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和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他发表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1927年10月起定居上海。1930年,他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932年,他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10月19日病逝。
鲁迅简介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杂文集:《野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创作背景:《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鲁迅”笔名的来历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亡友鲁迅印象记.笔名鲁迅》)这就是对“鲁迅”这个笔名最权威的解释。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先生“写给亲属”的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你的事情,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死》
许广平(1898-1968),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笔名景宋,祖籍福建,1898年2月12日生于广东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里。
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也许鲁迅认为这孩子是意外
的收获,为了孩子的坚强,他对新生命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海婴这个名字,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一意思。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他于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鲁迅后人全家福
朱安,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鲁迅的母亲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这婚事是母亲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结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鲁瑞对她十分喜爱。她的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墓旁,这当然未能如愿;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意思举行,下葬在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坟上没有任何标记。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画忆萧红萧红故居作者介绍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关于回忆录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拿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萧红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作为作家的鲁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鲁迅。鲁迅先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走进鲁迅鲁迅重要文章的解读《祥林嫂》人性的残忍,“咀嚼人的灵魂”《药》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吃掉《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民族的劣根”,呼唤生命的强者《狂人日记》吃人的文化,打破“瞒”和“骗”《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论“他妈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9、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11、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1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14、谦以待人,虚以接物。15、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6、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秋夜》)谈谈对鲁迅的整体印象冷峻严肃刻薄深刻孤独敏感………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
鲁迅被誉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的“朋友”闰土胡风冯雪峰萧红、萧军瞿秋白藤野张天翼郁达夫鲁迅的“敌人”周作人徐志摩梁实秋林语堂胡适郭沫若周扬一生最痛恨的人对鲁迅的人身攻击:与周作人的反目;不宽容,心胸狭窄。
“叫我来评判鲁迅,很简单,三段话便可概括:鲁迅的人格,是渺小,渺小,第三个渺小;鲁迅的性情是凶恶,凶恶,第三个凶恶;鲁迅的行为是卑劣,卑劣,第三个卑劣。更以一言概括之,是个连起码的‘人’的资格都够不着的脚色。”(苏雪林《我论鲁迅》,转引自王锡荣《苏雪林为什么骂鲁迅?》,收入《鲁迅生平疑案》,上海辞书出版社)
鲁迅轶事1.“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鲁迅对我祖母深怀思念。不料,却有头猪当着他的面啃相思树叶。鲁迅一时气极,就和那头猪展开了一场搏斗。”2、而周令飞还曾听父亲说起,鲁迅50多岁定居上海的时候,曾经一路转着圈踏着华尔兹的舞步入座吃饭,逗引得满桌哈哈大笑。3、“夏日的深夜,他喜欢开着窗子伏案写作。有时候,看到有人溜到自己楼下的墙角里来尿尿,他就会用橡皮筋和纸团做成弹弓,弹在那人的屁股上。”4、·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瘦弱的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了他以为是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5、鲁迅的胡子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的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6、鲁迅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哦,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了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的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7、看过鲁迅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并不是很帅,但是鲁迅对自己却信心有加,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了会更漂亮!”8、有一次,鲁迅的侄女问鲁迅:“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笑说:“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9、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社,怕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希望鲁迅给创刊号撰稿。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①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②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③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④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第⑴节
鲁迅的“笑”第⑵节
鲁迅的步伐第⑶节
品评衣着第⑷节
夜谈和待人吃饭第⑸节
招呼来客第⑹节
久雨偶晴的造访第⑺节
和海婴嬉戏第⑻节
冯雪峰来访第⑼节
对青年来信的态度第⑽⑾节
指导青年看电影第⑿节
不游公园却勤出门第⒀节
不请男佣却热待客第⒁节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第⒂⒃节
喝茶和抽烟第⒄⒅节
昼陪客人夜加班第⒆节
对“时髦”的厌恶第⒇节
对鬼神的不相信第(21)节
品尝海婴的鱼丸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第(25)(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第(28)节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第(29)节
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第(30)节
先生体质大不如前第(31)节
妻子许先生的担当第(32)节
病中先生的饮食第(33)节
病情不断恶化第(34)节
病中的困顿第(35)节
海婴的药瓶“玩具”第(36)节
病稍好转就会客第(37)节
时刻伴随的小画第(38)(39)节
最后的时刻
熟悉课文内容
1、对穿衣裳的看法(P27—29)
2、包饺子(P29)
3、先生的来客(P30—31)
4、看信(P31)
5、最佩服的人(P31)
6、外出的装束(P31—32)
7、简单的饮食(P32)
8、生活的朴素与俭约(P33)
9、午后陪客与夜写文章(P34)
10、眼瞪摩登女(P34—35)
11、月夜踢“鬼”(P35)
12、品尝鱼丸(P35—36)
13、旧纸包书(P36)熟悉课文内容
14、喝茶夜谈(P36—37)
15、简朴的卧室(P37)
16、写字桌的景观(P37—38)
17、厨房·客厅·花园·三楼(P38—39)
18、患病气喘(P39)
19、带病校译(P39—40)
20、饭后养神(P40)
21、许先生的重负(P41)
22、许先生的精心护理(P41—42)
23、病症的确诊(P42)
24、治标退热(P43)
25、许先生的俭朴生活(P43—45)
26、海婴的问好(P45)熟悉课文内容
27、病中的谈笑(P45—46)
28、枕边的木刻画(P46)
29、先生“休息”了(P47)整体把握家庭生活
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尝鱼丸与保姆相处房间布置家中各处病中家事交友会客
个性习惯
交友会客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车并为其付钱和萧红开玩笑先生的特殊客人看青年人的信谈苏联纪念五一节的红场,珂勒惠支的画史沫特莱谈电影,谈公园盛待客人陪客人至深夜谈踢鬼病中请客个性习惯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品评衣着喜欢吃北方饭,包饺子外出装束不随便放东西不在意自己的手稿吃茶的习惯瞪摩登女郎包书带病工作枕边的木刻从前面的学习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有很多小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像一些印象的片段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凸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神”。萧红采用蒙太奇式的细节叙述,因此有人评价此文兼备史与诗的双重因素,既具有散文的审美特质,又具备传记的基本特征。性格特点一个美满幸福家庭的一家之主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一个疼爱、了解儿子的好父亲
家庭中性格特点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导师朋友间性格特点生活简朴富有情趣宽厚仁爱幽默风趣热情好客善解人意细致耐心勤奋认真坚强执着个性习惯问题思考
体会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说说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特征,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喜欢。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很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艺术特点(一)1.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先生的步伐特点。2.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先生好客、大方、关心爱护青年的长者风范。3.准确地表现出先生明朗、豪爽的性格。4.准确地表现了先生记忆力强、不随便散置任何东西的品质。5.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迅不喜张扬、爱憎分明,毫不掩饰自己情感的个性。1.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2.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3.笑声冲下楼梯来4.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5.鲁迅先生一看她,就用眼瞪着她,很生气地看了她半天品味下列描述性语言艺术特点(二)1.生动表现了传主体凉他人、善解人意的心理世界。2.生动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尊重妻子的优秀品质。3.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先生在家庭中的民主思想和态度。4.表现了关心、爱护青年的品质,也表现了先生平和、慈祥的音容笑貌。“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2.“我再吃几个吗?”3.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以加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4.“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品味下列人物语言描写艺术特点(三)a.动态造型语言细节b.语言+动作c.心理细节描写d.场景细节描写e.对比展示f.肖像细节描写g.运用反复细节描写的方法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示例a.动态造型: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第2节)语言细节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第21节)细节描写示例b.语言+动作
这时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是的。”我说。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第8节)细节描写示例c.心理细节描写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一本别人的著作,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第5节)细节描写示例d.场景细节描写
鲁迅先生是新剪的头发,还能记得桌上有一碗黄花鱼,大概是顺着鲁迅先生的口味,是用油煎的。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那位商人先生也能喝酒,酒瓶手就站在他的旁边。(第8节)细节描写示例e.对比展示
来了客人,许先生没有不下厨房的,菜食很丰富,鱼,肉……都是用大碗装着,起码四五碗,多则七八碗。可是平常就只三碗菜:一碗素炒碗豆苗,一碗笋炒咸菜,再一碗黄花鱼。(第8节)细节描写示例f.肖像细节描写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头上戴着灰色毡帽,脚穿黑帆布胶皮底鞋。胶皮底鞋夏天特别热,冬天又凉又湿,鲁迅先生的身体不算好,大家都提议把这鞋子换掉。鲁迅先生不肯,他说胶皮底鞋子走路方便。“周先生一天走多少路呢?也不就一转弯到××书店走一趟吗?”
鲁迅先生笑而不答。“周先生不是很好伤风吗?不围巾子,风一吹不就伤风了吗?”
鲁迅先生这些个都不习惯,他说:“从小就没戴过手套围巾,戴不惯。”鲁迅先生一推开门从家里出来时,两只手露在外边,很宽的袖口冲着风就向前走,腋下挟着个黑绸子印花的包袱,里边包着书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书店去了。(第12节)细节描写示例g.运用反复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第4节)(1)(第3节中)对先生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2)(第9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3)(第14节)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5)(第39节)对鲁迅先生的去世充满无限的惋惜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2题中的语言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徐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能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①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②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③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④中学生应该培养节俭的美好品质(或“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节俭的优良品质”)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却十分节俭——12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的简朴穿著;13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16节中“鲁迅先生随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恶。)“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他的深刻与伟大,正如前面毛主席所给予的高度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但这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常人能很好地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深刻的成就。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与慈祥、平和,雷锋的平凡与伟大不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它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小结本文艺术特色作为一篇回忆录,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有什么艺术特色?1、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2、文笔浪漫而又抒情。3、“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事件的评论者。本篇文章与前一篇写杜甫的文章《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比较“杜甫篇”传记文学;来自于历史史料,是以旁观者和研究家的身份走进人物的,因而陈述性较强,在生活细节上显得粗略,视觉较大。“鲁迅”篇回忆录;作者自身融于人物的生活,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有深入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因而纪实性较强,描绘细腻,视觉相对较小。素材积累从全文来看,以本文中的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①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他的深刻与伟大,正如前面毛主席所给予的高度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但这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常人能很好地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深刻的成就。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与慈祥、平和,雷锋的平凡与伟大不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②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③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④中学生应该培养节俭的美好品质(或“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节俭的优良品质”)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却十分节俭——12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的简朴穿著;13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16节中“鲁迅先生随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恶。)学考结合:
参照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的鲁迅形象(2011江西高考卷)。(15分)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节选自《一面》阿累)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看不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共产党及其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一遍我在那文里说过的话。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写过不少批评鲁迅的文字,好事者还曾经搜集双方的言论编辑为一册,我觉得那是个好办法,让大家看谁说的话有理。……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褒”是“褒”,“贬”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随后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他不回答了。鲁迅没有文艺理论,首先是以一团怨气为内容,继而是奉行苏俄的文艺政策,终乃完全听从苏俄及共产党的操纵。……中国官方的评价
王朔的《我看鲁迅》
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迷信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们不能正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在我读过他的大部分作品并已得出自己的看法之后的很长时间,仍不能摆脱对他的迷信,一想到他就觉得他的伟大是不证自明的。如果说他的作品不是很过硬,那他还有过硬的思想,那个思想到今天还闪烁着锋利的光芒,照耀着我们黑暗的自身。我以为我了解他的思想,实际上我没有读过任何他的思想著作,一些专用于他的句子使我觉得不必深究,"一个都不宽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品格,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不就是思想么?
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后,老百姓第一个变化就是嘴坏了,谁都敢说。深圳建特区后,我有一个做律师的朋友去那边捞世界,回来之后请大家吃饭,有人喝了酒后高叫:鲁迅,有什么呀!论思想,他有毛泽东有思想吗?毛泽东,有雄文四卷,起码让三代中国人灵魂受到洗礼;论骨头硬,他有王二小骨头硬吗?给敌人带路,掩护了几千老乡和干部,被敌人摔死在石头上。我不是说这酒鬼说的话多么发人深省,真正使我震动的是他的态度,不一定非要正确才能发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了也就说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确实先要有这么个耍王八蛋的过程。
这使我终于可以用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眼光去打量鲁迅。这时我才发现我对他有多不了解。那些经常用于称赞他的话其实不属于思想,只是夸他的为人或说高贵的德行,拜倒在他的光芒之下那么久其实我对他的思想一无所知。从他无数崇拜者的文章中我也想不想谁说过他有思想,大家纠缠、感慨、为之涕下、激动不已的大都是他的品格,最厚道的文章也只是对他可能具有的思想进行猜测,想象这样一个为世不容、痛苦敏感的智者内心一定是"漆黑一团",这个逻辑似乎是说,对生活、社会、人群极度绝望本身就是深刻的思想。我不是太明白这个逻辑,坦白说,直到昨天,写到这里,我还是晕菜,不知道鲁迅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么。鲁迅坐在桌前,手里的香烟燃着。一瓶烈酒已经喝完,第二瓶已经打开。稀稀拉拉然而又连续不断的爆竹声忽远忽近。昏暗的灯光照射着桌上的几种饼饵。桌上放着几本残旧然而珍贵的古籍。另一边,古碑拓片旁散放着几枚古钱。屋里很冷,鲁迅移动了一下身体,拿起酒杯从容地一饮而尽,随后又斟了一杯。这时,隐隐约约的牙疼又向他袭来。除夕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但鲁迅却独自守岁。夫人朱安就在同一个院里的另一间屋。几个月前,鲁迅和二弟因家务争吵后身体一直不太好。鲁迅凝视着桌上的一堆书,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嘲从嘴角掠过,往事如一场恶梦。1906年,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终于不很情愿的启程回国。母亲想让鲁迅回家完婚,鲁迅回答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但母亲却来电报说:母病速归。回家后的第二天,婚礼便要举行。这一天是7月26日(光绪32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族人中帮忙者在这一天如临大敌,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破落户周家大公子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也不走科举正道,却剪辫子,学洋文,穿洋服,对这样的人,你不得不提防,小心他破坏祖宗礼仪。他们做好一切防范准备,然而一切都很平静,这使族人们很有些失望。从姑娘一下轿,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甚么,他就干甚么,就连鲁迅的母亲也都觉得很异常。鲁迅装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一套新礼服,他站在那里迎亲。轿子来了,从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车高,这只脚一时没有踩在地面上,却把绣花鞋掉了。这时,一只真正的裹的很小的脚露出了真相。原来,这位姑娘听说她的新郎喜欢大脚,因此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以便使新郎喜欢。然而,现在却败露了。一阵忙乱之后,鞋又重新穿上了。姑娘终于从轿子里走了出来。她身材不高,人显得瘦小,一套新装穿在身上显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拥下和司仪的叫喊声中,头盖被揭去了。鲁迅静静地看了一眼新娘,在此之前鲁迅从未见过这个姑娘。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姑娘出身普通人家,娘家姓朱,也是绍兴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大鲁迅三岁。在热闹的婚礼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一场漫长的婚姻灾难开始了。婚礼的当天晚上,鲁迅彻夜未眠。朱安数次小心地说:“睡吧。”鲁迅一个字也没有回答。第二天晚上鲁迅在母亲屋中看书,后半夜睡在母亲屋中的一张床上。第三天晚上鲁迅仍在母亲屋中。朱安在新房中独自作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眼泪不停地流着,无名的痛苦使她不知所措。鲁迅的痛苦无疑是绝望性的,这种痛苦影响了他今后的思想和生活,而朱安的痛苦绝不亚于鲁迅。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婚姻中,她从一开始就处于最为被动的地位。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及几个朋友启程东渡日本,这一走就是三年。……外边的爆竹又骤然响起。鲁迅又饮了杯酒之后,从怀里摸出一枝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中小学音乐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JT45T 040-2022 内河航道整治绿色施工技术指南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旋转开合桌子课程设计
- 如何保护商业设备免受损坏和窃取
-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
- 智能轮椅课程设计背景
- 电气安装技术手册
- 有线通信电子课程设计
-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代表议案专用表
-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训练卷含答案
- Web程序设计(第4版)-第5章
- 微习惯:自我管理法则
- 《中国“居里夫人”》
- 互联网+政务服务PPT
- 重庆市渝中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 pdf
- 房颤患者的护理
- 2023学年度四川省南充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 2023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附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