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养我浩然之气_第1页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_第2页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_第3页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_第4页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作:帅光明孟子的心性论(养气与四德)孟子认为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存之为四端,充之为四德,养之终达道德天,达到“天人合一”境界。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主要学说一、心性论(性善与四心——道德价值的根源、利义与四端——道德价值的论证、养气与成德、道德天等)二、政治思想(民本说、法先王、仁政与王道、德治观念、反对霸政、恢复井田制度等)三、教育主张(人格和道德教育、自由发展、因势利导等)

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

(1)性善与四心孟子的“性善说”,主要补充孔子“仁”的观念。孔子中的“仁”缺乏理论基础,也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孟子认为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存之为四端,充之为四德,养之终知天,达到“天人合一”境界。这便补充了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

(2)利义与四端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内在的“四端”,属于人的“本性”,人之本性,必有异于禽兽,此为“善端”。人之所以不善,是由于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

(3)养气与四德: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这四端必须靠修养来全力扩充,培养出浩然之气,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便能成四德。孟子“心性论”学说的要点

(4)道德天: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显现于人,便是“性”。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到“天人合一”。

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译文】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您擅长于哪方面?”孟子说:“我懂得言辞,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⑤,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译文】孟子说:“很难说啊。这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培养而不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与义和道配合,没有这义和道,就软弱无力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能得到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软弱无力了。我之所以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是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之物呀。人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去预测,心里不要忘记,不要硬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一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揠苗助长的宋国人,很疲倦地回家,对他家人说:‘我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起来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去一看,苗已枯萎了。天下不揠苗助长的人很少。以为养气无益而放弃的,是不耘苗的人;硬促使气生长的,是拔苗的人,——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损害了它。”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道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得志就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就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迷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3.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泥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商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举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间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体肤饥饿,使他贫困潦倒,疲惫不堪,用各种办法扰乱他的所作所为。(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能具备的能力。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人经常犯点错误,此后才能痛改前非;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发愤振作。焦虑表现在脸色上,叹息传达在声音上,然后才能明白。在内没有秉法的大臣和直言的贤士,在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由此可知忧虑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享快乐可以使人灭亡。关于孟子的“知言养气”说

所谓“知言”,就是要善于通过言辞来分析说话者的心理和本质。“知言”要与“知人论世”联系起来理解,只有“知人论世”才能谈得上“知言”。知言即明道的另一方面。孟子说:“诐(bì)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关于孟子的“浩然之气”说

孔子曰:“智者不惑,惑者不忧,勇者不惧。”人在社会间能不动心,乃真浩然之气也,有此浩然之气者,虽只区区七尺之躯,确当屹立宇宙之间,富贵、贫贱、威武,皆不能强制其心,能真正做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上》)的境界。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生命学意义一、孟子生活的时代,“气”的流行讲“气”的主要有三家。除孟子外,庄子和《管子》也讲“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二、先秦儒家十分重视高于生命的仁义道德。

孟子的浩然之气,用义与道而养,既是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之道。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身体健康的养生学★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荀子

★平意以静神,静神以养气,气多而治,则养身之大者得矣。——董仲舒

三、中医养生学与儒家“浩然之气”的印证

1、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内因之一是“七情”,这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变化过大,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预防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自身的道德修养。2、现代中医养生学直接把立志养德看作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最好办法。认为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