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的人_第1页
“开眼看世界”的人_第2页
“开眼看世界”的人_第3页
“开眼看世界”的人_第4页
“开眼看世界”的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抛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近代中国首任驻外使臣——郭嵩焘想一想:回忆一下,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明朝有哪些外国人来到中国传播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吗?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一、“西学东渐”寻踪

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影响:①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首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②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提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主张。“西学东渐”寻踪知识梳理1.含义:2.时间:3.内容:4.影响:

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最早可追溯至明朝(16世纪)。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等许多方面。例如明朝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思考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资料1

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资料2

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2.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

清初统治者和士大夫普遍视西方为“夷狄”,坚持“华夷之辨”,主张中西文化有别,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这种观念不利于引进西方文化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学中源说”则具有双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学”,那么,学习西学就是“中学的回归”,找回中华文化固有的传统,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减小。从消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学”,那么,从中国的固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的文化,自然也就没有学习西学的必要。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增大。

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一、“西学东渐”寻踪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2、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普遍视西方为“夷狄”,坚持“华夷之辨”,主张中西文化有别,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这种观念不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西学中源说”,一方面学习西学就是“中学的回归”找回中华文化固有的传统,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减少;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固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的文化,自然就没有学习西学的必要,阻力就会增大。

与以往的“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二、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魏源容闳郭嵩焘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亚洲、欧洲、非洲、美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2.魏源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1.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3.改革考试制度。《海国图志》历史小知识

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全方位地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长处,以抵抗西方的侵略。编写目的:唤醒国人了解世界,挽救危机。价值:

《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据统计,当时有能力读到此书的人多达300多万,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员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1851年,《海国图志》第一次“偷渡”到日本,极受欢迎。1854年,日本人干脆在国内翻印了《海国图志》,引起了更大规模的阅读热潮。此后,《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到1859年,这部书的价格竟然比最初时飙升了3倍之多。——魏启敏《中国巨著帮日本走向维新》对于《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遭遇,你有什么评价?

虽然日本晚于中国遭受到列强的侵略,但是,日本却敏锐地认识到,《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策略。相反,中国的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并没有形成这样的共识。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晚清统治者坚持闲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而以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现实,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实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想一想2.魏源和《海国图志》(1)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2)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3)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想一想,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很么不同?

晚清统治者坚持闭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西方国家。而以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3、人物:容闳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广东人,贫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请阅读书本:P109—110相关容闳的内容,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简要说说容闳的计划是什么?失败原因。2、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3、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

黄遵宪认为,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是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设想。4、人物:郭嵩焘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近代中国首位的驻外使臣。湖南人。1847年进士,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讲舍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郭嵩焘遭到朝廷申诉,《使西纪程》也被毁版,禁止流传,郭嵩焘被迫回国。内容: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影响:书中言论大大刺激了守旧势力的神经。结果:

请阅读书本:P110—111相关郭嵩焘的内容,尝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2、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因为郭嵩焘通过自己的观察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各国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国,而中国的守旧势力、知识分子及大多数国民还自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此,郭嵩焘的言论受到广泛攻击,这是他蒙受骂名的原因。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思维延伸1、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的追求和特点?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他们的见解和主张往往不为主流社会和当局所接受。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先进事物。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局限性:1.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2.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器物),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意义:评价近代“开眼看世界”思维延伸3、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一再失败?请至少列出两点原因。4、中国想西方学习为什么屡受挫折?请至少列出两点原因。①清朝政府腐败无能;②中国国力贫弱;③列强军事上占有优势;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没有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等等。

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而是希望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②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对社会经济和人民思想的严重束缚;③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④中国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等等。鸦片战争之前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方式清统治者士大夫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先进的中国人比较和平传播(西学东渐)武力传入华夷有别,西学中源说仍然盲目自大,反对向西方学习徐光启林则徐、魏源、容闳、郭嵩焘及时训练

1、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A2、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