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外交_第1页
建国初期外交_第2页
建国初期外交_第3页
建国初期外交_第4页
建国初期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家通行的见面礼。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不反映外交礼仪的是()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B、周恩来与尼克松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D、胡锦涛与连战所谓外交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近代中国外交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原因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山东问题《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特征——屈辱、被动外交原因——两半社会弱国腐败闭关锁国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的声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问题:从近代到现代,我国由屈辱外交走向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原因?①独立,新中国成立,改变两半社会性质②共产党的领导③有利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外交是妥协的艺术,是智者的游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政策对象意义国民政府帝国主义社会主义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独立的外交体系的问题打破外交孤立,解决如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交问题巩固主权和独立,解决如何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建交问题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5.(2010·课标全国)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D6、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0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签署的意义有()①有利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③有利于巩固中苏两国的团结和友谊④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7.(2010·广东文综)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航空亚洲各国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其他各洲0.80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8.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社会制度相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都适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适用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都适用(2)开放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平等性:大国、小国、强国、弱国一律平等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B中苏同盟出现了严重的裂痕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说明中国外交的特征:革命外交

国家利益外交,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①在“冷战”时期中国处理双边关系的产物②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不同国家认同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④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符合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④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10、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的日内外国际会议上发挥了积极的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A在会议陷入僵局时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化建议B起草了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C始终主持会议,在会议上发挥了主导作用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各国采取积极的态度12、一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对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A1950年中苏会谈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11、(2008·广东文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主席、各位代表: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同”一是背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任务——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独立的任务。“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对“求同存异”方针如何理解?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A、(1)(2)(3)(4)B、(1)(2)(4)C、(1)(2)(3)D、(2)(3)(4)

13.(上海201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