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不是人治的杜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威规罢了。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仅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且还需要人的主动服从。D.本文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避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的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便愈好如初。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被震得晕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晕了过去。那株花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作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现在,儿子的花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他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然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将花树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后贴上正骨膏,并将花树折断处的周围固定了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邾镇被占领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一味地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因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被占领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着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膏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咔嚓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膏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围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4. 下列对柳先生形象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小说描写了柳先生“复位——贴上正骨膏——用竹片固定”的治疗手法,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医术高超。B. 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对颜老爷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来凸显柳先生医德高尚、心怀苍生的品质。C. 小说中柳先生杀死日本少佐的情节,揭示了主旨;刑场上的对话,则深化了主旨,展现出柳先生的爱国情怀。D. 小说通过颜老爷把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和围观的人吐唾沫的情节,写出了柳先生的忍辱负重。5. 小说题目为“柳先生的正骨膏”,有人说题目可以改成“莲花缸里的花树”。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6. 小说重点塑造了柳先生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柳先生人物形象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B.张良西向侍侍:侍奉C.杀人如不能举举:尽D.沛公起如厕如:往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得复见将军于此 樊哙覆其盾于地B.籍何以至此 常以身翼蔽沛公C.今日之事何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项王按剑而跽曰 拔剑切而啖之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日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①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子圉立。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注】①子圉:晋惠公太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B.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C.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D.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但汉代封爵仅有王和侯两级。B. 太子指我国古代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子,或称世子。秦因之。C. 司空是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D.“再拜”文中指“第二次拜”而《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再拜”指“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两者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B. 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支持,他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了秦晋之好,为他后来成功回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C. 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的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就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咎犯的担心。D. 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就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2)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3分)(3) 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了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表面上写热闹,实际上却烘托出环境的寂静。B.前两句写时令特色、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C.诗人第三句才点明了诗题“约客”,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D.全诗通过渲染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15. 请从手法或者炼字的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9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导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2)《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3) 文天祥将集子命名为《指南录》,是取集中《渡扬子江》“,”句意。(4)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分析秦国之所以不敢进犯赵国的原因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之间实现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荣获交融自怨自艾脱颖而出B.荣获交互孤芳自赏锋芒毕露C.荣膺交融孤芳自赏脱颖而出D.荣膺交互自怨自艾锋芒毕露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20. 下面一则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找出五处并作修改。(5分)邀请函尊敬的×××教授:您好!本协会拟于×月×日在××市××宾馆举办鲁迅作品研讨会,众所诸知,您忝列鲁迅研究大家,特邀您作为协会顾问出席,为我会青年作者的成长多说点话。现随函寄赠会员的大作数本,望您拨冗拜读,以便您在会上抛砖引玉。未详事宜,敬请垂询。恳请及时到会。敬祝文祺××市写作爱好者协会×月×日(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5)将改为。21.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杜甫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用满腔忧国之情凸显了生命的价值。材料:烛之武荆轲司马迁含垢忍辱挺身而出发愤著书深明大义临危授命反抗强暴一部传世之史满怀爱国之情一腔侠义之血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乡间标语: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街头标语: 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先秦《诗经•无衣》)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语文答案1. A2. C3. B4. 【答案】B5. 【参考答案】答案一:我认为“柳先生的正骨膏”更好。理由:(1)正骨膏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始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这个题目有利于塑造柳先生医术高明、有爱国情怀的人物形象,凸显了他的浩然正气。(3)这个题目有象征义,正骨膏不但能救人救树,还能正人心,强化爱国的主题。(每点2分)答案二:我认为“莲花缸里的花树”更好。理由:(1)花树是全文的线索,反复出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2)莲花缸里的花树多灾多难,最后却没有被毁灭,凸显了以柳先生和抗日英雄为代表的中国人顽强不屈的群像。(3)花树有象征义,象征顽强不屈的抗日精神,强化爱国的主题。(每点2分)6. 【参考答案】小说综合运用动作、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塑造出了具有超凡医者风范和崇高爱国人格的柳先生形象。动作行为上小说描写了柳先生抓药的动作,为颜老爷救树、给日本少佐治伤、刺杀日本少佐的行为;语言上小说描写了柳先生为日本少佐治病时精简的话语及刑场上和翻译官的对话,凸显了柳先生的人格。小说中对柳先生一怔、淡然等表情的描写也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3种描写每种2分,答细节描写也可酌情给分。)7. B 解析:侍:这里是陪坐的意思。8. A 解析:A.“于”均为介词,在。B.第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第二个“以”是介词,用。C.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指代关中地带。D.第一个“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词,不译;第二个“而”表承接关系。9. C 解析:C.“从宴席的座次安排看,他对刘邦礼遇有加”理解错误,沛公是“北向坐”,位次仅高于张良,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宾客待遇。10. A 解析:加上标点符号为: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11. D 解析:D.文中的“再拜”理解错误,且两处“再拜”意思相同。12. B 解析:B.“主动请求联姻”错,联姻并非重耳主动,而是秦缪公要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重耳一开始还不愿意,是在司空季子的劝说下才答应的。13. (1)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共4分,关键词“故”“备”“出入”“非常”各1分)(2)晋国听说秦国军队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共3分,关键词“拒”“然”“阴”各1分)(3)灭掉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共3分,关键词“厚”“得”“利”各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晋文公的舅舅;贾佗;先轸;魏武子。在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长大成年晋献公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狄是重耳母亲的故国。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才离开。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的妻子,司空季子说:“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的妻子。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秦缪公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拜了两拜对秦缪公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此时是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晋惠公在九月薨逝。太子圉继位。晋国大夫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与重耳回晋国。晋国听说秦国军队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咎犯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何况是您呢?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壁玉扔到黄河中,与咎犯明誓。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七年(前630年),晋文公、秦缪公带兵包围郑国,以郑国在晋文公在郑国逃亡期间没有礼待他和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了楚国为由。晋国表示:“我一定要生擒郑国国君才甘心”。郑国很害怕,于是暗中派了一个密使对秦缪公说:“灭掉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您何不解下郑国之围,而作为你的东道国相交往?”秦缪公高兴地采纳了,于是退兵。晋国也就跟着退兵了。14. B 解析:B.“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错,从这两句中并不能看出诗人是否焦虑。15. 示例一:“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明确从“炼字”角度作答,且答出“闲”“敲”两字2分,分析两字的妙处4分)示例二: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他在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对友人有约不来,只能自己独自打发时光时内心的落寞、失望、焦躁、怅惘,可谓写一细节而尽传精神。(明确“细节描写2分,分析4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1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交互:即交流互动。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结合“文明”分析,此处应选“交融”。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当选“脱颖而出”。故选C。18.【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分析,后文对“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选A项、C项、D项。故选B。19.【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A项,“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B项,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C项,“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故选D。20.【参考答案】(1)“忝列”改为“是”;(2)“多说点话”改为“多提宝贵意见”;(3)“大作”改为“作品”;(4)“拜读”改为“垂阅”;(5)“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6)“及时到会”改为“届时光临”。(答出五处即可给满分)21.【参考答案】司马迁含垢忍辱,发愤著书,以一部传世之史解读了生命的价值;烛之武深明大义,临危授命,用满怀爱国之情诠释了生命的价值;荆轲反抗强暴,挺身而出,用一腔侠义之血彰显了生命的价值。(每句2分)22. 【审题精析】(一)感受真实情境。材料由大疫之时三组不同风格的抗疫标语切入情境,这些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国内乡间街头的标语富有生活气息;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则恰当地运用了传统中国诗文。导语部分依次交代这些语言的来源、内涵与作用,点明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材料真实鲜活,情境直面现实。考生写作不得脱离材料。(二)明确典型任务。可供选择的角度有三:一是抗疫标语为什么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二是抗疫标语的用语比较与作用分析;三是由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的诸多思考。“此”规定了写作的范围,“感触和思考”点明了写作的重心。考生写作时必须把抗疫标语的使用分析和民族语言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三)坚定价值判断。本题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与理性思辨能力,在网民的关注和热议中,既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又要合理吸收他人的长处。我们先民的语言异彩纷呈,各种方式的表达,共同汇聚战“疫”的力量。虽然文辞各异,但心意相通,目的相同。考生固然可做褒贬,但得注意分寸。文章的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扬抑得当、拿捏有度。【思路导引】本题属于标语组合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疫情下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的理性思考与技术运用。题目由材料、引导语和任务要求三部分构成:引导语给出三组不同风格的抗疫标语:乡间标语用语通俗、切中肯綮,一针见血地引导民众不串门、戴口罩,在非常时期有威慑作用,使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街头标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直白朴素,通俗易懂,营造了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氛围,能给民众以极大的鼓舞和精神支持;日本援华物资标语雅韵正声、诗词经典,用中国的文化温暖地表达了对中国人的感情,唤醒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令人感动,令人深思。这三组标语表述不同,情感相同,目的相同。任务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感触和思 考。考生可以谈标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慧,也可以谈标语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还可以谈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等等。从任何一个角度分析,都要以材料为立论背景,紧扣“抗疫标语”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展开。语言确实有雅俗之分,但这个“俗”是相对的,民间生活用语,重在表达观点、立场,传递信息,往往通俗直白,甚至有的粗俗不堪。但乡间、街头这种场合,若都使用太雅的语言,有的人未必能懂,效果不一定好,阳春白雪也可能曲高和寡。这主要是出于对使用场合、受众对象的考虑,对此不能一概加以否定。【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雅言俗语,各有其长。2.文辞各异,心意相通。3.白话口,诗意心。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5.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6.怀“情”带“智”,浇灌民族语言之花。偏题立意:1.华夏物语,因时制宜。(偏离材料,不是因“时”,而是因“地”,乡间、街头、日本等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风格的标语)2.心向疫情,无关词藻。(与材料主旨相悖,不同场合、不同受众应使用不同语体色彩)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完全脱离材料核心“标语”和“民族语言”,套作时评文)4.莫让汉语“俗”透了。(题目并未否定街头和乡间标语,反而说“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5.你有你的诗意,我有我的威猛。(对乡间标语和街头标语的定调错误,不是“威猛”而是“直白”)6.一枝一叶总关情。(顾此失彼,只注意到标语背后蕴含着的人们的情感,忽视了智慧的存在)【精彩标题】1.源于人民,为了人民2.名为“人”的光芒3.雅言俗语各有光芒4.雅俗合力,共抗疫情5.雅俗共赏,天下大同6.让民族语言充满暖心之力7.民族语言,雅俗同当8.用“雅俗与共”守护我们的民族语言9.“雅”言隽永,“俗”语温馨【范文展示】1.【撼人之风格】诗词歌赋里,旁征博引中,向世界宣告“我是中国人”;时间词、副词、关联词使行文顺畅自然;成语、俗语亦庄亦谐。“阳春白雪”遇上“下里巴人”文化领域往往有着这样一个共识:广大人民是文化的服务对象。这个共识或许浅显,但却能在当下对于民族语言的运用上起参考作用。近日,关于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同国内各街头标证的对比引发了广泛热议。日本人通过引用中国传统诗词句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而中国人民则用通俗明了的标语给予精神的鼓励。两相对比,似乎会让人心生尴尬,更使国人对民族语言的运用有所思考。当“阳春白雪”遇上“下里巴人”,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显而易见,传统诗词的运用,简洁而富有意蕴。在烟波浩渺的诗词典籍中,既有“汉家烟尘在西北,汉将辞家破虏贼”的为国舍家,又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的唯美情思,更有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无限气概。可以说,古人用自己细腻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一座民族语言的宝库。但是,仅有这些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战国时期楚国的郢都,一歌者歌“下里巴人”,和者绵延百里,其后歌“阳春白雪”,和者十余人而已。可见,仅有典雅,难通行于世。从古至今,广大劳动人民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既有原古时代遗留的劳动号子,也有“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口号,它们虽然不假文采,无所拘束,但却是广大人民的内心以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形式表露出来。这次大疫中的标语,不就是用“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八字为广大人民注入无穷的精神力量吗?于是,便会有人道:反正“阳春白雪”般的东西“曲调和寡”,既然文化为我们广大人民服务,那为什么还要前者呢?事实上,作为民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分,传统诗词与乡间标语一样有意义,如果因为“曲调和寡”便全然弃之,何异于掘断中国文脉?在一个充满平凡俗气的世界,又如何有崇高的灵魂。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广大人民是文化服务的对象,那么作为优秀的文化,我们不应该是让他深植于民众之心吗?君可见《中国诗词大会》火爆中国,引起全民读诗潮,君可见《中国成语大会》让我们拾起古老的四字精华,他们不都是我们在运用民族语言时的努力吗?或许应摒弃的,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语言文化区别论,让他们一同服务于广大人民。或许当“阳春白雪”再次遇上“下里巴人”时,希望他们说:你好,另一个我!2.【撼人之风格】一个比喻贯穿全文,美丽丰富打动人心,分析“语言”紧扣疫情,一词一句既偎依在文化传统的怀抱,又时时散发出凡尘世界的温暖烟火气。向上开花,向下扎根大疫之时,中国乡间街头的抗疫口号与日本援华物资标语引起大众关注,“你加油,我加油,抗疫战疫有奔头”与“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引发争议不断。不少网友称,日本的引诗用典让国人自惭民族素养,相较之下,民间口号未免流俗。何必自卑?语言传情达意,汉语兼收并包,雅俗共赏,语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才占据第一要位。“加油”与“共云雨”同一,皆展现了对抗疫的坚定信念和人间温暖,二者都是有力且美的语言。不妨将语言比喻为一株滋长的植物,美好强韧的植物叶蓁花荣,根深系茂,既有出露地表的繁花,又有扎于泥土的深根,既应向上开花,赋以浪漫诗性;又该向下扎根,丰满人间热气。语言的雅与俗,植物的花与根,正是一体两面,对立统一。回归语言与疫情,客观来看,疫情犹如一个细小切面,映射出我国人民对古诗的日渐陌生与淡忘。诗性语言的缺失,让生活易于落入庸常琐碎的烦恼,也不利于文化意义上的国家实力增强。没有花叶的植物,无以结出蜜甜的果实,缺乏诗歌的语言,更沦为鸡肋淡李般无趣与无味。再发掘汉语诗性,们应回首凝视古诗古文。传统文化辟源开流,历史长河中沉金潜玉,不断发展的文学宛如一部语言美的简史。从诗三百的“赋比兴”“信达雅”,到唐诗的七律七绝;从秦风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到盛唐的“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每一种情感背后都有句句蕴藉含蓄的诗歌表达。重拾传统文化,不让汉语明珠蒙尘。花的优美,必与根的繁茂相适应,诗性不应仅存在绣闼雕甍中,更应与生活紧紧相拥。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感叹生活是无情的、是冷酷的,但我们也能从有温度的语言中体味暖意融融。生活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标点,都是表达的素材,是我心声的窗口,我们拥抱“同气连枝,共盼春来”,也笑听关于生活的顺口溜、打油诗。向上开花,向下扎根,一株植物由是繁茂。延展汉语诗性,沐浴着那些兰风桂雨,在大时代浇灌新新果实;在每一句话、每一支歌里保持生活的滚烫热乎劲儿,好让人间烟火温情地长存。中华民族的语言曾为世界瞩目,今时今日,我们守正而创新,向上长,向下生,让汉语之花惊艳四方!3. 【撼人之风格】一个睿智深刻的中心论点,三个角度纷呈的分论点,一组组气势磅礴的排比铺展段,一声声情感真挚、理趣卓然的论据分析。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泱泱华夏,语言如玉,在千年岁月的切磋琢磨中,去芜存菁,流溢华彩。风骚诗词,曲赋小说,吆喝叫卖……语言美玉经过代代先民的传承,至于吾辈手中,那我们该如何守护它的光彩呢?语言如玉,雅俗共赏。正如玉之产于泥土,语言也诞生于生活这片朴素而广袤的土地上。也许是谁闻到一抹新鲜的草味,被这新鲜的生机所震撼,于是如同婴孩吸吮母乳一般,发出了第一声“春”的呼唤;也许是谁在秋雨冬雪中感到一种迷茫凄苦,沧桑变幻,低声吟唱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许是谁走街串巷,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而骄傲,悠悠远远地吆喝着“烤红薯、烤红薯,香亦香来糯亦糯”……也许正如现在你我,在新型冠状病毒袭来之时,我们众志成城,合力抗疫,乡间街头地张贴着“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的标语。这恰如每一颗植株,唯有向下、向生活扎根,向上、向艺术才能开出花来。对语言美玉最美好的守护不是让它寂静地躺在被玻璃罩住的展柜里,独自享受着一种“高贵”的寂寞,而是让它回归田间地头,回归街道弄堂,回归生活,回归每一颗朴素而炽热的心灵,如此,语言美玉才不会在日复一日敬而远之的尘封中褪色暗淡。语言如玉,寄托情思。也许正如我们常说的“寄情于物”,玉的光彩,除却它本身的晶莹,更多的应当是寄寓了人的情思,而语言美玉的光彩,也的的确确地,是源于我们以此寄托的喜怒哀乐,温暖力量。为了表达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我们创造出了“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这样充满温暖、充满力量、充满决心的标语,以此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一种信念和希望;为了表达对中国的友好和支持,日本在援华物资上标注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等中国诗词,寄托日本对于中国疫情表达的如同挚友同袍一般深厚的情义。语言美玉的珍贵,除了先民们精心雕琢的那种规则规范,更为重要的是那层由无数的人思、无数的人情、无数的人心,或浓或淡、重重叠叠地裹上的情感包浆。正是因为有了这层寄寓情感的包浆,语言的美玉才更加温润、温暖、温柔。语言如玉,异彩纷呈。世界上没有两块相同的玉,而这世界上也没有两句完全相同的话。每一句话,它的背景,它的内容,它的情绪,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要让语言回归生活,为什么要让语言寄寓情感,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情感,都是独特而多彩的。即使是同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可以解读出浓重的悲伤无奈,也可以解读出明亮的温暖和友谊。唯有我们对语言,加入了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语言的美才有了更多可能。而站在漫长的时间线上,我们也许会发现,中日纵然曾有矛盾,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话语却穿越千年,又把邻邦的心紧紧地系在一起。我们通过语言来展现同一个时代的人的差异性,又通过语言来见证无关时代的永恒性,那我们的民族语言也会因此而变得多彩永恒。做民族语言的守玉人,像一位位“大国工匠”,精心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创造精彩,创造永恒。4. 【撼人之风格】化身时代骄子,与之同频共振,以雅俗两面的语言实例来精辟剖析,用古今中外对于语言的应时驾驭来深化主旨。白话口,诗意心大疫之际,面对同往昔亲友被迫的分隔,大概这时候最能联系人心的便是文字了罢。我们既会被乡间街头极富生活气息的朴素标语逗乐,也会为漂洋而来、如莲绽于目的清新诗文深深触动。当“幽居”于家中、感受这两类文字呈递的情意时,我们难免也会心生慨叹:感慨异邦人恰如其分的引据,与街头看似有些入俗的“打油诗”间鲜明的差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这先人精魂凝就的词句前,我们自然会为传统文字那独特的诗意美震撼——这份美孕于汉字原初的“微言大义”式的简约兼广博。一枚枚灵动的字符相缀,便能融成浩渺的时空,生发无尽的情思。以目遇之、以心闻之,我们仿佛倒转岁月、再现先民的真切情意;我们也似横贯空间,当面聆听着来自异国之人最诚挚的祝福。而在祝福带来的的审美体验之上,传统文字更是轻轻叩开心门,给予身处当代的我们一种诗意的视角、一份以文字浸润生活的乐观态度。然而在为先民文字之美折服震撼的同时,我们仍需面向实在的生活:若是我们在平日生活中满嘴“之乎者也”也许难免滑稽。重拾诗意美并不意味着否定掉当代文字:大白话自有其实用性、准确性,而这正是一个科学化、现代化的社会需求的语言特点。今日之科学研究、学术论文,都建筑在清晰明了、逻辑严谨的白话之上。而大疫当前,通俗易懂、实用风趣的乡间、街区标语或许更能春风化雨般传递战“疫”知识、引领人们切实行动。也正是人们用一张张白话口诉出的叮咛劝嘱,筑成了战“疫”最坚实的一大防线。我想,我们何其幸运能在这样一个时代,共同领略古今文字的交融共振。语言文字自有其传递信息的基础作用,这或许是“俗”的一面;亦裹挟着如五音、如万象的审美意义,这大抵是“雅”的一面。前者是“用”、是“说”;后者是“舞”、是“弄”。我们并不需要一味“媚雅”而摈弃作为文字实用、通俗的一面;也不能只讲求文字的实用性而抹杀其多彩、丰富的一面。而与其争辩“雅”“俗”间有多么“格格不入”,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静下心来,去真正尝试体味文字的表里,并经由语言文字去聆听那些有趣的灵魂,连接那些丰盈的心灵?或许,当我们细细拈清说话对象、斟酌说话情境、以真心表述语言时,我们可以真正超越文字的雅俗本身;这时,两颗跃动的心,便能紧紧相拥,在文字之上共鸣。且不论是“雅”是“俗”,是白话或是文言,都是我们作为华夏人对中华文明最纯真的皈依。作为今人,我们应传承古色古香的先民文字,从中领略文字之美感与生活之诗意,也当努力发掘文字在当时当代的意义、应用,并将二者和谐统一:用一张“白话口”,述一片“诗意心”。5. 【撼人之风格】任务驱动文的规范结构,环环相扣的论证思路,角度多维的重磅论据,温和又不失理性的冷峻评析。民族语言在生活里焕发光彩我们的社会,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如何传承创造民族语言,或是创办诗歌学会,或是举办诗歌大赛、文化综艺等等来提高人们对于民族语言的兴趣,但收效有限。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创造出许多优美如画的诗词歌赋,令我们惊叹不已。但我们慢慢意识到语言的美是表面的,只有语言背后凝聚的厚重情感才能真正在人心底留下痕迹。然而我们又常常难以体会得到那些感情,从而失去了对民族语言的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在生活中去体味那些隽永的民族语言。文字刻印在书本上,没有情感,难以引发人内心的波澜。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是需要用内心的情感来与之共鸣,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些文字的内在含义。而这情感不是“为解其情强说愁”,而是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体悟到的、感受到的。在武汉的物资中转站,当你看到从邻邦日本送来的货物上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你就不再觉得那是书本里干巴巴的重复啰嗦的句子了;当那些在武汉奋斗一线的医生们说出:“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的时候,你会真的被这样逆境中依然凝聚着希望与光明的句子感动着,而不觉无味;即使是“众志成城齐努力”这样“有些土”的句子,你在此时也会觉得有着无比的力量。民族语言中凝聚着的是先民们的生活情感与行为方式,以及其背后中华民族的内在形成的人格与精神,这当然是打动着我们的东西。而民族语言的创作也是如此,不要在想像的情感中生造语言,而应在传承先祖给予我们的精神与人格下,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从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体悟情感,去感受中国人的气质,再去创作出属于中国的民族语言。如同一位武汉前线记者说的:“在这里看到了太多的悲伤,恐惧与生离死别,我们也不是生而勇敢,但我们选择坚强。”这是疫情下我们民族真实的情感与精神。这样的创作就能给我们真实的感动。民族语言的创作不完全在于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在语言中能够体现生活中中国人的那些品质,那些无比珍贵的精神气质:坚强、乐观、热爱生活、永不言弃等等,就如同在这次武汉抗疫战里无论是朴诚烂漫的农民写出那些朴实的口号与标语“病毒来了我不怕,我和病毒打一架”,还是那些有着情怀与理想的记者们写下令人动容的诗篇“你舍弃小家情感,奔向大爱无疆,你抬头便是阳光,你低头便是坚强,汗水里是奉献,泪光里是希望。”抑或是亲友间真挚的祝福“今年冬天我们保护好自己,明年春天我们再相聚言欢。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结晶出来的,都是蕴涵着中国人生活气息的民族语言,这些文字能够感染人激励人,会永远留在民族语言中。所以,真诚地感受生活的情感,诚恳地写下民族的气质,才能真正传承好先民留下来的文化锦囊,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民族语言,才能真正把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与智慧交给我们的下一代子孙。【人民时评一则】“寄语”折射文明之光2023-3-30日《人民日报》谢佳宁【编者按】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中国知恩图报、坚守道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You滴答滴答me,I必哗啦哗啦you。”当全球面临严峻的疫情考验时,中国积极参与抗疫国际合作,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诗句、箴言、歌词……写在中国援助物资上的寄语,简短真挚,饱含深情,体现的是协同抗疫的信心,折射的是人类文明的亮光,寄托着中国人民的坚定支持与美好祝福。愿这些用心、暖心的寄语能跨越民族文化的隔阂,引发关注人类命运的共情,鼓舞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夺取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日本各界向中国捐赠物资上配的诗文,为中国人民鼓劲加油,书写了两国交往新的佳话。日本富山县捐赠辽宁省的物资上写有“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巧妙融入“辽河”和“富士山”的意象。在日本群马县太田市捐赠给上海嘉定的物资上,一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愿疫情平息,嘉太平安”,巧妙融入两地地名,送来美好祝福。跋山涉水而来的援助物资,配以隽永诗文,患难时刻的共情与支持,深深打动中国人民。(开篇指出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日本各界向中国捐赠物资上所配的隽永诗文深深打动中国人民。)投桃报李,这是流淌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中国携手世界各国合作抗疫的生动写照。面对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的严峻形势,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中国地方政府、企业等也通过多种渠道向其他国家提供抗疫物资。写在中国援助物资上的寄语走向世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传递四方。(紧承上文。投桃报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在中国援助物资上的寄语走向世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传递四方。)人类文明姹紫嫣红,不同国家语言文字也各有特点。在共同挑战面前,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能够跨越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向日本捐赠口罩时,不仅用中文写下“雾尽风暖,樱花将灿”,还引用日本俳句诗人小林一茶的“樱花树之下,没有陌路人”;给伊朗筹集的抗疫物资上,配有中文“中国加油,伊朗加油”;向法国援助的物资上,有三国蜀汉学者谯周的“千里同好,坚于金石”,也有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言“团结定能胜利”;捐赠意大利的物资上,既有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冲破黑暗夜再见满天星”,也有中国诗歌中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诗句……古今中外不同的表达,诠释的都是人类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智慧和理念。(中国对外捐赠救灾物资上所引用的古今中外诗文名句,诠释了人类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智慧和理念。)中华文明素有包容的传统,也正是在这样的文明滋养下,中国人民懂得尊重和欣赏不同文明和文化,更能对其他国家遭遇的疫情感同身受。中国捐赠他国的物资上的寄语,大多汲取了捐赠对象国文化经典,展现出的真诚和善意赢得称赞。在中国援助韩国的抗疫物资上,印有出自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的“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和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捐赠意大利的物资上印有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的歌词,传递着同样的爱与希望……中外文明的力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中国捐赠他国的物资上的寄语,展现出的真诚和善意赢得称赞。)“科学暂时无法到达的地方,文明还会到达。”抗疫物资上的美好寄语,折射出人类文明的亮光,在疫情的阴霾中给人以力量和希望。在这场全球战疫中,礼敬多彩文明,坚守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理念,付诸团结一致的行动,人类定能赢得共同的胜利。(总结升华,展望期盼。)【难忘主体段】1.这便是汉语自古特有的兼古并新,兼雅并俗的能力,如数百年前的元曲艺术,吸收唐宋以来士文化——诗词中的格律等“雅元素”进行“俗文化”表达,创造出了如《拜月亭》“这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软黏黏带着淤泥”,《窦娥冤》“莫不是八字里载了一世愁,谁似我无尽头”此类通俗易懂,却生动形象,情感哲理皆至深的曲句。文化创新源于实践,而人民大众便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质朴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但是文化的教化使命又要求文化应“雅”,于是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语言化便自然而然呈现出了雅俗并举的特征。这是文化创新的自然渠道,也是理应固守的规律,即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正如防疫标语,群众语言的运用以及为人民生命健康着想的目的,有如元曲语言艺术取材于人民生活,服务于人民的娱乐活动。文字诞生之初并无差异,都只是为了寄托人的情感而创造的,对今天的人们而言,或许传统诗文的再现显得更加文雅高深,与之相较,“武汉加油”似乎略显苍白。但这并不是网上某些人所说的中国人缺乏文化,而是不同情境下文字的合理运用。若“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代表着若干年前两国的友好往来,于此时再次出现表现了日本对历史的尊重和与中国的深厚情谊,作为援助物资的标语自是合适;而“武汉加油”则表现出了口号所需的简洁明了,朗朗上口,能迅速让民众们理解和接受,将两种目的不同的标语相较,也许并不可取。3.先说雅言,这里的雅言指的是古代中国广泛运用的文言用语。我之所以称其为“雅言”,正是因为传统的文言诗文中带有别具一格的风雅蕴味,只字之间便能传达出无限的意境与意蕴,工整的句形和深刻的句意能给人带来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美的体验。比如疫情标语中的“日月同天”,短短四字,便在享受日与月这样优美意象的同时,领悟到了邻国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怎样严峻的难关,都一同携手度过的关怀之情。雅言在传达心意的同时,更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更能触动人心。4.雅俗的组合拳各有侧重,场合分明。在农村这种信息相对封闭的地域,运用诙谐幽默的俗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对象性——这些词语来自民间,在民间的交流之中更易为人接受,让乡亲们在亲切的文字中体会到事态之严重,从而加强防护。而日本友人的引用,恰到好处的体现国家间交流中对文化的尊重,诗词古文的应用,让这个温暖的场面笼上了浪漫美好的色彩,更能坚定中国百姓的战役决心。所以雅俗包容的汉语,只有分清场景有的放矢,才能焕发生机。雅与俗的深刻内涵,浇灌友谊,播种希望。俗语以其丰富的生活底蕴向百姓强调防护之重要。5.后一种标语被我称作“雅”,是因为它引用了诗句,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直白的、朴素的口头语不足以承载我们想要藉由文字传递的深情时,我们可以回头看,去五千年长河边的沙滩上捡拾先民遗留的文学贝壳。日本援华的友好,由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传出;对民生的关切,由郑板桥的“些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咨询服务办学许可证转让及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临时用工合作协议确保二零二五年度客户服务品质3篇
- 2025年二零二五企业仓储物流场地租赁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影视行业兼职演员聘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销售团队保密责任协议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工程款结算与进度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全新竞业协议解除后一个月竞业限制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购买协议3篇
- 2025年度公司与个人合作代收代付电商业务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分析合作协议3篇
- 数学-湖南省天一大联考暨郴州市2025届高考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郴州二检怀化统考)试题和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 施工现场环保要求措施
- 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 瓷砖店销售薪酬方案
- 小学体育课件教学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 西京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我和我的祖国拼音版
- 2023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考试参考题库(400题)
- 湖南某水库防汛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