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智能交通系统英文名称: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课程代码:1215258022适用专业:汽车、交通类学时学分:32/2(课堂26,实验6)应开课学期:5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编制日期:2020年9月、课程目标《智能交通系统》是为交通相关专业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知识而开设,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和评价方法。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各子系统原理、功能及其设施。领会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对提高交通运输水平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融会贯通、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提高学生在智能交通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在智能交通相关技术领域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专业面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智能交通系统》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分析计算为主,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表1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绪论智能运输系统的产生与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教学目的和要求:1.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发展历史与趋势等。2.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内容。。重点:能描述智能交通系统的地位与作用。难点:描述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史。2课程目标1、22.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智能协同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智能协同理论;2课程目标1、2

交通网络实时动态交通信息预测理论智能控制理论.熟悉交通网络实时动态交通信息预测理论,智能控制理论;.掌握最优路径选择模型及其诱导算法。。重点:.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理论基础。难点:熟悉智能交通系统各种技术的原理、特点;能熟练最优路径模型的计算方法3.智能运输系统的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与应用概述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交通信息处理技术本章小节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1.交通基础信息采集技术,宏观交通流参数的采集方法;2.行程时间采集技术,交通通信技术;3.交通地理信息及其定位技术,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重点:掌握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难点:掌握常用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原理。2课程目标1、24.交通管理系统概述国外典型的交通管理系统简介类似的交通管理系统简介本章小节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智能管理系统的组成,熟悉交通监视子系统的结构、关键技术;2.熟悉交通监视子系统的结构、关键技术,熟悉电子警务与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的结构、关键技术。重点:掌握交通管理系统的组成体系结构及应用。难点:掌握常用的交通管理技术的原理。2课程目标1、25.公共交通系统概述智能化调度系统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快递公交系统本章小节教学目的和要求: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智能化调度系统。重点:掌握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技术难点:掌握常用的公共交通技术的原理。4课程目标1、2

6.出行者信息系统概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基于静态数据的车载导航系统车联网时代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智能停车系统应用案例教学目的和要求:1.出行者信息系统的作用、特点与效果,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服务内容与技术进步;.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服务内容,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技术进步;.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概念,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结构框架重点:掌握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服务内容和相关技术难点:掌握出行者信息系统体系的技术2课程目标1、2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管理系统概述交通事件管理外事件管理系统框架我国的事件管理系统框架本章小节教学目的和要求:1.高速公路的定义、特征和类型;2.交通事件管理,事件管理系统国内现状。重点:掌握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理论及应用难点: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和监控系统理论及应用2课程目标1、28.电子收费系统概述电子收费系统的原理和构成电子收费系统的关键技术电子收费系统的新发展和教学目的和要求:1.电子收费系统总体框图,电子收费系统的基本构成;2.电子收费系统的应用技术,电子收费系统在交通需求中的应用。重点:能针对电子收费系统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4课程目标1、2

新应用8.5本章小节难点:能绘制电子收费系统的工作流程图。9.汽车与自动驾驶系统概述世界智能车辆的研究与发展驾驶人行为检测技术智能车辆与机器嗅觉导航与定位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智能车辆的产生与发展,智能车辆的研究方向,智能车辆的研究范围,智能车辆体系结构;2.掌握智能车辆技术的应用,智能车辆系统结构与微机测控系统,基于视觉导航的智能车辆模糊逻辑控制,智能车辆的自主驾驶与辅助导航。重点:熟悉车辆辅助控制的功能、内容,熟悉车辆辅控制系统的子系统的功能。难点,能绘制车辆辅助控制的功能结构图4课程目标1、2智能交通系统的效果评价智能运输系统评价概述智能运输系统评价内容ITS综合技术评价方法本章小节教学目的和要求:1.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经济评价重点: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效果评价方法难点:掌握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指标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效果评价。2课程目标1、2、3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是最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课,计划试验教学学时为6个学时,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真正体会智能交通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相衔接,以及对生活带来的便利。本课程实验学时共6学时,设3个实验,如表2所示。表2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实验类别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必做/选做1ITS应用试验播放交通指挥中心,公交调度中心录像,安排参加。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交通仿真环境,参观虚拟现实实验室2技术基础验证10必做2车辆导航系统应用实验利用浮动车、雷达、测距仪等,进行道路车辆驾驶跟驰实验;试用车载导航仪,学习试用GIS2技术基础综合10必做3交通流视频检测与应用分析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下,能随时随地自动实时识别、检索和记录行进中的车辆车牌,继而检测车流量信息,分析交通流参数2技术基础综合10必做实验基本要求学生、实验教师进入实验室应遵守所有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实验指导书》中电路实验须知。实验室开放时间内应遵守学校及实验中心的开放安排。实验过程中,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认真负责、科学的使用仪器设备。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评分、签字。三、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这门课涉及多门学科,而且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等需要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涉及不同展示形式的教学课件,不同的教学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特别强调与学生的互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捕捉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动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程,培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四、课程有关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交通运输学、交通运输概论。《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为各后续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准备。五、考核方式基于《智能交通系统》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联性,制定本课程质量评价方法。课程考试考核总成绩由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构成,具体考核办法如下:(1)过程考核以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参与辅导答疑情况,以及作业、讨论、测试为考核依据。(2)结课考试采用闭卷考试。(3)课程成绩构成:过程考核成绩占30%,结课考试成绩占70%。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建议教材选用:《智能交通系统》徐建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082、建议教学参考书:[1]《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陆化普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11[2]《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论》黄卫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n.7[3]《智能交通系统导论》朱茵、王军利、周彤梅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06表3考核方案课程目标考核环节权重考核评价依据合计结课考试过程考核作业课堂讨论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