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_第1页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_第2页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_第3页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_第4页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湖州一中钱亚圆湖州市高中政治新课程培训一、第一单元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设计思路和组成结构二、第一单元课标与意见解读;教学建议。三、课例点评:综合探究----

从文化力谈综合国力竞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文化生活的起点。(1)从教材的总体结构看:

四个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分别对应了课程标准的四个主题,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发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办: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来展开。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了《文化生活》教材的有机整体。本单元是整本教材的绪论与总论,主要为全本教材提供基础性的知识和理论支撑。

第一单元

把握文化的一般意义文化定位:人与社会第二单元

为什么

是什么

中国文化文化一般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怎么办

怎么看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理解:时间空间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选择: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教学目的总结为一句话: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文明其精神(2)从教材的设计思路看:——“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抽象的理论要求非常高的概念)。它从静态的角度,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揭示文化的含义,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本单元的结构:本单元由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本单元按照“从社会发展看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学习内容。

(1)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概念、作用(第一框);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框)。从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2)第二课主要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第一框);明确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第二框)。(3)综合探究是对一、二两课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从社会发展看文化从人的发展看文化文化的概念文化影响的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类文化素养的形成和表现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给与一定的经济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本单元讲述文化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等内容。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认识。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课时体味文化一、课程标准要求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要,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体味文化”的三个层次:观察——体察——知道(2)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比较不同的文化生活现象中(复杂多样丰富)进入理性层次的思考,能够理解文化的内涵。1.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3.了解文化的形式(一)基本要求说明二、省教学指导意见解读(1)把握文化的含义(内涵),应从文化现象、表现形式入手。

(2)第一目“文化‘万花筒’”:从探究文化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入手;学生参与不同文化活动的感受;感悟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环境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与第一目衔接);(3)文化现象无处无时不在,体会文化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影响”的观点。

为后面“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作铺垫。2.明确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1)探究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本框学习重点。“文化”的定义、内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文化的多义性”虽然不作要求。但是建议课前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再作些了解,对文化的定义进行比较探究。

(2)建议从教材中涉及的三个关系入手: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二,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其三,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从中归纳文化的内涵。两个层次:第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两个部分。第二,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为下一框的学习留出思考设计的空间。什么是文化?

教室墙上贴的市民文明公约,它与我们说的文化有密切关系,我觉得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文化呢!

文化就是知识,人们常说这个人有文化就是指他很有知识。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读过书,那他就一定是个没文化的人。

文化并不仅仅是印在书本上的知识,电影中的画面和故事、各种摄影作品、建筑、文艺节目等虽然不是书本知识,但也应该属于文化的内容。

你同意他们三个人当中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说说你对文化的理解。文化通常是指“知识”。如“学文化”“文化课”等。文化指某种较突出的社会生活习惯、风俗。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我国古代“文化”一词主要指“教化”“文治”。如“敷文化以柔软”。目前学术中常用的文化涵义有,一是指“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仰韶文化”“玛雅文化”“文化”可最高概括为,“人(们)的(人化的)即定的广义活动模式”。即人们已然形成的食、思、做、乐等等的内在习惯方式。“文化”最根本、最深刻的涵义是人化。一切“文化”的含义都是从这个根本涵义发展、引申而来的。“文化”概念各有说法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艺术”“文化领域”等

归纳总结: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种含义,其中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我们《文化生活》中要讲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相对经济政治而言是——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理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文化的力量”是全书展开的一个重要维度。设置《文化生活》模块对学生加强文化知识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自觉参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投身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层次: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在个人成长、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可以结合事例拓展。②文化的力量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是一种间接的力量)。体味文化的魅力,感悟文化的力量,提高分析、辨别文化现象的能力。

(二)

发展要求说明(1)三项基本要求对应于教材的“三目”,发展要求是第一框学习的总要求。渗透三维目标。

(2)层次:第一,“体味文化魅力”,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对文化的内涵在理论上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把握。第一框的重要知识点(知识目标)。第二,“感悟文化的力量”,通过学习懂得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步中的重要意义(情感价值目标)。第三,“提高分析、辨别文化现象的能力”,重视利用教材文本的合作探究,或结合教师自己经验开发一些使学生有兴趣的案例情景,注意引导学生能够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分析辨别探讨研究问题(能力目标)。2.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课程标准要求(1)说明“交融的意义”而不是表现。(2)本课时的难点是“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但是教学中的重点是“说明意义”。①结合“交融的表现”说明意义。②上升到综合国力(国际)竞争的高度说明意义。使学生体会到重视文化的重要性。二、省教学指导意见解读1.理解社会生活三个基本领域之间的关系。(一)基本要求说明(1)在理论上理解“关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教学中有一定难度。(2)层次:第一,通过案例情景探究,能够辨别区分社会生活中的三个基本领域,能够思考三个领域的区分是相对的,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机联系的。教学中最好能选择某个具体情景探讨,如参加民主选举活动如何涉及政治、文化。第二,在探究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把握关系的辩证性。教学中是否可以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提炼,如中国申博成功等。教材第9页

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说:“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5000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和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

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3)不作要求的教学内容。

①“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是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课教学不作要求。②“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论的具体内容,展开有一定难度,而且本课学习中如果涉及两对关系,会进一步增加学习难度。建议在本课教学中不作要求。2.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

(1)“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衔接第一框第三目“文化的力量”,角度和侧重点有变化。“文化的力量”强调的是文化对个人成长、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蕴涵的情感价值目标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是强调辨别区分,蕴涵的情感价值目标是“我们应该重视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

(2)“了解不同文化的不同作用”是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的深化,突出“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两个层次:第一,不同的文化。注意与第一框“文化形式和文化特色”衔接;“不同”从两个方面区分:①从文化形态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当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②从文化性质上——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第二,不同的作用。①从文化形态上——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其发展道路的选择,如中国的历史文化与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②从文化性质上——表明两种不同性质文化产生的后果,促进或者阻碍。3.把握当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现今时代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即三者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政治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①第一目侧重从知识理论上说明关系,第二目侧重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三者交融的具体表现;②抽象——具体,在理论指导下分析生活现象。(2)层次: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人才教育科技日益重要(科教兴国);从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角度,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②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教材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范围阐述。相对来说政治层面涉及的文化因素理解困难些,教师要多发挥作用,选择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的体会。(比如分析学生在语文课里学习的《最后一课》)感受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参观展览听证会市场购物投票选举共建活动4.明确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意义。

(1)逻辑关系:文化的力量——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生活》P106页)——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意义。

(2)层次:①知道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在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②懂得我国要参与竞争实现发展,不仅发展经济要讲政治,还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适当列举我国重视文化建设的事例材料,引导学生交流看法体会。③关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内容,在本框教学中不需展开。④关于“文化竞争力”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应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二)发展要求说明

收集和分析先进文化对社会促进作用的典型事例,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的重要性。(1)鼓励学生在关注文化现象的同时,课后有针对性的收集和分析典型事例;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前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辩论探讨。(2)从两个角度注意收集:一是先进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体)——考虑到和第二课教学的衔接;二是先进文化对国家、社会发展、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考虑到与本单元综合探究的衔接。三、第一课教学建议1、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安排一堂进入《文化生活》模块的导入课。2、第一课的知识理论要求比较高,第一框中关于“文化是什么”,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都是需要在教学中处理的重点难点,而且关系到后面许多问题的理解。

这两个大的理论问题在教材中的阐述非常简洁。教学中如何处理,怎样拓展,怎样使学生的认识比较准确?教师对两个理论的问题需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和理解。3、第一课中的许多内容,都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有的地方需要留下些空间,有的地方需要预设些路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前后之间的衔接关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时感受

文化影响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1)引导学生能对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文化影响进行评议,并表述自己的看法,说明影响的体现。(2)两个层次:①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内容)②怎样影响。(特点)(3)现行教材中“文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是在P10页(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出现的,《省意见》中已经把“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不列入教学要求。1.了解文化对人多方面的影响二、省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一)基本要求说明(1)人总是生活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感受文化影响,要从观察、体会自己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入手。联系P7页第一课第一框“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注意区分与P10页第一课第二框“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前者侧重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本框侧重文化对个体的影响。(2)了解文化影响的不同侧面(表现),即影响什么。

第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浅层次)。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个体、人群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差别来感受背后的文化因素。第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行)、认识活动(言)和思维方式(深层次)。①人们在认识、实践活动中,受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②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③思维方式反作用于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3)“了解影响”意味着人需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文化环境(情感价值目标),如孟母三迁的故事。2.懂得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即怎样影响、如何影响?(2)层次:①从文化影响个体成长的过程看,是潜移默化的,春风细雨润物无声。②从文化影响个体成长的效果看,是深远持久的。(3)两个“影响”是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难点。(4)结合“特点”懂得“影响”的重要性,渗透情感价值目标。使学生感受到个人成长过程中,自觉接受或者在他人的指导下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性。

△学生思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文化的影响走进学校——我们面对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步入图书馆——映入眼帘的是各类书籍,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学、历史等方面坐在剧场里——可以欣赏到歌剧、话剧、京剧、魔术……3.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1)本框教学的重点和落脚点(2)层次:

①回顾P7页第一课第一框:“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通过参与、受教育,一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另一方面奠定心灵世界的基石,懂得“三观”是核心和标志。②科学的“三观”如何形成?需要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长期熏陶。③“三观”为什么如此重要?回顾第一目文化影响。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最深层次最具有稳定性的文化因素。(3)突破说教。建议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共同探讨人生话题。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本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一本书或电影。你认识他们吗?你了解他们的作品吗?联系生活实例,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二)发展要求说明(1)在结合三个基本要求的教学中,渗透发展要求。(2)在联系生活的实例的教学中感受文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实例,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事例。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二课时文化塑造人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1)文化赏析指人们对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活动方式的欣赏、鉴赏和分析,以期领悟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含量和精神魅力,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与精神享受。能否懂得文化赏析,其精神活动的表现是有所不同的。(2)在引导学生进行赏析的基础上,使其对文化塑造人生的重要性由感触而觉悟,进一步在价值观意义上“确信”,从而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觉地选择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赏析侧重于能力目标;感悟确信突出情感价值目标。(3)建议在教学中可以播放视频讲座——某一文化作品的鉴赏或解读;请学生推荐自己所钟爱的文化作品,并说明理由,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体验。教材第18页“文化塑造人生”

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

◆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二、省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一)基本要求说明1.知道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修改

(1)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懂得人的需要不只是物质享受,更应包括精神享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精神生活的需要日显重要。回顾《经济生活》P22页:“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2)层次:

①在知识上不需要阐释“关系”的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够知道有密切关系。从知识上看,仍然是P7页“文化是什么”的具体展开。②侧重点是“文化生活影响人”——突出“人创造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的观点。③立足现实生活分析引导,渗透情感目标。物质生活丰富了,是否就获得快乐幸福?人的精神世界在内容上有丰富、贫乏;在境界上有高低。——进一步思考怎样获得快乐和幸福?人需要通过参与欣赏优秀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2.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1)观察变化。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渗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引导学生列举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哪些文化产品能够体现精神世界的主流。3.懂得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前者侧重生活需要的满足,特别是在物质需要得到更多满足的前提下更需要重视精神世界的丰富(人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既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后者强调精神世界的支撑点——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是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人的情感意志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对于主体实践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于主体实践能力发挥程度及其大小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个内容在理论上要求比较高,教师要掌握好区分度。

(2)教材阐释较多使用了历史材料,教学中能否挖掘现实材料,使学生确实有体会。可以结合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挑战的经历。

4.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的关系。(1)侧重知识理论的要求。(2)教学中在理论上讲清“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有机统一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社会发展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是永无止境的。(3)这是全书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讲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讲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是立足于这一观点的。5.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1)“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观点,需要充分了解。(2)教材的三个层次:

①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表现)。②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分析。③优秀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提升情感价值目标。

体会优秀文化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二)发展要求说明(1)建议师生共同交流探讨以加深理解。(2)推荐欣赏视频《百家讲坛》“我读经典”。三、第二课教学建议(1)本课教学要抓住文化与个人生活、个人成长这个重要的切入点。除了要充分挖掘历史的、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外,也要充分挖掘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成长中的丰富资源。(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师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作为问题探讨的参与者,学生可能有肤浅的感受,教师应该在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更有理性的思考。这种有教师本人切身感受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影响。(3)如果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准备充分的理论知识的话,那么本课的教学教师要充分调动运用自己在生活“感受”基础上的理性思考、理性引导。重视情感教学,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情感交流有助于目标达成。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一、课标内容

资料演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见“提示和建议”)。二、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知道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2.了解科技教育在文化竞争力中的地位。3.懂得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发展要求:探求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综合探究活动”的建议1、教师在理论上要作些梳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要求在知识层次上并不高)(1)《文化生活》P11页第一课第二框“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可以作为本框学习内容的拓展)(2)《政治生活》P104页第九课第二框“世界多极化”。2、分两个阶段进行:(1)感受:主要是感受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各国都高度重视提升文化竞争力。

①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问题交流。②教学中可以选择更具体的情景、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交流探讨。如“从好莱坞大片中感受美国的文化竞争力”;“从韩潮日流感受文化的竞争力”。(2)提升:主要是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从三个方面,提供给学生选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考虑问题设置的切口尽量小些)

①收集近年来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的表现(材料)。②分析近年来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的原因(结合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③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3、活动建议。①根据教材的建议进行。②是否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作进一步的研究。——从文化力谈综合国力竞争魅力,实力“韩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被韩国人赋予了重大的意义和使命,把韩国传统文化、饮食、服饰、影视、娱乐、旅游、韩国产品等捆绑在一起。“韩流”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和韩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2004年,韩国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整体规模为117万亿韩元(约9000亿元人民币),有260万人从事相关工作。2005年,与“韩流”相关的音像、电影、电视、游戏等4大文化产业的销售额和由它们在制造业、服务业间接创造的效果对韩国国内经济的连带效益达6万亿韩元(约为450亿元人民币)。仅发行裴勇俊画报和《冬季恋歌》专辑的出口值就高达1000亿韩元,他成为“创汇23亿美元”的明星。2006年2月,韩国对外出口增长恢复到了两位数,达到17.4%,其中对华出口增速居第一,达到31.6%。韩国化妆品在受“韩流”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增长了30%多。韩流入袭带来了哪些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愉悦力、认同力、引导力、凝聚力、提升力力的作用——一.文化政治:增进两国多方位的交流、合作;经济:推动两国对外贸易,带动相关产业的竞争、发展;文化:带来了一种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认同或冲击;社会生活:丰富了市场,满足了消费需求,给百姓带来了美;影响力、发展力“文化立国”的目标专设:“文化产业基金”制定:《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等韩国: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目标:21世纪文化大国、知识经济强国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划龙船中国邮政中药处方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为什么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频频撞击?用意何在?主要出于从“文化力”上谋竞争发展的需要

1.借助外力壮大韩国的文化力2.壮大韩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二.什么是文化力文化力: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她是特有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文化氛围和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软实力:由文化、意识形态、制度安排和外交事务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实力。硬实力:由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实力。综合国力200612345678910材料给中国发展的启示有哪些?顺应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学会尊重知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以人为本重视文化的力量认同力、凝聚力、引导力、提升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我们在行动……文化外交开拓局面公民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