写作业等,让学生认识到家长每天的时间都需要充足的利用,父母为了照顾学生的起居、学习生活,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感恩父母为自身奉献的时间,陪自己长大,帮助自己生活、成长等。学生的感恩意识越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不断提升。[3]不同的学段,随着知识的难度加深,孩子的感恩之心也会愈发的深厚,教师能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教育不是语文课、道德与法治课独有的,它应是随时随地的,更应该在适当的数学知识的讲授中厚植在学生心中。“陶”理臻臻,润物无声。本文通过生活教育,提升课堂温度;融会贯通,拔高知识厚度;立德树人,拓宽思维广度三个层面论述了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下数学课堂德育策略渗透的必要性。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长期有效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自己要学会创新,并且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让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在今后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