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 精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分析意象,感受作品意境之美。教学重难点品味叠词的作用。准确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愁”之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由李清照《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引出词人的“愁”。[设计意图: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自然过渡到《声声慢》。]二、诵读,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请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然后学生评价,老师指导。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播放配乐名家朗读音频)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背景音乐:阿炳《二泉映月》)[设计意图:通过个人朗读和名家朗读,熟悉文本和领会情感。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音,注意感受朗读中的情感基调——哀婉凄凉。配乐齐读,在音乐声中让全班同学深切体会词的意境。既让学生对本文有一个初步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三、鉴赏,整体感知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一) 定愁调(叠词连用,字字“愁”彻心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独自;愁。首句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本句,仔细品味并思考:本句放在整首词的开头有何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大胆鉴赏诗歌)起句形象运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好处:①顺眼、顺口、顺耳②增强感受力③增强音乐美④曲尽思妇之情。学生再读,老师指导。寻寻觅觅——动作——茫然(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冷冷清清——环境——清冷(应是轻读、降调。)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首句叠词的运用,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本文中所渗透出的真挚“愁”情。](二)赏愁(情景交融)意象与意境的解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注:意象是本词重点,需要学生认真体会把握。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会、理解,在学生充分讨论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以指导。)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⑴让学生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雨⑵意象分析:“淡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结论:酒是“愁”的象征“秋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结论:秋风渲染愁情。“过雁”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南楼令》)“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细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雨是愁思的象征。(三)明愁(卒章显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的“愁”已远非南渡前词中那种闺愁闲愁可比,它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南朝政府腐败无能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显得格外深广与厚重。(四)析愁因(深层探究)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分析她的愁因。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清照避难奔走,文物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欲将生平所学授予邻家女孩,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小结:《声声慢》所直接抒写的,只是词人在某一秋天傍晚的所见所闻,但就其情思中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来看,却几乎涵容了词人一生的遭际和感受:由急风、细雨、过雁、黄花所引发的自然景象,是一个满目凋零、感伤难尽的秋色秋意;由北雁南飞和“旧时相识”所引发的社会景象,是十多年来国破家亡的遭遇和亲朋离散的孤苦;由黄花的盛衰所引发的人生景象,则是几十年来反差极大的个人身世变迁和无限哀伤;有梧桐细雨所引发的长夜难熬景象,则预示着词人整个晚年的凄苦和绝望。这每一方面的象外天地都深广得难以限量,何况将他们综合起来才是《声声慢》的意境所在呢!好的诗词,其意境空间应当主要生发在象外,这是一条重要的审美准则。[设计意图:通过诵读体验、语言品味、引导学生体会本词语言的凄美,认识词中意象的特定内涵,初步掌握诗词欣赏的方法。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产生的,鉴赏作品就一定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他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探究性学习:(小组活动)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要求:(1)基于文本(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3)每组推荐一位发言人[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五、课堂拓展:(小结诗词鉴赏方法)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生:讨论回答。明确:找词眼,把握情感基调。抓意象,赏画面,品意境。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会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一名学生回答不全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回答。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拓宽鉴赏诗歌的视野。]六、总结:我们通过对本词语言的品读,意象的分析,体会到了李清照这首千古绝唱中浓烈的凄苦愁情,更能感受到她苦难深处艺术灵魂的高贵。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世界里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