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与中国航天_第1页
工大与中国航天_第2页
工大与中国航天_第3页
工大与中国航天_第4页
工大与中国航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日月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前言

在中国的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一所走过86年风雨的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天,她既是航

天骄子成

长的家园,又是祖国各类栋梁之

材的熔炉。她像展翅的鲲鹏,携

着新世纪的东风,扶摇直上九重

天……回首走过的风雨历程,几多艰辛几多辉煌……

展望未来的航天之路,几多梦想几多机遇……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962年,哈工大完成重要的战略转折,走上了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综合发展之路,并开创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1981年,哈工大划归七机部领导,从此写下立足航天、服务航天的18年辉煌篇章,开创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87年6月,中国高校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哈工大航天学院诞生,成为航天基础及应用基础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航天学院建立,在航天界、教育界、科技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标志着哈工大为航天事业发展培养接班人、为航天服务的战略举措,开创了哈工大服务航天的新局面。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从1962年哈工大完成“民转军”的战略转折,到1999年11月14日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与哈工大签署“三方重点共建”协议;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哈工大承担国内第一颗大型人造卫星“东方红”三号的研究论证,到如今积极投身“探月工程”的研究……一代代哈工大人在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留下了不断跋涉、一路探索的足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从航天馆的建立到航天魂的铸造

为了让孩子、让青年一代铭记那些艰辛而光辉的航天岁月,航天学院金永德教授牵头,从1986年开始筹建哈工大航天馆。他身体力行,不辞劳苦地奔赴全国各地收集航天器实物与模型,在各大中小学诲人不倦地讲述着中国的航天历程,传递着一种精神和理念。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哈工大与“神舟”号KM6,为神舟签发“通行证”焊接:为返回舱“整容”三轴仿真转台:为神舟铺个“轨道”容错计算机:为神舟安装“大脑”宇航服系统:和宇航员亲密接触海上应急浮囊系统:为“神舟”号返回护航

单KM6,为神舟签发“通行证”

KM6是世界第三大的真空容器,是一个非常艰巨、困难的工程。哈工大用自己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组成多学科的研制队伍,并选择全国一流的企业、一流的专家队伍和一流的施工队伍进行大协作,解决了超大法兰盘、超大封头的成形、焊接和大型构件现场精加工等多项技术难关。总工程师王仲仁教授、常务副总指挥王尔德教授和王若维高工……他们仅用3年的时间,以最好的质量和最快的速度圆满完成了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KM6工程”,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KM6的成功,使整个“神五”的成功发射有了坚实的保障。高22.4米、直径12米的KM6是北京唐家岭工地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庞然大物,也是航天城的第一个巨人。焊接:为返回舱“整容”

返回舱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会因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必须在返回舱的金属压壳外加一层防热保护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范围内。哈工大焊接老专家田锡唐教授提出采用“逐点挤压焊缝法”来控制变形,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并特别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推荐了焊接专家钟国柱教授和从事“逐点挤压矫形法”研究的郭海丁,他们共同设计并研制了多用途焊缝逐点挤压矫形机。在攻关过程中,钟国柱教授和郭海丁教授应用和发展了焊缝逐点挤压和风动锤击矫形法,在很短时间内就成功地把返回舱的尺寸和形状、精度控制到完全符合设计的使用要求,确保了我国“神舟”号飞船能够顺利地按计划执行发射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到北京航天城观看“神舟”号试验返回舱时,对整容大师们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三轴仿真转台:为神舟铺个“轨道”

“神舟”号飞船要想以相当高的精度完成飞行,并在预定地点返回,其控制系统必须经过充分的地面模拟。哈工大王常虹教授带领的课题组承担的“OUT型三轴仿真实验闭式转台及其所构成的仿真系统”是地面模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系统用于飞船进行地面试验时,与仿真计算机、地球模拟器和太阳模拟器一起构成卫星(飞船)的闭路仿真和测试系统。如果说飞船是列火车,那么该系统就是火车的“铁轨”,保证飞船在轨道上精确运行。哈工大人以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拼搏奉献的精神,提前1个半月完成了项目,并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容错计算机—为神舟安装“大脑”

“神舟”数管容错计算机是专用计算机,它具有自检测、自纠错的能力,可为飞船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管理。技术难度很大,靠进口是不可能的。哈工大杨孝宗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以短短9个月的超常速度(按常规应两年完成),与航天总设计部合作完成了“载人飞船数据管理分系统主控容错计算机”的研制,促进了整个系统联调的进程。从总体方案设计、具体软件设计到最后组装设计、焊接、调试,从三级通信到电子盘应用等,都是他们自己开发的。有些关键性的难题,甚至是在大年夜解决的……2001年,他们的研究成果与分系统一起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宇航服系统:和宇航员亲密接触

哈工大独立研制的宇航服关节阻尼力矩机器人测试系统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2年6月,由哈工大“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刘宏主持研制的这套“造价较低,安全性较高”的系统,顺利地通过了总装备部的验收。这一系统利用测量机器人的测量原理,将多维力力矩的传感器与测量系统融为一体,可以在不改变宇航服任何结构的状态下,模拟人类感觉,检测服装各关节的灵活性,然后利用三维图形仿真技术,将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及测量过程直观逼真地反映出来,为宇航服的设计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参数,使宇航服的灵活性检验一次完成。击此处添加文本海上应急浮囊系统—为“神舟”号返回护航

由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研究所研制的海上应急浮囊系统,也是“神舟”号飞行试验考察的子系统之一。该系统是当返回舱应急返回到海上时,为返回舱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