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 其一_第1页
秋兴八首 其一_第2页
秋兴八首 其一_第3页
秋兴八首 其一_第4页
秋兴八首 其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翻译:枫树在深秋的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一、初读——疏通句意

伤:损害

例如: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伤:悲伤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翻译: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翻译: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菊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不免伤心。孤舟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归来,但是漂泊的心却长向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翻译: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二、再读深思1.“秋”是诗人因秋起兴,诗人笔下尽是秋景。2.“兴”是诗人触景生情,是诗人心灵的震荡。1.“秋”是诗人因秋起兴,诗人笔下尽是秋景。2.“兴”是诗人触景生情,是诗人心灵的震荡。

你怎样理解题目“秋兴”?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唐朝、杜甫的盛年巫山——塞上巫峡——江间暗指江山风云、波浪——波浪滔天、乌云压地、整个天地之间都不平静,意指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丛菊两开——言滞留夔州之久。“菊”即是秋之物,又是游子感时伤怀的寄托。诗中写了哪些秋景?古代的诗人们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常常借助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一吐胸中的不快和愁思。如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

强:勉强怜:可怜傍:靠近、接近)菊花1、隐者的超然洒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2、思妇怀远的淡淡闲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3、志士的坚贞高洁(宁可抱香枝头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4、游子的感时伤怀菊花意象孤舟——漂泊、零落、无依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孤”是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又指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寒衣——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面的棉花就板结了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玉关:玉门关良人:丈夫)捣衣砧——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待惆怅情绪。

《秋兴八首》是杜甫永泰元年(766)离开成都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重新割据的危险。在这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