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自测(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校园文化广场有一片玉兰花树,①一冬的沉默,玉兰花似乎等不及萌出新芽,在春寒料峭中争先恐后地从光滑的枝干上涌出蓓蕾,散在树上,如满天的星斗,待到花开时节,一朵朵花苞竞相绽放,颀长的花瓣、细嫩的花蕊,白的像雪、粉的若霞、红的似火,满树繁花,摇曳多姿。②无须绿叶陪衬,不用蜂蝶流连,典雅娴静,宛如盛装女王,雍容华贵。春风过处,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只有玉兰花淡定从容,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③纯洁的爱.真挚的情,高洁的趣,感恩的心……【甲】__________________,师生手捧书卷,或闲坐秋千,或漫步画廊,仰视怒放的花朵,令人心旷神怡。【乙】__________________,三三两两的学生来到花团锦簇之间,操场上的生龙活虎,树荫下的谈笑风声,青春的容颜在绚丽的玉兰花映照下,显得分外妖娆。【丙】__________________,父母跟着孩子在斜晖脉脉的林荫道上漫步,抓起粉红色飘飞的一片玉兰花瓣,放到鼻尖一嗅,自然妙不可言。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带着同学们驻足玉兰树下,听我娓娓讲述老校长的故事。老校长__________________(惨淡经营/苦心经营)几十载,__________________(振兴/振作)了风雨飘摇的老学校。他爱读书,图书馆、阅览室、公共图书角设施完善,藏书过万。他喜欢植树,每年带领师生在校园播撒下希望的种子,这些玉兰树就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难忘我生命中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成绩蝉联年级桂冠的森,文采飞扬的曼,叱咤球场的鹏,沉稳善良的明,埋头苦学的宁……他们正像这一树树玉兰,五彩斑斓,香溢四海!又到毕业季,有几株晚开的玉兰花正姹紫嫣红。“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__________________(还/都)氤氲着这一园芳香。有学生悄悄接住飘舞的花瓣,夹进诗集,让那份馨香沁入隽永的诗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光阴荏苒,几十年天翻地覆,先进设施一应具全。当年呕心沥血如老校长般的开拓者们多已离开了三尺讲台,唯有那玉兰花树一如既往生机勃勃,无声见证着春风化雨。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颀长(qí)谈笑风声心旷神怡B.蝉联分外妖娆(ráo)一应具全C.叱咤天涯海角光阴荏(rěn)苒D.隽永(jùn)文采飞扬呕心沥血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惨淡经营振作都 B.惨淡经营振兴还C.苦心经营振作还 D.苦心经营振兴都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处,与原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课间闲暇②晨光熹微③傍晚时分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争先恐后”“姹紫嫣红”“漫步画廊”三个短语的结构是相同的。B.“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她的花语”这句话的主干是:我读懂了花语。C.“白的像雪、粉的若霞、红的似火”句中的顿号使用有误,应改为逗号。D.“抓起粉红色飘飞的一片玉兰花瓣”这句语序合理,不用调换。5.下面对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句①运用拟人,把玉兰花蕾迫不及待萌发的状态及繁多似星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B.句②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玉兰姿容仪态的典雅娴静、雍容华贵。C.句③四个短句构成排比,具体点明了玉兰花语的内涵。D.选段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结合,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答案】1.C2.D3.D4.C5.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

谈笑风声——谈笑风生;B.

一应具全——一应俱全;D.隽永(jùn)——juàn;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惨淡经营”通常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多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带有一种困苦和艰辛的意味。而“苦心经营”则指费尽心思去筹划安排,强调的是用心和筹划。在这里,描述老校长经营学校,应选“苦心经营”,因为这里并没有强调老校长在困难中经营。第二空,“振作”通常指使精神旺盛,使情绪高涨。而“振兴”则是使发展、兴盛起来,这里用来描述老校长让学校变得兴盛,所以应选“振兴”。第三空,“还”和“都”在这里都表示范围,但“都”表示“全,完全”,强调无一例外,符合文中“无论天涯海角、沧海桑田,每个人心中”都弥漫着玉兰花的芳香的语境,所以应选“都”。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甲】处的语境描述的是师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所以应该是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时间段;【乙】处描述的是学生来到花团锦簇之间,应该是在一天中较为明亮、活跃的时间;【丙】处描述的是父母和孩子在斜晖脉脉的林荫道上漫步,这明显是一个日落的场景。“晨光熹微”与早晨师生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相符;“课间闲暇”可以发生在白天任何时间;“傍晚时分”与“斜晖脉脉”相匹配;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A.有误,“争先恐后”“姹紫嫣红”是并列短语,“漫步画廊”是动宾短语;B.有误,这句话的主干是“我读花语”;D.有误,这句话的语序并不合理,应该是“抓起一片飘飞的粉红色玉兰花瓣”;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有误,“玉兰花似乎等不及萌出新芽,在春寒料峭中争先恐后地从光滑的枝干上涌出蓓蕾”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玉兰花蕾迫不及待萌发的状态;“繁多似星”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玉兰花蓓蕾的多,A表述不准确和完整;故选A。二、(8分)班级开展“汉字与中华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6.【欣赏书法美】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0个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与诗词、音乐、绘画、对联、建筑等都联系紧密,书法因文化而更具深刻内涵。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字法呈现结构美,__________________,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7.【创作汉字诗】参照示例,从下面的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班级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从字形上分析哲理,也可用意象来表达情思,句式不限。备选汉字:人云灯旦示例一示例二小诗创作一站着是1倒下也是一雨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8.【布置文化墙】为宣传汉字和中华文化,筹备组准备在文化墙上粘贴活动寄语,节选部分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①汉字的出现是汉民族走向文明的标志、②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③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袁书、再到授书、草书、行名、汉字的形态不断变化。既反映了书写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④例如,隶书的出现标志着官方文书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而行书。草书的流行则体现了文人墨客对个性和自由。⑤汉字承载着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起了重大作用。(1)第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_______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笔法呈现线条美(或力量美、走势美)7.(示例)人: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站起来/帮助他人/做一个成熟的人。8.①.第④句②.添加“的追求”③.第⑤句④.把“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结合“书法的美呈现出多种样态,如:字法呈现结构美……墨法展示墨韵美……字法、笔法、墨法等审美元素共同构成了书法美的世界”可知,补写内容与“笔法”相关,格式为:笔法+动词+……美。示例:笔法勾勒线条美。【7题详解】本题考查主观表达。题干要求从备选汉字中任选一个为文化墙创作一首小诗,可以从字形的角度分析其蕴含的哲理,也可以把所选的汉字用作意象来表达情思,突出汉字的内在含义以及蕴含的精神品质。示例一:灯。夜幕中的光晕/擦亮了/夜行者的眼睛。示例二:旦。火红的太阳,一点点从地平线升起,早晨来到,阳光照耀大地,我们也要迎接属于我们的美好明天。示例三:云。天空的云,白白的,随风而动,逍遥自在,是诗人笔下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8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第④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追求”。第⑤句语序不当,把“发展”和“传承”调换位置。三、(10分)9.古诗文填空。(1)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2)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3)__________________,志千里。(曹操《龟虽寿》)(4)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着天地万物新旧更替,生生不息的理趣,也表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7)改过迁善历来为人所称道,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惊起沙禽掠岸飞②.岂不罹凝寒③.老骥伏枥④.无为在歧路⑤.窈窕淑女⑥.寤寐求之⑦.沉舟侧畔千帆过⑧.病树前头万木春⑨.人恒过⑩.然后能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禽、罹、凝、寒、骥、枥、窈、窕、淑、寤、寐、畔、病。第二部分阅读(57分)四、(22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寒硖①杜甫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野人寻烟语,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②,未敢辞路难。[注释]①寒硖(xiá):地名,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北四十里。②殳:(shū)古代兵器,多用竹或木制成,有棱无刃。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悄悄”描写跋涉时间之长,“势多端”极言谷壑幽深,重峦叠嶂,山路险峻。第一联通过险恶的环境,烘托日长人困之情态。B.第二联承第一联描写环境的恶劣:阴云密布,峡谷幽深,寒意逼人,光线昏暗,似乎无路可寻。诗句中透露着严峻紧张的气氛。C.三、四两联运用想象,着重描写诗人途中饥寒交迫的感受,表达了长期饱受饥寒艰辛之苦和凄凉沉郁、哀壮感伤之情。D.第五联描写诗人走出寒硖后,沿途所见景象:时局动荡,流离失所的百姓到处寻找做饭的烟火,流浪的行人只能无可奈何地在河边充饥。11.有诗评家说这首诗在主题上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答案】10.C11.尾联的意思是:如果能免除战祸,百姓不再扛着武器从军作战,而能安居乐业,自己历经艰险,长途跋涉,又何妨呢?尾联中诗人由自身遭遇、眼前现实而联想到百姓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忧民感乱、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C.“运用想象”错,这是当时作者的亲身经历;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尾联中的“此生免荷殳”意味着诗人期望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不再需要扛着武器从军作战,这是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识。而“未敢辞路难”则表达了诗人即便面对重重困难和艰险,也愿意为追求这种和平生活而付出努力,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决心。这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主题相呼应。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虽然自身处于困顿之中,但他心系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表现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同样,在《寒硖》中,诗人也由自身的遭遇联想到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这种忧民感乱、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异曲同工。据此可知,《寒硖》这首诗在主题上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投以书,闻古今成致,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①叛,民贫役重,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劲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剪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徒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摘其表语,以为讪谤,远赴台狱,欲置之死。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西湖)湖水多葑②、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湖,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耀涧,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湖不复入市。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③以报。(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元昊,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②葑,读fèng,古书上指茭白根。③生祠,古代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比冠比:(2)轼诣武卫营诣:(3)卒全其城全:(4)再莅杭再: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辄能语其要其真无马耶(韩愈《马说》)B.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C.庶有补于国皆以关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望之如画图已而之细柳营(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20岁,博通经史,每天可以写出数千字的文章。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C.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积蓄湖水。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答案】12.(1)等到(2)到……去(3)保全(4)第二次13.B14.D15.(1)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2)苏轼在堤上搭建屋子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到二十岁时。

比:等到。(2)句意为:苏轼到武卫营去。诣:到……去。(3)句意为:最终保全了这座城。全:保全。(4)句意为:第二次到杭州。再:第二次。【13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其中的/句首语气词,加强诘问语气;B.介词,因为;C.介词,对于/介词,比;D.代词,指代长堤/动词,到;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用来积蓄湖水”错,根据原文“以为湖水蓄泄之限”可知,还用来排泄湖水;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皆:都。吾:我。守:防守。是:这儿。败:冲毁。(2)句重点词语:庐,建造住所;于,在;过,经过。【点睛】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在堤上搭建屋子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佑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州。(西湖)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五、(28分)(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当表董益新①这是江南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②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摁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③吴老爷正在书房里看着《朱子家训》,刚沏的明前茶冒着氤氲的香气,书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吴老爷自己临摹的大字:难得糊涂。吴老爷见吴掌柜跌跌撞撞闯进来,便皱皱眉头,问:“什么事?”吴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又来了,老爷,又来了……”。“谁?”“昨天来过的那个大胡子又来了。”吴掌柜说完,赶紧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吴老爷“哦”了一声,旋即问道:“来了多少人?”吴掌柜说:“两个人。”吴老爷站起来,在书房踱起步来。④昨天也是个阴雨天,酉时未至,天已落黑。当铺刚要打烊,一个穿黑衣的大胡子却像风一样闪了进来。大胡子熊腰虎背,鼓鼓的腰间扎着条腰带,一进当铺,就掏出一块鎏金怀表。吴掌柜一见,顿时眼睛一亮,循例问道:“你贵干?”大胡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吴掌柜面前一亮。吴掌柜吃了一惊,赶紧问道:“当多少?”大胡子还是不说话,伸出一只手晃了一晃。吴掌柜说:“这个数目,得老爷做主,先生里间请。”吴老爷看看大胡子,又看看鎏金怀表,转身对吴掌柜点了点头。须臾,吴掌柜端来一个托盘,托盘里码着五叠大洋,一叠十块,正好五十。吴老爷又把鎏金怀表往盘里一放,一齐推到大胡子跟前。大胡子正要开口,吴老爷却摆摆手,说:“这钱是我捐的。天黑路远,壮士快走吧。”大胡子呆了片刻,弯下腰去,向吴老爷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雨中。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⑤俄顷,两个黑衣人跟着吴掌柜鱼贯而入。吴老爷连忙起身让座,问:“两位壮士夜深前来,必有要事,还望直言相告。”清瘦的黑衣人欠欠身,说道:“吴老爷,我们是专门向您道歉来的。”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把它放到吴老爷跟前。⑥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银元是老朽自捐的。”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着,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吴老爷连忙说道:“壮士误会了。老朽开当铺三十多年,多少长了点见识,这法兰西的名表,少说也值一百多个大洋。你们打鬼子除汉奸,老朽早有耳闻,只恨认捐无门。”⑦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村有村规,国有国法,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地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鬼子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鬼子用得着。”吴老爷说完,又把怀表推到何大队长跟前。⑧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⑨转眼到了秋天。这天哨兵忽然给何大队长送来一个包裹,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送来的。何大队长拆开一看,包里都是部队急需的药品,其间还夹杂着那块鎏金怀表和一封信。信上写道:⑩何大队长台鉴:鬼子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鬼子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定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⑪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地叫了一声“好”。(选自《小小说月刊》)16.小说开头写到“这是江南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7.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并没有直接介绍出场人物而是用“黑衣人”代称,两个“黑衣人”在阴雨之夜拜访,增添了人物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等方法塑造了吴老爷的形象,用吴掌柜开门禀报时的“慌”,反衬吴老爷当时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C.小说语言很有特点,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吴老爷与何大队长的对话就使用了不少书面语,读来感觉语言更加凝练、典雅。D.小说中的鎏金怀表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作为线索贯穿整篇小说,最后怀表被当做抗日的定金支持了抗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18.文中何大队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9.本文结尾何大队长的一声“好”内涵丰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答案】16.这一自然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营造了安静的氛围,为下文黑衣人叩门当表做铺垫。17.B18.①关爱百姓。阻止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擂门,唯恐惊吓了吴老爷一家。②知书达理。曾到国外留学,还表时,不卑不亢,举止有礼。③坚持原则。亲自带着大胡子来还表,吴老爷不收但坚决把表留下,不占老百姓的便宜。④有民族大义。留学回来投身抗日救国,让鬼子闻风丧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9.①“好”字有同意之意。起初何大队长并不接受吴老爷的捐赠,见了吴老爷的信后,同意接受他所捐的物资。②“好”字有承诺之意。何大队长答应吴老爷信中所言袭击敌军之事。③“好”字有赞许之意,表达了何大队长对吴老爷义举的赞赏。④“好”字有欣喜之意,表达了何大队长得到鬼子的线索,为能够袭击鬼子而感到高兴。【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①段中“这是江南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②段中“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摁住他的手”的内容可知,通过描绘江南春雨淅沥的夜晚,营造出一种沉静、幽暗的氛围,为整个故事营造了一个神秘的背景,使读者更容易被故事吸引。其次,春雨淅沥的夜晚,往往带有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气氛,这种气氛为接下来发生的黑衣人叩门当表的情节做了铺垫,暗示了故事可能会发生的转折和冲突。另外突出了主题:江南春雨的夜晚,象征着一种平静与宁静,而黑衣人叩门当表则打破了这种平静,突出了故事主题——战争与和平、牺牲与自私的冲突与对立。【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吴掌柜开门禀报时的“慌”并非反衬吴老爷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相反,这种“慌”更可能是暗示了黑衣人身份的特殊或者他们的到来带来了某种不寻常的紧张氛围,从而让读者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产生好奇和期待。同时,这也可能暗示了吴老爷对黑衣人到来持有某种警觉或重视的态度,而不是“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②段中“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摁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的内容可知,他关爱百姓,阻止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擂门,唯恐惊吓了吴老爷一家;结合⑥段中“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银元是老朽自捐的。’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着,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的内容可知,他知书达理,曾到国外留学,还表时,不卑不亢,举止有礼;结合⑦段中“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村有村规,国有国法,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地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⑧段中“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的内容可知,他坚持原则,亲自带着大胡子来还表,吴老爷不收但坚决把表留下,不占老百姓的便宜;结合⑥段中“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⑦段中“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鬼子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鬼子用得着’”的内容可知,他有民族大义,留学回来投身抗日救国,让鬼子闻风丧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⑧段中“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⑩段中“何大队长台鉴:鬼子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鬼子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定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⑪段中“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地叫了一声‘好’”可知,何大队长的一声“好”确实内涵丰富,结合原文可以简要分析如下:同意之意:起初何大队长并不接受吴老爷的捐赠,包括那块鎏金怀表。但当他读了吴老爷的信后,明白了吴老爷的意图和决心,因此他同意接受吴老爷所捐赠的物资,用于支持抗日斗争。承诺之意:在信中,吴老爷提供了关于鬼子运粮的情报,并请求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何大队长的一声“好”是对吴老爷请求的承诺,表示他将按照吴老爷的指示行动,袭击鬼子运粮队。赞许之意:何大队长对吴老爷的义举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吴老爷虽然年事已高,不能亲自上战场杀敌,但他通过提供情报和捐赠物资的方式,为抗日斗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何大队长的一声“好”表达了他对吴老爷这种爱国精神的钦佩和赞许。欣喜之意:何大队长得到鬼子运粮的线索,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信息。有了这个信息,他们就有可能成功地袭击鬼子运粮队,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因此,何大队长的一声“好”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欣喜和激动。(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有趣的人不苟且孟祥夫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着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佳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让平民百姓以极少的花费就能获得较丰盛的饮食。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摘自《人民日报》)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个有趣的人。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说:有趣是一种宝贵的品质。C.现在的年轻人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作者认为这样的趣也是真趣。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如“开心果”“调味剂”。21.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2.请分析第②—⑦段的论证思路。23.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应该放在哪一段?请简述理由。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老先生,快一百岁的人了,每次出席活动,必要主持人介绍他为“青年诗人”,一下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感觉楚辞也不那么遥远了,似乎楚辞永远青春。他一发言就引经据典、插科打诨,逗得满堂喝彩。同时,将晦涩难懂化为趣味盎然。【答案】20.C21.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22.首先提出“何为有趣”,并引用袁宏道的话进阐述,然后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有趣的人的优点,最后引用梁启超的话,得出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趣的人”。23.第⑤段。因为材料中讲述的文怀沙老先生是个非常有趣的人,而且知识阅历积淀深厚,深藏着大智慧,与第⑤段的分论点相符。【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要通过分析各项,比对原文,即能得出答案。C.根据原文第⑥段“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可知: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并不是真趣;故错误;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结合论证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论证的观点及其论证效果。结合第③段“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可知是举例论证,列举苏东坡被贬后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结合②段“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可知,首先提出“何为有趣”,并引用袁宏道的话进阐述;结合③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④段“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⑤段“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⑥段“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可知,接着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有趣的人的优点;结合⑦段“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可知,最后引用梁启超的话,得出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趣的人”。【23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结合材料“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老先生,快一百岁的人了,每次出席活动,必要主持人介绍他为‘青年诗人’,一下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感觉楚辞也不那么遥远了,似乎楚辞永远青春。他一发言就引经据典、插科打诨,逗得满堂喝彩。同时,将晦涩难懂化为趣味盎然”可知,材料讲述文怀沙老先生是个非常有趣的人,而且知识阅历积淀深厚,深藏着大智慧,这与选文第⑤段“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这一分论点相一致,因此材料应放在第⑤段。六、(7分)2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是以一个厚颜无耻、巧取豪夺的奸诈、卑鄙小人形象出现的,其中最传神的就是“云片糕”事件。B.吴用,绰号“智多星”,跟他有关的故事有“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智取大名府”“醉打蒋门神”等。C.《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慧骃国和宝象国等地的经历。D.读《艾青诗选》,可以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感受到诗人对土地的眷念:也可以从“问向东方:‘黎明怎不到来’”感受到诗人对光明的渴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云片糕”事件主人公严贡生,不是严监生;B.“醉打蒋门神”与吴用无关,是与武松相关的故事;C.宝象国是《西游记》里的地名;故选D。25.“转变”可以让我们找到新的出路。人生会经历多次“转变”,请结合以下章节中这两个人物的“转变”经历,谈谈对你成长的启示。名著人物章节内容《简·爱》①简·爱教堂婚礼仪式后简·爱决意离开桑菲尔德。《红星照耀中国》②徐海东红色窑工徐海东。【答案】示例:①简·爱虽然深爱着桑菲尔德,但在得知桑菲尔德有妻子后毅然离开衣食无忧的庄园,主要是为了追求人格的独立、平等和尊严。离开庄园后,不得不为生计而做一名乡村教师,虽然贫穷,地位卑微,但是经济独立、精神自由。她的转变经历让我明白:物质生活是必要的,但精神上的独立自由更让人自尊自爱,赢得他人尊重。②徐海东原是一名窑工,先参加军阀军队,后因痛恨地主豪绅和国民党罪行而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红军将领;虽时代不同,但从徐海东转变经历中明白:我们的奋斗是为了广大人民,普通百姓的幸福,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及感悟。结合名著情节,分析简·爱和徐海东两人“转变”经历带给自己成长的启示。《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示例1: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选择离开。这显示了她的自尊和独立精神;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后,在一个乡村学校担任教师。在这里,她遇到了圣约翰,面对圣约翰的控制和宗教束缚,她表现出强烈的抗争,最终摆脱了束缚,与罗切斯特团聚。这些转变展现了简·爱从一个弱小、受尽苦难的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有尊严的女性的过程。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勇气和信念,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尊严。示例2:徐海东的命运同样发生了几次转变,他原是一名窑工,先参加军阀军队,后因痛恨地主豪绅和国民党罪行,在一些学生的传影响下而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红军将领。由他的几次转变可知,他的转变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国的穷苦百姓能够幸福。徐海东的“转变”启示我们:要心怀祖国和人民,时刻不忘为他人着想。第三部分写作(60分)七、(60分)26.为了推广戏曲文化,班级举行了“戏曲与语文”主题活动。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你结合生活体验,为这次活动撰写结束语。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有感染力,200字左右。【答案】要点:符合话题,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示例一:我们总觉得戏曲离我们很遥远,但参加“大宋戏仓”戏曲文化活动后,我发现戏曲和语文息息相关。一路打卡,林荫道灯带上的戏文,使我想起古典诗词中的佳句;市集会手机壳上的戏曲人物,让我秒回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的确,戏曲中有语文的元素,语文促使我们深度体验戏曲魅力。让我们亲近戏曲,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吧。示例二:戏曲是学习语文极好的桥梁。语文中有许多成语就来自戏曲,比如:粉墨登场、南腔北调、锣鼓喧天、阳春白雪等,通过戏曲的演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用这些成语,使用在文章中不仅言简意赅,深入人心,贴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使你的文章蓬荜生辉。……戏曲中有语文的元素,语文促使我们深度体验戏曲魅力。让我们一起把戏曲发扬光大,永葆传统文化的生机!示例三:戏曲是学习语文极好的桥梁。语文中的许多名著故事在戏曲中表现,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些故事结构紧凑、有头有尾、首尾相接,或对比、或讽刺、或夸张……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传播正能量。通过戏曲的演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里面的表现手法,让自己在阅读或写作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戏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