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解剖)学习资料_第1页
泌尿系统(解剖)学习资料_第2页
泌尿系统(解剖)学习资料_第3页
泌尿系统(解剖)学习资料_第4页
泌尿系统(解剖)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泌尿系统(mìniàoxìtǒnɡ)第一页,共50页。第一节概述(ɡàishù)第二页,共50页。一、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径排泄: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体内的代谢(dàixiè)终产物、过剩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泌尿系统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排泄第三页,共50页。人体(réntǐ)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排泄器官排泄物───────────────────────肾脏水、尿素、尿酸、肌酐、盐类、药物、毒物、色素等肺脏co2、水、挥发性药物等皮肤及汗腺水、盐类、少量尿素等消化道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毒物等唾液腺重金属、狂犬病毒等━━━━━━━━━━━━━━━━━━━━━━━第四页,共50页。氨基酸代谢→尿素肌肉肌酸代谢→肌酐血红蛋白(xuèhóngdànbái)代谢→胆色素核酸代谢→尿酸第五页,共50页。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泌尿系统的功能:产生和排泄尿液:排出大部分代谢(dàixiè)终产物、异物;对血液的水和离子成分进行稳态性调节:调节水盐代谢(dàixiè)、电解质平衡第六页,共50页。肾脏在内环境(huánjìng)稳态中的作用排泄代谢终产物、外来化合物、药物和激素代谢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调节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成调节动脉血压分泌(fēnmì)肾素,短时调控调节水钠重吸收,长时调控第七页,共50页。第二节泌尿系统(mìniàoxìtǒnɡ)结构第八页,共50页。肾──泌尿器官(qìguān)输尿管──输尿器官(qìguān)膀胱──储尿器官(qìguān)尿道──排尿器官(qìguān)第九页,共50页。一、肾脏(shènzàng)的一般结构位置:腹后壁,脊柱的两侧,右肾较左肾低。形态(xíngtài):蚕豆形,左右各一,内侧凹陷,称肾窦,肾窦的开口处为肾门,有血管、肾盂、神经、淋巴管等进出。

肾皮质:位于浅层,占1/3,还包括深入髓质的肾柱。含有肾小体、肾小管和丰富的血管。

肾髓质:位于皮质深部,占2/3。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主要由肾小管组成第十页,共50页。肾小盏肾大盏肾盂(shènyú)输尿管肾皮质(pízhì)肾柱肾髓质肾乳头(rǔtóu)肾实质分皮质:皮质迷路:肾小体髓放线:直的肾小管肾柱: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髓质:肾锥体(15~20个)(2~3个)肾乳头

肾小盏(7~8个)(2~3个)

肾大盏(2~3个)(2~3个)肾盂(1个)

输尿管第十一页,共50页。二、肾的组织(zǔzhī)结构(一)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jiégòu)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皮质肾单位占90%,近髓肾单位占10%每个肾脏约有80-12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由于其在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人体40岁后,功能性肾单位的数量每10年减少10%,但由于肾脏的功能储备和代偿(dàichánɡ)作用,并不影响排泄功能。第十二页,共50页。皮质(pízhì)肾单位与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皮质外2/3皮质内1/3肾小球体积(tǐjī)小大髓袢短(只达外髓)长(达内髓)数量85%-90%10%-15%血液循环入球A口径>出球A入球A≤出球A出球A分支成cap后出球A近曲小管周分布在皮质肾小管周U型直小血管缠绕髓袢周生化含肾素颗粒多少机能与钠排泄有关与尿浓缩有关第十三页,共50页。皮质(pízhì)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第十四页,共50页。第十五页,共50页。肾单位(dānwèi)的构成肾单位(dānwèi)近球小管髓袢细段远球小管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髓袢降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集合(jíhé)管第十六页,共50页。(1)肾小体入球小动脉(dòngmài)出球小动脉尿极壁层脏层第十七页,共50页。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网。为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间的毛细血管网,属于有孔毛细血管。由于入球动脉的压力较高,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原尿,进入(jìnrù)肾小囊。平均一昼夜可生成180升原尿。①肾小球第十八页,共50页。肾小体第十九页,共50页。肾小球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袢第二十页,共50页。②肾小囊:是近球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形成。电镜下的结构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包在血管球外面(wàimiàn),又称足细胞

脏层壁层肾小囊腔第二十一页,共50页。

组成(三层):有孔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内皮细胞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过屏障(滤过膜)位于血管(xuèguǎn)球毛细血管(xuèguǎn)腔到肾小囊腔之间的结构。足细胞(xìbāo)是肾小囊脏层第二十二页,共50页。肾小体细胞组成(zǔchénɡ)第二十三页,共50页。足细胞(xìbāo)第二十四页,共50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2)肾小管位于肾小体和集合小管之间。肾小管平均(píngjūn)长约30~50mm,均由单层立方上皮构成第二十六页,共50页。肾小管肾小管长而弯曲,分为三段(sānduàn):①近曲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前者与肾小囊相连。②髓袢细段,分降支和升支两部分。③远曲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其远端与集合管相连。第二十七页,共50页。泌尿小管各段模式图第二十八页,共50页。(3)集合(jíhé)管与乳头管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到集合(jíhé)管。集合(jíhé)管为一直管,从皮质直行通过髓质。许多集合(jíhé)管汇入乳头管,然后通到肾小盏。第二十九页,共50页。(二)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pízhì)肾单位,位于肾小体三角区。第三十页,共50页。1.球旁细胞位于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中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含有分泌颗粒,能合成、贮存和释放肾素。2.球外系膜细胞入球、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shōusuō)功能。第三十一页,共50页。3.致密斑(化学感受器),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分,致密斑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接触,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chuándì)至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球旁细胞(xìbāo)系膜细胞(xìbāo)第三十二页,共50页。球旁复合体模式图第三十三页,共50页。球旁细胞(xìbāo)致密(zhìmì)斑第三十四页,共50页。三、肾血液循环(xuèyèxúnhuán)第三十五页,共50页。肾血液循环(xuèyèxúnhuán)肾的血液循环肾动脉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其分支经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又分支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而离开肾小体。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成毛细血管网,缠绕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周围。肾血液供应经过(jīngguò)两次毛细血管网,汇合成静脉,由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弓形A小叶间A入球微A球后Cap.网—直小静脉第三十六页,共50页。肾血液循环(xuèyèxúnhuán)特点肾动脉血流量大,利于滤过流量大,流量≈心输出量1/4~1/5肾血管球两端均为微动脉,球内压高,利于滤过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肾内直小血管袢与髓袢伴行,利于肾小管与集合管重吸收与尿浓缩(nónɡsuō)肾内各区血流量不同,皮质血流量大、快;髓质血流小,慢。第三十七页,共50页。肾血流量的自身(zìshēn)调节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肌源性机制:当肾灌注压(80~180mmHg)增高时,血管平滑肌因灌注压增加而受到牵张刺激,使得平滑肌的紧张性加强,血管口径相应地缩小,血流的阻力相应地增大,保持肾血流量稳定。管-球反馈: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影响肾小球滤过(lǜɡuò)率和肾血流量的变化。意义:肾小球滤过(lǜɡuò)功能相对稳定,尿量不发生太大变化第三十八页,共50页。四、肾脏(shènzàng)的神经支配一般认为,肾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肾交感神经通过末梢释放(shìfàng)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素释放(shìfàng)。紧急情况--血液的再分配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第三十九页,共50页。五、输尿管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xiázhǎi):①上狭窄(xiázhǎi),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xiázhǎi),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xiázhǎi),在输尿管的壁内部起于肾盂末端(mòduān),终于膀胱,长约20~30cm管径0.5-1.0cm(最窄处0.2-0.3cm)肾上腺输尿管腹部(fùbù)膀胱直肠左肾静脉膈左肾动脉腹主动脉肾盂输尿管盆部输尿管壁内部结石易滞留处第四十页,共50页。泌尿系结石是常见病。结石一般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入输尿管则输尿管结石,再自下排入膀胱或尿道,便称之为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真正原发于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的结石则少见。肾与输尿管结石的典型表现为肾绞痛与血尿,在结石引起绞痛发作以前,病人没有任何感觉目前认为,尿路结石的成因主要与自然环境、种族遗传、代谢异常(高尿钙、高草酸尿等)、营养与饮食习惯(小儿母乳不足、高动物蛋白、高精制糖等)、泌尿系疾病、感染(引起组织坏死,尿素分解致PH改变碱性(jiǎnxìnɡ)过饱和物质析出。)某些疾病与用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痛风,截瘫长期卧床、维生素D过量等)因素,有直接的影响其发病情况为南方多于北方,男性多于女性,约3:1。第四十一页,共50页。六、膀胱(pángguāng)膀胱是贮存(zhùcún)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膀胱(pángguāng)容差正常成人350-500ml最大容量800ml新生儿膀胱(pángguāng)容量为成人的1/10膀胱三角

膀胱底内面,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处缺少粘膜下组织,膀胱收缩时,也呈平滑状态。易发结核和肿瘤。膀胱三角第四十二页,共50页。七、尿道(niàodào)男性尿道特点:长、曲、窄女性尿道特点:短、直、宽,临近阴道、肛门,易受感染尿道炎和膀胱炎没有及时、彻底治愈,细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侵袭到肾脏,发生“肾盂肾炎”,会有背痛、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肾功能衰竭,进而(jìnér)发展成“尿毒症”。第四十三页,共50页。尿液的产生(chǎnshēng)和排出途经肾小体(产生(chǎnshēng))→肾锥体→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第四十四页,共50页。八、膀胱(pángguāng)与尿道的神经支配第四十五页,共50页。尿盆神经(shénjīng)(+)阴部(yīnbù)神经(-)刺激膀胱壁感受器盆神经脊髓骶段大脑皮层膀胱逼尿肌尿道内括约肌尿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